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几万元的车,要交七八千元的保费,这车买得起,保不起啊!”“出了两次险,各大保险公司都不愿意保。”“去年保费4700元,今年9000元,还只有一家公司给报价。”
近期,有消费者向中新经纬反映,在给自家新能源车续保时,被多家保险公司拒保,能报价的公司保费翻倍。还有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反映,在给新能源车续保时只能续保交强险、三者险,没办法续保车损险。为何新能源车续保难?记者就此事开展了调查。
“第一年没有出险过,但是里程比较多,而且保险公司说我年纪小,第二年保费从去年的4000多元涨到8000多元,平安产险拒保,最后在人保财险投保。”张华(化名)说。
张华表示,本来想再换一台电车,但是遭遇今年的续保问题,不再考虑电车了。今年续保时,保险公司判定她的车风险系数高,要么拒保,要么保费大幅上涨。
张华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平安产险业务员明确告诉张华,她的车评分系数很高,平安产险承保不了,请她看看其他公司。
另一位消费者刘兴(化名)表示,自己购入某新能源车后第一年未出险,但是里程比较多,第二年保费高企,还被太保产险等公司拒保。有人告诉他,他的电车车型被保险公司“管控”了。
“我的油车之前跑的里程更多却能投保,为什么电车不行?”刘兴对保险公司的承保机制产生质疑。
▲新能源车主吐槽新能源车续保问题截图自社交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新能源车险的风险系数是根据车辆的出险率和维修成本确定的,一般情况下,风险系数越高,保费越高。
据悉,近年来,监管部门曾多次针对新能源车险承保问题发文,涉及费率、拒保等。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加强车险费用管理的通知》,要求全面加强车险费用内部管理,持续健全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全面加强商业车险费用管控的“报行合一”。
2024年1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要求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愿保尽保;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调整对新能源车险设置的不合理考核目标。
消费者李佳(化名)告诉中新经纬,她去年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来接送孩子上学,在城市周边旅游用,但是因为一年的里程超过3万公里,被多家公司拒保。最后只有平安产险能保,但只能保交强险。
“大家都说是因为跑的里程多,被认为是网约车。但我明明没有注册过。”李佳说。
李佳的情况并非个例,社交平台上还有网友发文吐槽自己的新能源车一年里程超过2万公里,续保时被几家公司拒保。
3月12日,当中新经纬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人保财险代理人时,其表示,今年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的投保人难续保商业险。因为好多新能源车,本来是非营运的车辆,但现在好多人开网约车,变相成为营运性质的车,出了险之后容易引起纠纷,比较麻烦。
该代理人表示,保险公司不会挨个去查车辆的网约车资质,审核系统会通过车辆行驶的里程数等因素判断一辆车是否从事网约车活动,若被判定为有网约车之类行为,风险系数评分就会高,续保时系统就可能审核不通过。至于多少里程会被判定为网约车,公司并没有具体通知。
中新经纬了解到,营运客车保险和私家车保险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营运客车的保费比私家车要高。保障方面,营运客车保险不包含私家车保险中的火灾、爆炸、自燃等风险。此外,营运客车保险的理赔金额和理赔次数直接挂钩,随着出险次数提高,该类车从保险公司赔付金额会下降,保费也会提升。
李文中建议,保险公司还应该结合投保人的告知情况、车辆的历史运行轨迹、车辆行驶里程等多方面的信息来综合判断车辆的使用性质会更科学、更准确。
李佳表示,投保第一年保费3000多元,第二年保险公司要么拒保,要么给出了12000多元的高价。现在车辆只投保交强险,不敢完全脱保,但也不敢开了。
中新经纬根据消费者反映的情况以及社交平台上网友的交流发现,续保时保费较贵的车主大多存在出险或者违章的情况。
杨泽云表示,总体来说,新能源车续保难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保险的赔付率较高。具体到个体来说,应该是前一年有较多次,或者较高赔付金额案件,容易引发后续年份的续保难。与此同时,油车也存在出险之后保费上涨的情况。保险公司会根据NCD系数等测算保费,有赔款的话,保费就会上调;次数越多,上调的比例就越高。
在李文中看来,新能源车第二年、第三年投保难、续保难的主要原因还是新能源车易出险、维修成本高导致综合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公司经营新能源车险容易陷入亏损。
上述人保财险代理人表示,现在保费影响因素不单跟车主自身的车出险情况有关系,还跟整个车型的理赔率有关系。整个车型理赔率高,该车型的车主投保时折扣会低,价格相应会上涨。如果整体车型理赔率低的话,可能保费就会更便宜。要根据公司规定,以及车型实际的理赔情况而定。
王国军表示,续保保费翻倍、拒保的行为,损害新能源车险的可得性。作为一个商业化的市场,消费者愿意出钱买保险却没有保险公司接单或者保费翻倍,说明这个市场竞争性不足,有些堵点还没有被打开,特别是拥有充分信息并能够最终压低费率的主机厂被挡在了保险市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