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这是渠道竞争激烈的表现,与此同时,这种营销方式有误导之嫌,营销话术应该更改。
“从今年1月1日起,已经有18个地区正式进入车险费改时代,对这些地区而言,渠道系数的差异不复存在,15%的优惠无从谈起。而‘在线投保多省15%’这种笼统的比较式宣传容易误导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林静表示,所谓15%的优惠其实是在网销车险产品与非费改地区的传统车险产品相比较而言。
他表示,这些“多省15%”的网销车险产品其实就是电销产品,若险企没有取得电销资格,则在网销渠道也只能销售传统型车险,销售时只能靠“积分”、“礼包”等进行促销。根据监管政策,险企在销售车险时其赠品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但部分公司进行了变通。例如,销售时赠送虚拟的“积分”,但最后积分可以兑换实物,变相突破了监管限制。
据了解,在车险费改试点地区电销渠道业务遭腰斩,电销渠道亦大幅下滑,而随着车险费改的继续推进,“在线投保多省15%”的宣传将彻底消失,届时,电销渠道面临的冲击或将更大。
消费者:把服务折成价格
电销、网销、4S店投保,消费者到底更青睐哪个渠道多数消费者表示,将把服务和赠送的东西综合起来考虑在什么渠道投保。
对很多车主来说,4S店是买车的首选,也是保养和维修的地方,会经常光顾。“这虽然是线下保险,实际上也具备了业界反复强调的网销保险的场景化特点。因为有这些场景,保险销售就水到渠成。”一位保险业界人士分析说。
无论是从调查数据还是业界人士的看法来看,目前,我国车险消费者大多属于价格导向型和礼品导向型人群。消费者大多对绝对价格的小幅差距不敏感,也不会把很多险企的产品通通比较一番,反而会更多地考虑买保险之后享受的服务和礼品,会将这些东西折合成价格来综合判断。
对车险费改的影响,林静和部分业内人士还表达了一种担忧,即车商等第三方渠道的地位将更加强势。因为险企在电销等自主渠道失去了系数优势,价格差不复存在,而第三方往往能赠送消费者符合需求的东西,并且其营销行为往往不受保险监管部门的限制。因此,他们也呼吁,在推进车险费改的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渠道的车险营销行为,以保证各渠道竞争的公平、公正,保险公司则需要重点考虑如何根据不同渠道的特点附加消费者喜欢的服务,增强他们的黏性,降低老客户的脱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