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稳定报告谈人身险利差损问题:该怎样解决?寿险万能险分红险保险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机动车辆保险

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收跌1.63%。

2025年头一个交易日,上证再挫2.66%。

投资端的开门,绿了,也让利差损这根紧绷的神经,一抽又一抽。

2024年12月底,央行2024中国金融稳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再以专栏形式谈及人身险行业的利差损风险。

事实上,伴随一波波的炒停售下的保费激增,和日益下滑的投资收益、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十年期国债利率的走低以及预定利率的调整等诸多因素交织下,关于人身险行业利差损的担忧与讨论愈发激烈,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迷雾。

从3.5%到3%,再到2.5%,再到2%,乃至公司陆续推出1.5%保底的分红险产品,和投连险产品,都在述说着监管层面和企业经营层面对未来利差损的忧虑。回首遥远的九十年代末那场惊心动魄的利差损危机,使得整个行业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持续艰难消化,时至今日依然令当年出海上市的巨头们当印象深刻。那是一次深刻的行业危机。

那时的国内人身险行业保费不过千亿元,总资产尚未超过3000亿元;

如今人身险行业的规模保费已达四万亿级,总资产更是高达30万亿级之巨。

如此悬殊的数据对比之下,往昔的惨痛教训愈发显得清晰而刻骨。由此,可知监管者和行业经营者们面对利差损这一潜在威胁时,内心到底有着怎样的余悸,或者说惶恐。

那么面对日益严峻的利差损风险,“报告”又提到了那些应对之策?这无疑也将是下一步人身险发展的政策基础。

1

-InsuranceToday-

报告开宗明义

直言当前国内人身险公司面临利差损风险

“报告”直言:

从资产端看,可以发现:受低利率环境、权益类资产收益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几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持续下行。

从负债端看,可以发现:人身险公司保单普遍设定预定利率且期限较长。随着利率下行,准备金补提力度加大。从资产负债匹配看,人身险行业久期缺口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如此可以推演:由于寿险产品是长期产品,承诺客户的回报率是长期固定的,也就意味着预定利率是长期固定的,如果在保险期限内由于利率逐渐下行等原因造成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下降,出现投资收益率与预定利率的倒挂,必然会给寿险公司,乃至寿险行业带来利差损。

伴随着是寿险公司经营之本——资产与负债匹配的逻辑被破坏,经营走向混乱,公众信任危机出现。这会对寿险公司,乃至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历史经验证明,利差损带来的后果往往要消化数十年。

当外部经济、金融、政策环境变化拉低市场利率,同时保单预定利率尚处于高位,造成两者之间倒挂时,就容易发生利差损。

事实上,日本、美国、我国都先后发生过由于利差损导致的大规模保险行业危机。

2

纵览美日欧经验

发达经济体应对利差损风险有哪些举措

上个世纪利差损风险,也曾严重冲击大型发达市场的人身险行业。无独有偶,发生的背景多是在人身险快速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过后,伴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针对利差损风险,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人身险行业多采取了针对负债和资产端的系列配套政策,压降风险。但也经历了多年,整个行业才慢慢消化了利差损。

“报告”列举了发达经济体在负债端方面的三大举措:

举措一:通过调整准备金评估利率持续降低成本

日本通过引入与国债收益率挂钩的标准评估利率来引导保险公司降低预定利率。美国持续下调法定准备金评估利率,引导寿险公司改善负债成本。德国2011年以来引入额外准备金制度,通过调整评估利率来间接降低负债端成本。

举措二:调整储蓄型产品结构

美国人身险市场大力推广变额年金、投连险等利率敏感型产品,推动由客户自行分担投资风险的独立账户快速发展。欧洲保险公司为应对欧债危机后的低利率环境,推动产品销售从保证收益型产品转向纯风险损失率定价产品以降低负债成本。

举措三:发展保障型产品

日本通过发展健康保险等保障型产品,降低了对储蓄型产品的过度依赖,从而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从国外保险公司应对利差损的经验来看,降低负债成本是走出利差损的关键。

在资产端方面,“报告”也给出了三个举措:

举措一:增配长期国债并缩短久期缺口

日本、美国寿险业通过持续增配长久期债券拉长资产久期,降低久期错配风险。日本寿险业久期缺口从20世纪90年代的10~15年降至2011年的3.8年。

举措二:优化投资组合,对冲利率风险

日本保险业通过扩大海外投资比重、借助海外高息资产弥补本土高收益资产的匮乏。欧洲保险公司通过全球化配置债券提升投资收益水平,并适度利用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举措三:增加权益投资或另类投资占比

欧洲保险公司通过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地产投资、集合投资计划等另类资产来获取超额收益。

3

对于当下的国内人身险行业

报告给出四大应对利差损风险思路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回顾美国、日本两大寿险市场的利差损往事,和中国寿险市场第一次利差损遗韵,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国内寿险可能的利差损风险?对于行业经营有着怎样的启示?追因溯果,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行业为何会有今日之利差损风险格局?

这当是寿险公司对于理财价值主张的过度依赖和白热化的竞争格局结果。

多年来,很多寿险公司产品结构单一,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多以高预定利率吸引客户,但同时缺乏长期投资能力。尤其是近两年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深度调整、负债端转型的压力,产品都集中在增额终身寿、年金等利率敏感型储蓄型产品赛道上的企业两端压力陡增。

这也是2023年以来,监管部门采取了包括推行“报行合一”、下调传统险预定利率以及对万能险和分红险的实际结算利率进行压降等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利差损风险的大背景。

那么又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利差损风险,“报告”给出四大思路:

思路一:持续推动行业降低负债成本

根据长期利率趋势,推动行业灵活调整各类型保险产品定价利率,缓解负债成本压力,确保长期利差损风险可控。同时,下调分红险和万能险演示利率上限,合理降低客户预期,进一步引导行业降低保单分红和万能险结算成本,防范此类产品的潜在风险。

思路二:丰富保险产品供给

思路三:增加长期债券供给

寿险业务本身具有长期性特征,但国内市场上符合寿险资金配置需求的长久期债券供给不足,客观上限制了人身险公司合理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的能力。可增加长期限固收类资产供给,改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状况。

思路四:完善人身险公司长期评价考核体系,强化偿二代二期逆周期监管

后记

闯过利差损危机

最根本的还是改变经营理念

近两年,太多的数据诉说了寿险公司的保费缺口:代理人数量下滑、新单保费、新单价值、银保趸缴激增、一波又一波的炒停售……

面对上述现实经营中的巨大压力,如何避免利差损风险?如果说过去的两年利差损尚是属于未来的灰犀牛,经过过去半年十年期国债、多项利率指标的快速下滑,利差损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当下人身险公司经营的可见的行业性风险,净资产的大幅减少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这也将决定未来两三年太多人身险公司的生死,如何避免?

对于公司而言:

首先,产品设计预定利率需慎之又慎。大量事实表明,利差损的产生多源于过于激进的、基于对过去经验的乐观预定利率定价。但如今环境已然大变,严格把控产品预定利率,从根源上减轻负债端压力将是为企业稳定运营奠定基础。这也会是过去一年以来“降本增效”裁员滚滚的一大背景,今年这一情况将更甚。

其次,加大对长期安全性资产的配置力度,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深度转型中的市场,在日益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如何确保资金安全,如何以合理布局长期安全资产,增强资产的稳定性,实乃穿越周期的实乃重中之重。

再者,强化资产与负债匹配管理不可或缺。这要求精准平衡寿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确保资产与负债在规模、期限等方面高度适配。

最后,优化产品结构并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在产品设计环节,提高非利率敏感型、低预定利率产品的比重,以多元化产品分散利差损风险。这也解释了为何当下分红险成为主流,事实上分红险也只是过渡性产品,未来利率如果继续下行,投连等产品会成为主流。毕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当然上述这些仅仅是方法论层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利差损之所以能“损”到这几乎让所有人都坐不住的局面,外因的冲击自不必说,内因的惯性更为可怖:如多年来相当部分的机构口口声传的“转型、价值和高质量发展”到底体现在哪里?

从期交提升到价值转型,从长期保障到结构优化,再到如今令整个行业颇为头疼的高固收类产品......联想当年那一系列的数据有多么漂亮精致、始作俑者多么春风得意,现在就有多么的胆战心惊。

曾几何时,利差损要么是古早的传说,要么还处于一种远期预测的状态。毕竟3.0%、3.5%乃至4.025%产品大卖特卖的日子并未远去,仿若昨日。谁又可料到,风险来得这么迅疾,让这本交予“后人的智慧”提前兑现了。

面对如此刹不住的趋势,一众公司也从乐观急转为悲观,甚至有一些颇有实力的公司预测了十年期国债降到0的情况,发现公司根本撑不过一年,这无疑让掌舵者惶恐不安,乃至引发全系统新一轮的焦虑。

于是,再度出现明明2024年超额达成年度任务,非但不发年终奖,反而推出更加激烈的裁员降薪潮,且波及相当部分的高管,和中层。不过,最受伤的还是基层岗位。这一轮裁员风暴,也将是2025年的一个缩影。

不过这里还是要强调:

最根本上的是寿险公司要转变经营观念,从追求市场份额、追求业务规模,走到追求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追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唯有走出传统思维模式,摒弃短期经营,以长期主义思维统领经营之路,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利差损的风险。

THE END
1.保险索赔评估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三年行业发展报告.docx未来三年,保险索赔评估行业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服务成为主流;二是科技应用将更加广泛,智能化、自动化将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三是行业监管将更加严格,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四是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促使企业加强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行业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227/6012001230011014.shtm
2.人身险业务供需展望分析问答集锦居民储蓄意愿仍维持高位,但保险主要竞品收益率下降、吸引力不强,预计储蓄险需求保持旺盛。根据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 查报告,2020 年以来,居民储蓄意愿维持高位、未来保险支出增加意愿低位震荡。但商业银行连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余 额宝、理财通等偏储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收益率下行且波动较大,储https://m.vzkoo.com/question/1735888987807085
3.20232030年家庭财产保险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2023-2030年家庭财产保险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价格RMB 888 服务形式PDF电子版 报告简介 ◆报告作用: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行业研 究、市场调研是揭示行业及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度https://doc.mbalib.com/view/6bffd76361351d22655f7b46640b012a.html
4.网络安全保险行业研究报告FreeBuf咨询洞察近期,网络安全保险领域的首份政策文件《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保险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引发市场关注。FreeBuf咨询紧跟行业热点,进行相关研究,发布了本份《网络安全保险行业研究报告》,供读者学习交流。报告完整版可在本文文末预览、下载。 核心观点 1.保险源于风险,网络安全保险是网络安全产业和金融服务融合创新。 2.近https://www.freebuf.com/consult/373549.html
5.保险咨询服务管理系统保险咨询服务管理系统是一种为保险公司或咨询公司提供的管理系统。该系统旨在提供多种服务,以帮助管理和跟踪保险政策和数据,并支持保险客户的咨询和服务需求。该系统包括用户界面和后台数据库管理,具有多项功能,如客户信息和保险政策管理、报告生成和记录保险索赔等。客户可以使用系统中的在线工具和保险计算器来计算保单价http://www.baoxian100.com.cn/software-50213.html
6.20242030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介绍了保险中介行业相关概述、中国保险中介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的现状、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保险中介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保险中介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保险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C4477549AR.html
7.怎么查询保险行业数据分析报告帆软数字化转型知识库查询保险行业数据分析报告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行业协会和机构、市场调研公司、政府部门、行业期刊和杂志、在线数据库和工具。行业协会和机构通常会发布年度报告和市场分析,例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保险市场报告》。这些报告通常包含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市场规模、产品结构等详细数据。此外,市场调研公司如艾瑞咨询、德勤、https://www.fanruan.com/blog/article/361660/
8.保险中介报告(精选6篇)保险中介报告(精选6篇) 篇1:保险中介报告 班级:2011级经济管理金融保险A班 学号:111071112 2姓名:刘萍 保险中介实训报告 保险中介实训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所学习的其中一个科目,所以这个科目是我们专业最重要的一门课。而且它还是为了适应高职保险专业教育特点、注重培养了大学生的保险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g47132h.html
9.2024年重大疾病保险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及份额调研贝哲斯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重大疾病保险行业调查报告着重从中国行业整体及细分市场规模、产业链结构、品牌竞争格局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重大疾病保险行业的市场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对2024-2029年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走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结构方面,报告对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类型、应用领域、标杆企业及中国华东、华南、华北、https://report.csdn.net/market/66fd4f0982931a478c06b2e3.html
10.中保协联合艾瑞咨询发布2017互联网财险用户调研报告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产险联盟联合艾瑞咨询发布《2017互联网财产险用户调研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为四大部分,包括用户群体分析、用户购买行为及满意度分析、用户购买渠道及电子产品覆盖分析和互联网财产险发展建议。《报告》根据iClick社区-New的30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购买过保险的保险用户1347名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20170919778486946.html
11.2024优惠价格:RMB 12800(增值税发票) 原价:¥16800 英文版价格咨询客服 客户专线:0755 - 82925195 / 82925295 免费热线:400-068-7188 售后热线:0755-33013088 报告价值:为行业进入参考、市场调研、战略制定、VC/PE、投资并购、可行性论证、IPO募投可研等领域提供行业全面分析与数据支持,也可根据需求个性化定制报告。 立即https://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ed25e4d1781c4ead.html
12.电动自行车保险行业格局分析报告贝哲斯咨询电动自行车保险行业格局分析报告 据贝哲斯咨询对电动自行车保险行业市场数据的统计显示,2022年全球与中国电动自行车保险市场容量分别为 亿元(人民币)与 亿元。预计全球电动自行车保险市场规模在预测期将以 %的CAGR增长并预估在2028年达 亿元。 从产品类型来看,电动自行车保险行业可细分为意外伤害保险, 财产保险。其中 是最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0747531.html
13.2023年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纵览全球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趋势,深挖中国保险业数字化发展脉络及驱动因素,并总结归纳“业技数”融合背景下中国保险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同时,艾瑞咨询保险数字化研究团队立足行业发展的通盘视角,从战略与组织、业务能力构建、底层技术支撑三大维度,并结合企业调研及专家深访,详细https://36kr.com/p/2382894555673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