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三农频道:随着对农业保险认识的不断加深,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是否有所增加?
高健:天津市开办农业保险至今已有13个年头,广大农户从最初的不清楚、不了解转变成今天的逐渐认可、支持农业保险。我认为,当前农户对农业保险不仅在“量”上有需求,更增加了“质”的需求。所谓“量”的需求,就是针对保额、险种和条款的需求,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仍以种子、化肥、地膜等直接物化成本为主,不能完全覆盖生产成本,保障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目前的险种和条款也还需要“量”的提升,很多经济作物还没有合适的保险产品可以选择。所谓“质”的需求,就是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逐渐加快,农户希望在农业保险的服务质量上有所提升,尤其是理赔环节的服务质量,同时还希望从保障生产环节的风险延伸到保障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风险。
总的来说,我认为目前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农户日益增长的全产业链农业风险保障需求和保险公司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农业保险迫切需要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新梳理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以更好满足农户对农业保险日益增加的需求。
人民日报客户端三农频道:农业保险和其他险种相比有什么特殊性?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现状如何?
高健:与商业保险相比,农业保险属于政策支持性保险。为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而建立,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保持农户收入的稳定性,是带着政策属性的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支农惠农为目的;而商业保险要服从企业的利润目标,二者有本质区别。
与商业保险相比,农业保险需要政府深度参与。在农业保险开办过程中,政府要深度参与,对保费按照规定进行财政补贴;而商业保险更多的由保险公司的市场运作决定。
可以说,农业保险近年来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农户风险保障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们的农业保险保障广度可比肩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但保障深度处于较低水平,总体保障水平是美国的1/5、加拿大的1/3和日本的1/2,另外,区域间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也不平衡,部分经济发达省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农业保险从业者积极推动改善。
人民日报客户端三农频道:《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到目前为止,天津市以及的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情况如何?
高健:近年来,天津市在农业保险体系建设上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效果。“提标”方面,2019年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印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暨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暂时提高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保额,自2019年5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将能繁母猪保额从1000元增加至1500元,育肥猪保额从700元增加至800元。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天津市生猪行业养殖风险抵御能力。“扩面”方面,2019年天津保险业累计承保各类牲畜436.44万头、农作物581.02万亩,参保农户户次82.18万户次,累计为天津市农业生产提供159.61亿元的风险保障,承保覆盖面不断提升。“增品”方面,天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从2007年的5个增加到2019年的19个,辖内“保险+期货”保险已累计承保农产品1000吨,承担风险保障530万元。
同时,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公司在天津市银保监局的具体指导下,以“中心辐射、村级延伸”为基本模式,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处中心位置的中心乡镇设立了99个三农营销服务部,均取得了天津市银保监局核发的保险经营许可证;在非中心乡镇,依托涉农部门共同设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站145个;在有条件的行政村依托农经站或有关部门,冠名设立村级三农保险服务点,实现销售触角和服务触角的村级延伸。至2019年12月底,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共有农村协保员1500余人,涉农服务车200余辆,为做好农业保险各项服务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也为天津市农业保险体系建设贡献了力量。
人民日报客户端三农频道:为了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得到哪些帮助?
高健:一是要加强产品的供给,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切实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农险“正能量”。我们注意到,近期天津市政府发布了2020年天津市重点工作分解表中,其中第六部分用较大篇幅提出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包括持续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完成33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设提升10个规模化规范化设施示范园区、30个海淡水工厂化养殖和繁育基地,加快建设宁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立健全海水养殖、奶牛、林果等7个产业技术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培育10家“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业种业企业等等。这些涉农工作,都可以同我们的农业保险全面结合起来。
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提升农险信息化水平。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农险经营、管理和服务环节渗透融合,农险经营已呈现智能化、数字化和专业化的特征,中国人保已经全面加强农业保险数字化建设,强化科技赋能。一方面进一步加快推进“天空地”一体化农险服务体系建设,以科技化手段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开展了很多农业保险新技术应用的前瞻性研究及试点推广,加快将新技术引入承保理赔环节,推进养殖险电子耳标、养殖险远程理赔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探索智慧农业、“猪脸识别”等个体识别、AI智能点数和估重、鱼探仪等新兴科技研究及应用试点,逐步实现客户线上化、承保理赔标准化和服务工具移动化,有效调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探索开展“农业保险+”,进一步扩充农业保险功能作用。建立健全保险公司与灾害预报、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农业保险赔付资金与政府救灾资金的协同运用,创新业务模式,例如“稻谷气象品质保险”就是我们在“农业保险+气象服务”领域上的有益尝试。
人民日报客户端三农频道:“保险+期货”、“农业保险+支农融资”,谈谈“农业保险+”在金融创新的道路上的突破?
高健:经过几年的试点,作为金融跨界创新的典型,“保险+期货”获得了各方的肯定和重视。中国人保作为这一业务首创机构,目前在全国已有产品106款,涉及10余种农产品。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近年来也结合天津农业市场实际,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保险+期货”业务模式,已先后在玉米、鸡蛋、红枣三大品种签出多张保单,在“保险+期货”领域走在了市场的前列。
“玉米保险+期货”业务是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保险+期货”领域的首单业务,为天津市宝坻区某玉米收储商提供500吨玉米价格下跌的风险保障,保险金额达到93.05万元,承保期间1个月。约定月份的玉米期货合约在约定时期各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值低于约定的玉米价格时,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即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赔偿。
“鸡蛋保险+期货”业务是我们“保险+期货”领域的第二单业务,为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塘镇某蛋鸡养殖户提供500吨鸡蛋价格下跌的风险保障,保险金额为442.40万元,承保期间1个月。约定月份鸡蛋期货合约收盘价的平均值低于约定鸡蛋价格时,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即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红枣保险+期货”业务是我们在天津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天津市对口扶贫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田地区扶贫工作实际情况,创新推出的扶贫期货保险产品,落地和田地区的于田县和策勒县,为当地种植合作社分别提供了200吨红枣期货价格下跌的风险保障,为当地保险扶贫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9年8月,我们还作为唯一受邀的保险公司,参加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举办的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调研推动会,介绍了我们近年来在“保险+期货”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已有模式和经验的总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建立更加科学的保险目标价格定价机制,形成保险、期货、政府、农户的风险利益更加均衡的运行模式。
人民日报客户端三农频道: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是否为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提供风险保障的产品?
下一阶段,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除了着眼于特殊时期农产品“稳产保供”的特殊需求,继续为特殊时期的“稳产保供”工作贡献力量,还将在四方面重点开展工作:一是将前期的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扩大到果蔬类、叶菜类和耐储菜,增加投保范围;二是继续研究扩大牛奶价格指数保险的试点范围,为奶业振兴贡献力量;三是研究生猪价格保险产品,探讨为生猪行业稳产保供做出贡献;四是推出鸡蛋期货价格保险,为鸡蛋价格下跌提供风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