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风从网络吹入广州小学校园:现在孩子们最流行的玩法竟是将诗词课文按韵律另行填词,《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等经典的恶搞版本"风行"孩子们口中。学校老师只能叫停校内恶搞,但一出校园,恶搞版本成为"大合唱"。让家长最担忧的是,"盗版"横行之下,正版课文已忘得差不多了。(10月5日《现代金报》)
小学生天真无邪,古诗词温婉典雅。若非白纸黑字见诸报端,我们很难用"恶搞"一词把两者联系起来。然而,现实就是这么"幽默"。小学生不恶搞则已,一旦恶搞还真大跌眼镜,以至于慌了家长急了老师,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在笔者看来,又完全没有必要谈恶搞而色变,与其简单地"叫停",不如静下心来"三思"。
其一,在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小学生仿佛永远都应该是"小兔乖乖"的那种。如果稍微越雷池半步,那么就是离经叛道,不可容忍。试问:这样对小学生难道就公平吗?这样就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吗?常识告诉我们,小学生也不都是"小兔乖乖"的那种,小学生也有"喜笑怒骂"的权利。笔者认为,小学生偶尔"恶搞"一下,哪怕是老祖宗的"经典",天也塌不下来!
其二,有今日之"果",必有昨日之"因"。小学生恶搞古诗词是"果",小学教育体制之弊是"因"。只有主动铲除小学教育体制之弊,才能让小学生逐渐学会敬畏经典。小学生恶搞古诗词,在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小学教育的"无趣"。很久以前,"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藏,大口张张嘴,小口往里藏",一句"顺口溜",让笔者饶有趣味地记住了"高"字。如今,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小学生要记的、要背的怎一个"多"字了得!在枯燥地"死记硬背"中,古诗词已沦为"填充物",小学生成了"上架鸭"。如此学习,谈何趣味?没有趣味,只好自找乐子。联系起最近"黑客"们频频借大学校长之名,批评现行大学教育制度事件,我们不妨也换个思路,把小学生恶搞古诗词理解为,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对小学教育制度沉疴发出的一种"抗议"。
其三,小学生恶搞行为并非与生俱来、从天而降。它既有制度之因,又有社会之因。当前,社会上恶搞风行,特别是互联网上一些低俗、龌龊的恶搞手法层出不穷。在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下,流弊所及,小学校园也不再是净土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况且小学生好奇心重,模仿力强。因而,小学生恶搞古诗词与周遭氛围密不可分。正如老师所说的那样,"只能叫停校内恶搞,但一出校园,恶搞版本成为大合唱。"诚然,要想杜绝"大合唱",就不是仅凭老师一己之力所能扭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