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算得上是速度与激情之年,《极限竞速7》、《赛车计划2》、《极品飞车20》、《尘埃4》、《GTSPORT》等竞速游戏接连发售,从年初飚到年末,实乃男子汉们的嘉年华。尽管玩法上追求“广而全”已经成为当下大部分竞速游戏的出路,但却仍然有着《尘埃4》这样死抱越野赛不放的头铁系列。
不同于那些豪车能摆一条街的同类,拟真、硬核、越野、拉力赛这些关键词组合而成的《尘埃4》有着不同于同类游戏的阳刚之气,就像一曲尘土飞扬的重金属摇滚那样特立独行。正因为这样,对它情有独钟的玩家不在少数,在国内竞速游戏圈里也有着不俗的号召力。然而很可惜的是,一直以来《尘埃》系列都没有官方中文,令不少爱好者对其敬而远之。
不过随着腾讯Wegame平台的代理,这一切都发生了转变。简体中文加普通话语音的组合终于让《尘埃4》以完整的型态来到了国内玩家的面前。
科班出身的《尘埃》系列,一直以来都是以易于上手又难于精通的硬核向操控来吸引玩家,也让系列在当初竞争很激烈的越野赛车类型游戏杀出一片天。虽然系列此前也有过娱乐化的尝试,但整体风格依旧是以硬朗为主。然而,很明显单一车种和过于专业的玩法容易让非资深玩家对其敬而远之,因此Codemaster似乎有意将此系列作转型。
越野王者,回归山野
首先就是《尘埃3》去掉了CMR的副称,并在游戏中加入了特技甩尾,接着推出的《Dirt:Showdown》完全转型成纯娱乐向的玩法。《尘埃4》则回归了越野竞速为主导的模式,但是在操控舒适性与入门难度上做了更加轻量化的尝试,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能在游戏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
非常详尽的入门教程,配合普通话配音效果极棒
生涯模式的初级赛道非常简单,难度曲线过度比较平滑
本作一开始就可以选择难度风格,“玩家”跟“拟真”给了新手与老手不同的入口。游戏设计了系列有史以来最详细的教程训练,从基本的技术训练到简单的赛式模拟,所有初学者需要的扎实练习不再只是教学影片,而是真正让玩家动手体验的学程。从最简单的越野概念到复杂的车辆维修、天气应对等系统都有做一一讲解,普通话配音的介绍将步步引领你成为拉力赛车手,跟着教程慢慢走入尘与沙的世界之中。
详尽的设置,新手老手都能找准适合自己的
可以说,《尘埃4》在保留硬核的同时,用更加亲民的姿态去迎接新玩家尝试,真正行走在硬核与娱乐之间。
玩法上,《尘埃4》仍然提供了单人的生涯模式与多人在线的俱乐部。生涯模式相比以往加入了车队系统,16小时的主线职业模式中,玩家不仅仅是扮演车手开车上阵,更要亲自管理自己的车队,参加一场接一场的赛事,为自己累积名气以及实力,被更多赞助商相中,进而组成自己专属的团队。玩家可自行雇用车队工程师、维修人员、更换副驾驶(导航语音)、升级设备、选择赞助商等模拟真实车队的设定。
Wegame特供中国领航员与中文导航
代表赞助商出赛,赚取更多名声与金钱
比赛赚来的钱除了支付车队的开销,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购买新车或是升级车子的硬件。钱多的话可以给员工涨涨工资、换换新车;钱不够的时候也可以适当降低雇员的薪酬、买二手车度日,如果技术太臭连二手车都买不起的时候也可以和别队借车来参加比赛,只是奖金就要多分一些出去......当然这些元素都是次要的,对于赛车游戏本身影响不大,主要是影响收入和支出的多寡,核心仍然是让人从易到难的体验单人职业生涯的乐趣。
《尘埃4》所主打的越野体验主要就体现在游戏的赛道设计上。不同于同类游戏大多驰骋于专业赛道,《尘埃4》的赛道均是乡村、山野的土路组成。不均路况复杂多变,稳定性也超越一般人的常识,同时没有小地图指引的赛道依赖副驾驶的语音导航,比起水泥路来说更加专业也更加富有挑战性。新人一味加速的结果自然就是各种翻车加爆胎,这里就体现了教程的重要性,只有一步一步摸透了不同路段的应对手法以及大小弯的过弯手法。漂移是很酷,但有时候刹车减速更重要。
越野赛中的轻量级赛道也能让你蹦蹦跳跳
一味加速的结果就是各种翻车、爆胎
系列广受好评的天气系统也有了新的内容,《尘埃4》在赛道中加入了局部浓雾、暴雨等恶劣天气,低下的视野与泥泞的路面是对玩家技巧的挑战。
能见度极低的浓雾赛道
这个弯道,你能在初级赛事里见到四五次
新老皆有,满足不同爱好
当然车少换来的自然就是车辆建模精细度的提升。不管是车辆外部的细节还是内部的细节,《尘埃4》都有自己独到的部分,把每台车的车标、内饰、车灯、反光都做到了统一的高标准。
照片级的画面,真正的尘与埃
坦白说,当初听说Wegame要代理《尘埃4》的时候,我是不相信的。毕竟作为专业核心向的竞速游戏,《尘埃》系列硬核向的基调与Wegame轻度用户属性的是不相符的。很明显单一的越野车和拟真硬核的赛事足以让常人避而远之,但开发商不仅为游戏配置了全套的中文翻译,还提供了标准的普通话配音,一如当初的《F1》入华那般待遇奢华。
借助Wegame平台的优势,联机非常便捷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这意味着Wegame平台能做的比我们想象的更多,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硬核游戏通过Wegam平台本土化进入中国,可喜可贺。
相对于系列追求的高难度,《尘埃4》对于不擅长越野赛车游戏的玩家来说是更容易上手的,游戏内容也更为丰富。不只操控方式,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出本作偏向娱乐的特征,游戏中的各项设定、车队花费与升级,同时兼顾了拟真和休闲。
很明显,Codemaster也明白一味追求硬核对《尘埃》这个品牌是一种伤害,因此本作的基调转向了更加轻度的娱乐向,而这也恰好符合Wegame用户的轻度属性,或许这两者的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