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近日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点名了。对于一些短视频创作者一味追求流量和利益,让社会责任“靠边站”,频繁展示的纸醉金迷内容腐化社会风气的行为,“这股奢靡之风该管管了”。
央媒揭批短视频“炫富”网红“大LOGO”回应:感谢并虚心接受
这名叫“大LOGO吃垮北京”的博主,每经小编翻看他的视频集发现,其不少作品以昂贵食物、住宿、服务的体验为主题,进行探店。甚至,还会和明星合作,探店一些明星自己开的美食品牌,例如杜海涛和吴昕的火锅店、郑凯的火锅店、贾乃亮和雷佳音的餐馆、沙溢的火锅店、王晓明的烤肉店等。
而在其另一条短视频中,该博主声称,在海南三亚一家理发店,剪一次头发就要花费1万元。
近日,人民日报点名“大LOGO”,《7.5万住一晚“总统套房”啥体验短视频炫富为哪般?》直指此类炫富短视频背离主流价值观,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目前,“大LOGO吃垮北京”已删去多个视频,那条主题为“在7.5万元的某酒店总统套房住一晚是什么体验”的短视频也已被消除。
另外,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大logo”时,下面会出现一句温馨提示,“请理性消费,建立健康消费观。”
短视频平台“炫富”成风
事实上,在多个短视频平台,每经小编发现,打着“揭秘”“体验”旗号,以豪宅、豪车、奢侈品、高昂消费为主题的短视频内容随处可见。
每经小编先是以“1万元理发”进行搜索,结果显示,不少视频博主都“体验”或“遭遇”了天价剪发项目。
看到这些遍布全国的天价理发项目,在感叹“贫穷限制想象力”的同时,也不难发现,这些“炫富”视频背后收割流量的真实意图。
近日一条“5亿豪宅别墅”的视频火遍全网,这座位于深圳大梅沙的一套山顶别墅反复出现在多个视频中,除了对豪宅中的奢侈装潢、院内豪车、停机坪进行反复渲染外,在不同自媒体博主的描述中,这套房子的主人身份出现了家父姓任的富家女、白手起家企业家、名表收藏家等多个版本。
一些短视频制作者还将国外的豪华奢侈生活方式作为卖点,专门挖掘国外富豪的生活场景,“美国富豪玩什么车”“北京姑娘嫁给会玩车的老外是一种什么体验”,这些充满猎奇色彩的标题,挑动着观看者的神经。
为何炫富短视频会成为视频平台流行内容?
为何炫富短视频会大行其道,成为视频平台的流行内容
炫富内容不容易触碰法律、暴力、色情等视频平台审核红线。业内人士指出,在短视频平台上展示内容,要锁定观众,前3秒十分重要。炫豪车、豪宅没有内容审核上的硬伤,很容易被平台审核通过,是备受自媒体青睐的“吸睛”角度。
新华社点名:“这股奢靡之风该管管了!”
日前,新华社官微以#新华社点名一些短视频平台炫富成风#为话题,对当下短视频平台中出现的各种昂贵的奢靡消费内容进行了点评,称:“如今,各类短视频平台充斥着大量以奢侈生活为卖点的‘炫富’短视频,奢靡之风愈演愈烈。”“一些短视频创作者一味追求流量和利益,让社会责任‘靠边站’,频繁展示的纸醉金迷内容腐化社会风气”,并表示,“这股奢靡之风该管管了!”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短视频“炫富”除了给社会带来的焦虑情绪外,往往还会对不明真相的“韭菜”进行收割。
而对于如何识别“炫富”视频,此前有平台进行了5个方面的总结:
一、不正当展示自身优越条件、社会地位的内容,宣扬拜金主义、攀比享乐的思想或行为,如堆砌人民币或奢侈品、炫富摔等;
二、心灵鸡汤式炫富,夸大事实吸粉,引导‘幻想暴富’等不良生活方式;
三、冒用他人图片炫富凹“人设”吸粉,进行导流营销;
四、内容显示收入与年龄明显不符,实则微商营销导流或诈骗;
五、虚构经历,夸大事实,以吸粉养号,忽悠用户,进行私信导流。
2021年2月份,抖音安全中心发布治理处罚公告,对一批涉嫌刻意炫富、恶意炒作、有违社会公序良俗的账号进行禁言、封禁等处理。1月以来,抖音安全中心已清理此类视频2862条、音频324条、话题47个,封禁违规账号3973个。
3月31日,小红书公布平台打击炫富专项治理结果,对一批涉嫌刻意炫富,恶意炒作的账号和笔记进行禁言、封禁等处理,此次专项共封禁账号2371个。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之前平台对一部分“炫富”视频进行了治理,但如今以“探秘”“体验”等旗号的打“擦边球”行为仍屡见不鲜,对于这一类视频如何进行界定和治理,需要短视频平台拿出更多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