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分子想要外逃,不可能悄无声息,没有任何动静。”本月3日,中纪委网站再次刊文指,干部外逃前,其拥有的身份证护照情况、出入境次数、家属亲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家庭财产变动等都会有征兆。
——有人有多个名字、办多本护照
——在国外开豪车、住豪宅,挥金如土
2016年3月25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办公室统筹协调下,经广东检察机关办案人员成功劝返,“红色通缉令”外逃人员王海鹏从美国纽约乘机回国投案。中新社记者钟欣摄
——外逃后还敢“衣锦还乡”,回国投资
除了生活奢靡,不少外逃官员跑出去还不甘寂寞,在政治上“动起脑筋”。有的跑出去当上侨领,掺和当地政治,有人外逃后,摇身一变,“衣锦还乡”,以外商身份回国搞投资,影响十分恶劣。
“有的拿着贪污受贿来的不义之财,在国外开公司做生意,甚至当上侨领,成了公众人物,组织上却从不掌握。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百名红通”10号嫌犯裴健强被抓获归案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海外追逃,中纪委放了哪些狠话?
——即使钱糟蹋完了,也得把人弄回来严惩
腐败分子在境外挥霍无度,躲过“风声”就能高枕无忧了么?答案是不可能!
“红通人员”仇培祥落网。陈云飞摄
——人跑了、账款转移了,党委纪委都有责任
除了要对腐败分子算政治账,党委、纪委也要对贪官外逃负责。
——追逃追赃,进行坚决的外交和舆论交锋
对于早前国际上有人用“双重标准”对待中国反腐问题,中纪委也坚决说了不!
2016年4月一非法吸款3000万嫌犯被警方押解回国。钟欣摄
海外追逃屡获捷报
——已从70余国家和地区追回1657人
2013年以来,随着中国反腐风暴的不断升级,境外追逃追赃渐渐成为中国反腐的“第二战场”。2014年,中国开展“猎狐”行动,此后2015年4月,又启动“天网”行动,一个由中组部、最高检、公安部、央行等多部门共同编织的追逃大网迅速展开。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2014年以来,中国加大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开展专项行动,截至2016年4月底,已从70余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1657人,追回赃款62.9亿元人民币。
2015年4月22日,中国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份红色通缉令,对100名外逃的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等公开曝光,展开全球通缉。
自从2015年4月戴学民第一个落网之后,每月都有“红通”人员归案。其中,2015年7月就有4人归案。
2016年6月22日,“红通人员”第36号唐东玫从澳大利亚回国,投案自首。至此,“百名红通人员”已有30人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