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欧尚七座官方指导价5.99到11.99万:
1、造型方面,长安欧尚前脸十分凶悍,进气格栅与两侧的前大灯相连,很符合目前流行的设计,新车的前进气格栅样式非常个性,采用了波纹线条,并且向两侧呈扩散状,进一步延展了其视觉尺寸。云鹰LOGO悬挂在格栅上方,并包裹着银色镀铬条,整体前脸的辨识度非常高;
2、长安欧尚X7长宽高分别为4705*1860*1720mm,轴距为2780mm,定位紧凑型SUV。另外,新车配有19寸双色轮圈,强调了其力量感。车尾以横向线条为主,营造出了较强的层次感。接近直角的LED尾灯横向排列整齐,十分规整,尾灯之间通过镀铬装饰连接,加强了车尾的整体感,也与前脸的设计相互呼应;
3、长安欧尚X7内饰采用了环抱式设计,同时中控台大面积采用软包拼色进行搭配,加入银色饰条进行点缀,进一步提升了视觉感受。长安欧尚X7配备了64色氛围灯,满足众多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此外,悬浮中控屏集成了自主研发的OnStyle2.0欧尚智能网联车机系统,配备了导航、在线音乐、智能交互、手机远程操控、远程OTA等功能;
不只是经典抹不掉的中国品牌车(下)
[爱好车文化]从加入全球贸易体系的新千年起,中国汽车工业就通过引进大量资本和技术进入到发展快车道,同时期,中国汽车品牌亦借助巨大的市场红利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如今,我们或许能对那时期的中国品牌产品挑出N多问题,却无法阻挡它们走进那时刚刚迈入小康的寻常百姓家。
十几年前,有那么一些中国品牌车型,因为销量火爆、良好的口碑抑或话题性等,镌刻在了人们的时代记忆中。也许你亲眼见过、甚至驾驶过其中的某款车,也许它就是你家的第一辆车。弹指一挥间,如今在我们回顾那些当年叱咤风云的车型之余,你定会感慨这20年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变化之快。吉利汽车自由舰——吉利走向正轨的里程碑式车型上世纪90年代,吉利已经在摩托车行业站稳脚跟,并积累了一些资本,而嗅觉敏锐的李书福则谋划着将重心向汽车转移。1998年,陆续推出的豪情、美日等早期的1.0产品更多代表着吉利迈进了造车门槛,但由于缺乏造车经验,也无相应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这些产品并没有给吉利带来太好的口碑。直到2005年自由舰的问世,才意味着吉利真正走上了正轨。
十几年前,有那么一些中国品牌车型,因为销量火爆、良好的口碑抑或话题性等,镌刻在了人们的时代记忆中。也许你亲眼见过、甚至驾驶过其中的某款车,也许它就是你家的第一辆车。弹指一挥间,如今在我们回顾那些当年叱咤风云的车型之余,你定会感慨这20年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变化之快。
吉利汽车
自由舰——吉利走向正轨的里程碑式车型
上世纪90年代,吉利已经在摩托车行业站稳脚跟,并积累了一些资本,而嗅觉敏锐的李书福则谋划着将重心向汽车转移。1998年,陆续推出的豪情、美日等早期的1.0产品更多代表着吉利迈进了造车门槛,但由于缺乏造车经验,也无相应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这些产品并没有给吉利带来太好的口碑。直到2005年自由舰的问世,才意味着吉利真正走上了正轨。
我们在早期的吉利产品上总能清楚地看到一些奔驰车型的影子,自由舰也不例外,可见奔驰这棵草种在李老板心中久矣,从吉利踏入汽车领域到如今成为戴姆勒的最大单一股东,这颗草也越扎越深。
吉利的造车起点其实是比较低的,在准备自由舰时,吉利懂得联合有经验及技术的企业来提升产品力,同时也找来了原韩国大宇汽车主抓产品研发的高级人才。自由舰正是吉利集团与韩国大宇株式会社等诸多世界公司联合开发的一款小型车。相比之前的产品,自由舰算得上脱胎换骨。用李老板自己的话说:“自由舰代表吉利进入现代化、规模化、高水平的造车时代。
车身的钣金工艺是消费者最容易看到,也是最能反映车辆品质的工艺流程。吉利当时投入了上亿元引进的现代化多序冲压线和冲压模具从根本上解决了车身表面平整度的问题,人工钣金工位也被完全撤掉。把豪情和自由舰放在一起,你能感受到这俩车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硬件只是一方面,随着自由舰的造车项目,吉利所引进的高端人才给吉利带来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开发体系,让吉利的造车理念开始与国际接轨。从豪情到自由舰,吉利汽车一直扮演着“价格屠夫”的角色,自由舰的价格从4.38-5.58万,当时同为小型车的起亚千里马的价格在7万多元,自由舰比当是销量火爆的天津一汽家族的车型还要便宜,而且配置更高。我还清楚记得,2006年第一次接触这款不到5万块的自由舰时,惊叹其竟配备了四门电动车窗,而当时这个级别的小型车,后门大多还是手摇车窗。
车身的钣金工艺是消费者最容易看到,也是最能反映车辆品质的工艺流程。吉利当时投入了上亿元引进的现代化多序冲压线和冲压模具从根本上解决了车身表面平整度的问题,人工钣金工位也被完全撤掉。把豪情和自由舰放在一起,你能感受到这俩车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硬件只是一方面,随着自由舰的造车项目,吉利所引进的高端人才给吉利带来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开发体系,让吉利的造车理念开始与国际接轨。
从豪情到自由舰,吉利汽车一直扮演着“价格屠夫”的角色,自由舰的价格从4.38-5.58万,当时同为小型车的起亚千里马的价格在7万多元,自由舰比当是销量火爆的天津一汽家族的车型还要便宜,而且配置更高。我还清楚记得,2006年第一次接触这款不到5万块的自由舰时,惊叹其竟配备了四门电动车窗,而当时这个级别的小型车,后门大多还是手摇车窗。
自由舰是吉利首款叫好又叫座的车型,更为重要的是,自由舰的开发经验让吉利沉淀下了一套自己的体系,通过这些积累,也让吉利逐步完成技术转型,全面开展包括动力、安全、造型、底盘等项目的研究。
熊猫——中国品牌中首个获得5星碰撞安全的微型车
熊猫是吉利汽车的首款微型车,最吸引人的就是其呆萌可爱的仿生式设计。独特的造型仅是一方面,熊猫的安全性才是这款车在当时最大的亮点。
2006年,中汽研开展了中国的碰撞测试C-NCAP,当时自由舰2星的碰撞成绩,让吉利认识到自己与合资品牌在看到的地方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汽车碰撞安全也不是简单的将车身结构做硬或者加几个气囊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工程。吉利熊猫作为一款微型车,在碰撞安全上天然吃亏,这不是说靠堆一些气囊等配置就能改变的,而是要从车身材料及结构上入手,再配以气囊等辅助安装装置来达到更高的安全级别,这也就对吉利在研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6年,中汽研开展了中国的碰撞测试C-NCAP,当时自由舰2星的碰撞成绩,让吉利认识到自己与合资品牌在看到的地方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汽车碰撞安全也不是简单的将车身结构做硬或者加几个气囊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工程。
吉利熊猫作为一款微型车,在碰撞安全上天然吃亏,这不是说靠堆一些气囊等配置就能改变的,而是要从车身材料及结构上入手,再配以气囊等辅助安装装置来达到更高的安全级别,这也就对吉利在研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时市场上的微型车大多就是一个便宜的代步工具,对碰撞安全性自然不要抱有什么幻想,只能自求多福。熊猫算得上是吉利推出的一款精品小车,它改写了国内尚无一款微型车获五星评价的历史。
在具体的配置和细节设计上,也能发现这款车对安全的重视。比如配备的安全带提醒装置除了常见的指示灯外还带有语音提醒,这在当时的中国品牌中难得一见。在中高配车型上,熊猫还配有6个安全气囊,这样的配置放眼整个微型及小型车市场都凤毛麟角,而熊猫的价格也只有5万块。
熊猫这款车即使放到今天,我相信依然能赢得一些女性用户的青睐,只不过大家都富裕了,自然不会考虑这种空间局促的微型车。当时这款微型车除了手动挡外,还搭载了吉利自家的4AT,满足了女性用户对自动挡的刚性需求。熊猫的售价为3.98-5.78万,上市后的年销在2万台以上,虽然不算出众,但是通过这款小车,让我们看到中国品牌开始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变化。华晨中华骏捷——中型车性价比之王还衍生出中国品牌的首款旅行车上世纪90年代,华晨汽车在收购沈阳金杯后,将目标瞄准到轿车市场。不过华晨直接从中型车切入,这片市场当时绝对是合资品牌的天下。尊驰作为华晨中华的首款轿车,定位于商务市场,毕竟十几万的价格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
熊猫这款车即使放到今天,我相信依然能赢得一些女性用户的青睐,只不过大家都富裕了,自然不会考虑这种空间局促的微型车。当时这款微型车除了手动挡外,还搭载了吉利自家的4AT,满足了女性用户对自动挡的刚性需求。熊猫的售价为3.98-5.78万,上市后的年销在2万台以上,虽然不算出众,但是通过这款小车,让我们看到中国品牌开始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变化。
华晨中华
骏捷——中型车性价比之王还衍生出中国品牌的首款旅行车
上世纪90年代,华晨汽车在收购沈阳金杯后,将目标瞄准到轿车市场。不过华晨直接从中型车切入,这片市场当时绝对是合资品牌的天下。尊驰作为华晨中华的首款轿车,定位于商务市场,毕竟十几万的价格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
骏捷作为华晨中华的第二款产品,依然是中型车的定位,但价格十分亲民,起步价格8.58万。当时同级别的中国品牌车型也只有奇瑞的东方之子,起步价超过了10万,合资品牌的中型车价格更是高高在上,所以骏捷上市后堪称中型车性价比之王。
按照官方的说法,骏捷的造型设计交由意大利知名的宾尼法利纳工作室,在中国品牌还没有摸清汽车造型设计门道的时候,通过这种外包的方式来增强品牌及产品力的做法是一个明智之举。放到今天,这款车好不好看,见仁见智,不过骏捷在车身比例、线条运用等方面算得上是一个拿得出手的成熟工业产品。
2008年,在三厢车的基础上,骏捷还衍生出Wagon旅行版,这也是中国品牌首次推出旅行车。旅行车的精髓就在于车尾的设计。骏捷Wagon的车尾饱满厚实,比例关系展现了旅行车的优雅和自然,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设计。10万元的起售价不到当时马自达6旅行版价格的一半,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都能没能走出独立行情的旅行车,当时的销量自然也只是凑热闹。最初上市的骏捷搭载三款不同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一年后,华晨又推出搭载1.8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记得当时比较火的是被誉为“驾驶者之车”的大众宝来,其也搭载了一台1.8T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原始参数不太高,但改装潜力巨大,配合出色的驾驶品质,用过都说好。
2008年,在三厢车的基础上,骏捷还衍生出Wagon旅行版,这也是中国品牌首次推出旅行车。旅行车的精髓就在于车尾的设计。骏捷Wagon的车尾饱满厚实,比例关系展现了旅行车的优雅和自然,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设计。10万元的起售价不到当时马自达6旅行版价格的一半,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都能没能走出独立行情的旅行车,当时的销量自然也只是凑热闹。
最初上市的骏捷搭载三款不同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一年后,华晨又推出搭载1.8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记得当时比较火的是被誉为“驾驶者之车”的大众宝来,其也搭载了一台1.8T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原始参数不太高,但改装潜力巨大,配合出色的驾驶品质,用过都说好。
骏捷上的这台1.8T发动机是华晨汽车联手德国FEV发动机公司历时三年打造的,与大众1.8T不同的是,这台发动机的缸盖、缸体均为铝合金材质,其它诸如双顶置凸轮轴、可变正时、中空充钠气门、曲轴箱通风、中冷器等当时主流的发动机技术一个不落,售价为12.58万起,而当时的宝来1.8T要20万元。
华晨在进入轿车领域时可谓是高水平、大手笔的投入,从德国、意大利、日本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自动机器人、模具等,同时和宝马组成合资公司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入了宝马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这种“耳濡目染”,让那个时期的骏捷在产品力上相比同时期还在摸索造车门道的中国品牌的产品有着更足的底气。说一个细节,当时华晨中华的车型在漆面工艺上要大大强于同时期的中国品牌车型,这种第一观感往往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程度。骏捷在研发生产的过程中吸取了很多大哥尊驰的错误经验和教训,品质的提升加上亲民的价格,让骏捷上市后的月均销量可以达到6000台以上。在当时,作为一款中国品牌的中型车,骏捷无疑是成功的。海马汽车福美来——一款高性价比的“马自达”轿车海南汽车制造厂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与马自达合作开始生产马自达的车型产品。1998年,海南汽车制造厂正式加入一汽集团,从而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并成为一汽在华南重要的生产基地。加入一汽后,海马汽车并没有获得车型及相应的技术支持,还是得回过头来找马自达。
华晨在进入轿车领域时可谓是高水平、大手笔的投入,从德国、意大利、日本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自动机器人、模具等,同时和宝马组成合资公司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入了宝马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这种“耳濡目染”,让那个时期的骏捷在产品力上相比同时期还在摸索造车门道的中国品牌的产品有着更足的底气。说一个细节,当时华晨中华的车型在漆面工艺上要大大强于同时期的中国品牌车型,这种第一观感往往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程度。
骏捷在研发生产的过程中吸取了很多大哥尊驰的错误经验和教训,品质的提升加上亲民的价格,让骏捷上市后的月均销量可以达到6000台以上。在当时,作为一款中国品牌的中型车,骏捷无疑是成功的。
海马汽车
福美来——一款高性价比的“马自达”轿车
海南汽车制造厂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与马自达合作开始生产马自达的车型产品。1998年,海南汽车制造厂正式加入一汽集团,从而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并成为一汽在华南重要的生产基地。加入一汽后,海马汽车并没有获得车型及相应的技术支持,还是得回过头来找马自达。
2002年,海南马自达将诞生于1998年的第八代马自达323引进国产,车型被命名为福美来。这是一款挂着马自达车标的合资产品,它与更早被引入生产的普力马车型为海马汽车带来了很高的销量,也让海马汽车成为当时国内主流的汽车生产厂商。此时,马自达并不甘心局限于岛内发展,而是觊觎更广阔的大陆市场,没过多久马自达就与一汽和长安纷纷组建合资公司,中断了与海南汽车制造厂的合作之路。
通过多年与马自达的合作,还是给海南汽车留下了不错的家底,相比同时期白手起家的其它中国品牌来说,海南汽车所拥有的企业管理、生产制造、研发体系等法方面的经验无疑是最宝贵的。此时,海南汽车正式从合资转向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海马汽车正式成立。
挂着全新海马商标的福美来2代车型,其最大的改变就是换装了海马自己生产的1.6L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也是借鉴了马自达的技术,采用了包括16气门、VICS可变长度进气系统等技术。福美来2代就是在海马汽车被马自达抛弃的背景下诞生的,产品实力强,再加上8.18万-11.18万的亲民价格,让福美来2代上市后就获得了不错的销量,月均接近万台。天津一汽夏利2000——让国人几户同步享受到与发达汽车市场相同的车型产品时代的红利,政策的支持,让夏利车型红遍全国,从80年代以CKD方式到逐步国产化,让这款微型车持续热销了超过10年。进入新千年,随着市场的开放,来自海外车企的冲击以及中国品牌的发展,夏利车型已经显现疲态,这也意味着天津夏利与日本大发的合作行将就寝。为了打造满足新时代需求的车型,此时的天津夏利早已将目光投向丰田的产品。
挂着全新海马商标的福美来2代车型,其最大的改变就是换装了海马自己生产的1.6L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也是借鉴了马自达的技术,采用了包括16气门、VICS可变长度进气系统等技术。福美来2代就是在海马汽车被马自达抛弃的背景下诞生的,产品实力强,再加上8.18万-11.18万的亲民价格,让福美来2代上市后就获得了不错的销量,月均接近万台。
天津一汽
夏利2000——让国人几户同步享受到与发达汽车市场相同的车型产品
时代的红利,政策的支持,让夏利车型红遍全国,从80年代以CKD方式到逐步国产化,让这款微型车持续热销了超过10年。进入新千年,随着市场的开放,来自海外车企的冲击以及中国品牌的发展,夏利车型已经显现疲态,这也意味着天津夏利与日本大发的合作行将就寝。为了打造满足新时代需求的车型,此时的天津夏利早已将目光投向丰田的产品。
为什么天津夏利能和丰田走到一起,这里面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其实在夏利车型红火的90年代,丰田公司就看上了当时叫做天津微型车厂的这家国有企业,愿意以工厂净资产的4倍价格来收购其50%的股份,天津市政府并不同意这桩收购案。当时凤凰卫视采访丰田公司的高层时问道,为什么会钟情于这样一个地方的,且以造微型车为主的车企。首先,丰田认为天津是距离日本很近的不冻港,进出口非常方便;其次天津港连接华北、东北及中原,有着广阔的腹地;第三,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天津夏利的发动机制造技术是世界一流的,早年引入日本大发的发动机生产线,在天津生产之后,比日本本土的品质还要好,这些优质的产业工人具备生产制造环节上的良好变现能力,这是令丰田公司所敬佩的;最后,天津夏利在经济型轿车中有着完善的系统,丰田若想打造这个系统也需要很多年。如果完成对夏利的收购,我们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多了一个好的合作伙伴。随后经过多次谈判,最终夏利和丰田公司达成协议,合资成立天津丰田汽车公司,夏利占比50%,丰田公司占30%,丰田通商占20%,至此,开启了夏利和丰田公司的良好合作。
为什么天津夏利能和丰田走到一起,这里面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其实在夏利车型红火的90年代,丰田公司就看上了当时叫做天津微型车厂的这家国有企业,愿意以工厂净资产的4倍价格来收购其50%的股份,天津市政府并不同意这桩收购案。
当时凤凰卫视采访丰田公司的高层时问道,为什么会钟情于这样一个地方的,且以造微型车为主的车企。首先,丰田认为天津是距离日本很近的不冻港,进出口非常方便;其次天津港连接华北、东北及中原,有着广阔的腹地;第三,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天津夏利的发动机制造技术是世界一流的,早年引入日本大发的发动机生产线,在天津生产之后,比日本本土的品质还要好,这些优质的产业工人具备生产制造环节上的良好变现能力,这是令丰田公司所敬佩的;最后,天津夏利在经济型轿车中有着完善的系统,丰田若想打造这个系统也需要很多年。如果完成对夏利的收购,我们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多了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随后经过多次谈判,最终夏利和丰田公司达成协议,合资成立天津丰田汽车公司,夏利占比50%,丰田公司占30%,丰田通商占20%,至此,开启了夏利和丰田公司的良好合作。
夏利与丰田合作的首个产品,就是丰田NBC系列的明星车型Platz,引入国产后被命名为夏利2000,该车无论从生产平台还是外观内饰,都与曾经的夏利没有任何联系,是一款彻头彻尾的丰田车。
这款丰田的原型车在欧洲和日本获得了高度评价,欧洲上市半年就获得了超过15万台的销量。国产的夏利2000几乎就是换了车标的丰田,相比以前的夏利车型,它的车身更加宽大,拥有更好的空间表现。内饰的设计足具颠覆性,仪表盘被放置在中控台的中间区域,且为数字仪表。中控台下方还有大量的镂空设计用来放置物品。这种设计理念完全有别于同时代的其它产品,让我们看到了丰田在设计理念上的大胆和超前。
不仅仅是设计理念,在生产制造、安全配置等方面,夏利2000都是一款产品力极强的车型。唯一遗憾的是该车并没有搭载海外先进的VVT-i发动机,而是采用了技术有些老旧,但足够成熟可靠的丰田8A发动机。其实这款国产发动机在海外有些技术落后,但在国内的品质是有口皆碑的,其中诸多零部件为日本原装进口,这款发动机也被很多中国品牌采购来用在自家产品上,同时也被用来进行仿制。夏利2000凭借夏利的品牌认知度,让消费者快速地认识到这款全新车,但是11.98万的起售价似乎成为阻挡人们购买的最大壁垒,上市后的销量不温不火。夏利2000是一款应用了丰田先进造车技术的国产车型,让国人在20年前就能享受到与发达的欧洲及日本市场相同的产品,作为天津夏利与丰田合作后的首款车型,它的出现为后来威姿、威乐等车型的引进和进一步的深入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长安汽车奔奔i——一款开门红的微型车在涉足轿车领域前,长安汽车已经和铃木、福特组建了合资公司,同时在微型车“小面”领域做得风生水起,2001年成为中国品牌中第一个产销突破百万的车企。
不仅仅是设计理念,在生产制造、安全配置等方面,夏利2000都是一款产品力极强的车型。唯一遗憾的是该车并没有搭载海外先进的VVT-i发动机,而是采用了技术有些老旧,但足够成熟可靠的丰田8A发动机。其实这款国产发动机在海外有些技术落后,但在国内的品质是有口皆碑的,其中诸多零部件为日本原装进口,这款发动机也被很多中国品牌采购来用在自家产品上,同时也被用来进行仿制。
夏利2000凭借夏利的品牌认知度,让消费者快速地认识到这款全新车,但是11.98万的起售价似乎成为阻挡人们购买的最大壁垒,上市后的销量不温不火。夏利2000是一款应用了丰田先进造车技术的国产车型,让国人在20年前就能享受到与发达的欧洲及日本市场相同的产品,作为天津夏利与丰田合作后的首款车型,它的出现为后来威姿、威乐等车型的引进和进一步的深入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长安汽车
奔奔i——一款开门红的微型车
在涉足轿车领域前,长安汽车已经和铃木、福特组建了合资公司,同时在微型车“小面”领域做得风生水起,2001年成为中国品牌中第一个产销突破百万的车企。
背靠大树好乘凉,由于与铃木和福特都成立了合资公司,所以长安在开始筹备自主品牌发展战略时,存在着先天的优势。向两位“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在从0-1的阶段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奔奔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动力总成,长安都提供了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再加上实惠的价格,这款车的成功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小结:
通过对这几款产品的回顾,我们发现中国品牌在起步阶段时的资金、背景、方式等各有不同,当时,谁能引入成熟的车型产品进行生产,谁就具备了足够强的产品实力,如果再能给出一个亲民的价格,无疑这就是一个具备强竞争力的产品。即使没有这样的资源与背景,也不意味着将退出牌局。在那个粗放式增长的时代,时代的红利给予每个入局者充分试错及改正的机会,抓住红利结束前的窗口走入正轨,将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下一期我们继续聊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品牌车型。(文/爱好车冯景毅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爱好车文化]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们聊到了吉利自由舰、中华骏捷、海马福美来等当时销量火爆或话题十足的中国品牌车型,销量高车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车型,本期我们继续聊聊奇瑞、长城、比亚迪等车企当年推出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
奇瑞汽车
上世纪90年代,芜湖市政府决定发展汽车产业,并得到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在这片土地上既没有造车底蕴,又缺乏技术、人才等资源,因此芜湖市政府希望依靠或联合当时的国有大厂来助力当地汽车产业的发展。
就像婚姻一样,你强我弱地不对等合作关系是难以维系的,要想造车,归根结底还是得靠自己。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奇瑞也并不是一穷二白,毕竟在资金和土地等方面可以从政府得到相应的支持。
A3——通过设计改变品牌形象的尝试
2007年,奇瑞下线了第一百万辆车,这款车就是新推出的A3,与之前的旗云、A5、东方之子这些略显方正且设计上显得有些生硬的产品相比,A3圆润、流畅的造型绝对令人眼前一亮,颠覆了奇瑞带给人们的印象。
与前面讲到的中华骏捷相同,这款产品同样由意大利著名的宾尼法利纳公司操刀设计,无论是整车还是细节设计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奇瑞A3有两厢和三厢版,其中两厢车型圆润的尾部及双出的排气,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通过设计往往会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A3的出现,很容易让人们将它与以往奇瑞的产品区隔开。不仅是设计,奇瑞也将功夫用在了提升A3的内在品质上,相比之前的产品,A3在内饰、工艺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长城汽车
哈弗CUV——奠定哈弗品牌的鼻祖
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作为一个在汽车领域毫无背景的民营企业来说,长城汽车始终存在着危机感,因为机遇往往转瞬即逝,如何能够抓住巨大的市场红利,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留在赛道上的选手显得尤为重要。虽然长城已经在皮卡领域站稳脚跟,不过单一的产品结构却降低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来到新千年,长城汽车决定再次通过聚焦战略,将资源集中在SUV市场,避开进口及合资车型20万元以上的市场区间,主打10万元以下SUV这片蓝海。
2002年,推出的首款SUV赛弗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长城汽车,2005年推出的哈弗CUV(哈弗当时是车型名称,后来升级为品牌名)则真正让长城名利双收,是奠定哈弗这个品牌的鼻祖车型。这款车当年也被消费者及媒体给予“中国年度车型”、“最受欢迎国产SUV”的赞誉。
长城汽车早期推出的产品大多采用逆向的方式,讨巧的是,长城逆向的车型都相对小众,至少在国内是鲜为人知的。哈弗CUV也不例外,其原型车是五十铃的Axiom。哈弗CUV采用了非承载式的车身结构,但该车并没有靠向硬派的取向,反而是通过底盘悬架、功能配置打造出一款集通过性、舒适性于一体的多功能型SUV。
在配置上,哈弗CUV配有真皮电动座椅、自动空调、车载大屏、自动天窗等,动力系统为2.4L的三菱4G64发动机,与之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器。哈弗CUV的售价为10.58-13.58万元,面对这样一款有着不错空间表现的多功能SUV,谁又不想少花钱多办事呢,哈弗CUV的销量又巩固了长城汽车在行业的市场地位。
基于哈弗CUV,长城汽车还推出了一款用于礼宾市场的哈弗派,车长达到了6.9米,内部的装潢也十分豪华,配有沙发、酒吧、冰箱、液晶电视、DVD播放器、环绕立体声音响等,售价为29.8万元,它应该算是中国品牌中首个卖到30万的车型。
比亚迪
F3——它让人们知道了BYD
比亚迪推出的首款车型就是秦川遗留下来的福莱尔,这个脱离市场需求的产品,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直到比亚迪F3的面世,才让比亚迪在造车领域真正站稳了脚跟。
大家看到比亚迪F3的第一反应一定都是“这不就是丰田花冠吗?!”,不仅是造型,这款车从里到外都是逆向丰田的这款经典车型,这个“传统”在比亚迪从事电池制造时就开始了,最终一样成就了其在电池制造领域的地位。比亚迪并不避讳这种生产方式,每年都会花数千万购买各个品牌新车进行拆解学习,这一点与刚进入汽车领域的吉利一样,在没有大品牌合作及技术支持的背景下,都是先通过模仿来获得在行业内站稳脚跟的机会。
比亚迪F3上市后的销量持续上涨,从月均9000一直到最高峰的3万台。F3的成功,让比亚迪品尝到“逆向研发”的好处,随即加快了推出新产品的步伐,在随后的几年里,比亚迪针对不同的原型车,陆续推出了F0、F3R、G3、L3、F6、M6等,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如今回过头来看比亚迪在起步初期的发展模式,似乎就是中国制造业在某个阶段的缩影。在任何一个产品领域一旦让中国涉足,必将大幅拉低它的制造成本。通过先期的模仿来解决0-1的问题,再通过不断迭代、发展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无论是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制造业,还是如今全面进发的高科技领域,都是如此,中国的高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的比亚迪也实现了阶层跨越,在设计、新能源等领域进入到领先甚至是引领的新发展阶段。江淮汽车同悦——江淮切入乘用车市场后首款叫座的车型江淮汽车在早期主要致力于生产商用车,包括客车、重卡、轻卡等,通过与韩国现代集团在客、货车领域的合作,让江淮吸取了海外先进的经验技术,也让江淮在90年代中后期成为国内客车领域的佼佼者。也正是基于与韩国现代的这层关系,在江淮汽车涉足乘用车领域时,首先想到的依然是现代集团,江淮瑞风这款商务MPV就源自现代成熟的车型及技术。
如今回过头来看比亚迪在起步初期的发展模式,似乎就是中国制造业在某个阶段的缩影。在任何一个产品领域一旦让中国涉足,必将大幅拉低它的制造成本。通过先期的模仿来解决0-1的问题,再通过不断迭代、发展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无论是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制造业,还是如今全面进发的高科技领域,都是如此,中国的高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的比亚迪也实现了阶层跨越,在设计、新能源等领域进入到领先甚至是引领的新发展阶段。
江淮汽车
同悦——江淮切入乘用车市场后首款叫座的车型
江淮汽车在早期主要致力于生产商用车,包括客车、重卡、轻卡等,通过与韩国现代集团在客、货车领域的合作,让江淮吸取了海外先进的经验技术,也让江淮在90年代中后期成为国内客车领域的佼佼者。也正是基于与韩国现代的这层关系,在江淮汽车涉足乘用车领域时,首先想到的依然是现代集团,江淮瑞风这款商务MPV就源自现代成熟的车型及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爆发,在轿车领域还一片空白的江淮,如何通过产品去抢占市场已经显得迫在眉睫,同悦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它也是江淮推出的首款小型车。该车在造型上由江淮汽车技术中心与意大利宾尼法利纳公司合作完成,外形非常的年轻时尚,线条比例也协调自然。在当时的中国品牌产品中,能做到外形比例和谐自然就是很大的加分项。该车还有个两厢版,名为同悦RS,但是两厢车似乎不太被消费者接受,销量和三厢版差了很多。
在动力系统上,和悦有1.3L和1.5L两种排量的发动机,且都来自东安三菱,代号分别为4G13和4G15,这两款发动机在技术上虽然不是很先进,但胜在成熟可靠,消费者也都比较认可当时的三菱发动机。
东南汽车
V3菱悦——有三菱先进动力技术加持的东南首款自主车型
东南汽车是首个经国家批准由海峡两岸的公司合作成立的汽车企业,其中台湾中华汽车与日本三菱汽车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新组建的东南汽车在产品及技术上也自然和三菱走在了一起。
鉴于中华汽车与三菱所拥有的成熟车型和技术,东南汽车在引进生产线的基础上,于2003年起先后引入菱帅、蓝瑟等车型进行国产,当时这些车型有着很强的产品力,在销量上却高开低走。东南汽车为此还找来成龙代言(大哥代言的品牌似乎结局都不怎么美好囧),在更深的层面,东南汽车意识到不能将自己深度绑定在三菱的产品及技术上,原版引进往往会导致水土不服,东南汽车也开始向自主领域发力。
2008年,东南汽车推出首款自主车型V3菱悦,这款挂着东南车标的车型和三菱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些车主将车辆换成三菱车标),毕竟多年来浸染在三菱的技术体系上,还是让东南学习到很多,增强了东南汽车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本土企业更了解中国市场,知道消费者需要一款怎样的产品。V3菱悦定位于紧凑型车,售价为5.98-8.38万元,丰富的配置和先进的三菱发动机是其最大的亮点。要知道当时很多中国品牌虽然推出了自主的发动机产品,但在那个十分看中三大件(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的时代,能够使用大品牌的发动机,无疑会大大增强车型的产品力。
2008年,东南汽车推出首款自主车型V3菱悦,这款挂着东南车标的车型和三菱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些车主将车辆换成三菱车标),毕竟多年来浸染在三菱的技术体系上,还是让东南学习到很多,增强了东南汽车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本土企业更了解中国市场,知道消费者需要一款怎样的产品。
V3菱悦定位于紧凑型车,售价为5.98-8.38万元,丰富的配置和先进的三菱发动机是其最大的亮点。要知道当时很多中国品牌虽然推出了自主的发动机产品,但在那个十分看中三大件(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的时代,能够使用大品牌的发动机,无疑会大大增强车型的产品力。
V3菱悦搭载了源自东安三菱,代号为4G15M的1.5L发动机,最大功率81kW、最大扭矩134N.m,在沈阳航天三菱还没有将4A91系列发动机引进之前,这款发动机是三菱在国内技术较为先进的动力系统,而且菱悦是第一个搭载该发动机的车型。
此外,V3菱悦的优势还体现在丰富的配置上,比如多连杆独立后悬架、四轮碟刹、ABS+EBD、无钥匙启动、DVD+NAVI触控式卫星导航系统等等。综合产品和定价,使得这款车的销量创了东南汽车的历史新高,也让东南汽车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总结:
通过回顾这些有代表性的中国品牌车型,我们似乎能发现一些事物发展的规律,它们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汽车及汽车产业发源于欧美,后起之秀的日本和韩国也无不是依靠逆向、模仿或引进而起家的。中国汽车品牌在发展初期也同样绕不开这条路,闭门造车只会让自己更快且彻底地丧失游戏的入场券。
在那个野蛮增长的年代,似乎只要能造出车来,就有钱赚,但是当完成从0到1的积累,从生存期进入到发展期后,企业能否建立起自己的研发、制造、管理体系,筑起壁垒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还留在游戏中,实力较强的中国品牌,当年无不是在努力挣钱的同时,积极投入到设计、研发及自主独立的道路上,他们内心清楚地知道模仿只能是一时,无法坚持一世。那些指望拿来主义的企业,也只是一时风光,在不知不觉中渐渐丧失了主动权。时代所赋予的发展红利,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转瞬即逝,一旦错过了那个本应该努力的时光,剩下的或许唯有一声叹息。(文/爱好车冯景毅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我国国产汽车发动机最好的厂家有哪些?性能参数具体如何?
我在另一个问题下的回答可能更适合本问题,搬运过来。
盘点一下自主品牌的优秀发动机
2018.5.5更新
修订版序言
原文《盘点一下自主品牌的优秀发动机》写于2015年5月份,至今已有3年了。
在这3年里,我非常欣喜的看到,除了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外,各家自主品牌的燃油发动机技术也有了不少的进步。
第一版序言
最近几年,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型的自主品牌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街小巷。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自主品牌汽车存在很深的偏见。
特别是发动机,很多人不管懂不懂车,一说国产车发动机,就说是三菱的淘汰古董,而且说起来好像所有的自主品牌都是用的三菱一样,给更多完全不懂车的人造成了误会。
诚然,自主品牌汽车在发展之初,由于国内汽车配套行业发展程度低下,不得不选用产量较大的三菱作为事业发展起初的过渡手段,也有一些自身实力较弱的汽车品牌如今还在大量采购使用三菱发动机。
但是,作为自主品牌的主流,几个最大的自主汽车品牌,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自主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并早已大量量产。
可惜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没能够有效的了解,在此,我愿意用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来为自主品牌的发动机做一点点宣传,让大家对这个汽车的心脏有一个更真实的了解。
目录
1.长安汽车,从JL到BlueCore
2.长城汽车,能否摘到掉万年不变1.5的帽子?
3.比亚迪汽车,逆向研发也是本事
4.奇瑞汽车,Acteco家族的成长史
5.吉利汽车,Getec的逆袭
6.上汽集团,从上海到世界
7.广汽集团,传祺能否创造传奇?
8.江淮汽车,低调的实力派(修订新增)
正文:
2012年,长安推出自己的战略车型逸动,与其一并推出的新动力就是长安新一代主打的发动机——BlueCore系列发动机,最初推出的型号为1.6自然吸气,而后,随着睿骋、致尚XT、CS75等新车型的陆续上市,BlueCore系列又增加了2.0自然吸气、1.8T涡轮增压、1.5T直喷涡轮增压等几个型号。个人认为,这些型号中最为优秀的代表是1.5T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
长安1.5T发动机参数如下:
发动机型号JL476ZQCA
排量(mL)1499
进气形式涡轮增压
气缸直列四缸
配气机构DOHC
最大功率(kW)125
最大功率转速(rpm)5500
最大扭矩(N·m)230
最大扭矩转速(rpm)1950-4500
燃油标号93号(京92号)
供油方式直喷
缸盖材料铝
缸体材料铝
从上面参数可以看出,这台发动机使用了当前几乎所有的发动机先进技术,直喷、增压、全铝结构,功率和扭矩也是同排量发动机中的佼佼者,与福特翼虎、别克昂科威上的1.5T发动机相比也毫不落下风,何况合资对手的发动机都搭载在20w左右的车型上,长安这台发动机却仅仅搭载在10w级别的逸动和逸动XT上。为了与这台发动机相匹配,长安还为其配备了爱信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可以说这是一套无论性能还是可靠性都十分出色的动力总成。
注:可以对比一下本田在最新的10代思域上搭载的1.5T增压发动机,它们的技术指标相差很小,而且长安的这台发动机比本田还要早出来2年!
增加内容:
先来看看这台发动机的参数:
蓝鲸2.0T发动机的动力参数在同排量中属于中上水平,虽然没有宝马、通用、本田等一些高功率版的2.0T发动机高,但考虑到其搭载车型的价位水平,综合性价比是非常出色的。它应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缸内直喷、液压双气门可变正时、可变排量机油泵、高滚流燃烧技术等等,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油耗也能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搭载这台发动机的CS95车型,是一款重量达2吨的中大型SUV,其平均油耗仅为11.6L/100km左右。
如果以销量论英雄,长城汽车无疑是英雄中的英雄。旗下哈弗H6一款车型长期霸占着SUV销量第一的宝座,即使在中国这么一个大众的主场,也把神车途观死死的压在身下。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在市场上如此成功的企业,在汽车业内却流传着种种长城汽车缺乏核心部件研发能力的言论,例如“长城就是会造个壳子”“H6的1.5T发动机低扭太差,差点把小伙伴们饿死在地库里”“全系只有手动,一档死活挂不进去”等等。客观的说这些言论有夸大的成分,但是长期以来长城在发动机研发上的确建树不多,与其市场上的风光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自从哈弗H6上市以来,早期车型搭载了三菱提供的2.0和2.4升汽油发动机,随着H6产量的不断增长,外购发动机的策略已经跟不上生产需要,长城为了满足H6的使用要求,在GW4G15的基础上开发出了GW4G15B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其实就是在自然吸气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涡轮,具有高低功率两个版本,低功率版最大功率98kw,搭载在轿车C50上,高功率版功率为110kw,是后期哈弗H6的主打动力。
1.5发动机家族尽管为长城的销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孱弱的低扭和爆发较晚的最大扭矩,较大的油耗,仅配备匹配不佳的手动变速器等缺点也给长城和哈弗品牌收获了无数恶评。
长远看来,1.5的小排量增压跟哈弗品牌走向高端的战略格格不入,痛定思痛,长城从第一款高端车型哈弗H8开始制定了高大上的动力开发战略,这个战略的第一款产品就是型号为GW4C20的2.0T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计划搭载在哈弗H8,H9车型上,匹配的变速器为ZF6AT。其技术参数如下:
发动机型号GW4C20
排量(mL)1967
最大功率(kW)160
最大扭矩(N·m)324
最大扭矩转速(rpm)2000-4000
这款发动机已经实现量产,并搭载在哈弗H9上,未来还将搭载在哈弗H8,H6COUPE等车型上。除了这款已量产的发动机,长城还公布了3.0T直六汽油机,柴油机的开发计划。我们祝长城顺利实现转型,彻底摆脱万年1.5的帽子。
这几年里,长城终于抛弃了那台祖传的1.5T电喷机头,推出了代号为GW4B15的全新1.5T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应用了缸内直喷、进排气可变正时、进气可变升程、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等等一系列新技术,最大功率达到124kw,最大扭矩285NM,比起老款的1.5T发动机进步明显,尤其是低扭方面的提升很大,再也不用背负“饿死在地库”的恶名了。
长城做的另外一件事情,是把H8上那台2.0T重新调校,提高了功率。目前搭载在全新H8/H9车型上的GW4C20发动机,最大功率提高到了185kw,最大扭矩提升到了355NM,并且搭配了ZF8AT变速器,比起老款车型进步很大。
关于比亚迪的介绍很多,我偷点懒就不全自己写了,部分内容为转载。
“逆向研发也是本事”,这句从比亚迪副总的嘴里说出来的话,此刻也是我心中的感慨。6个月做出TID总成、新的1.2TI、1.8TI、2.0TI和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统统已经完成开发----只要他们愿意,甚至V6、V8、W12发动机也能立刻上马...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在吹牛,但这些偏偏就是事实。
比亚迪一直以来是自主品牌企业中的一个另类,从山寨花冠F3起家,发动机也经历了从外购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发的过程。比亚迪的发动机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就是型号为BYD476ZQA的1.5T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
从数据上看,1.5TI发动机154马力(113kW)/5200rpm的最大功率,和达到240牛?米的峰值扭矩甚至已超越了传统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平,而且1750-3500rpm的峰值扭矩输出区间也足以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从技术上看,缸内直喷、可变正时气门、进气歧管集成中冷(水冷)、涡轮增压、全铝缸体等等技术无一不主流,那么,这台发动机怎么来的?
比亚迪自己并不否认这台1.5TI在开发思路上有一个现成的原型--大众1.4TSI发动机,二者在结构、布局等方面都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是比亚迪在此基础上也有自己的创新--例如使用了铝合金的压铸缸体,使1.5TI在轻量化和发动机热效率上都较1.4TSI更有优势。
比亚迪的ECU程序也是由自己开发匹配的,而目前国内的自主品牌有9成以上都还在由外部的公司来提供ECU的匹配。并且,在关键部件的应用上,比亚迪选择了可靠的大牌供应商,例如联合电子UAES提供的喷油嘴(博世技术)、玛涅蒂马瑞利(MAGNETIMARELLI)提供的高压油泵、法雷奥提供的中冷器、电机以及博格华纳的涡轮增压器等等,其零部件供应商的阵营丝毫不输大众。
随着比亚迪新一代SUV车型S7发布,比亚迪在传统汽油机方面的水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们带来了一台2.0T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其技术参数如下:
发动机型号BYD487ZQA(2.0TI)
排量(mL)1999
最大功率(kW)151
最大扭矩(N·m)320
最大扭矩转速(rpm)1750-4500
这台发动机的参数比长城那台稍低,但是也属于同排量中的主流表现了,加上比亚迪一贯的价格屠夫风格,搭载这套动力总成的S7车型价格并不贵,只需13w左右就能买到。
这几年,比亚迪似乎把重心全部放在了新能源技术方面,在燃油发动机领域没有新的动作,很可能比亚迪认为燃油发动机即将被淘汰,因此没有继续进行投入了。如有知情的朋友们,可以补充内容。
奇瑞是自主品牌早期的重要代表,而奇瑞的发动机也是众多奇粉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谈起奇瑞的发动机,下到奇瑞的铁粉,上到奇瑞老总尹同跃,都会兴致勃勃的从当年芜湖长江边那条二手的福特发动机生产线谈起。不错,奇瑞最初起家就是靠着这条生产线上产出的480发动机,搭配最早的风云轿车,打下了事业的基石,其历史地位可以与长安的465发动机相媲美。
2005年,奇瑞在经过了创业初期的高速扩张之后,开始着手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经过多次考察和慎重考虑,奇瑞选择与国际知名的发动机技术公司奥地利AVL合作,打造自己的发动机体系,这一系列发动机就是Acteco家族。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奇瑞有一系列非常官方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
2010年,随着A3改款车型的发布,奇瑞推出了迄今为止唯一一台2代机,1.6排量的E4G16发动机,采用了DVVT技术,最大功率93kw,最大扭矩160nm,这台发动机的动力参数在5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同排量中的佼佼者。
说到奇瑞,我又头痛了,这3年里,奇瑞硬是没有量产一台新发动机,叫了很久的1.6TGDI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明明2017年中的时候,这台直喷机已经搞了盛大的下线仪式,大家都觉得可以量产了,结果今年初发布的中型SUV瑞虎8,标配动力居然还是好几年前的1.5T电喷机!
真的搞不明白奇瑞在想什么、做什么,连江淮、福田之类都搞出了直喷机,一向自称自主技术流的奇瑞,却迟迟拿不出一台直喷机,真是难堪啊!看看下面这些媒体的标题,奇瑞的管理层你们脸不红吗?在这里,对不思进取、坐着等死的奇瑞提出严厉的批评。
与奇瑞类似,吉利也是是自主品牌汽车普及的先锋之一。但是吉利老总李书福与尹同跃有很大的不同,李是典型的浙商,并非汽车科班出身,他早期对汽车的认识曾经在业内流传很广“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几个沙发”。然而李书福也应该清楚,离开了发动机,带轮子的沙发是没办法移动的,因此,早期的吉利采取了外购发动机的形式推出了首批车型,这就是搭载了丰田8A发动机的吉利豪情。然而几年之后,丰田停止了向其他汽车企业出售发动机,吉利不得不开始自主研发发动机。
2006年,吉利推出了以G-power命名的系列发动机,其中主打型号为JL4G18,最大功率102kw,最大扭矩172nm,具备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这台发动机曾经是吉利最经典的轿车帝豪EC7的主打动力,也是SUV车型GX7的入门级动力,为吉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2年,吉利对外宣布了新的发动机品牌Getec,GeTec的含义是:G=Geely=Green,e=Engine=Efficient,Tec=Technology,几个单词,都是目前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方向。按照吉利的规划,GeTec系列涵盖六大发动机平台、15款左右机型、动力性从1.0升到3.5升,目前已开发出五大平台,10余款机型,动力性从1.0升覆盖到2.4升。其中用于GX7和EC8的主打排量为2.0和2.4两个排量,配合手动变速箱和DSI6AT自动变速箱,其中2.0L最大功率104kW/6000rpm,最大扭矩186N·m/4000~4500rpm,这一动力水平已经足以与大多外资品牌2.0L发动机相媲美,同时2.4L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水平也比三菱4G系列发动机有所提升,最大功率达到119kW/5700rpm,最大扭矩220N·m/4000~4500rpm。
2014年,吉利发布并成功量产了两款非常优秀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分别是搭载在新帝豪上的1.3T和旗舰级轿车博瑞上的1.8T发动机,其中1.8T发动机还使用了直喷技术。此外,博瑞的顶配车型还搭载了一台3.5升V6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可以说是自主品牌量产的最大排量发动机了。它们的参数见下图:
1.3T
1.8T
3.5V6
接连写了两个在发动机领域毫无动静的老品牌,终于来到吉利,值得欣慰的是,这几年吉利在燃油发动机方面还颇有可圈可点之处。首先一项,就是将沃尔沃动力引入到自有品牌——领克的车型上。虽然这台来自沃尔沃的2.0T发动机严格来讲不算自主开发,不过目前沃尔沃也属于吉利集团旗下,且搭载在吉利旗下领克品牌车型上,因此可以作为自主发动机一并介绍。
领克01上的2.0T发动机代号VEP4,其实就是沃尔沃2.0T的T4低功率版本,最大功率140kw,最大扭矩300NM,动力和油耗表现都非常出色,出现在十几万价位的领克车型上属于很大的惊喜。
另一方面就是小排量发动机,吉利在原有的1.3T基础上进行优化,推出了全新的1.4T发动机,并搭载在换代的帝豪GL/GS车型上。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相比老款有小幅度的提升。
上海汽车,曾经是一个令很多上海人自豪的品牌。早在1958年,上汽就制造出了第一辆凤凰牌轿车,1964年,凤凰牌改名为上海牌,上汽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上汽与大众开始了合作,从此上汽开始了为德国人打工的日子,上海牌轿车也不复存在了。
一晃20多年过去,2006年上汽成功收购了罗孚汽车的部分技术,推出了荣威品牌,并在一年后通过收购南汽的方式获得了MG品牌,相继推出了荣威750,荣威550,MG6等车型,从此时开始,上汽才算重新回到了自主品牌的阵营当中。上汽推出的第一批荣威和MG轿车,发动机采用了罗孚提供的kavachi系列发动机,包括1.8L自然吸气、1.8T涡轮增压、2.5LV6自然吸气等几种型号,这些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基本停留在21世纪初期,无论是性能表现还是燃油经济性都十分一般,只能作为上汽回归初期的一种过渡选择。
得益与上汽与通用汽车长期以来的合作关系,上汽在2010年对外宣布与通用正式启动新一代高效动力总成的联合开发,包含高效能小排量系列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器。这是中国车企首次与国际大型汽车集团在动力总成这一核心技术上进行联合开发,并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知识产权,标志着中国车企真正走向包括研发在内的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前端。
2014年4月8日,上汽发布了一系列的动力总成研发成果,包括MGE系列、SGE系列缸内直喷发动机,TST6速双离合变速器、TST7速双离合变速器,以及新一代发动机启停系统。
其中,SGE系列共有11款发动机,排量从1.0L到1.5L,包括三缸、四缸以及增压和非增压等不同类型,功率区间从56千瓦到123千瓦,扭矩区间从95牛米到250牛米。率先投产应用机型中包括1.0TSIDI、1.4TSIDI、1.5TSID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等主导产品。其中1.4T发动机同时搭载在上汽MGGT锐行和通用雪弗兰新科鲁兹上。
MGE系列发动机是上汽集团的新一代直列4缸航空级全铝发动机产品,排量包括1.8T、2.0L、2.0T,功率区间从120千瓦到162千瓦,扭矩区间从200牛米到350牛米。目前,MGE系列中的代表机型2.0T发动机已经投入使用,搭载在上汽新款SUVMG锐腾上。
MGE和SGE这两个系列的发动机具备很多的相同的技术特征,都采用先进的中央布置高压燃油缸内直喷、智能热管理、电控调节的增压控制、DVVT(进排气气门连续可变正时技术)等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MGE和SGE都既有动力强劲,又在节能减排方面具备领先优势,可以满足EU6排放法规,其产品性能在国内领先,可以和国内第一集团军的动力总成产品相媲美,甚至超越了很多一线品牌的动力总成产品。
SGE和MGE两个系列的优秀代表分别是1.4T排量的LE2发动机和2.0T发动机,技术参数如下图:
1.4T
2.0T
上汽这几年并没有推出全新的发动机,仅是在原有的SGE/MGE系列发动机上进行优化,推出新的细分型号,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2016年发布,搭载在荣威RX5/i6,全新名爵6等车型上的SGE系列15E4E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同样是上汽与通用旗下车型共用,技术参数几乎完全一致,动力和油耗表现在自主品牌中可以算的上是最好的。
广汽最新的一台发动机是随新款SUV车型GS4一起亮相的1.3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我看来,这是传祺旗下最值得一提的一台发动机,尽管其并没有采用直喷之类最新技术,但其动力参数还算可圈可点:
广汽这几年新推出的发动机主要有1.5T和2.0T两款,其中1.5T用于GS4车型,2.0T用于GS7/GS8车型。广汽这几款发动机在技术层面上并不算先进,仅用了一些可变气门正时之类较为先进的技术,而并没有引入缸内直喷。这几台发动机的动力参数相比其他自主品牌同排量机型相对要差一些,不过胜在对油品要求不高,皮实耐用。广汽在去年车展上也展出了一些装备了直喷技术的新机型,不过至今未能实现量产,也许在换代的车型上才能看到他们。
8.江淮汽车,低调的实力派
的确,论销量、论品牌影响力,江淮汽车在自主品牌中也是排不上号的。
看一下参数,最大功率128kw,最大扭矩251NM,功率参数比较出色,扭矩稍微差些,不过在四年前的时候,这台发动机的表现绝对称得上非常优秀。
除了1.5T,江淮还有另外一台排量更大的2.0T发动机。不过这台机器在技术方面比1.5T要差一些,更注重性价比和耐用性,并没有引入直喷技术,因此动力和油耗表现比较平庸。它除了搭载在SUV瑞风S7上之外,更多的是用于江淮旗下的各类MPV、商务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