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025年,蔚小理以及零跑,将先后走完10年造车之路,各家坎坷及业绩不必多言,留在牌桌上的,都不孬。随着竞争加剧,逐渐脱下新势力罩衣后,汽车圈和资本市场对新势力们战略、规模、盈利的审视也将更为苛刻。
01
大器晚成,“车二代”挣扎闯过及格线
销量破万才是及格线。
从2024年各品牌表现来看,这个标准不夸张。
最后一个季度,大器晚成的“车二代”们猛冲了一把。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提到一个品牌,不能很快想起对应车型,说明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尚且不够。
2024年,30万级的高端市场竞争,其激烈程度不亚于10-20万区间——或主动或被动,上述品牌都拿出了对应的打法。
对于阿维塔而言,极高“含华量”是它铁打的产品标签;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出增程版,将产品渗透至25万级区间是销量起势的关键。而小心翼翼平衡阿维塔11/12新老车主的权益政策,也是2024年贯穿阿维塔品牌的细活儿。
除了岚图、阿维塔,上汽智己、北汽极狐和广汽昊铂都不同程度放弃死守30万价格门槛,要么是将主销车型定位打入20万区间,要么是通过终端促销,把成交价压到更低。
高端形象是否被弱化被稀释?这是2024年央/国企“车二代”经历的分水岭,也将影响未来的发展走向。
02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要说谁和华为合作更早?极狐和华为的牵手可以追溯到2017年。2021年,极狐阿尔法S就是当时“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ADS及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车”。除此之外,极狐还有戴姆勒、麦格纳背书。但外界看来,北汽和华为的合作并不顺畅,高端定位最终也妥协于降价保量。
重新挥舞自主旗帜的东风集团看准形势,倒也不拧巴。过去一年,东风与华为迅速“结对子”,无论是战略合作,还是车型宣传,不断强化“东风×华为”。以岚图梦想家为例,华为乾崑智驾ADS3.0和鸿蒙座舱上车,直线拉升智能科技方面的产品力,对销量也起到了带动作用。
智驾,真是产品核心竞争力么?消费端和厂家端的思考不在一个维度。
对于车企而言,汽车产业趋势是AI主导智能终端,必须快速融入自动驾驶的生态圈,避免自研进度落后而被边缘化。随着智驾功能成为中高端车型标配,市场也会反向教育消费者:“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可以说,车企与华为合作,是战略性和市场性的折中方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基于这个情况情况,我们看看智己和昊铂的选择是什么。
整个2024年,广汽也在强调智驾。广汽丰田的合作伙伴也是Momenta,但埃安和昊铂依然坚持自研之路。广州车展上,昊铂推出昊铂HL,将搭载NDA4.0智能驾驶系统。借助2024体验日活动,不少媒体对广汽的NDA3.0已经有所了解,但受制于销量,广大用户对这套智驾系统恐怕还缺乏认知。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长安、东风选择牵手华为,但诸多车企都没有放弃“灵魂”,或者说重新定义了灵魂的价值。一手自主研发,一手采用成熟供应商的方案,是相对稳妥的发展模式。
还有一点,必须承认:选择和华为合作,营销更省事。在很多普通消费者看来,学习、比较新技术的成本太高,反正信华为,就对了。
03
讲好品牌故事,才是最难的
如今的车圈,怪象丛生,不要幻想谁可以硬控谁。
被价格战贯穿始终的2024年,各个车企的品牌营销端都在跟着受罪。雷军、周鸿祎掀起的流量焦虑,又把车企boss们逼上镜头,整起了各种形式的带货。参加一场新车发布会,产品环节往往变成了[多车参数横评解析会],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介绍动辄就是2-3个小时......背靠央/国企的“车二代”们在这种传媒生态中,难言有什么优势。
不说话,会被遗忘——说多了,有失体面,还难免言多必失。
智己的这场发布会有错在先,理应道歉。那句“无力挑战小米汽车的泼天流量......请小米发言人口下留情”更是道尽委屈和不甘。刘涛本来是想打造产品经理的人设,无奈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各种疏忽,引发争议。
到底如何才能讲好品牌故事?从2024年的观察来看,阿维塔和岚图各自找到了无可复制的发声点,在此仅评述其中一二。
造出中国百万级超跑的昊铂,其实有一个相当不错的故事开头。无奈遭遇2024年的价格战竞争,也或因为广汽集团正处转型调整期,昊铂单一品牌无力续写这个高端故事,有些可惜。
对于2025年及未来,各家又提出了怎样的规划?阿维塔将挑战22万辆,岚图将挑战20万辆,按照极狐“三年攻略”,3年内要挑战年销60万台。智己将在今年推出2款增程和2款纯电产品,尚未公布销量目标。广汽经过调整,设立统一品牌营销本部,传祺、埃安、昊铂或将协同作战。
“车二代”如何突围?除了战略定力和扩展朋友圈,抢占生态位——新势力的闯劲儿、民营车企的匪劲儿,都得有。最终,考验的是体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