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汽车平行进口由试点转推广车市迎来“新动能”?
导读:这次《意见》最大的亮点在于,将汽车平行进口口岸由试点转向推广,此前只有被商务部指定试点的区域才可以平行进口汽车,现在则只要进口汽车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再进行报备即可。
平行进口汽车迎来政策利好。
8月30日,商务部发布七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汽车平行进口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文件从多个方面提出意见,旨在促进平行进口车的发展,例如允许设立平行进口汽车标准符合性整改场所、推进汽车平行进口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等等。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行进口汽车共90043辆,同比增长51.3%,占进口车总量的17%,与2018全年相比增长4.4个百分点,占比创近六年新高。
有长期观察进口车市场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次意见最大的亮点在于,将汽车平行进口口岸由试点转向推广,此前只有被商务部指定试点的区域才可以平行进口汽车,现在则只要进口汽车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再进行报备即可。
这说明政策层面基本放开了对汽车平行进口的审批限制。不过如此一来平行进口汽车就能够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吗?上述人士表示,实际上,行业当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并非行政管制,而是汽车行业内“国五”切换“国六”的规定。
今年7月1日起,全国多个汽车主要消费城市开始实施“国六”政策,“国五”排放标准的车型将不再能入市销售。很多在国外生产的汽车尚未达到如此严苛的排放标准,也几乎不可能对中国市场作出特殊应对,平行进口车成为“国六”切换潮中最为受伤的一方。
由试点到推广
这意味着,实施多年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制度将被取消。
汽车平行进口为何要采取试点的方式?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常规渠道的“中规车”,平行进口车尽管价格便宜,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缺乏售后服务保障。通过区域试点、责任主体试点,能够更好地引导平行进口车良性发展。
目前,国内平行进口车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果。截至2019年7月底,各地试点企业累计平行进口汽车41.8万辆,剔除降税因素,大部分中高端车型价格下降15%以上,部分超过30%,平行进口车型超过200款,有50多款是国内没有的车型。
“国六”难题待解
尽管迎来了又一突破性的政策利好,但当前行业却面临着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
今年7月1日起,北京、上海、天津等多个地区开始执行“国六”,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无法上牌,这对平行进口汽车而言几乎是“致命”打击。
由于各国的排放标准体系及严格程度不同,现有平行进口车要么不符合国六标准,要么即便符合国六标准,也需重新检测并获得认证,才能获得3C证明,得以销往市场。
5、6月份,平行进口汽车与国内汽车一样,经历了两个月的疯狂“清库”,经销商们处理掉了大量国五车型;但进入国六时期,却又陷入了“无车可卖”和“卖不出去”的尴尬境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了解到,目前国五车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批发给外地经销商和卖给外地客户。但这些客户也存在着各种顾虑,“他们不敢买,到哪儿都只能慢慢卖。”一位平行进口汽车经销商表示。再加上部分三四线城市消费水平跟不上,平行进口车在外地的销量也不乐观。
在国六切换的洪流中,部分平行进口汽车经销商甚至彻底失去了“救命”的木桩,只能在黯然退场。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已有多家平行进口汽车店已呈关闭状态,甚至部分店面已经换了另一个模样,换了店名,也换了来往的人。
而留下来的店也不得不转型,有人开始卖“中规车”,尽管这是“下下策”。“从平行进口车转卖中规车,我们在价格、客源、展车和销售经验上都没有优势,完全竞争不过4S店,利润也大打折扣。”上述经销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