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5.28上海
久违了,“和平”
“远东第一楼”和平饭店,无疑是上海外滩的显耀地标,其雄伟挺拔的建筑身姿,是上海近代风云史的见证;深藏其中的百年传奇大饭店,更是无数精彩上海故事的原创作者。
上海和平饭店不仅是一家优美高档的酒店,更是一座臻藏历史的文化遗产,是满载时代变迁记忆和海派文脉传承的一本名贵精美的书。
走进和平饭店,彷如走进了这本大书。
和平饭店酒店大堂
2024年3月中旬,春光明媚,《酒店精品》传媒出版人王奕及团队应邀住进上海和平饭店,进行深度采访和体验活动,受到来自上海和平饭店高层的热情欢迎。
《酒店精品》对上海和平饭店总经理GeorgeWee先生的特别采访是在复刻英式古典风格的、传奇般的沙逊套房中进行的,这是位于饭店十层正中,面向浦江和浦东的最高一排房间,饭店创建人沙逊爵士当年的私邸。近百年来,无数重大的历史场景曾在这套大房中刻下深深的印记,令人回味和感叹。
王奕与饭店总经理Mr.GeorgeWee
这是一次内容丰富,愉快轻松的访谈,王奕和GeorgeWee一见如故,王奕与和平饭店早有旧缘,GeorgeWee荣任饭店总经理也已十一年,对“和平”的情感、对酒店业共同的挚爱和走遍世界的丰富阅历让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一个半小时的交谈不得不按时结束,依然意犹未尽。
《酒店精品》还专门采访了饭店推荐的老中青三位员工代表,他们是在和平饭店干了大半辈子的茉莉酒廊经理“姚叔”姚庆忠、优秀敬业的人才与文化部总监陈凯,以及年轻能干的侍酒师李琦。
接受采访的饭店员工代表(右起):
陈凯、姚庆忠、李琦
还是在沙逊套房内,王奕和他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快乐访谈,不少个人亲历的饭店故事都是首次披露,非常生动有趣。看得出来,他们对饭店的真实情感,代表了一代代新老员工;他们对身为“和平人”的自豪与主人感,呼之欲出。
座谈会合影(右起):
王奕、饭店传讯经理曾慧雯Vivian、
饭店员工代表李琦、陈凯、姚庆忠。
此次走进上海和平饭店,是《酒店精品》传媒发起“中国酒店40年-创始荣誉功勋榜”活动收获近百万浏览量以来,面向全国几大主要城市的第15场重点主题采访,这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深度参观,座谈和报道活动,必将在酒店行业内和酒店市场上产生重要影响。
“久违了,和平!”
远东第一楼,华懋到和平
回望百年风云变幻的精彩历程,重温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到繁花似锦的如今,上海和平饭店跨越一个世纪,九个年代,面朝黄埔江,稳坐上海滩,始终张开双臂,迎来送往,成为这座魔幻都市接待世界贵宾的一张美丽名片,在整个中国酒店历史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正如外籍总经理GeorgeWee先生满怀深情的定义:Oneofakind!
外滩旧时街景
和平饭店的诞生最早可追溯至清咸丰年间的1854年,英国人帕克沃在南京路东口面向外滩的位置建起了现在和平饭店的南楼,当时名为中央饭店。1903年,这座不算太大的建筑被英商汇中洋行买下,改名汇中饭店。
清末民初时代更迭之后,上海门户大开,时局纷乱,洋商大量涌进上海滩。
维克多·沙逊
(EliasVictorSassoon,1881~1961年)
1923年,来自印度的英资首富,沙逊洋行的继承人维克多·沙逊(EliasVictorSassoon,1881~1961年)来到上海,在英租界设立沙逊洋行新总部,很快又成为这座“冒险家的乐园”的城市首富,并且看上了南京路东口这块宝地。
1926年,这位据传拥有上海五分之一地产的沙逊爵士雄心勃勃,在继承了这块爷爷自1872年购得的地皮上,邀请英国建筑师,花费500万两白银,开建一座新饭店大楼。
1934年的沙逊大厦-现和平饭店
昔日饭店东门走廊
昔日的九国套房
浏览更多
More
华懋饭店开业伊始,立即成为上海上流社会聚会享乐的“大沙龙”,各路显赫人物和各国外交使节纷纷在此下榻,明星名流更是常来常往,只为混迹上流,醉生梦死,享受那份专属的舒适与尊贵。每到夜晚,灯光璀璨,饭店门前车水马龙,饭店内则轮番上演着一场场奢华的庆典和令人目不暇接的歌舞秀,成为老上海鎏金岁月与十里洋场纸醉金迷的象征。
沙逊和几位舞女在饭店
那天之后,一切开始发生变化。
斗转星移,风云变幻,沙逊远走美洲巴哈马,华懋饭店在战火中幸存。
70年前的华懋饭店CathayHotel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局势依然动荡,战争阴云徘徊不散。195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座饭店,第一任上海市长也曾在这里办公。那几年,上海和全国一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卫世界和平”运动,上海市政府做出决定,将华懋饭店更名为“和平饭店”,借着接待前苏联太平洋舰队访华之际,选定1956年3月8日,让这座传奇饭店重新对外开业。后在1965年的外事接待中,汇中饭店正式并入和平饭店,成为和平饭店南楼。
和平饭店,从此诞生。
和平饭店南侧主入口
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作为政府接待宾馆,“和平”完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使命,经历了时代风雨的洗礼,上海市政府与很多当年的“和平人”一样,即使在物资匮乏的艰苦动荡年代,也一直认真呵护着这座上海老饭店,很多富有文物价值的老物件都被完好保存了下来。
1980年的和平饭店
这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到今年整整40年。
一脉相承,众望所归
1990年代,和平饭店已是人们心目中最富有怀旧氛围的海派老饭店,老年爵士乐队声名远扬,伴随着老上海交谊舞会在此重新兴起,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经商、炒股的生意人追光而来,吸引着上海社会各色人物闻香而至,觥筹交错,不醉不归;加之地理位置太好,周围全是银行大楼和外贸公司,饭店也成了各路老板长包客房坐镇指挥生意的前沿据点。
海上旧梦,魂断“和平”。那些年,和平饭店已是上海最夺目的时代舞台。
正如电视剧《繁花》在戏中所描写的一样,时代赋予了“和平”特殊的意义,时代也证明了“和平”的独特价值,上海两三代人的记忆,与这座老饭店同生同梦,难解难分。
众望所归之下,1996年,和平饭店成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启动了第一次内部大修。
2010年修缮后的和平饭店
2007-2010年,上海外滩整体改造,历经岁月洗礼的和平饭店北楼正式停业,邀请国内外优秀设计公司和工程公司,三年关门停业,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系统性的保护性修缮和室内外装修工程。
复建后的中国套房
复建后的英国套房
复建后的印度套房
复建后的日本套房
装修后的和平饭店拥有270间豪华客房和套房,著名的“九国套房”被完整保留复建;饭店创建人沙逊爵士在10楼曾经的寓所成了“沙逊套房”,全面修旧如旧,甚至保留了一些原材原物。
复建后的沙逊套房
大堂、餐厅、酒吧等更是让饭店再现了80年前ArtDeco盛行年代的艺术风姿,基本以原貌为依据,精雕细琢出大量历史与年代的印记,完美地满足了社会怀旧的审美期待,牢牢地抓住了上海乃至世界客人的目光,使和平饭店再度成为上海滩最受欢迎的待客之选与社交中心。
复建后的饭店东门走廊
2010年7月28日,焕然一新的饭店重新开业,业主锦江酒店集团与费尔蒙国际酒店集团合作,更名为“上海和平饭店”;2013年,费尔蒙中国华东区负责人GeorgeWee出任饭店新任总经理。
此刻,这座上海地标式文保级豪华饭店,已经踏上了崭新的旅程。
充满激情的总经理
“人物采访”开始后,王奕请总经理GeorgeWee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采访大部分以英文进行,这位充满激情的总经理很快把人带入老友般的愉快情境之中。
采访视频:传奇大饭店-总经理讲故事(1)
他说:我在马来西亚出生,毕业于英国布莱顿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之后到澳大利亚工作与生活。1989年是我第一次到中国工作,先后在天津喜来登酒店、北京中国大饭店和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工作。我也曾参与了马来西亚莎利亚香格里拉酒店和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的开业筹备工作。
2013年,我加入了费尔蒙酒店管理集团,出任上海和平饭店总经理至今,这是我的荣幸。
总经理GeorgeWee与王奕热情交谈
Mr.Wee接着说道,被费尔蒙集团委派初来上海和平饭店上任的时候,发现在上海乃至全国,和平饭店因为其独有的背景和地位,远比费尔蒙更加有名,所以费尔蒙集团对和平饭店极为重视,并把伦敦萨伏伊酒店(SavoyHotel)、纽约广场酒店(PlazaHotel)和上海和平饭店(PeaceHotel)并列为费尔蒙集团全球三大旗舰酒店。这三家相隔万里先后开业的百年标志性豪华酒店,拥有历史文物级酒店的共同属性,品牌价值实至名归。
说到饭店的品牌和自身的文化,Mr.Wee的兴致更高。他很同意王奕的看法,就是资历比较老的酒店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历史非常珍贵,但是员工的队伍越来越年轻了,这是一种跨代的挑战。
George说: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点,因为我们需要在新老两支队伍中同时开展工作。
饭店总经理Mr.GeorgeWee
对于新人,我的态度是:我们会教你,但有些事情你自己要有正确的感觉;我们会给你们提供帮助,因为我知道你们很年轻,与众不同;你们也可能没有耐心,不像老员工那样愿意永远呆在一个地方,呆在一个部门,你们期望是活在当下,你们在应对社交媒体时代......
所以,对于年轻人,我会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知道没有被忽视。我相信他们并不只是追求高薪,他们想要的是一种成就感,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
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所以我认为,如果你雇佣了一个新人,不要等到3个月后才告诉他们做得好不好,这意味着你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你必须跟踪他们的成长,并及时给出反馈。
George接着说:对老员工呢,我们会说,嘿,成为老员工很好啊,因为这意味着你有丰富的经验,不过你也要改变,因为世界在变,年轻人也在变,他们说话方式和你不一样,你也要适应;同时我们也告诉年轻人,你必须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有经验,你必须与他们合作。同时,我们要求所有同事都努力学习,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一分子。
George一口气说完这些,看得出他对自己坚持的企业文化深信不疑,了然于胸。
“作为饭店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审时度势。”George接着说:“我总是被问到,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毫无疑问,我的工作第一是增加营收,第二是管理和领导企业文化。”
他耐心解释道:饭店企业文化,是指工作环境,是指人们如何作为一个团队来一起工作,他们如何相互交流,如何相互支持,当冲突发生时如何处理......我的工作就是相信他们优秀,并把他们培养得更优秀!这样,他们才会理解你的理念,理解你管理的方式。
接着,George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先生是我们的老客人,我们的员工把他照顾得很好,每次来都让他真正体验到宾至如归的含义,员工们是发自内心地照顾他、帮助他,他很受感动,流连忘返,不久前一再续房,在九国套房连住了九天。这就是我们的文化,饭店内每一位员工都很投入,都在尽自己主人翁的责任,让每一个来和平的客人感到亲切和特别,我知道他们都以和平为荣,我为此感到自豪。
王奕对饭店文化最感兴趣,问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如何培养呢?
沙逊套房经典的半圆形大窗
站在沙逊套房经典的半圆形大窗前,也就站在了和平饭店面对浦江的大楼正上方的正中间,身在室内,眺望浦东,令人顿生无限感慨。历史在此凝聚,历史在此停留,历史也将在此精彩延续。
魅力至此,夫复何求?
上海和平饭店2023年的经营业绩十分亮眼,以270间客房的规模,全年营业额实现酒店开业以来的破纪录新高。当时《繁花》还没有播出,后疫情期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
GeorgeWee说:没错,我们有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但这并不够啊,我认为和平饭店需要有自己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于服务,来自给予客人的独特体验。
比如,当客人来到上海外滩,如果没有看过和平饭店的老年爵士乐团的演出,可能是不圆满的。当你看到上海老年爵士乐手在酒吧演奏时,会把你带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这就是与众不同的体验,对吗?George不无感慨地说道:看到老一辈乐手们的年纪逐渐大了,我就想到应该请到不同年龄的老乐手,从80岁到70岁再到60岁以上的......把和平饭店这个特有的魅力持续发扬下去。
龙凤厅
George又说:还有我们8楼的中餐厅龙凤厅,也是“和平”的一张魅力名片,上海本地客人和国际人士都非常喜欢这里,国家领导也来用餐。“我认为,在酒店经营中,餐饮能展示出个性,这也是一种魅力的展示。当客人在餐厅坐上一个半小时,服务员会向你介绍每一道菜,客人呢,都是亲友聚会,他们欣赏菜的外观,品尝菜的味道,从中体验到用餐的高级感,享受边吃边聊的时光......这种体验效果,是客房做不到的。
地域文化,家国情感,城市记忆,社交需求,个性精神,已深深融入到这座老饭店的老牌餐厅之中,魅力至此,夫复何求?
后来一问才知,原来龙凤厅必须预订,今天周日,座位早已订满。
“和平人”,最宝贵的财富
采访视频:酒店情怀,深入人心
采访活动的当天下午,还是在沙逊总统套房,《酒店精品》小组见到了饭店推荐的三位员工代表,他们是老中青三代人:姚叔,陈sir和小李。
和平饭店老中青员工代表
上海和平饭店的茉莉酒廊早已盛名在外,是上海滩社交场的头牌。经理姚庆忠,人称姚叔,早在1988年进入和平,从实习生开始工作至今,从未离开。36年的店龄,覆盖了他人生最珍贵的成长阶段,是位妥妥的“资深老和平”。
姚叔是饭店餐饮骨干,他兴致勃勃地回忆起80年代饭店餐饮的盛况:“那时候左边有中国银行,右边进出口公司,中国轮船公司、土畜产公司、家纺公司,各种各样的商务招待宴请都是在和平饭店,非常火爆,非常锻炼人,那时我们都忙疯了......”
对于80年代成立的老年爵士乐队,姚叔更是如数家珍。他说这支乐队是由上海交响乐团退休的首席小号手周万荣等6位老人组成的,40年前他们都是上海老夜总会百乐门和大都会的乐手。改革开放以后,他们被请回和平饭店的酒吧献技,凭借独特的老爵士风,立即成了和平饭店的一张魅力名片,而且闻名上海。
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
“从第一批老年乐队开始,我就跟他们在一起工作,和每位老乐手都很熟,很亲切,周万荣老先生现在已经有100岁了!”他动情地说道:这些位老乐手很有音乐演出经验,他们是最早用海派文化的理解来演奏爵士乐的,这种感觉跟酒店很匹配,在气质上是一体的,所以非常成功。”
茉莉酒廊在饭店一层,白天是餐厅,晚上开酒吧。姚叔从早到晚忙在这里,和老熟客打招呼,和新客人交朋友。而让他成为饭店与客人的情感纽带的,是组织每周日在酒廊举办的“魔都第一交谊舞会”。现在姚叔的朋友圈,已经被“和平老舞客”占了大半。
茉莉酒廊
和平饭店的周末下午茶舞,是沙逊时代留下的华懋舞会传统,也是几代上海人热衷的话题。姚叔说:“跳交谊舞的人都是老一辈上海人,有的老熟客都八十多岁了,男士穿着西服背带裤,女士身着旗袍,都是十足老上海人的派头,他们的舞姿和现在的也不一样。他们是上海滩家底比较丰厚的那些人,现在每周来和平跳舞,精神都特别好,特别高兴;有老年爵士乐队的陪伴,他们更能找到怀旧的感觉。”
姚叔深情讲述35年的“和平生涯”
对我们酒廊来说呢,我们的老年爵士乐队,我们的交谊舞会,如同老酒,随着岁月愈发香醇;也像一扇窗口,为国内外客人展开感受海派经典的必打卡之处。姚叔有点掩饰不住的自豪,他说:每逢周日,茉莉一座难求。
2010年费尔蒙酒店管理集团的加入,给和平饭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人才与文化部总监陈凯,人称陈sir,正是这个时期加入和平饭店的。他对那个新旧融合的阶段印象很深:“2010年重新装修以后正好是世博会,酒店有一部分老员工进入管理团队,开始外方酒店公司的管理状态,经过不断的磨合,进入了最佳状态。
和平饭店人力资源与文化总监陈凯
陈凯说:我们部门的大部分精力是放在员工文化上的,从一个员工的招聘培训,到薪酬绩效考核,到人才发展晋升,我们要一路跟进,我希望所有同事都真正加入到我们的和平大家庭,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
和平饭店侍酒师李琦
2023年刚加入和平饭店的侍酒师李琦,是新一代年轻和平人的一员。起初,她被和平饭店亲切稳定的工作氛围所吸引,加入之后才发现饭店给予年轻人很大的信任和鼓励,自己可以放手工作,做些大胆的尝试。不久前,她提出的一个有些激进的顶级红酒销售建议被领导批准,接着她就把这款价值不菲的顶级好酒成功销售了,得到了大家由衷的祝贺,她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时光飞逝,转眼间费尔蒙集团接棒管理已有14年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加入到和平饭店,在姚叔这些前辈员工的榜样影响下,“和平人”的精神代代传承,成为这座老饭店最宝贵,最精彩,也是最独特的财富。
亦如繁花,亦若人生
王奕向总经理GeorgeWee问起电视剧《繁花》在和平饭店拍摄的事。一部戏,前后拍了三年,正值疫情肆虐之间,一定非常不容易。
采访视频:和平饭店-繁花静悄悄-总经理讲故事(2)
“《繁花》是怎么选定在和平饭店拍摄的呢?”王奕问道。
George笑得好开心:“Sometimewhenyouworkhardyougetlucky,right有时,当你努力工作时,好运就会找上门,对吗?”
他接着说:《繁花》最后选在和平饭店成功拍摄,这或许就是一个必然。因为在上海,首先“和平”的特色是独一无二的,它本身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各种故事在这里展开,历史上有50部影视剧在和平饭店和周围区域拍摄,这是得天独厚的历史地位。
其次呢,我想说王家卫导演非常精明,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从多个选择中选定了和平,绝不是偶然的。
饭店十一层得天独厚的外滩观景天台
电视剧中大部分镜头要在酒店里实景拍摄,尤其是英国套房和老电梯。每次来拍摄,我们会照顾好摄制组一切需求,同时也不能告诉住客这里发生了什么,让客人既不感觉有干扰,也不会去打扰拍摄。
《繁花》在英国套房拍摄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经历的挑战,但这是值得的。《繁花》播出后,和平饭店的声望有很大的提高,在人们心目中它不仅仅是一个饭店名字,而就是一个传奇故事的发生地,一个见证了时代风云的城市的核心象征,这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受益匪浅。当然,我想他们对我们如何支持他们,应该也是印象深刻的。
《繁花》的著名镜头在饭店平台拍摄
GeorgeWee感慨地说: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和平人。上海费尔蒙和平饭店这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上海地标的成功,得益于我们每一位员工每天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他们热爱饭店,非常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想:“我怎样才能让客人感觉更快乐?”
和平饭店在外滩夜色中格外迷人
是啊,历史雕刻的深痕,共同事业的理想,把一座饭店融入多彩的上海,把一本本生命之旅写进每位新老和平人的心中,亦如繁花,亦若人生。
《酒店精品》出版人与上海和平饭店总经理合影留念
今天,走进和平饭店,果如走进一本精彩的大书,读进去,品数天,便会爱上,便会不舍,便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