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例15篇]

1.注重直观演示,引导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二年级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本设计注重教师在黑板上直观演示,讲解算理,采用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算式,发现问题、讨论算法、总结算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因此本节课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出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12-7+4=(2)8+(9-6)=

12-(7+4)=8+9-6=

2.提出问题。

(1)观察每组题中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运算顺序和结果却不同呢?

3.引入新课: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课题: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复习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教学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发放课堂活动卡辅助完成教材49页例3的教学。

(1)课件出示例3第一题:7×(7-5)。

(2)鼓励学生试着用脱式独立计算,完成此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后汇报)

(3)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方法一:7×(7-5)

=7×2

=14

方法二:7×(7-5)

=49-5

=44

(4)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讨论:哪种方法正确,哪种方法错误?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

生1: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一年级就学过,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生2:第二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而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5)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混合算式,要注意什么?

(学生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要注意题中有没有小括号,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如果没有小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6)教师进行示范并板书。

7×(7-5)

(7)教师说明: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与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掌握填写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会填写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重点难点

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的确定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具准备

每人一张坐标纸,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课本例1前的'复习题及统计表、统计图,请学生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

2、再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出各种车辆数量的多少。

3、观察统计表:

(1)个停车场里共有多少辆汽车?

(2)各种车辆共有多少种?表中分几个栏?(2栏)

(3)根据已知数据数据,每栏应画几个格?还要加上什么?(合计)

2、观察统计图:

(1)横着应写什么?纵着应写什么?(数量)

(2)纵着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为什么这样确定代表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出示例1

(1)老师用电脑课件放十字路口车流情况,学生认真清数。老师问:①数清各种车辆各通过多少辆了吗?(学生茫然)②谁能想出好办法,小组讨论一下。

(2)小组交流方法:①分工:2~3人数一种车。(老师再放一次课件,还是数不清。)②两人一组,一个数,一个用画“正”的方法记录,再数有几个“正”字,就可以统计出来了。(自由结组后,拿好纸,老师再次放课件,学生统计。)

(3)汇报统计情况,填入统计表中。

(4)想一想,如果把统计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车辆名称应写在哪个位置,数量应写在哪儿?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合适。

(小组讨论后,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板书课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

新城中心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藏书情况如下:四年级75本;五年级100本;六年级90本

1.同学们把这三个年级藏书情况填入下表。

年级

数量(本)

75

100

90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磅Normal0

(四)能力提高,学有所用

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本班选举中对长的票数情况,填入统计表,并制成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中的第1——3题

教学内容:

第3、4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

点子图若干张,表格,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颗糖,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2÷2=6(人)12÷3=4(人)12÷4=3(人)12÷5=2(人)┄┄2(颗)12÷6=2(人)

12÷7=1(人)┄┄5(颗)12÷8=1(人)┄┄4颗。随机指一个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均分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还有种就是分后有剩余的,但每次余下的数都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复习引新。

(1)出示题:有6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3=2(盘)

竖式:

答:可以放2盘。

师:现在老师把题目改一下你会计算吗?有7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想一想,问题要修改吗?

2.教学试商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列式,7÷3

(2)小组讨论:商是几?你可以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表7个桃子来分分看。

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商的?(请个别学生谈想法。)

(3)那么7÷3的竖式该怎么列呢?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下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谈话: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三()得七的?(没有)再想一想:有没有一个数和3相乘的积最接近7,但又小于7的?(有)

7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师生在谈话过程中完成如下板书:

4.带着问题看课本上的例题:

(1)为什么把一个桃子放在一边?

(2)为什么商后面写“盘”,余数后面写“个”?

(3)竖式上各个数各表示什么?

(4)竖式中,商1或3行吗?为什么?

5.尝试完成“试一试”。

(1)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师有17个气球,分给5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2)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独立计算。

(3)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竖式计算,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①商2余7的②商3余2的……

思考讨论:哪些商合适?哪些商不合适?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和进行竖式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用投影仪展示某学生的竖式计算并让他选两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做。

四、课堂

这节课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试商?(想几和除数相乘接近被除数而又小于被除数。)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内容:P37-38及做一做、练习九。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

1、师:小朋友,这是我们宁波的甬江大桥,看,桥面上无数根拉索与桥面形成了许许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找出来的角。

提问: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角。

二、教学新授

1、(出示刚才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各组讨论情况(学生一般会有两种分类结果1、根据是不是直角分2、根据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师: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角的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把刚才找出的角分三类显示)

4、练习:书P39(1)

直角、锐角、钝角生活中处处都有,请你找一找,说一说。

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5、师:刚才我找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来创造直角、钝角和锐角。

(纸片、小棒、活动角等材料)

6、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创造的直角、钝角和锐角。

7、练习:书P39(2)连线

1)全体独立完成

2)校对

8、画角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锐角、钝角,那么怎么来画锐角和钝角呢?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试一试。

9、让学生自由尝试

10、汇报,展示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得是什么角?

2)说说你是怎样画钝角和锐角的?

三、课堂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揭题:锐角和钝角)

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后记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1、结合奥运开幕的显示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知道1时=60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知道1时=60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教学用具:

课件、时钟模型、钟面图纸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乒乓球球赛、排球球赛)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育竞赛?(生回答)今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老师很期待这两项竞赛。同学们,还记得北京奥运会是在什么时候举办的呢?(生回答)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生回答)师:8时08分在钟面上时针应该指向数字几?(生回答)(出示:钟面8时08分)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奥运开幕》认识钟面上的学问。

板书课题:《奥运开幕》钟面知识

二、新知探索

1、衔接迁移

(ppt出示钟面)师:请同学观察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哪些信息?(强调: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秒针是最细最长的但是本节课暂时不研究分针。)

2、认识钟面上的学问

师:你还想知道钟面上哪些信息?(生回答)(1)认识大格、小格①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拿出钟面图纸,观察钟面解决第一个问题,解决后四人小组交流。问题: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②反馈展示——请学生上台介绍

师:大格,从哪里到哪里为一个大格?(例如:从数字1到2),小格有几个你是怎样数的?③总结

师:钟面上有12个数字就有12个大格;1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数小格可以5个5个地数,也可以背5的口诀。(课件显示数小格的`过程)板书: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认识大格、小格所表示的意义。

①课件显示:钟面9时到10时时针的运动过程

②课件显示:钟面10时到10时01分分针的运动过程,并在中面旁表明这时是10时01分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3)认识时分的关系。

板书: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②出示时刻为9时的钟面,先让学生说一说现在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师:现在是几时?简写为9:00,凡是几时整,在简写时分的部分都用零表示,并且要写上两个0。(可能有学生会说12分,让学生说一说当12分时,分针应该指向哪里)

③生独立完成第

三、练习巩固

1、课本P76练一练第一题:看一看,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1、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填写课本p75:拨一拨,填一填。板书设计:

奥运开幕(钟面知识)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课题:租船(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多么明媚的春光呀!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去稠州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现在我们先来好好安排一下这次活动。

(联系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划船一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

学生主动学习。)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投影,找数学信息

师:这是租船处提供的资料,哪位同学来学着管理员的样子,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每只船限乘4人

每只船每时3元

2、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管理员提供的情况,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问题:

(1)、37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只船?

(2)、10元钱最多能划几时?

(根据本班实际有37名学生,对例题进行改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计算。

37÷4=9(只)-------1(人)

(2)、至少要租几只船呢?(理解“至少”。)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3)、指名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得出结论:至少要租10只船。

(5)、师:37名同学10只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比较合理?(请学生分组)

(6)、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解决了租船的大问题,还帮老师分好了组。谢谢你们。

但是我们身上带的钱不多,到时可以划多久而又不超支呢?

试一试:每只船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划几时?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最多”。

5、构造问题(3),应用所学知识。

稠州公园离我们这里较远,老师打算带同学们坐车去。我去恒丰集团打听了,一辆面包车限坐8人,一辆小汽车限坐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结合实际,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三、课间休息,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1、引导学生总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都考虑到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

2、揭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实现情知共融。)

五、练一练

完成书本第7页中的四道应用题。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它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

一、教学目标:

1、发展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家庭理财调查,你们都调查好了吗?

(前一天发给学生如下的调查表。)

生:调查好了。

师:谁把自己调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

生1:**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费是10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4000元的电脑。

生2:**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费是12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费是9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调。

师:这几个同学们做的调查非常好!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交流一下你的调查,好吗?

(小组交流。)

师:有一个叫小刚的同学也回家做了一个调查,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屏幕显示:小刚的妈妈说:“我的收入是632元。”小刚的爸爸说:“我的收入是786元。”小刚的妈妈说:“我们家每月的生活费是980元。”)

师:看到这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刚的爸爸比妈妈多收入多少钱?

生2:他们共收入多少钱?

生3:小刚家每月还剩多少钱?

师:你能估算出小刚家每月大约节余多少钱吗?小组讨论后,自己解答。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对,786元接近800元,应该是600+800-1000=400(元)。

师:哪位同学的结果更接近精确结果?

生:第2位同学。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估算出来了,那么你们能实际算出小刚家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

(找一生说答案,全班订正。师板书: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师:小刚家也有一个计划。你们想知道吗?

(看屏幕:小刚的妈妈说:“我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帮妈妈算一算,需要攒几个月?”小刚做思考状。)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能。

(评析课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对帮助小刚解决问题个个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机的价钱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522元,再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84元,因此需要攒3个月。

(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攒3个月。)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要买一台洗衣机是960元,还少84元,因此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攒3个月。)

生3:我们组的想法和第二个同学说得差不多,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

生4:我们组的想法是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买洗衣机还不够,再加一个月的节余是1314元,这就足够了,因此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攒3个月。)

师:通过讨论,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决了问题,看看小刚说什么?

(屏幕显示:小刚高兴地说:“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问题,你们的好方法我已经学会了。再见。”)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初衷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热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理解应用

师:老师也为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感到高兴,现在你就是你们家的小管家,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购买计划中的商品,用每月节余的钱,需要攒几个月。数据多的同学可用计算器帮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组成员或老师帮忙。

(评析此环节旨在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果单纯地出一道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让他们计算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了。另外,可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他们感到很高兴,继续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用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答了问题,同时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并掌握了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同学们的课上得非常好。

四、教学反思

五、案例点评

本课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买洗衣机”的情境,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百以内加减法已经为学生万以内加减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19页。

内容分析:

《买鲜花》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通过创设“买鲜花”的问题情境,通过“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这个问题,列出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既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时,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也能熟练地进行加减运算,上节课又刚刚学习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学生的知识底缊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应针对个别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式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课件、做奖品用的各式花朵。

教学方法:

用引导法、交流法、观察法。利用课件、图片,创建设了4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用激励的语言、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习,课后练习分层进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给妈妈送点什么礼物(学生说一说)小红准备买一束花送给妈妈,那么,现在我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

2、谁来说说,在花店里,你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3、看到那么漂亮的鲜花,小红真想能把它们全部买回家送给她亲爱的妈妈,可是,她口袋里的钱非常有限,只够买两种鲜花,而且每样只能买一枝。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红,你打算怎么买呢

4、小组内交流。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买1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买1枝菊花和1枝玫瑰……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探究除加混合运算顺序

师:小红听到同学们那么热情地帮她,内心非常地高兴,她还让我替她谢谢你们呢。而且啊,她还说,她最喜欢就是某某同学所想的配法,也就是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那么,你们能否动动小脑筋帮帮小红算算,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需要多少元

引导学生思考:

(1)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价钱)

(2)1枝菊花多少钱(不知道)1枝百合花多少钱(4元)

(3)先求什么(1枝菊花的价钱)

(4)再求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多少元)

(5)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尝试列式解答。

(6)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并说说理由。8÷4=2(元)2+4=6(元)

(7)上节课,我们学过,像这样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谁会(8÷4+4)那么,这条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我们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设计意图:难点就在于此,通过小组的合作,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合意识。]

(引导学生说出:1枝菊花的价钱不知道,所以必须先算1枝菊花的价钱,也就是先算除法,再来算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总价钱,所以最后算加法。)

(8)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加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加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9)介绍综合算式的计算格式和书写方法(边讲解示范,边板书)

8÷4+4

=2+4

=6(元)

(二)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

师:谁来帮老师想一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题目里的“便宜”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刚才小红的问题,我们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老师相信,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你们。好,现在让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并尝试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

(3)嗯,大部分同学已想好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伴说说吧。

(4)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4÷8=3(元)5-3=2(元)

(5)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然后就可以和1枝玫瑰的价钱比较谁便宜了。)

(6)还可以怎么列算式

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24÷8

(7)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8)你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我们在计算时是先算减法呢还是先算除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需要先算出来,所以先算除法)

(9)小结:像这样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减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减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10)5-24÷8

=5-3

=2(元)

(11)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大家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谈话:花店老板知道,同学们都想送礼物给妈妈,他很受感动,所以特意抱出来一大束鲜花,说:“只要你能算出花朵的算式,鲜花就送给你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智慧给妈妈献上一份的礼物呀

⑴出示花朵计算卡(P19试一试)(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朵来计算,只要你计算对了,花店老板就会把那朵花送给你的,想不想要加油!)

强调:计算时,先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动笔计算,而且要注意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延续新课中的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仔细观察我们刚算过的这6个算式,都出现过什么运算(有加减法还有乘除法)

⑶归纳小结: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我要先计算(乘除法),后计算(加减法)。

⑷师:恭喜这些同学得到了这么多美丽的礼物,这是他们用智慧得到的,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

2、老师想知道大家对刚才总结的规律掌握的好不好,要再考考你们,敢不敢(P20第4小题)

3、森林医生。(P20第3小题)

大树爷爷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让我们帮助大树爷爷把病治好,使它们健康地笑起来,好吗(先引导学生找现病因,再重新更正)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2、好,我们明天继续相约快乐40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五、板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

【教学目标】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

(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内容包括:

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

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

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做练习第104页的第13题。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解决问题

呈现课本第105页第15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

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交流。

五、全课小结

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剖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上除法的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强调与实际情景相结合,通过将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置于实际生活背景之下,加强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知。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基于表上除法知识的学习。尽管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知和经验,但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和操作设计,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团体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对于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寻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习

(大约3分钟)

今天的草莓特别新鲜,我买了一些准备分给大家。你觉得分配公平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

(大约7分钟)

1.有6个草莓,每个人分2个草莓,能够分给几个人?谁能够帮忙分呢?

2.如何列算式?

3.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放在一起,那是谁来帮忙分呢?如何列式子?

4.有7个草莓,每个人分2个草莓不能被平均分,最多只能分给3个人,剩下的1个草莓又不能再被分给别的人了,这个数在数学中称为余数,表示当平均分完之后所剩余的数。

5.有余数,这就是有余数除法。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大约10分钟)

1.如果每人分配4个、8个、9个、10个、11个草莓,每个有几个人可以分到掌握吗?谁有信心分配其中的任何一种?好的,让我们使用学习工具而非草莓来分配一下。

2.动手分草莓。

使用小组交流和讲评;

能够将下列5个算式分组吗?

84=2人

94=2人1个

104=2人2个

124=3人

114=2人3个

观察每个问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详解解决方法

(约8分钟)

1.要区分商和余数,必须在它们之间用6个小点隔开。我们称这种除法为有余数除法。

2.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五、综合测试分析(约12分钟)

1.达到标准的练习

(1)完成课后自我评估。

学生成立解答,老师监管并跟踪,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解答课文第14题。

(3)()6=5()

2.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使你们有了什么新认识?

3.布置作业

解答课文第2题。

板书设计: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无余数有余数

62=3人2=3人1个

教案——陈娅《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

例如:7除以2等于3余1

84=2人,94=2人1个

124=3人,104=2人2个

教科书第83页例1。

1.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卡。

一、复习引入

对于时、分、秒,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一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教学例1

教师: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乌龟、兔子和小狗它们三个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瞧,比赛开始了。

课件播放:第一次比赛情景,并出示比赛成绩表。乌龟小兔小狗2400秒80秒85秒

教师:谁得了第一?为什么?

(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师: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们三个又进行了一次比赛。

课件播放:第二次比赛的情景:小兔中途睡着了。

教师:同学们,猜一猜,它们谁跑得快,可能最先到达终点呢?(学生自由说,教师结合情景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到底谁跑得快?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乌龟:我跑了1时。小兔:我跑了3分。小狗:我跑了120秒。

教师:听了它们的话,到底谁跑得快呢?好比较吗?你能想出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谁跑得快吗?

(3)组织交流汇报

教师:谁来说给大家听?

学生:1时=60分,120秒里面有两个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分,乌龟用了60分,小狗跑得最快。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2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判断对错。

①2分7秒=27秒

②1时25分=125分

③90分=1时30分

(3)比一比。

①谁跳得快?在()里画。小红跳100下绳用了40秒。()小兰跳100下绳用了1分5秒。()

②谁拍得快?在()里画。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小刚拍100下球用了65秒。()

③谁踢得快?在()里画。小丽踢100个毽用了120秒。()小江踢100个毽用了1分25秒。()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为打好这个基础,本设计注重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体验推理的过程。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述推理过程。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兴趣,经历推理过程,理解推理含义。

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充满了兴趣。首先出示双胞胎的照片,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猜想,进而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所给的提示不同,所猜的结果也不一样,调动学生猜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通过猜书活动、填数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推理过程,并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即推理就是我们根据已知条件获得一个结论的方法。

2.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达推理过程。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由于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语言表述,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他们借助表格来推理,也可以借助连线来推理,简化了推理过程,感受思考问题方式的多样性和简洁性。同时培养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最后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一部分空间让其交流、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准备表格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导语: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课件出示),你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生:我分不清,因为他们长得一模一样。

2.过渡:老师帮你们一下。(课件演示)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们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说明理由,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3.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种推理方法叫排除法。你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叫推理。其实这样的推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条件来进行推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判断哪个人是哥哥,哪个人是弟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教学教材109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例1,整理信息。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把整理出的数学信息进行交流。

(2)学生反馈: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问题是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3)教师提示:刚才的这段话里包含着一些信息,我们需要把这几句话整理一下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是整理信息。

2.探究方法。

(1)教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生1:可以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根据条件连线。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连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把小刚和数学书连上。最后把小丽和品德与生活书连上。

生2:通过分析,我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没拿数学书,那就是说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则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3.明确思考关键。

(1)质疑: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呢?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明确推理应抓住关键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

(3)师生共同总结: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往往能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推理。实际推理时,方法有很多,边读边思考是推理的一种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更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推理方法。

二、教学教材110页例2。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例2。

(1)读题思考,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提示:你们首先能确定哪行哪列的数?

(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A是几?你是怎么想的?B是几?你是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知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干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数感的建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非常有趣的数学课,大家面前摆着大米、黄豆、绿豆、花生,请你估一估,每样东西大约有多少粒?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生:大米100粒,绿豆200粒,黄豆300粒,花生500粒

……

师:看来同学们估的结果都不一样,要想知道每样东西大约有多少粒,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我们以前学习数百以内的数时,是怎么数的?

生:—个—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师板书)

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师:大家有这么多数数的方法,你能不能用一种方法选择面前的任意一样东西,数出100粒,放在小杯子里,看看100粒有多少?

(生动手数100粒)

师:“百”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100粒黄豆放在杯子里是这么高,100粒花生放在杯子里是不是也这么高呢?为什么?

生:不一样高。因为花生比黄豆占地方。

师:现在请你根据你数出的100粒再来估一估每样东西大约有多少粒?

生:大米600粒,绿豆800粒,黄豆900粒,花生米1000粒

师:同学们估的结果是不是很接近呢?数这么大的数,用哪个计数单位更快更准呢?

生:用“百”做计数单位。

师:你们能不能以数出的100为单位,借助杯子接着数完呢?看看谁数得最快、最准?

师: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生:在100粒黄豆的面上画条横线,倒进大杯子里,以后每到这条线就倒进大杯子里,倒了10次,就是1000粒。

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再选一种东西数一数大概有多少粒。

师:每次到100粒这条线,就往大杯子里倒,你们是怎么数的?

生:一百一百地数。

师: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多少?

生,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

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师: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在数大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师:如果数更大的.数,可以怎么数?

生: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师:每样东西都是1000粒,为什么同样是1000粒物体,感觉上有的多,有的少呢?

生,有的粒大,有的粒小。

师:看来并不是所有是1000的物体感觉都同样多,需要看其中的个体是大是小。

师:同学们,整百整百地数,大家会数了,一个一个地数你们会吗?现在我们再来看下面这道题: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学生自己数)

师:数到一百九十九,接下来数什么?请同桌之间数数,然后汇报。

师: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学生自己数后教师指名数。)

师:大家会读数,写数吗?我们的好朋友计数器来帮我们了,请大家认真观察,它有哪些数位?

生:个,十,百,千,万。

师,现在老师在上面拨珠子,看你能不能说出这个数是多少。(百位上拨1个珠子;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

生:这个数是一百二十六。

师:怎么写?

生:百位上写1,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6。

师:下面两个数,没有珠子,只有读法,请你在题单上画出珠子,写出这个数。

师:拨304、580并说出怎样写数。

师;304十位上的0和580个位上的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写。不行,因为。起到占位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会读数、写数了,小精灵遇到难题了,我们帮帮他们,好吗?

师:第69页“做一做”第1题:读出下面各数,再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广场上有330只鸽子。天空中有580个气球。(学生读数并说组成。)

师:“做一做”第2题:写出下面各数。

有八百六十八人跑马拉松。这片树林有九百五十棵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写数,对照答案自批自改。)

师:868中的8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意义?

生:8在百位上,表示8个百;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

师: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三、综合练习,逐渐延伸

师:同学们帮小精灵解决了这么多难题,小精灵可高兴了,它要和我们玩一个游戏,我们一起来当小司机,开着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会有许多路牌指示和难题,大家有信心吗?

小汽车行驶100米、200米、300米,出现“南北高速”。

1.根据下图读出人民币的钱数。(图略)

小汽车行驶400米、500米,出现“禁止转弯”。

2.填空:

(1)一千里有()个百。

(2)940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3)4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小汽车行驶600米、700米,出现“保持距离”。

3.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书?(图略)

生:每1行大约有100本,5行大约是500本。

小汽车行驶800米、900米,出现“追尾危险”。

4.估一估:听课现场有多少人?

小汽车行驶出1000米。

师:同学们开车很出色,大家要提醒爸爸妈妈:开车时注意看路牌指示,注意交通安全。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做一个转盘游戏,我们来看看:

转盘转到了3、6、9,这三个数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们把它们写出来。

生:369、396、639、693、936、963。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如果数比1000还大、还多的数,怎么数?怎么读数、写数?我们以后再学习。

THE END
1.汽车行驶视频模板素材汽车行驶视频模板免费下载熊猫办公为你检索到39个汽车行驶场景视频资源,提供丰富的汽车行驶动态视频模板下载,更多高清汽车行驶视频模板,就在熊猫办公。https://www.tukuppt.com/speciall/qichexingshi6103.html
2.汽车行驶动画视频汽车行驶动画高清原创视频下载新片场社区汇聚全球优秀创作人和海量作品精选出1000条汽车行驶动画等4K原创短视频,覆盖汽车行驶动画相关的广告,宣传片,剧情短片,创意混剪,婚礼,纪录片,特殊摄影,旅拍,Vlog,影视干货教程,音乐MV等汽车行驶动画无水印高清视频案例学习下载https://www.xinpianchang.com/search/730836
3.第一视角开车实战视频,新手可以更直观的感受老司机的开车方式05:11 汽车媒体人都需要的户外移动电源,买到假货怎么办! 1152 0 31:15 祁连山脉:搁浅的森林——穿越森林,草原,戈壁的顶级路线 1399 0 02:41 2025款极核AE4 AE8 核心配置升级解析 等等党赢了? 1394 0 19:39 第一视角开车实战视频,新手可以更直观的感受老司机的开车方式。 0 0 车友https://chejiahao.autohome.com.cn/info/18661353
4.选手驾驶“怪异”的车,快速地行驶在赛道上每年130万退休金钟爱种土豆! 神秘科普Talk 709跟贴 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论背景音乐的重要性!! 新媒体 旁边有个抢活的…怎么办?人都过去了? 新媒体 多喝热水,热水治百病! 新媒体 59跟贴 这滑的挺远的哈,棒棒哒 新媒体 1跟贴 战斗民族糗事汇,每个都是爆笑 新媒体 7跟贴 https://m.163.com/v/video/VMKH9H7E6.html
5.车在路上行驶视频素材网站免费夜晚汽车行驶视频素材库大全优选素材网免费分享车在路上行驶视频素材,各类夜晚汽车行驶视频素材均高清无水印,是专业的汽车行驶视频素材库网站大全。https://www.yxluxiang.com/
6.城市道路车流快速公路行驶穿梭1高清视频素材mov爱给网提供海量的高清实拍资源素材免费下载, 本次作品为mov 格式的城市道路车流快速公路行驶穿梭1高清视频素材, 本站编号40845188, 该高清实拍素材大小为239m, 时长为18秒, 分辨率为1920*1080, 该素材已被下载:7次, 更多精彩高清实拍素材,尽在爱给网。 http://www.2gei.com/item/ps76181_cheng_s.html
7.夜晚高速公路第一视角行驶延时视频视频素材下载素材收入 1年前 上传时间 视频素材 素材类型 1920*1080 分辨率 30p 帧率 不包含 AI内容 未填写 创作时间 素材详情 文件大小: 255.2M 上传日期: 2023-01-03 编号: 10065901 延时摄影 夜晚 开车 开车视角 公路 驾驶汽车 车辆穿梭 速度感 高速感 驾车主观镜头第一视角 路途 汽车自驾游 公路道路 夜晚空荡的公路 https://www.vjshi.com/watch/10065901.html
8.沿途风景车流高清视频实拍免费下载mp4爱给网提供海量的高清实拍资源素材免费下载, 本次作品为mp4 格式的高速公路车辆道路上行驶沿途风景车流高清视频实拍免费下载, 本站编号35242073, 该高清实拍素材大小为31m, 时长为19秒, 分辨率为1920*1080, 该素材已被下载:129次, 更多精彩高清实拍素材,尽在爱给网。 https://www.aigei.com/item/gao_su_gong_lu_23.html
9.道路行驶从舱内观看慢动作视频生活方式mp4格式模板视频素材潮点视频网为您提供高清汽车沿着道路行驶从舱内观看慢动作视频生活方式mp4视频素材下载,还有汽车素材,科技汽车,汽车展示,汽车宣传,汽车,汽车视频高清,汽车视频,汽车短视频,汽车mp4视频,4k汽车,汽车mg动画,4k汽车网,汽车宣传片,汽车广告,奥迪汽车视频素材等视频素材,已有81https://shipin520.com/sp-2454042.html
10.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锦15篇(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https://www.unjs.com/jiaoan/shuxue/20240614124203_8237583.html
11.第一视角视频素材第一视角视频模板免费下载AE256素材网是专注视频素材下载的网站,提供第一视角,第一视角视频,第一视角素材,第一视角模板等免费下载服务,这里有丰富的视频素材资源。https://www.ae256.com/zhuti/19862.html
12.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通用14篇)5.一辆汽车每分钟行驶1.2千米,行驶3千米需要( )分钟,0.8分钟可以行驶( )千米。 6.1.96262…可以写成( ),循环节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 7.在里填上“>”“<”或“=”。 2.17?.32.17 0.35?.920.35 0.4?0.04 0.12?.50.12?.4 8.在0.777、0.888…、0.59、3.0808中,有限小数是( ),循环小数有( )个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zb5tc54.html
13.跑车,汽车行驶,开车兜风视频素材,延时摄影视频素材下载,高清3840X跑车,汽车行驶,开车兜风延时摄影视频素材,跑车,汽车行驶,开车兜风视频素材下载,高清3840X2160视频素材,航拍,豪华高端高档高级驾驶行车记录,豪车,名车,汽车,行驶,开车,跑车,漂移,赛车,超跑,俱乐部,美女,道路,超级跑车,街道街头公路马路山路高速公路路上,飙车比赛沿途风景https://www.2amok.com/videoText/249406.html
14.1080P汽车在城市公路上行驶视频特效素材标签: 城市建筑商务汽车行驶交通运输风景风光开车实拍空镜头空镜城市风光金融城市风景风景视频视频实拍风景视频素材金融视频素材城市风光视频素材风光视频素材交通视频素材金融视频实拍商务视频实拍 下载高清视频单个授权79元起 授权范围: 正版商用版权授权 授权对象: 个人/企业 版权所有: ?千库网当前账号尚未获得音视频企业https://m.588ku.com/video/27032220.html
15.实拍汽车高速行驶视频素材下载红动中国提供实拍汽车高速行驶视频素材下载,作品以实拍汽车高速行驶为主题而设计,可作为实拍汽车高速行驶视频,方程式赛车,汽车比赛,赛车视频,实拍视频等主题视频使用,实拍汽车高速行驶视频素材编号9440859,格式mp4,尺寸3840x2160像素,大小41.18 MB,欢迎会员进行https://sucai.redocn.com/shipin_9440859.html
16.汽车行驶视频素材汽车行驶视频模板下载觅知网提供大量正版商用汽车行驶视频素材,汽车行驶视频模板,实拍汽车行驶下载,包括AE、PR、会声会影等格式,更多精美汽车行驶视频下载,尽在觅知网。https://www.51miz.com/so-shipin/1578646.html
17.积累与写作范文12篇(全文)课本中叙述的事件都是按一定的方向向前推进的,也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结局。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方向,将事情按照我们设定的方向重新向前推进,那么就有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却又正是我们作文观点所需要的。这就是由课文内容“变向行驶”而得到的作文素材。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m36uy2b.html
18.夜间汽车行驶视频夜间汽车行驶视频素材下载视觉中国旗下网站(VCG.COM)通过夜间 汽车 行驶视频搜索页面第20页分享:正版夜间 汽车 行驶高清视频素材,优质夜间 汽车 行驶视频素材大全,方便用户下载与购买正版夜间 汽车 行驶视频素材,国内独家优质内容,100%正版保障,免除侵权烦恼,一次授权全球永久可商用。https://www.vcg.com/creative-video-search/10577623/?page=20
19.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教育体验馆设施货物类采购项目附件包:1 6.3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不接受。 ※根据上述资格要求,投标文件中应提交的“投标人的资格及资信证明文件”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 7、招标文件的获取 7.1、招标文件获取期限:详见招标公告或更正公告,若不一致,以更正公告为准。 7.2、在招标文件获取期限内,供应商应通过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的注册账号(http://u002fwww.ptzfcg.gov.cn/upload/document/20220805/5bb25b0f18204aec89c56e5bbfa051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