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众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基本知识两部分来探讨:
(一)景观设计的素材要素
1、人性设计观。群众是城市的主体,是文化的继承者、自然的维护者,城市群众公园景观设计观念的重要一方面即是完善大众的需求,超越功能意义的设计,进入到人性化设计。是对人生存的城市的社会形态、人文背景及文脉、当地文化元素的提炼。是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与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并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
2、文化创新。这里的文化创新,不是指抛弃原有的文化去创造新的文化类型,而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元素的贯穿,将当地重要文化——民俗艺术抽象或具象的将其提炼打散,与其他艺术融合以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多元素的景观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它包括根据地域中社会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体现和发展机制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地域的文化传统,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使之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3、处理好文态与生态的关系。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系统的载体,科学地规划与建设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是生态与文态有效结合的过程,生态建设和文态建设始终贯穿于景区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城市群众公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如名胜古迹)有密切联系,规划建设好城市公园要巧于利用自然和善于结合古迹,将千古留传的文化古迹在自然生境中演绎。
(二)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
1、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景观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2、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对植物材料的颜色、外形、规格、叶型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再进行搭配组合,这样才获得了理想的景观效果。
3、道路设计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骨架、网络。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方古典园林,讲究平面几何形状。景观道路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本身就是景观一部分。道路中地面铺装它不但体现设计上的美观和层次性更是交通视线诱导包括人流、车流的体现。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对环境的识别性。
关键词:公园景观;景观感知;多维感官;SD法;因子分析法;福州市
基金项目: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城市公园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评价研究——以福州市为例”(GY-Z11048)
TourismScience旅游科学
基于SD法的公园景观综合感知研究
2.2试验设计
2.2.1形容词对选择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基本蕴含三大方面,即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刘滨谊,2005)。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的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规划设计主要是从人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研究如何保护和创造令人舒适的物质环境;大众行为心理研究则是从人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研究如何创造使人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此三元素正好对应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刘滨谊,2001)。本研究在刘滨谊提出的景观三元素之一的景观环境形象上选择空间、形体和色彩3个要素,环境生态绿化(环境)和大众行为心理(心理)2个要素不变,另外增加一个对景观整体印象(整体)要素,共6个要素,即空间、形体、色彩、环境、心理和整体要素。针对评价对象,选取能够综合表达6要素的20对形容词,构成本研究的SD因子表(见表1)。
2.2.3试验对象和测试过程虽然不同的人群在景观环境的描述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差别,但由于此次研究是针对景观感知的调查与评价,且研究的目的并不侧重于对不同社会特征群体的认知差异进行分析。因此,试验选择了园林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各30名学生,分成两组作为被试对象,进行比照。测试前,向被试对象介绍评价测试的具体要求,解释描述目标景观环境各个形容词对的含义。第一组测试时,只提供水上公园景观、金牛山公园景观、西湖公园景观和北江滨景观等录像,不提供植物名称、声音等信息;第二组测试前,告知被试对象植物样本的名称和特性(花香)和水上公园的恶臭,并且播放录像时打开录制时的背景声音。每段录像重复播放3次。评价采用表1中所列形容词对,评价尺度的级段定为5段,并以0为中点对称,将很(差)、一般(差)、中等、一般(好)、很(好)分别赋值-2、-1、0、1、2。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60份,回收率及有效问卷率均为100%。3结果与分析
3.1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分析
3.1.1总体影响分析从表2的评价结果可见,就气味环境对评价者的视觉感知影响而言,两组评价者对水上公园景观的评价均值为-0.33。当评价者得知水上公园的水景臭气冲天时,评价值由-0.01降到-0.67。两组评价者对南公园景观(桂花)和金牛山公园景观(白玉兰)的评价均值分别为0.32和0.56,其中被告知公园植物样本种名为桂花和白玉兰,并具有沁人心脾的香味的一组评价均值为0.60。而未被告知以上信息的组别评价均值只有0.27。就声环境对评价者的视觉感知影响而言,在噪音环境下,评价者对北江滨公园景观的评价均值为-0.03,而在无噪音环境下评价均值则为0.64。在有鸟鸣声的环境下,评价者对西湖公园景观的评价均值为1.08,而在无鸟鸣声的环境下,评价均值只有0.74。通过对两组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显而易见,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由此可见,景观设计师们只注重公园景观的视觉效果而忽略声景观和嗅觉景观的设计成果是有缺憾的。
3.2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主因子提取
参考文献:
[1]FranzG,HeydeM,BuelthoffHH.Anempiricalapproachtotheexperienceofarchitecturalspaceinvirtualrealityexploringrelationsbetweenfeaturesandaffectiveappraisalsofrectangularindoorspaces[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2005,14(2):1651721.
[2]ImamogluplexitylikingandfamiliarityarchitectureandnonarchitectureTurkishstudents’sassessmentsoftraditionalandmodernhousefacades[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2000,20(1):516.
[3]LlinaresC,PageA.Applicationofproductdifferentialsemanticstoquantifypurchaserperceptionsinhousingassessment[J].BuildingandEnvironment,2007,42(7):24882497.
[4]OsgoodCE.Themeasurementofmeaning[M].Chicago:IllinoisUnivPress,1957.
[5]TorigoeK.Soundscape,itsconceptandpractice[M].Tokyo:Kashimapress,1999.
[6]阿诺德·柏林特.远方的城市:关于都市美学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11.
[7]曹娟,梁伊任,章俊华.北京市自然保护区景观调查与评价初探[J].中国园林,2004(7):6771.
[8]冈本耕平.都市空间的认知与行为[M].东京:古今书院,2000:288.
[9]葛坚,卜华.关于城市公园声景观及其设计的探讨[J].建筑学报,2003(9):5860.
[10]葛坚,陆江,郭宏峰,等.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构成及设计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9):15691573.
[11]郭宏峰,李辉.声景观设计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嵊州艇湖水城的声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7(3):149151.
[12]黄瑛.有机更新的城市历史公园规划设计与改造——基于拉萨宗角禄康公园改造的SD法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35138.
[13]贾致荣,郭忠印,刘学博.公路边坡景观视觉效果的定量评价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11):154159.
[14]姜鹏鹏,王晓云.中国滨海旅游城市竞争力分析——以大连、青岛、厦门和三亚为例[J].旅游科学,2008(5):1218.
[15]江昼,张捷,祁秋寅.城市雕塑环境空间视觉满意度的定量评价——以南京市三处城市雕塑环境空间为例[J].经济地理,2008(6):10121014.
[16]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5):13.
[1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8]王德,张昀,崔昆仑.基于SD法的城市感知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6):15281536.
[19]王建伟,王瑶,綦国巍.新乡市潞王陵景区景观分析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0(19):196200.
[20]吴颖娇,张邦俊.环境声学的新领域——声景观研究[J].科技通报,2004(6):565568.
[21]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10):5458.
[22]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SPSS12.0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29248.
关键词:园林;声景形式;设计
Abstract:thesoundkinginthelandscapedesignoccupiesanimportantpositionin,somegardenisaprofessionaldesignteamofthegardenwithaestheticstandardsaspurelyvisualrangeofthings,ignorethevoiceofthisimportantdesignelements.Inthispaper,thelandscapearchitectureoftheacousticlandscapeform,functionanddesignmethodarediscussedforreferenceforthesame.
Keywords:garden;Acousticlandscapeform;design
前言
一、解读园林中的声景观设计
(1)声音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
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对项目要求进行研究和改进的同时,我们应对场地和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不光理解场地边界以内的具体地区,而且包括整个场地及场地外的周边环境。我们不但要用眼去观察,还要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深刻体验这块特定景观区域的独特品质。我们在场地内所能听到的一切声音也都是场地的一部分,需要作为设计因素来综合考虑。
(2)园林中的声景观形式
①自然声音园林景观中自然的声音主要有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等;有动物叫声,如鸟兽、昆虫等;有植物的声音,如树叶被风吹的沙沙声,还有潺潺的溪水声等等。
②人的活动声包括人与人交流的声音,人在展开活动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如:生活声、历史文化民俗声、运动声等等。
③人为制造的声音包括一切以电子或人工的手段发出的声音。如:叫卖声、电子音乐背景、广播声、交通噪声等。
(3)园林中声景观的作用
①营造良好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的营造和追求观赏游览中的风景体验,现代园林也不例外。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能赋予空间无穷的想象力,并唤起人们的内在情感。因而,具有一定使用功能和游览价值的园林景观,不仅是一种空间的艺术创造,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通过具体场地空间及其景物的处理,使空间景观获得一定的寓意和情趣的过程,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因此空间景物的设置应先设立其意,注重“贵在意境”的原则。而在意境创造中,由听觉器官对线索的感知而唤起表象的回忆(记忆中客观事物的形象谓之表象),是利用声音信息创造意境的手段。比如在西湖,就有“柳浪闻莺”、“南屏晚钟”等声音景点。另外,古诗中还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这些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提供的许多富有魅力的自然声源带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静默的古城因为有了天籁之声而生动,这也正是我们园林工作者所着力营造的意境。
②拉近使用者与设计者之间的距离
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用设计的有效手段来引导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设计对人们的最大的影响。在园林设计作品中,通过声音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达设计师的情感,而园林的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听觉的感受去领会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这无疑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当然,人是有情感的社会群体,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师应当把园林作品当作“人”来看待,当作人类的朋友,设计师要学会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和考虑,在心理上谋合人们的共同的期望。在具体实践中可根据人们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环境来设计不同类型的声音。
③满足盲人获得景观体验的需求
二、各种类型的声景设计
三、园林中声景观设计实践
城市公园是典型的城市园林绿地,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景观构成也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以下以某公园为例,对声景观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公园中各种声音组成,提出了声景观在公园中应用的方法,以期对其他形式的园林绿地起到借鉴和推广作用。
(1)项目总体概况
公园总长1280m,宽度为45~92m,总面积9.1万m2,是城市滨水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关键性廊道。公园将同时承载作为生态服务的关键节点和作为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活动场地的双重意义(图1)。
图1公园现状图
(2)项目中存在的声景现状
根据我们的多次现场调查,发现公园场地中现有的声景类型主要有自然声(鸟叫声、蝉叫声、蟋蟀声),公园南北两侧道路的交通噪声,东边正在建设中的小区的施工声等等。
(3)声景观设计原则
通过场地声音及游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以下声景观设计基本原则。(1)保护场地中多样的自然声音:尽可能的保护场地中现有的自然形态,利用农田、鱼塘、珍珠塘、藕塘等乡土元素,营造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田中的青蛙声、草丛中的蟋蟀声、水杉林中的鸟、蝉及其他小动物的叫声。(2)营造丰富的声音空间体验:因地制宜的结合堤坝、坡地、农田、水系、现有建筑等创造具有多层次的立体公园空间,结合空间的功能,营造丰富的声音空间体验。(3)创造互动、自然的声环境:在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形态的前提下,使用人性的现代设计理念营造不同的适合各年龄层次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活动场所、不同的声景感受有机的结合到景观之中,并将诸暨民俗文化声音融入其中,使人能感受到自然之美,体验到足下的文化,增强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基于以上分析,设计中,我们以护坡、农田为骨架,水系为血脉,以诸暨乡土人文景观为灵魂,从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出发,融入先进的声景观设计手段,用现代人性的设计手法,生动叙述了一个自然与人的故事。
(4)声景观设计
公园景观设计共分为入口广场区、休闲垂钓区、户外活动区、乡土景观区、互动游戏区、露天舞台区、湿地茶室区共7个景观功能区。基于全面、积极、主动的声景观设计理念,把场地中现有的声音及未来需要营造的声音景观与场地的其他要素一起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确保设计不局限于去除不利的声要素,还积极地加入主动设计的成分,从而创造一种更加全面的景观设计理念。
①正设计
本设计把获得较高评价的自然声、生活声等要素作为声音景观的设计重点,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和文化历史资源,进行声景观的正设计。
图2欣赏越剧的圆形舞台广场
c.运动声设计:在互动游戏区中规划了依坡而建的极限广场和U型槽,轮滑或滑板的青少年爱好者可以在这里切磋技艺,而游人则可以在这凌空而架的桥上欣赏精彩的表演,一种全新的空间体验油然而生。桥底的沙地是孩子们活动的天堂。点缀菖蒲,芦苇,以形成多个亚空间,同时设置坐凳、躺椅,以供陪同孩子的成人休憩、交流。进行这些运动项目时所引发的各种人声,可为声景观乃至景观整体带来丰富的层次感、活动感和现实感(图3、图4)。
d.生活声设计:在户外活动区、湿地茶室区中开辟了供人们休息、饮茶、娱乐、聊天等设施,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声要素。⑤人工声设计:在湿地茶室区、乡土景观区中,引入人工智能声音,模拟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流水声,加深这两个地块的自然感觉。
图3互动游戏区平面图图4互动游戏区内轮滑意象图
②负设计
a.交通声隔离:景观中应除去或减少引起人们不快或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的声要素,即进行负设计。由于人口广场区正处于公路的交叉口,相对交通噪声比较大,因此,设计中利用道路的三米高落差,与堤坝护坡内的四米高的相对标高,在堤坝一侧沿护坡砌成六个绿色台阶,而在公路侧,根据道路斜率用渐变形成六个梯田形式的平台,两侧则种植混合密林,有效的遮挡两侧的噪声。形成一个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个个序列的内向空间,把游人逐渐从交通噪声中带人到宁静的公园空间。b.信息广播及背景音乐规划:在整个声景观设计中,除了互动游戏区以外,本设计项目中不安排扬声器的信息广播和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减少人工声的不和不和谐感。
四、结束语
园林声景观设计不仅要去除不利的声要素,还应积极地加入主动设计的成分,为此应该充分制造游人与自然声接触的机会,尽可能地保全和培育丰富的自然声要素,对于好感度和协调度评价较低的要素,应尽量加以除去或限制。
(一)点的运用
点在视觉要素中非常最根本的元素,它是图形图像最根本的组成成分,也是图像别细小的部分。现代景观设计中,植被、亭塔、台凳汀步、灯光、水池、雕塑等有一定位置的。形状不巨大的要素,都能够看作物化了的点。功能性点具备非常实用的景观功能,装饰性点只是为了满足视觉形式的需要,部分是当作一种视觉信息传达的信号。绿色植物也能够当作点来对待,它是景观设计中非常特别的一个成分,它起着功能性和装饰性的作用,它的设计能分为孤植、群植、丛植、片植等,普及任何景观的每个部分。
当作点景的景观小品参考点的聚积性和其焦点的特点,能在十字路口中部,在绿地和景观建筑的一部分,在道路轴线的开始、终端,或在广场正中间等,作为观众目光的吸引点。点还能够有对称、对比重复、渐变、虚实等几种运用模式,点因为其形非常细小,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能够和线、面、体等几种元素结合。搭配偶尔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有凳子作用的路灯和隐藏在地下的地灯便是一个虚实变化。
(二)线的运用
视觉中的线,是由很多的点沿着一个方向,紧凑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的,便是线是点的运动轨迹。线的特征一般是具备长度和方向,它的外形有粗细、轻重、直接、转折、顿挫等不一样的变化。还有,线可以给人以力量、速度、连续、移动、弹力等视觉效果。“线条可以生成一种视觉上的冲突,还是是视觉艺术中每个因素之间非常关键的沟通方法。”线条可以导致一种视觉对话和视觉上的注重。虽然有它的独立性,然而线条也可以分割它所在的块面,既可以出现和谐,又可以出现紧张。不一样的线条导致审美感受一定不一样。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一定长度和方向的小路、长廊、栏杆、路灯、驳岸、曲桥等都可当作线的元素。直线,它具有坚强、刚毅和气魄,一般用在主题比较严肃,具有明显主题的规律式园林景观中,像纪念性公园、各种人民公园和城市中心公园等。线的造型应用在景观设计中是非常常见的,其一般包括线的粗细混搭、线的交错、实虚处理、线的直曲对比、线群与线面、线的方向和动势等。
(三)面的运用
对于面元素,园林景观视觉设计中大家既能把视觉层次放到平面,同时还能上升到三维的立体空间里面,会面做成倾斜和垂直的处理,并运用平行、相交、切割等地方变化模式获得面元素的灵活设计变化,让它在每种几何图形、色彩组合、多次强调的变化中显现,与大自然的恰当融合。大面积的面元素园林景观设计大家当选用点、线、面相结合、相促进的模式,进而达到预想的设计目标。
二、别的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形体的应用
形体是面在三维空间中的活动,当不一样的面在不一样的方向,并在边沿的地方连在一起就构成形体。假山、雕塑、装置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为形体,做园林景观设计时,它能够打破面的单一,另外它也能够与平面上的图形对应、协调,或者生成视觉的热点,让景观生成非常舒适的视觉体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形体还当涵盖半立体,像浮雕等。
(二)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视觉要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要素,即便不在园林设计中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色彩给大家带来的形象性均非常大,在生活中是不能够缺少颜色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给人带来各种各样感觉均可以生成很强的形态感情,是个性设计起作用的前提。像红、橙、黄等暖色系给大家以温暖、热闹的触觉,蓝、蓝绿、白色等冷色系给大家以冰凉、冷清感,紫与绿为中性色,对欣赏者不会出现疲劳感,反而红色非常具有注目性,运用太多促使人产生疲劳。暖色给人的感觉比较亲近,而冷色给人的感觉是疏远,一个色相,高纯度就近前,低纯度的就退远。
三、结语
摘要:城市景观公园在维持城市生B平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市民休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应当充分的满足实用化、美观化和生态化要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展现城市景观公园的价值和作用。笔者将对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原则、空间设计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原则;空间布局;方案研究
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应当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本地特色,使景观公园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设计当中,还应当充分的展现其功能,开拓活动区间,使之成为城市的拓展空间,保护城市,维持其生态化发展与建设方向。
1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原则
1.1发挥绿色效益
“绿色”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绿色”上,包括生态和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计应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发挥绿色效益。
1.2自然、生活、科学与艺术相互糅合原则
人们在城市里向往绿色,向往回归自然的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景观植物立地条件应综合考虑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让公园充满生活气息,运用科学、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1.3景观鲜明,凸显特色
下笔前,首先要酝酿好“意景”、“结构”,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创造本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化平庸为神奇,凸显特色。
1.4因地制宜原则
合理选择树种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坚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物种区域差异较大则以选取最佳树种、原生树种的原则为主。同时,科学合理地引进国外适宜、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增加区域园林植物种类。
1.5经济适用原则
城市公园主要是给人以休息的舒适优美的环境,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园在整个城市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匹配相应的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实现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需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启用人类干预,尤其是政府部门对城市开放式公园的干预管理,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支出,确保开放公园的维护工作有序进行。
2景观空间设计研究
2.1景观空间的组合
2.2景观平行空间设计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各区间设计主题的展现一般通过采用平行组合的手法结合景观空间来实现,景观平行空间看似自由和灵活,但不是随机组合的非结构化景观,它紧紧围绕主题线索,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连接,按一定的空间顺序结构形成了一种“集聚”型环境空间。
2.3景观交错空间设计
景观交错空间设计是指空间区域相互形成共同的系统,双方都有特定的环境,有时形成复杂的混合和匹配体系,空间组合形式形成立体交互性的存在模式。在景观公园中,如水、山等类型的环境要素往往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共部分的空间,这些公共部分的空间又早就有了彼此,形成独立空间。
3城市景观公园的具体设计
3.1植被设计
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对植被景观的设计,主要是在植物功能的基础上,依据植物的艺术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结合这三点,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适宜植物进行栽培,作为公园植被景观区,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特性和功能,同时确保其绿色生态价值,这是景观公园设计的重要项目。
以当地植被为主,搭配选择,植物景观层次高、低与密度的设计要合理;对植被的颜色设计,一般将常绿植物做为主要背景,结合不同颜色的花和灌木,要尽量减少地面部分,达到充分覆盖要求;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广泛使用各种奇花异草,让公园景观尽可能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此外,在分布、观赏、休息、铺地板和周围绿化种植设计中,严禁使用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另一要素是在儿童游戏区的范围,不得使用带刺的植物,不能使用挥发性植物或花粉可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3.2公园内的设施设计
此外,在园区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开放性”的特点,公园和城市之间应该有良好的过渡,公园和城市的中心,是最常见的城市居民聚集地和活动区,在景观设计的边缘,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公园的不同特点,公园成为城市空间的延伸,让市民和游客,更多的参与到公园游乐中。
4结语
景观公园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人们的公共活动场所,让人们在繁华浮躁的城市能够有一片宁静的空间,同时也是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植被布局、空间区分等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既要保证城市景观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证公园在投入使用之后能够物尽其用,拒绝浮夸的形象设计,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1]毛林强,沈一.人文性城市公园设计思路剖析――以高县硕勋公园景观提升方案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43-145.
[2]丁芸.浅谈城市滨海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探索[J].价值工程,2014(01):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