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历来是各大媒体的竞技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会派出最精良的报道团队,拼内容、拼创意、拼技术、拼传播、拼口碑。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转型压力,央媒也不例外,纷纷走向媒体融合之路,全国两会报道则成为其展示转型成果的重要演练场。
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已经从图文时代走向看短视频、玩游戏的时代,形式单调的图文报道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口味,好玩、新鲜、有趣的内容形式才能吸引用户注意力。被动接受信息也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好的两会报道产品还需重视用户体验,提升交互性,使用户能够参与并享受其中。因此,各家媒体都努力运用新技术,打造融媒体产品,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两会报道中,门户网站和各种新媒体总能推陈出新,打造出各种爆款产品,令传统媒体羡慕不已。而今年的两会报道,传统媒体表现十分出色,尤其是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央媒,综合运用图文、视频、动画、直播、VR、Html5等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刷屏社交网络的融媒体产品。
1、人民日报喊你加入全国两会群
人民日报出品的《全国两会喊你加入群聊》
2、人民网与腾讯网联合推出两会直播
人民网两会直播
直播无疑是2017年的互联网关键词,直播技术被充分运用到了媒体报道中。今年两会,人民网与腾讯网联合推出大型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人民网负责内容生产,腾讯网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每天连续9小时不间断播出,总时长超过100小时。除了实时直播外,人民网还将两会的精彩要点做成短视频,供用户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截至3月15日两会闭幕,《两会进行时》的总浏览量超过1.38亿,创下了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两会报道的新纪录。这也是中央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首次合作打造时政类直播节目,人民网有采写两会的内容优势和品牌优势,腾讯网则有视频直播的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二者合作可谓实现了共赢。
3、人民日报游戏型H5重视互动
人民日报出品的《2017两会“入场券”》
游戏互动型融媒体产品在两会报道中同样吸睛。人民日报在两会开幕前便推出《2017两会观摩入场券》,融合抢票抽奖、在线选座、直播打赏等元素,使用户通过移动端观看全国人大开幕式直播。除此之外,人民日报还推出了《厉害了,word检察官!》《我的两会秘密花园》《从严治党知识PK》《我们给总书记寄明信片》《我的两会秘密花园》等多个游戏互动类H5产品,反响十分热烈。
4、人民日报推出两会版《成都》
人民日报出品的两会版《成都》
5、人民网推出AR创意动画短剧
人民网出品的《“剧透”2017年全国两会》
各种新科技也被充分运用到两会报道中。人民网推出了两分钟动画短剧,《“剧透”2017年全国两会》,将实景与虚景进行巧妙结合,通过模拟方式实现AR效果,从观众的视角一镜到底,精炼地概括出2017年全国两会的重大看点。此外,该短剧还用邀请函的形式使用户参与其中,代入感十足。该视频推出后受到各方好评,根据人民网提供的数据,不到一天就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收获了53万的点击量,被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头条号推荐超过200万次。
6、国务院客户端助力政府工作报告启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后弹出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
7、新华网用无人机航拍解读政府报告
新华网出品的《无人机航拍:换个姿势看报告》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报道,也是两会报道的重点。除了常规的一图读懂,新华网今年特别推出了短视频《无人机航拍:换个姿势看报告》。将航拍、AR、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运用的淋漓尽致。视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数据进行提炼,再以图表形式投射到由25位“飞手”拍摄的辽阔风景上。该视频中的数据内容与背景投射物主题相契合,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现给用户,令人印象深刻。
8、央视用快闪视频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央视新闻出品《109秒看懂政府工作报告九大民生亮点》
视频是央视的强项。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一发布出来,央视新闻便立刻推出解读报告的短视频,用关键词的形式呈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九大民生亮点。尽管该视频只有109秒,但节奏亲凑,信息量也足够多,十分清晰地阐释了九大民生亮点。
央视新闻出品的《帅炸了!我们的两会君》
此外央视新闻还推出rap短视频《帅炸了!我们的两会君》,用说唱的形式呈现今年两会的要点,引发热议。据央视统计,两会期间共发布微视频11400条,总点击次数达20.3亿次。
9、央广主播刷屏朋友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出品的《王小艺的朋友圈》
王小艺点击朋友圈图片进行放大时,与用户自己点击图片放大的体验几乎完全相同,用户就像是一边刷着朋友圈一边观看了两会内容。视频中还内嵌了九宫格、小视频、表情包等,形式丰富多样,也让视频看起来更加新鲜有趣。
10、央视网漫评两会
央视网出品的两会漫评
两会期间,央视网延续其之前的“漫评”风格,推出《习总书记“下团组”》系列。“漫评”采用幽默风趣的动漫画面,将习近平形象化、可视化。视频形式生动活泼、风格清新自然,十分吸引年轻用户,“漫”与“评”的结合也恰到好处。
11、光明网打造两会神器“钢铁侠”
光明网打造的两会神器“钢铁侠”
两会期间,光明网打造的多信道直播云台“钢铁侠”引发无数人围观,图片也刷屏社交网络。“钢铁侠”集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于一体,仅需一名记者便可实现普通视频、全景、VR同步录制与直播。每年两会报道都会出现各种神器,像是谷歌眼镜、自拍杆等,光明网推出的“钢铁侠”不止夺人眼球,也展现了传统媒体熟练使用新技术的能力。
12、中国日报用电影抠图制作短视频
中国日报出品的《老外看中国,英国小哥细数历年两会关键词》
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一种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继去年推出英国小哥一“镜”到底自拍聊两会的视频风靡社交网络后,中国日报今年两会又推出了《老外看中国,英国小哥细数历年两会关键词》。在短短4分钟的视频里,英国小哥不断穿越时空,各种闪转挪腾,用历年两会热词解读中国的发展状况。值得一提的是,视频使用了电影抠图特效,视觉效果非常出彩。
13、浙江日报用地方特色呈现两会
浙江日报出品的《全国两会那些事儿》
浙江日报出品的《最多跑一次》
除了央媒,也有一些地方传统媒体表现出色。浙江日报推出的手绘版报纸《全国两会哪些事儿》就创意十足。该系列Gif图将《浙江日报》手绘版面与视频新闻融为一体,使得原本静态的报纸变得生动起来。如果用户对视频内容感兴趣,还可以通过旁边的二维码进入到浙江日报的其他两会新闻报道中,内容实时更新,用户随时取阅。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日报以新白娘子传奇为故事背景,推出了爆款产品《最多跑一次》,极具地方特色,语言也比较诙谐,给用户以亲切感。
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推出了许多优秀作品,但令人感触最深的,还是传统媒体的惊艳表现。尤其是对比往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后,会发现传统媒体今年的攻势十分猛烈,生产了很多创意十足且制作精良的好产品,无论是传播量还是口碑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可以看出,传统媒体的转型融合进程确实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月19日,在习近平2.19讲话一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推出了“人民直播”,新华社启动了“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央视上线了央视新闻移动网,这都表明了央媒的转型决心,而这些融媒体平台也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发挥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融媒体报道多局限在媒体内部,例如各媒体都在打造中央厨房,但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传统媒体除了利用内部优势外,还积极借力外部平台,与各种新媒体展开合作,形成跨媒体融合态势,打造良好的新闻报道内容生态。(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