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通用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通用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热爱家乡、珍爱民俗文化、怀恋美好生活的深厚情感。

2.探究写作技巧,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

3.体验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人生趣味,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和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平凡事物中蕴含的情感和平淡生活中的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法,合作探究法,赏析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传统,导入新课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2008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清明、端午、中秋)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农历五月初五)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吃粽子、吃鸡蛋等)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那么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呢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端午的鸭蛋”,往领略鸭蛋的神采,品尝鸭蛋的滋味,感受那无尽的生活乐趣。(板书标题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检查预习

1.作者汪曾祺(PPT呈现):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著名作荚冬江苏高邮人。小说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汪曾祺散文注重表现“凡人小事”,能做到“以小见大”。

2.字词预习检查(PPT呈现):

咂摸拧成小绳用酒和苋菜络子大襟车胤囊萤映雪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所写内容的不同,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提示:

①(别具一格的)端午的风俗;

②(别有风味的)家乡的鸭蛋;

③(别有情趣的)端午的鸭蛋。(板书)

四、围绕目标,合作探究

㈠欣赏“鸭蛋”,探究鸭蛋特点,感受童年端午

(学生自读思考,小组交流探讨)

①用句式说话要注意寻找文中表现高邮鸭蛋“声名远扬、与众不同、历史悠久、质细而油多”等特点的语句;

2.高邮鸭蛋是这样的让人垂涎、心动,那有鸭蛋相伴的童年的端午又是怎样的呢(PPT呈现)请同学们阅读4—6段,可采用这个句式:“童年的端午是的,因为(文中所写的童年趣事)”。

提示:童年的端午是欢快、幸福、美好、布满情趣的,因为挂鸭蛋络子、玩鸭蛋、蛋壳装萤等。

㈡品味“鸭蛋”,体会作者情感,探究语言特点

①“筷子头一扎下往,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汪曾祺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这种绘声绘色,这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问题探究:“——”的作用是什么(声音的延长)“一……就……”表明了什么,能否往掉(不能。表明了油多,冒得快,令人欣喜。)将“冒”改为“挤”、“流”可以吗(“冒”能更好地表现鸭蛋被扎后红油溢出的情态)请同学绘声绘色地读出来。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端午节祝福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以他乡比故乡,褒贬之情十分突出。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浓浓的深情,超越事实的评价。

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对家乡的赞美,饱含自豪之情。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对童年美好记忆的深切怀念。(板书:热爱家乡怀念童年)在这里,作者写鸭蛋——而实际上是抒发热爱故乡、怀念童年的情感,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2.如果同学们体会完了语言蕴含的情感,再采用与同伴合作的方式,探究本文语言其它方面有什么特点。

提示:语言特点可从三个方面探究——①口语色彩浓厚,用方言表现地方特色;②语言平实朴素,淡而有味;③运用古汉语作点缀,或幽默或典雅。

3.这篇课文写的是“端午的鸭蛋”,而开头一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故乡的风俗,写了哪些风俗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中心

提示:⑴共写了7种风俗:先写了端午节的一般习俗:

①系百索子

②做香角子

③贴五毒

④贴符

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

⑥“放黄烟子”

⑦吃“十二红”等。(PPT呈现,展示风俗图片)

㈢评说“鸭蛋”,质疑探究

对于这篇妙趣横生、风格独特的美文,同学们还有没有疑难呢(PPT呈现)请大家先简单交流一下,发言时可以有疑而问,借助集体的气力共同解决疑难;也可以明知故问,目的是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

五、小结课堂,升华主题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家乡的鸭蛋”,感受到作者热爱家乡的浓郁情感;透过品味“端午的鸭蛋”,感悟到作者超然自在的童心,引发我们对童年生活的怀想。并且这二者本来就是难解难分的,儿时故乡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罩上一层光辉,它们就像高邮鸭蛋里面冒着红油的“双黄”;作者在写鸭蛋的时候又是在“端午的风俗”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端午家乡的风俗就成为这个大鸭蛋的蛋青。这就是高邮的双黄蛋。(教师结合板书画出鸭蛋图形)

同学们,当我们长大成人、离家远游之时,所有这些与童年与故乡有关的美好记忆,都将被珍躲在记忆深处,并会在某个孤独的夜晚,化作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拨动你思乡的心弦。

【附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画蛋黄时擦去“家乡的鸭蛋”和“端午的鸭蛋”,以突出“热爱家乡、怀念童年”的主题)

教学目标:

2、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4、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学习民俗文化,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明确教学目标、重点。

2、简介端午节、作者。

二、学习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旨。

2、精读课文,把握脉络和主旨。

三、语言品析。

1、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细心品味语言的精妙并体会语言特点。(结合研讨与练习二)

2、四人小组交流,读一读,品一品,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3、明确作者的语言艺术风格。

四、拓展延伸。

1、有关端午的诗词。

2、发表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在次品味语言特点。

2、小作文:写一写自己过传统节日的点滴体验。

一、导入

1、由诗句和谜语来猜中国传统节日:

(分小组竞赛)

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⑶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⑷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2、用幻灯展示出端午的习俗照片:

(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会选择写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产生对文本探索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紧紧扣住学生心中的疑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却偏偏写小小的一枚鸭蛋?

步骤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

步骤二:分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找寻问题的答案,并选出小组代表发言人。并比赛哪个小组的讲解精彩﹑理解准确。

(步骤二中是实施分材教学的关键,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在这个学习环节会出现分水岭,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小组长的引领。老师在聆听学生意见的同时要敏锐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思路不畅的学生及时的

点拨和引导)

同学阅读讨论后能明确家乡鸭蛋的特点。

(过程中老师打出对切开的高邮鸭蛋横截面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整体感知中同学大致了解到作者对家乡的端午的鸭蛋难以忘怀的原因是由于在端午节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等活动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步骤三:小组代表发言,解答前面的中心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别的小组的发言,老师及时做现场点评。肯定理解正确的`一面,并指出不足。

(经过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从表层到深层含义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中介物方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进入到深层次思考。)

三、品味语言

别说鸭蛋都一样,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样子(秀气)。

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引导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体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平淡而有味,字里行间有着淡淡的幽默。)

学生的发言老师可以及时做适当的点评。此环节的设计能充分调动学

四、梯度练习

查找出汪曾祺的《葡萄小令》阅读写读后感

模仿汪曾祺的语言风格,片段作文“家乡的小吃”

阅读“节日联想”后,仿写一篇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

针对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可以说,这种对话(阅读)是以情感作为核心的。在《端午的鸭蛋》这一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调动情感

(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同化情感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鸭蛋中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感受本文的情趣。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生活小事中挖掘深刻的主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说风俗——看风俗——品风俗——写风俗——留风俗

具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说风俗

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哪位同学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家乡的节日都有哪些风俗?(学生回答)导入:现在,我们来一同走进《端午的鸭蛋》,看看作家汪曾祺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粗读文本:看风俗

(1)跳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有哪些风俗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有关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2)家乡的鸭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再自由发现并说话,学生可能会说:双黄的,质细而油多,黄白柔嫩,历史悠久有趣的等等。在学生发言之后,老师综合全篇,归纳全文内容(多媒体显示板书)

三、精读课文:品风俗

教师归纳:

情感:由衷的赞美、自豪,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四、体验生活:写风俗

五、拓展延伸:留风俗

端午节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是如此的富有情趣,让人回味。可惜的是,我们这个传统的节日,却已被韩国列入他们的国家遗产名录,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看法后,教师评价、引导:我们应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因素,我们自己本身有没有存在问题?当我们在崇尚过洋节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当然,我们不是反对过洋节,只是我们在过洋节,在接受洋文化的时候,千万不能在洋文化的大潮中迷失自我。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国家的未来在我们的身上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振兴中华的责任,所以老师希望我们同学首先记住这些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日(多媒体出示我国传统节日的画面),了解这些节日蕴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并发自内心的热爱它们。最后我想以这样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多媒体显示):传承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魂。(师生齐读)

2、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2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非常不错,大家懂得还真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

幻灯一: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幻灯二: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课文的思路就是如此简单,那么课文中哪两个段落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呢?

幻灯三:小组合作,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假如你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高邮鸭蛋,你怎样表现自己的个性。说一段话。

那么,那么作为高邮人的汪曾祺老先生一定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想想作者仅仅是在赞扬高邮的鸭蛋吗?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2、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3、写“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幻灯四:童年趣味

这么好的鸭蛋,我们当然吃起来是津津有味,可是家乡的`鸭蛋在端午节的那天,仅仅用来品尝吗?

读的真好这两种玩法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玩法?为什么?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幻灯五:家乡的端午除了吃鸭蛋、挂鸭蛋络子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画一笔虎、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小结: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

幻灯七: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一样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四、作业

2.能力目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3.情感目标:认识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端午习俗知多少?我想请同学来说一说家乡的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有关屈原的故事,挂艾草菖蒲……

莆田有句俗话: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用五色线为孩子织结长网袋装熟蛋,织结小线袋装樟脑丸,缝黄布虎,绣八封图,裁新衣服等……

还有初五早,人们纷纷上野外,挖集“午时草”(即各种药草),如蛋早、慕香、野艾、鬼针草、一点红、木荷、龙牙草、积雪草、澎蜞菊、麦穗癀、稞叶……采集了一大筐,洗干净之后装入大锅烧“午时水”,以备全家人洗澡、清洁肌肤,消除疾病,再且百草百药,以药草蒸蛋,蛋吸入百味草中的药理性能后,人吃了“午时蛋”,能杀菌、消病、健身,又曰:“吃午时蛋能顶雷阵雨。”初五忙了大半天,午餐吃顿美味水面,随后洗澡。

这些习俗有些渐渐地被省掉了,没有几个人会说这些俗语,但是在老人家的口中,他们能用莆田话将其演绎地很美。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汪曾祺的家乡,领略一下他们家乡的端午。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是个美文家,他的.作品《受戒》、《大淖纪事》、《蒲桥集》,为读者所欢迎。这人还有“二美”之称,一个是美学家,还有一个则是“美食家”。

三.研读与赏析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标序段序,疏解疑难生字词,请同学读一读生字,检查预习情况

腌门楣苋菜肃然起敬囊萤映雪

明确:①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②不确定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③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高邮络子的风俗

3.研读“高邮鸭蛋”这一部分

a.指名朗读,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高邮鸭蛋的特点

明确:①多为双黄蛋②质细而油多

b.同桌互动讨论:作者写了高邮鸭蛋的特点,还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①挑鸭蛋②吃鸭蛋③玩鸭蛋(结合学生的童年生活,体验童年时代的乐趣)

四.质疑探究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各言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点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说自己不喜欢袁枚这个人,因为这人只会说,不会做,唯一能让他觉得亲切的是《腌蛋》,这里的蛋不是别的地方出产的,正是自己的家乡高邮出产的。

教师明确:作者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家乡的怀念,为家乡自豪。而高邮的鸭蛋给他的生活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情趣,更是人生意味。写对儿时生活的怀想,既是对故乡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2.小组讨论交流,根据课后练习题二,体味语言特色

明确:平淡而有味——(亲切自然)“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地方特色——“白嘴吃也可以”

淡淡的幽默——“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是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平淡有味给人以亲切自然,方言入文脱口而出,直率朴素,文言色彩典雅之美,幽默引人入胜。

五.小结:

我们要学会发现生活,日常生活是富含情趣,富含人生意味的。生活不一定要惊涛骇浪,如果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的源头,那这样的生活也就赋予了平淡的诗意。现如今的社会,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因此,我们要发现简单的生活美,学会热爱我们的生活。

六.布置作业

2.完成字词练习

七.链接材料:老舍的《七律·端午》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附:板书设计

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特点:多为双黄蛋、质细而油多

乐趣:挑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是民俗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悠文化,而民俗正是古老文化的反映,是值得保存的重要文化遗产。同时,民俗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学生较为熟悉,也易于了解。但现实中的中学生有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风俗的来龙去脉,并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本篇课文,就是唤起学生对生活、对家乡、对自己民族的重新审视,并由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操。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对于作者汪曾祺,也许知道他,但对他的语言特点不是特别了解;对于传统的民俗知道得不多,即使有,也不够透彻深入;对于自己的家乡,甚至自己的民族,表现出一种漠然;对于自己的生活总是觉得寡然无味总之,当代的中学生十分有必要进行民俗教育。

另一方面,初二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不知道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同时,对了解到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因此,只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教育情境,是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设计理念】

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实践性这一学科特点。同时语文学习又是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和学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尤其要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善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要巧于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要客观正确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要让学生长有所进,短有所补。

4、通过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并且形成自己对民俗的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关作者汪曾祺的资料,最好能阅读几篇他的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包括特产、地理风貌等。

自主合作小组: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最好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比如,谁打字速度快,谁查找资料快,谁的脑筋灵活,谁参与意识强等等。

师: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那么,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端午的鸭蛋的述写过程作者又带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欣赏汪曾祺笔下的风俗小品文《端午的鸭蛋》。

(教师边讲边展示端午节标志性的图片,如龙舟、粽子等,学生边看边听,饶有兴趣。)

师:请同学们两分钟快速阅读,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内解决。然后每组推荐一人朗读一个自然节,注意字音,尽量读出语调、感情,其他同学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屏幕显示原文,配乐,标注相应的注音)

(对于沈从文的介绍可以放在站上,课上可以略过不提)

(语言风格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应当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教师率先举一个例子,如分析曾经沧海难为水文白夹杂,让人忍俊不禁,增添幽默与趣味。综合学生们的发言,基本上可以把握住汪曾祺在本文的语言艺术风格)

师生共同小结汪曾祺在本文的语言艺术风格: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同学们刚才所推崇的句子,其实基本上已经把这三种追求体现出来了。

三、研讨与探究

师:在作者的家乡高邮,过端午有什么风俗?作者写风俗,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符,贴五毒,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怀念家乡的感情(不做硬性要求)

师:十二红里为什么会有鸭蛋呢?鸭蛋有什么特点?

生:鸭蛋黄是红的。

蛋白柔嫩,蛋黄通红,油多且细腻。

师:我们知道汪曾祺善于运用语言造型,在这部分内容中,你能找出一个例子吗?(小组探究)

生:吱──

师:作者在介绍自己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时,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你能举些例子吗?

生:侧面烘托,引用古籍,正面描写。

师:作者在写这些内容时,你觉得他融入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师:鸭蛋除了吃,还能玩。文中提到了鸭蛋络子,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讲究吗?

生:(看书,简要描述)

师:为什么作者对如何挑选鸭蛋这种很小的事情津津乐道呢?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师:可以说,这是小事情,大态度,一种对待平常生活的态度。在我们平淡的生活里,同样有韵味有情致,只要你拥有一双发现乐趣的慧眼,生活就会充满趣味。

四、拓展与体验

师:我们知道了作者汪曾祺小时候是怎样过端午的,你知道你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吗?你还知道有关端午的哪些知识?(上网看端午)然后告诉我,端午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畅所欲言)

师:这些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上,对于这些节日,我们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上网看新闻)

生:(学习小组讨论)

师: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民族没有热情;如果,我们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播放视频)地活着,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直至消失不见,那时的我们,根在何处呢?

1、知识和能力目标:

2、过程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式】

教法:因势利导,灵活采用多种教法。

1、激趣法:

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要不断地将学生的兴趣保留,留住学生兴趣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课堂。如在新课导入部分便使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促使学生进入角色。

2、平等对话法:

新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平等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时,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学生一道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过渡时简要精练的语言,探究时热情洋溢的鼓励,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我们学习的玩伴,老师跟我们一起融入了课堂。从而营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

3、引导点拨法:

强调师生平等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课堂从一个环节进入另一个环节时,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4、激励法:

在课堂中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没有太大偏差的情况下,尽量不对学生说“不”,而是为学生壮胆,鼓励他们敢想、敢说,使其不受压抑,思维始终处于自由活跃的状态。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

课前预习:

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划出疑难之处,提出不懂的问题(课前汇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少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其中端午节是包含文化的节日。相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举行各种活动,以此纪念屈原,就有了端午节的由来。你家乡的人民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是的,同学们说得挺好,我们吃粽子吃咸鸭蛋还要撒雄黄酒,别的地方还有赛龙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图片(多媒体展示以下画面:赛龙舟、粽子、鸭蛋,鸭蛋络子等)

现在我们就走进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品尝一下这小小的鸭蛋里究竟包含多少节日的滋味。(这个导入使学生目注神驰,观此思彼,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以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为补充,进入角色。)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当然要学习它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怎样独具特色放到后面学习。可见大家的认识符合散文学习的规律,和老师也有相同之处。我们这课的学习目标是:

(多媒体展示)

1、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体验生活。

三、检查预习

1、过渡:本文出自《汪曾祺全集》,哪位同学能根据课下注释和自己所查的资料介绍一下汪曾祺

抽生介绍作家作品,教师补充(简介作者〖课件展示)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2、正音、解释:

(抽生读,再齐读)

四、听读课文,感知课文

(听范读录音,熟悉内容)

古人说过:“文如其人”,知其人要读其文,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真诚的心去品读课文。下面我们请听配乐朗诵,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

1、本文开头重点介绍了端午的哪些习俗哪些风俗是别的地方没有的这和鸭蛋有什么关联

2、请你以“那是一种的鸭蛋”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高邮鸭蛋的特点。

3、作者对端午的鸭蛋怀着什么感情

过渡归纳小结:好,下面咱们就听课文录音。(录音:约8分钟)

刚才大家听了朗读录音,现在我们前后两排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合作学习讨论整体感知的三个题目。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回辅导。

过渡: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成果。

抽生答,教师引导点拨。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

(此环节属于理解内容、理解作者感情。)

五、品味赏析,理解语言特点

1、自读品味(10至15分钟)

过渡:作者把对鸭蛋的喜爱、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都流淌成文字,一行一行娓娓道来。这在二三段中体现更为明显,请大家大声朗读这两段,把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放声读,说理由,教师引导、点拨、评价。

2、教师归纳小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品味中,我们可以知道本文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亲切、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

六、拓展延伸,深刻反思

过渡:我们知道,作者把这平淡无奇的生活写得感人至深,除了他本身的才气能力外,还和他对祖国对家乡对传统习俗的热爱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不得不痛心地看到,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已经逐日淡化,甚至濒临消亡,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如果有一天端午节变成了洋节日,我们还能留住什么同学们这不是老师的危言耸听。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

过渡:端午节在我中华大地上已经根植了2000年之久。在端午节吃粽子,吃鸭蛋,赛龙舟……这些曾经深入人心的节日表现形式。

韩国却要将它据为己有,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的端午节

过渡: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拯救传统节日的重要性。那么人们在为拯救端午节作些什么呢请看网上传真。

(多媒体显示)

提案要案:全国人大呼吁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

申请世界遗产:中韩专家讨论两国联合申报端午成为世界遗产

民间行动:湖南恢复举行龙舟赛,六月龙舟竞渡再现龙之魂

政府行动:岳阳注册端午节网址,政府将其当作系统工程。

七、作业

请以《拯救传统节日,我来做什么》为题写一篇感悟,文体不限。

结语: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上。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民族没有热情;如果,我们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地活着,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直至消失不见,那时的我们,“根”在何处呢同学们,请把“根”留住,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留住。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开满星球。

一、欣赏配乐图片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的典型庆祝方式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节日和习俗用轻音乐,为的是不破坏本课力图要营造的清新、典雅的意境。放一张图片让学生说一张确实比起所有的放完再说要热闹的多,但是实在不忍心这样的课一开始就这么吵吵嚷嚷!

二、生字词教学读读写写用用双基落实做到实处

三、默读课文感知

选择你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大声地朗读(尊重学生的'朗读喜好,这样也许效果会好点。)

问:这部分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情感

1、对同中存异的端午风俗的喜爱;

2、思乡爱乡为故乡自豪;

3、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这个环节过后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介绍作者的作品特点

他长于江南,定居于北京。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让学生看一看明白散文的风格是多样化的,各有特点。

五、引用汪曾祺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品味课文的自然家常平淡的特点

引导学生去领会去寻找让学生在课文寻找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同时让学生去找寻自己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要告诉学生一种在平淡中寻找真情趣的生活态度。

六、汪老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从而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找一找例子读一读比一比(把它替换成较一般的表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学会欣赏作家的语言。

七、配乐快速欣赏汪曾祺的散文片段在明白和领会了一点作者的生活态度,作品语言风格,和构思的方法后,静静地欣赏,我觉得这是最快乐的事情。

THE END
1.端午图片大全大图卡通端午图片高清素材2022下载熊猫办公精心为用户挑选82张高清精美端午图片、支持专业级端午设计素材下载,更多风格的端午,免抠元素,卡通手绘素材图片、图标图案、免抠矢量图,尽在熊猫办公。https://www.tukuppt.com/special/0/duanwu5608.html
2.浓情端午情图片浓情端午情设计素材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3726个浓情端午情图片、浓情端午情素材、浓情端午情背景、浓情端午情模板、浓情端午情海报等PS素材下载,包含PSD、AI、PNG、JPG、CDR等格式源文件素材,更多精品浓情端午情设计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12-29 13:50:12。https://so.redocn.com/duanwu/c5a8c7e9b6cbcee7c7e9.htm
3.简笔祥云素材简笔祥云图片元素国潮端午节端午节模板广告设计 PSDJPG 端午海报广告设计端午节活动 PSDJPG 端午粽子端午节模板端午海报设计 PSDJPG 粽子简笔设计广告设计 PSDJPG 吃粽子祥云端午粽子粽子端午节 PSDJPG 卡通简笔中秋元素素材 PNG 五月初五端午粽子端午字体其他 PSDJPG 端午节活动端午粽子粽子端午节端午 https://www.51yuansu.com/tupian/jianbixiangyun.html
4.美好端午,传统佳节,一起庆祝吧!提前收藏端午节朋友圈说说,分过年四、端午到,粽飘香,飘出生活甜似糖;赛龙舟,锣鼓响,赛出事业创辉煌;插艾叶,佩香囊,家庭安宁人健康;饮雄黄,送祝福,愿你快乐心舒畅! 五、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 六、送你一个开心粽,带着我的祝福;送你一个幸福粽,映着我的问候;送你一个甜蜜,浸透我的关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LI3R1L05569HM0.html
5.端午节快乐动态专题模板端午节快乐动态图片素材下载我图网端午节快乐动态专题为您整理了4322个原创高质量端午节快乐动态图片素材供您在线下载,PSD/JPG/PNG格式端午节快乐动态模板下载、高清端午节快乐动态图片大全等,下载图片素材就上我图网。https://so.ooopic.com/sousuo/8336366/
6.美食出众,不如广西大粽!#广西人过年回来自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广西人过年回家常吃煎粽子#:谁懂这份煎粽子的含金量?】1月4日,广西一妹子分享自己煎粽子的过程,问大家:快过年了,准备好回家吃煎粽子了吗?粽子切片用油煎到两面金黄、外脆里软,碾碎的内馅和有锅巴感的糯米外壳,太香了!有网友说,煎粽是“广西的惠灵顿牛排”,虽然没有法国鹅肝的华丽,但却多了家常的温暖和https://weibo.com/1780560607/P8MOwmcUl
7.粽香情浓图片粽香情浓素材免费下载精选446个粽香情浓图片素材 下载 端午节赛龙舟划龙舟端阳节粽香情浓粽子 下载 端午粽香情浓 下载 端午节插画粽香情浓端午节展板 下载 粽香情浓艺术字字体 下载 粽香情浓端午节 下载 端午节之粽香情浓 下载 绿色简约端午节粽香情浓粽子促销微信首图 下载 端午节粽香情浓手抄报黑白线描小报 下载 粽香情浓端https://ibaotu.com/tupian/21095004.html
8.端午节图片大全端午节高清图片下载端午节粽子端午节美食摆在粽叶上的粽子端午节 端午节粽子端午节美食端午节背景端午节照片端午佳节生动多姿 端午节粽子端午节美食绿色简约清新625端午节节日海报背景素材端午节促销海报端午节banner端午节背景端午节日包粽子食材图片 端午节粽子端午节美食端午节的宗子端午节 https://www.51miz.com/so-tupian/135331.html
9.www.cntiptop.cn/gonode7299587.htm外汇端午节休市吗 82.00MB 89%好评09人) 世界各国外汇交易平台名称 海外企业外汇期货 外汇投资的感悟 10.56MB 65%好评743人) 南京有外汇公司 外汇交易平台嘉盛怎样 黄金外汇交易申请真实账户是什么 73.04MB 82%好评07人) 外汇平台一年的收益怎么算收入 外汇黄金最新分析 在外汇交易中为了防范风险http://www.cntiptop.cn/gonode7299587.htm
10.四年级第四三单元作文(精选6篇)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jtrnh0v.html
11.端午照片穿着官T参加考试,全家人带着花带着礼物,带着王源哥哥的人形立牌和照片"墙"来接考,也太太太幸福了吧! 选对偶像的激励作用真的特别大,家里人也会理解并支持,真好,祝我们所有小汤圆都能金榜题名 #王源客厅狂欢巡演##王源端午节官宣新歌# 全文 228 230 1732 唐晓天DADDI 2024-6-10 来自 大地的iPhone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7%AB%AF%E5%8D%88%E7%85%A7%E7%89%87
12.YY系列奇辉音响:020广州市奇辉音响有限公司致力于生产和销售,舞台音响,户外演出音响,KTV音响,音柱音响,会议音响,是全球专业音响音响知名厂家,咨询热线:020-62323213http://www.qhsound.com/yyxl.shtml
13.端午节图片大全端午节可爱的壁纸高清图片→MAIGOO图库端午节壁纸海报图片大全|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中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诸多的传统习俗。本次小编为您带来端午节壁纸图片大全、端午节高清壁纸、端午节粽子壁纸供您欣赏。https://m.maigoo.com/tuku/520821.html
14.龙哥风向标2023070420230711GPT拆解斯巴达第六季19集免费制作修复前后对比的图片和视频,利用GPT营造怀旧复古的氛围。 在小红书、公众号、即刻等平台发布图文案例,赠送服务/资料进行引流变现。 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直播老照片修复演示,吸引用户询单,赠送资料/免费帮生成一次,引流私域成交。 接单修复老照片,收取一定费用。 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35918727
15.端午节谁属?东亚文化版图上的主权争议(图)据韩国媒体报道,就围绕端午引发的争论,江陵市和江陵文化院方面表示这将成为向国际社会宣传江陵端午祭真实情况的机会,并准备召集专家教授和乡土学家共同研究对策。 背景:端午节“申遗事件”一周回放 “五一黄金周”期间,《人民日报》一篇题为“端午节将成为外国文化遗产?”的报道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该报道称:“近日东北https://news.sina.com.cn/c/2004-05-17/13023253271.shtml
16.端午节图片经典好看2020最新端午节朋友圈图片时间过得是真快,一转眼就到了六月份了,我们就要迎来端午节了。端午节是粽子的节日,所以大朋友开心有假期,小朋友开心又好吃的。https://www.qqtn.com/article/article_297604_1.html
17.河南多家景区端午假期旅游优惠政策出炉百余项活动等你一起来嗨!同时,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温馨提醒广大游客:游玩不忘安全,处处不忘文明。端午节小长假游客参与龙舟等涉水旅游活动较多,加之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汛期,要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根据天气预警及时调整行程。 如遇恶劣天气,避免到山地、峡谷、水边等易发生灾害的场所游玩。不在没有安全保障水域游泳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335767709543174144
18.端午节图片端午节图片大全美味好吃的端午节粽子图片 首页下一页尾页 热门的小分类 a4数学手抄报一年级趣味数学手抄报四年级下册曹丿小学雷锋手抄报照片六年级数学下册手抄报难忘的小学生活手抄报一等奖生活中的数学创意手抄报关于七年级数学手抄报没字数学手抄报关于数学角的手抄报高年级数学手抄报http://www.k2r2.com/duanwujie_c45779/
19.端午节图片端午节高清壁纸端午节图片大全端午节桌面端午节图片 :彼岸桌面为您提供最新端午节壁纸,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蘑菇点点端午节粽子竹子桌面壁纸 更多>> 蘑菇点点端午节粽子竹子桌面壁纸 http://www.netbian.com/s/duanwujie/
20.端午节图片高清端午节图片大全正版图片素材下载端午节图片专题素材由Veer图库精选提供,内容涵盖:端午节图片,商业端午节图片,端午节图片素材,高清端午节图片大全等;需要正版端午节图片素材下载需求就到Veer图库。https://www.veer.com/topic/1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