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里播撒田园梦光明日报

湖南长沙天心区明德启南中学,学生们在农场展示刚收获的萝卜。新华社发

在广东佛山的一处农场,小朋友们正在参与“稻香丰收节”的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视觉中国/光明图片

河南洛阳一高校内,一位退休职工正在整理菜地。视觉中国/光明图片

编者按

“夏天到,忙种稻”“小满前后,种瓜种豆”“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如今,借力新媒体东风,这些古老农谚重新在都市生活中响起;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以种菜为乐的“城市农夫”,他们或在城郊租赁田地,或寄情于阳台、小院、屋顶,以期重新建立起与土地的连接,打造一方属于自己的田园世界。这些城市居民为何热衷于种菜?他们种下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古老农耕文化能否因此得以传承?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线上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走近“城市农夫”这一群体,思考媒介化生存背景下人与自然、土地与生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收麦、打麦、脱粒、装仓……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丁荷中学的屋顶农场里,初三学生们头戴小草帽,化身小农夫,收割亲手种下的麦穗,感受着农耕的辛劳与喜悦。如今这种“阳台蔬菜进校园”的“绿色课堂”在校园里深受学生喜爱。校园之外,“城市农夫”也在悄然流行。

1.谁在种菜在哪儿种菜——“城市农夫”综合画像

种在“别处”——植根城市郊区的农业景观

“自己种菜既新鲜,还比超市的有机菜实惠。最重要的是,孩子每次来自家菜园里认认菜、摸摸蜗牛都特别开心。”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何女士在四季青附近租下了一块占地15平方米的菜园,有过童年美好种菜记忆的她,一直盼望着在高楼林立的居住区外,为孩子们寻找另一方天地。

品味自家种出来的有机蔬菜、享受全家共处的劳动时光、在郊区出行中亲近自然……调研发现,像何女士这样,在北京、上海、苏州、武汉等大城市的近郊,不少“城市农夫”每月花费一两千元,以“生活在别处”的姿态完成了两种生活状态的切换。此外,有些商业化运营的“共享菜园”更是应需而生,即在消费者出资“认领”菜地的同时提供托管服务,在倡导“自耕自种自采”之余保证种植的专业性和蔬菜产量。

与大城市相比,耕种对于身处中小城市的爱好者,更加触手可及。内蒙古包头的杨女士承包了一块离家16公里、开车不到半小时的菜地,200多平方米的菜地里错落有致地种满了当季蔬菜,每隔几天,她就会与家人一起去除草、浇水、施肥和收菜,“菜地不能太远,离家近才有动力跑”。除了追求食物的健康,她更看重农业劳作带来的乐趣:“从选种子到浇水,每个环节都要根据时节做详细的规划,可以从中体察万物的生长规律”。

种在阳台——微型菜园里的惬意与满足

圆滚滚的茄子、绿油油的青椒、饱满的豆角……这是插画师钟柳家阳台上硕果累累的一角。儿时曾在农村生活过几年的钟柳,特别怀念奶奶亲手种的菜,回忆里都是甜甜的味道,她也渴望把儿时的田园梦在自家阳台上重现。她通过自媒体账号“Echo北阳台”记录自己种菜种花的生活:精致的布置、清新的画风、鲜艳的蔬果,令其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与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方式不同,选择利用有限空间尝试种菜的“城市农夫”们,常常掌握着“流量密码”,懂得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凸出种菜的视觉性和观赏性。钟柳认为,插画师的职业敏感,让她用随时发现美的眼睛去审视种菜。“外面有蓝天白云,阳台上则是满眼绿色,加上躺椅和落地灯,组合起来就是一幅惬意的图画”。正是有了这些有艺术感的构图,才令钟柳的种菜视频引发众多点赞。

种在“云端”——田园风短视频里的情感寄托

调研还发现,有一部分缺少闲暇或条件开垦菜地的“准农夫”将种菜的冲动投射到了“云端”。24岁的在读博士生小金,选择用观看种地主题短视频或综艺节目的形式聊以慰藉。“菜地是乡村最常见的景观符号,它承载着乡恋,浓缩了乡愁。”小金认为,看短视频既可以“解压”,也可以免于现实农忙的劳累。虽然无法在北京的宿舍来一场种田实验,但他时常会怀念老家菜圃中的小白菜、香菜、韭菜等。在他看来,种菜种地这类视频在城市人群中流行,是因为它契合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文化情感,是一种集体怀旧。视频本身提供的是“理想化的自然”,其精神价值远大于现实价值,因此,“是否真的在种菜已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从田园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

2.“城市农夫”为何流行——个体、媒介、时代的三重奏

寻找幸福感:个体生活调节的选择结果

“城市种菜最大的作用是陶冶心情,越投入越专注,就越能缓解焦虑,这样才能放下生活和工作中的那些不愉快。”钟柳谈道,“早上我会拿把剪刀,去修理一下枯叶,再清扫一下,看看要怎么把植物摆得好看一些。这个过程下来,心情是很舒展的”。当“内卷”“加速”成为都市生活的代名词时,用种花种菜来缓解压力的有效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不少受访者表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隔绝之中,需要与自然有真实而具象的交流与接触。城市化提升了生活的现代化水平,但也拉开了人和自然的距离,在楼宇间穿梭的人们面临着不同的压力。调研中,受访者几乎都谈到,靠种菜可以快速地亲近自然、远离世俗,是卸下压力、收获宁静的难得机会。

杭州上城区有一处“私家菜园”,首批规划了100多块菜地,为城镇居民、亲子家庭以及退休老人提供租地、种植、管理等服务。每到周末,“农夫”们便会如约而至,亲自施肥、收菜感受田园时光。此时,对种菜者而言,小小菜园作为一个天然与外界相连的空间,在物理和心理上都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你哪怕有一平方米,可以种你喜欢的农作物,浇浇水、施施肥,都算得上坐下来跟自己谈了谈。”这种在城市一角的“躬耕”劳作,即使收成不尽如人意,也多少能体悟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般闲适安宁的心境。

媒介化的自然:诗意田园的线上建构

调研发现,媒介化的种菜活动,打破了原先农业种植简单的“春种秋收”“顺时而为”等模式,形成了“记录—美化—展示—引流”的新媒体平台新模式。受访的网红博主“闹闹”自身也意识到,只有经过精心打理的城市菜圃和巧妙剪辑的种菜视频,才更容易得到平台的青睐和推广。她认为,这种滤镜式地建构城市种菜过程的行为,本质上与李子柒的田园包装视频并无差异。阳台的环境布置、技术配置,更容易被效仿、复制,从而生产出风格相近的视频,这样则会导致以“阳台种菜”为代表的“城市种菜”走向视觉和符号层面的工业化。

走出“水泥森林”:重建与自然的连接

调研发现,很多人认为,“虽然孩子出生在城市,但是能通过自家租赁的菜园来体验我儿时的农田生活”“在阳台种菜就是将自然请进家里”。种菜作为农业活动本身经历了从驯化自然到亲近自然的变迁。传统社会下,种菜是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但现在,城市一角的阳台、屋顶成为新的种植空间,种菜被当作一种重新接触自然的有限而委婉的方式,人们试图以此在“水泥森林”中寻求“自然栖息”的可能性;而城郊的农场土壤虽然区别于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但人为干扰与污染较少,再加上其附带的商业、休闲属性,种菜与生活的关系便被建立起来。

调研还发现,不同年龄的“城市农夫”,在种菜的追求与体验上有所差别,他们对“在地性”的理解也有差异。有农业种植经历的老年人,大多在楼下小院与绿地中践行着传统耕种的经验,带有怀旧的特质;无田间种植经历的年轻人,则将阳台、屋顶作为寄托情感的理想符号和景观。山西长治25岁的“大铁”有两年多的城市种植经历,在其看来,父辈的种植文化来自真实的农耕经验,是以满足温饱为前提;但新一代年轻人对种植的喜欢则是向内审视心灵后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建立在对生命的感知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基础之上,将种菜从“文化基因”转变为“心灵旅行”。

3.不止于种菜——人与自然、城市关系的再思考

2022年8月,策展人邢丹策划了一场题为《勇敢者的阳台——营养、材料与未来生态》的艺术展,将目光转向阳台这一被人们忽视的空间。在其看来,阳台是室内空间向外延伸的一个过渡地带,不仅可以作为堆放杂物的储藏室,也可以生长出植物和花朵。邢丹试图引入未来生态的视角,在展览中设置了“营养转换”“材料制造”“花园种植”“仰望星空”等四个单元。这一展览旨在让人们重新认识阳台具有丰富的空间可塑性,其中也就隐喻了阳台作为“城市农夫”们的一块试验田所关联的人与土地的情感。

人和生命的联系之外,还存在着人和土地的联系。城市种菜其实是有限空间中的一次浪漫心灵试验,从根本上看,它是乡土中国隐喻在现代城市的另一种延伸。种菜这项技能,早已随着时光变迁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百度种菜吧就曾经发布过一个视频,将这种田园情结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百年的耕种崇拜。

但是城乡并非二元对立,潜藏于都市田园景致里的人们,可以创造一个通过技术自主打造的生态系统,构建一个人与植物、自然界共生的空间。在充满技术色彩的改造中,我们不应忘记文化熏陶的作用,透过耕种和乡土的情结,“阳台农夫”们才懂得在繁忙中发现美好,在荒芜中理出生机,在城市中开辟田园。在数字化生存的当下,“种植”对于调适人和自然、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依然是底色般存在的文化力量。

4.在追寻田园梦时,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城市农夫”虽是新媒体助力推动的一种潮流,带有一定的滤镜和想象,但其依然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文化传统基础,也关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建设。从长远来看,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让田园梦持续绽放。

将其转化为自然教育、劳动教育的独特资源,不断赓续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2022年起,教育部将种菜等农业生产劳动纳入劳动教育课程,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城市家庭将“城市种菜”变成躬耕实践、以劳育德的有效途径。在自然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背后,是一代代中国人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观念的尊重,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的传承。“城市种植”是现代化建设中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其融入自然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青少年亲身实践,在父母陪伴下共同营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良好风尚,可以让农耕文明在当代社会展现新的魅力和风采。

(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高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师崔艺璇)

THE END
1.视频剪辑素材去哪找?三个方法教你快速获取视频剪辑素材去哪找?三个方法教你快速获取 当下网络上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视频,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视频创作者,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见解。视频剪辑初学者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进行视频剪辑时,除了自行拍摄外,我们还能从哪些途径获得视频素材呢?本文小编将分享一些常见的获取视频https://www.jianshu.com/p/a56d13dc2073
2.怎样搬运视频不会侵权?搬运视频有什么技巧我们在做短视频运营剪辑过程中,应当优先去选择CCO协议下的视频内容,这样在起点上就可以有效规避内容会出现侵权问题。 2.怎么找素材比较好? 版本协议问题我们确定好了之后,素材需要从哪些渠道获取呢?继续往下看。 ①影视素材:我们可以去西瓜视频,“西瓜搞笑官方”直接搜查自己需要的素材内容,进行选择,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https://www.yoojia.com/ask/17-11850910404379516142.html
3.美团看视频赚收益美团看视频赚收益在哪找美团看视频赚收益玩法美团最近上线了最新的观看视频赚取收益功能,让用户每天轻松去进行视频观看,就可以得到非常丰厚的奖励,每天都可以轻松去刷短视频,虽然大家都知道看视频可以得到赚取的,但是不晓得美团看视频赚收益在哪找,没有关系,小编会提供详细的内容,让用户轻松就可以畅玩美团。 https://www.duote.com/tech/meituandzdp/199038.html
4.爱给网音效配乐3D模型视频素材短视频专区 共488万条 搞笑娱乐搞笑娱乐 轻松 趣味 情感励志情感励志 希望 正能量 预告片预告片 电影 动漫 剧本文案剧本文案 带货 网文 动画专区 共7323条 动画素材动画素材 卡通 扁平 CTA素材CTA素材 节日 沙雕 flash动画flash动画 球形 时钟 flash特效flash特效 进度 灯光 后期特效 共67万条 特效效果https://www.aigei.com/
5.抖音剪辑动漫怎么才能不侵权,抖音影视剪辑侵权怎么办在短视频运营剪辑中应优先选择CCO协议的视频内容,有效规避内容侵权问题。 2.怎么找素材比较好? 版本协议确定好了之后素材从哪些渠道获取呢? ①影视素材:可以去西瓜视频“西瓜搞笑官方”查找自己需要的素材内容,不过需要注意的就是水印问题,还需要进行水印的去去除。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8722930.html
6.沪漂打工夫妻拍短视频走红,奋斗15年买房买车,“全网最实在的一对摘要:“短视频江湖”系列报道① 这是湖北人朱建来上海青浦一家拉链厂打工的第7年,也是他和妻子左钰经营自媒体“小朱夫妻vlog”的第3年。视频中,他们是“小朱”和“小玉”,展示着沪漂夫妻日常生活的点滴。最近,夫妻俩“办了件大事”——买了一辆价格二十多万元的SUV。“喜提新车”的视频放到网上,观看量数十万,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30422
7.视频号直播流量从哪来?如何提高场观?一文给你答案!算法会给我们推荐哪些直播间?比如我关注了快一千个号主,系统会根据我最近看的一些直播间的停留情况、互动情况,来判断我对哪种类型的直播间更感兴趣,然后从我关注的用户里找一些我可能感兴趣的主播推荐给我,频率大概是一天推荐三四条直播。 7.短视频入口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84990-1.html
8.短视频素材去哪儿找?五大优质素材网站推荐短视频素材搜索网短视频素材去哪儿找?五大优质素材网站推荐 作为短视频创作者,优质的素材是打造爆款作品的关键。无论你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找到合适的素材资源都至关重要。今天为大家盘点7个热门的短视频素材网站,帮你轻松获取高清无水印的视频素材,助力创作之路。https://blog.csdn.net/2401_83014795/article/details/1443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