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拉蒂(Maserati)是一家意大利豪华汽车制造商,1914年12月1日成立于博洛尼亚(Bologna),公司总部现设于摩德纳(Modena),品牌的标志为一支三叉戟。1993年菲亚特(FiatS.p.A.)收购玛莎拉蒂,但品牌得以保留。而今的玛莎拉蒂全新轿跑系列是意大利顶尖轿跑车制作技术的体现,也是意大利设计美学以及优质工匠设计思维的完美结合。
1914年,AlfieriMaserati与BindoMaserati和ErnestoMaserati共同创立了OfficiniAlfieriMaserati公司,新公司以汽车改装为主营业务,同时还致力于将爱索特法诗尼汽车用于道路汽车赛。在玛莎拉蒂兄弟的努力下,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大,公司于1925年更名为SocietaAnonimaOfficineAlfieriMaserati公司,同时公司开始使用三叉戟作为公司标识,这个标识取材于矗立在波洛尼亚Maggiore广场上的海神尼普顿雕像,由MarioMaserati设计。
AlfieriMaserati在1926年制造出了Tipo26,这是第一辆纯粹的玛莎拉蒂车,也是第一辆带有三叉戟标志的跑车。Tipo26在同年的4月25日首次登场,参加了TargaFlorio耐力赛。这款车搭载1.5L直列八缸发动机,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60km/h。AlfieriMaserati驾驶着Tipo26参加了TargaFlorio比赛并获得同级别赛车的第一名。随后Tipo26又在其他赛事中取得了多场胜利。自此玛莎拉蒂开始考虑生产赛车。
而今的玛莎拉蒂全新轿跑系列是意大利顶尖轿跑车制作技术的体现,也是意大利设计美学以及优质工匠设计思维的完美结合。由意大利设计师乔治亚罗[3](ItaldesingGiugiaro)塑造了其经典的外形线条,内部则集合了高性能跑车技术的应用,将自己的传统风格与流行款式相结合,从而在运动车领域独树一帜。
历史沿革赛事发展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玛莎拉蒂暂时中止了跑车制造,转而开始生产机械工具、火花塞和其他电子设备。玛莎拉蒂首次参加赛车是1926年的TargaFlorio比赛,当时,玛莎拉蒂制造的第一款汽车Tipo26在那场比赛中赢得了胜利。1939年和1940年,WilburShaw驾驶8CTF赛车两次夺得印地安纳波利斯500比赛的桂冠(赛车的绰号为“波义耳专车”,取自赞助商的名字),使玛莎拉蒂成为第一个赢得这一至今为止仍然是世界重要赛事之一的比赛的意大利制造商。历史上的其它辉煌时刻还包括1956年StirlingMoss驾驶300S赛车赢得纽博格林1000km比赛冠军,1957年JuanManuelFangio驾驶250F获得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冠军,以及FangioBehra和MossSchell分别驾驶450S和300S赛车在Sebring12小时大奖赛中包揽冠亚军。在正式参与赛车比赛的30年历史中,玛莎拉蒂总计获得了将近500场比赛的胜利以及无数次分级赛的胜利,这是一项辉煌的记录,另外,甚至在玛莎拉蒂于1957年正式退出赛车比赛之后,仍有许多私人车手驾驶玛莎拉蒂赛车或配备了玛莎拉蒂发动机的赛车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战争过后,1947年玛莎拉蒂工厂恢复了跑车的生产,并推出由宾尼法里纳设计的A61500Sport跑车,这是玛莎拉蒂推出的第一款适合公路行驶的双门跑车。AlbertoAscari驾驶A6GCS成功亮相摩德纳赛道,并在随后数年中和Alfettas、法拉利和Talbots进行了精彩的较量。之后玛莎拉蒂又取得了数场胜利,但随后阿尔法.罗密欧和法拉利的强势崛起令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步履维艰。
1953年,乔克诺·克罗布担任首席工程师并改进了A6GCM。方吉奥、Gonzalez、Marimon、Bonetto和deGraffenried的加盟令车队实力大涨,并于1953赛季为公司赢得了几次重要胜利,其中包括方吉奥获得的意大利大奖赛冠军;事实上,方吉奥的玛莎拉蒂驶过最后一个弯道后超过了Ascari和法里纳的法拉利。玛莎拉蒂在1955年和1956年取得几次重要胜利,1957年方吉奥回归玛莎拉蒂并第5次获得世界冠军,这是他驾驶250F为玛莎拉蒂赢回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
注重民用
1968年,雪铁龙买断了Orsi(奥斯)家族的全部股份,而阿道夫·奥斯仍然担任公司的名誉董事长。被雪铁龙收购后,玛莎拉蒂开始生产Bora、Merak和Khamsin。Giugiaro设计的Bora首次亮相于1971年日内瓦车展,并成为了首批量产的中置发动机玛莎拉蒂汽车。玛莎拉蒂也偶尔生产赛车发动机,同年,搭载玛莎拉蒂发动机的雪铁龙SM获得了摩洛哥拉力赛冠军。随着Merak和Khamsin的推出,玛莎拉蒂的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的石油危机给公司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公司依然引进了博通(Bertone)车身的QuattroporteII原型和MerakSS。5月23日,雪铁龙宣布玛莎拉蒂进入清算(该法国汽车生产商已与标致签署协议,对玛莎拉蒂失去了兴趣)。行业协会、地方以及省理事会联合施压,成功说服政府介入,由GEPI(为保留工作职位向境况不佳的公司提供资金的政府机构)接管玛莎拉蒂,后者才逃过了倒闭厄运。[2]
根据一份1975年8月8日签署的协议,Benelli公司和AlejandroDeTomaso收购了玛莎拉蒂的大部分股份,AlejandroDeTomaso担任总经理。这位阿根廷前赛车手曾代表玛莎拉蒂参加过比赛。尽管困难仍在,但公司在DeTomaso的领导下渐渐有了起色,并在1976年推出了两款新车:Kyalami和Giugiaro设计的QuattroporteIII,此前这两款车曾在都灵车展亮相。到年底,公司的产量已实现了大幅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玛莎拉蒂推出了新款车Biturbo,价格相对较低,但性能出色:这款车拥有30多种不同款式、如轿跑车、四门轿车以及spyde等车型。另外,第四代Quattroporte也是在同期诞生。
玛莎拉蒂同法拉利不但在赛场上竞争,也在高档轿跑车市场上竞争。法拉利的跑车产品融入了一级方程式的设计元素,可以说是终极高性能跑车。本质却强调跑车的性能。历史上第一辆镶有三叉戟徽标的玛莎拉蒂轿车是创始人之一的阿尔菲力·玛莎拉蒂亲自披甲上阵,完全由玛莎拉蒂兄弟们自行设计制造的玛莎拉蒂Tipo26汽车采用1.5升直列八缸发动机,最高车速可达100英里/小时。阿尔菲力的弟弟马里奥将该车微型标设计成树叶形底座上放置的三叉戟。第一次出场,玛莎拉蒂就取得了TargeFlorio大赛的胜利。
后来由于Type26接连在一些赛事中取得了胜利,玛莎拉蒂公司开始考虑生产赛车。其后的十余年间,玛莎拉蒂公司又相继推出Tipo26B、玛莎拉蒂V4、玛莎拉蒂4CTR、玛莎拉蒂4CL等经典车型,以其性能与品质的完美结合赢得了诸意大利大奖赛(LtalianGP)、的黎波里大奖赛(TripoliGP)等赛事的胜利。
时至九十年代,为重新跨入世界汽车强国的行列,意大利政府号召国内各汽车公司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成本,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并提倡汽车工业内部采用跨公司甚至跨国的联合经营方式,目的在于集中工业车辆生产能力和资源,互相交流生产技术,取长补短。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菲亚特公司于1993年收购了玛莎拉蒂公司,但品牌得以保留。四年后,也
就是1997年7月1日,玛莎拉蒂与法拉利车厂(FerraiS.P.A)合并,3200GT是两厂合并后生产的第一部跑车,揉和了两大跑车生产厂的传统与科技,凭借其优异性能同乘坐舒适性的完美结合,在后来的法国巴黎汽车展上引起极大轰动,使玛莎拉蒂重新跨入到世界顶尖GT运动车的行列中来。
这两个经典品牌构成了现今车坛绝无仅有的超级跑车集团。在后来的许多车里,它们继续发展着各自的空间,制作着不同性格的车种。法拉利崇尚双门跑车,以一级方程式最先进的技术为底蕴;玛莎拉蒂虽然和法拉利拥有相同的技术水平,但性能不会像法拉利那样极端,会更讲求舒适,逐渐演变为日用高性能舒适轿跑车坐驾。
此外,玛莎拉蒂还于2004年推出了MC12的赛车版,该车由限量版公路型超级跑车开发而来,目标是参加FIAGT锦标赛。MC12不仅由私人车手驾驶参与FIAGT锦标赛(在2005年的斯帕24小时耐力赛中取得了包揽冠亚军的出色战绩)和意大利GT比赛,还代表玛莎拉蒂参与IMSAAmericanLeMans系列赛。
以摩德纳北部的高科技设施为基础,玛莎拉蒂RepartoCorse(赛车部门)组建了一支具有高超技术水准的工程师、技师和技工团队,由他们负责Trofeo系列赛和玛莎拉蒂GT1赛事项目的运作和管理。
玛莎拉蒂总计拥有大约800余名员工(包括玛莎拉蒂Corse赛车部门),年产汽车将近5,000辆。不过,随着玛莎拉蒂车型系列的扩大,员工人数和汽车产量都在逐渐增加。玛莎拉蒂在世界56个国家拥有超过280家经销商。迄今为止所做的工作已经产生了杰出的成果:销售量从1998年的666辆上升到2004年的4,8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