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是一颗树。我们都是从同一棵树上长出的枝叶,却在风中摇曳出不同的姿态。有人说,这就是所谓的"命"。可细细品味,哪有什么天生的好命?不过是有人选择了顺风而下,有人决心逆风而上罢了。
古人云:"一母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残酷而现实的真相:即便是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命运也可能天差地别。有人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出生的顺序不同。老大出生时,父母还年轻,精力充沛,能够全身心投入培养。等到老二出生,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父母的注意力被分散。而老三,在很多地方被称为"满崽",往往成为父母的心头肉,得到最多的资源和宠爱。
当然,在一些家庭中,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仍然存在,导致女儿们饱受苦难。但也有一些家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女儿捧上了天,反而让儿子成了局外人。
其实,与其怨恨父母,不如感恩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然后自己去改变命运。也许兄弟姐妹之间受教育程度相似,或者都没有接受多少教育,父母也可能一贫如洗。但多年之后,总有人能够脱颖而出,这就是"靠自己"的结果。
01命苦的人,把原生家庭看得很重
在巴金的小说《家》中,有一个叫高觉新的角色。他是高家的大孙子,按照封建时代的规矩,肩负着家庭的主要责任,同时也能够得到家族更多的财产。
高觉新从小就和一个叫梅的女孩青梅竹马。他勤奋好学,经常在考试中名列前茅。家人对他各方面都很满意,也为他的未来做了周全的安排。
当高觉新拿到毕业证书时,他的父亲高老太爷严肃地对他说:"觉新啊,你已经长大成人了。现在是时候成家立业,为我们高家延续香火了。你要担起照顾一大家子的责任啊!"
高觉新低着头,轻声回答:"是,父亲。"
然而,按照父亲和祖父的安排,高觉新并没有和梅结婚,而是娶了一个叫瑞珏的女子。在那个年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还要遵循"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传统。
高觉新从小就被驯服得服服帖帖,对祖辈的一切安排都不敢有半点异议。他不仅接受了这门亲事,还把祖辈延续多年的封建思想牢记在心。
有一次,祖父生病了,高觉新立即请来巫师驱鬼,把老人家吓得瑟瑟发抖。祖父咳嗽着说:"觉新啊,你这是何苦呢?"高觉新却坚持道:"祖父,这是为您好啊!"
祖父过世后,高觉新按照老规矩,把怀孕的妻子瑞珏安排到城外居住。古人讲究"产妇会冲死者",他认为这是尽孝道的必然之举。
瑞珏听到这个消息时,泪如雨下。她哽咽着说:"觉新,我不想离开你。如果真的有什么不测,我宁愿和你一起承担。"
高觉新轻轻抚摸着妻子的头发,叹了口气说:"瑞珏,这是祖宗的规矩啊。我们不能违背。你放心,我会经常去看你的。"
城外的临时住所阴暗潮湿,衣食也没有保障。这导致瑞珏病痛交加,整日以泪洗面。高觉新每次探望,都能看到妻子憔悴的面容,心里充满了愧疚,却又无力改变现状。
高觉新的命运,就这样一步步变得越来越糟糕,他找不到任何崛起的办法。他就像一只被困在蛛网中的蝴蝶,越挣扎越无法摆脱。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驭。"
命苦的人,往往和原生家庭牵扯太深,最终失去了自我。他们的婚姻被安排,思想被囚禁,格局被限制,生活处处依赖。这一切既源于父母给予的过多关爱,也因为自己无法摆脱父母的羁绊。
高觉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每天都在挣扎中度过,既想要尽孝,又渴望自由。但最终,他选择了妥协,沦为了家族传统的牺牲品。
02命好的人,多半身上有两个特征
相较之下,《家》中的高觉慧,命运就好多了。
高觉慧小时候也被父母安排去读书,也听过祖父的诸多教诲。但他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最终成为了一个敢于激流勇进的新时代青年。
其一,坚持提升自己的认知,不给人生设限。
高觉慧认为,读书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迂腐,而是为了接受新思想,融入新社会。当祖父一次次对他说教时,他并不认为这是爱,反而觉得这是一种伤害。
有一次,祖父高老太爷又在滔滔不绝地讲述家族传统时,高觉慧忍不住打断道:"祖父,时代在变化,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啊!"
高老太爷气得胡子直翘:"放肆!我们高家的规矩岂是你一个小辈能改的?"
高觉慧不卑不亢地回答:"祖父,我并非要改变高家的规矩,而是希望我们能够接纳新的思想,让高家在新时代也能继续繁荣。"
当父母和祖父为他安排婚配时,他果断拒绝了,甚至不惜用逃走来对抗。他对哥哥高觉新说:"哥,我们是青年,不是畸形的人,也不是愚昧的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
看到弟弟高觉民也要被安排婚事时,他坚决反对祖父的专横,帮助觉民逃婚。高觉慧对觉民说:"弟弟,你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要让家族的枷锁束缚了你的人生!"
人这一生,不破不立。如果不去打破家庭原有的认知,那就永远被家庭的格局限定了。唯有通过自己的读书学习,在社会上汲取养分,才能成为家庭的"局外人",从而走得更远。
其二,敢于走出原生家庭,不畏惧外面的风雨。
当祖父过世时,高觉慧带着复杂的心情,轻声喊了一句"爷爷"。这声呼唤里既有对祖父的情感,更多的是对祖父的怨恨。
大家都在哀痛时,高觉慧心中却泛起一丝解脱的快意。他知道,自己终于少了一重束缚。
看过了家庭里的各种迷信行为后,他终于下定决心,逃离了这个家庭,继续求学,并且投身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中。
离开家的那天晚上,高觉慧站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喃喃自语:"外面的世界,风风雨雨,但那里才是我的舞台。"
外面的世界虽然充满未知和挑战,但也广阔无边。大家都认为高觉慧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但他却坚信自己走的是正确的道路。
剧作家易卜生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如果你不主动融入社会,只是被父母溺爱,被祖父母的思想限定,你可能一时半会过得很好,但终究要面对独立的一天。当你不得不独立时,可能已经是中年了,那时再想改变命运,恐怕已经回天无力。
所以,趁早走出家庭,去打造自己的小天地,即便只有你一个人,那也是一个家。
《家》中有这样一段话:"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
在兄弟姐妹中,命运较好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从家庭环境过渡到社会大环境,并积极创造适合自己的环境的人。他们可能会在前期吃些苦头,但最终会享受到努力带来的甜果。
03结语
作家巴金说过:"无论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了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
兄弟姐妹一开始是一家人,处于同一个起点,但最终会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是任由父母摆布?财富是靠自己去争取,还是等着父母给予?
其实,哪有什么天生命好的人,不过是那些在风雨中摔倒后,依然能够迎着彩虹再次出发的人罢了。
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有很多的拐点和站点。父母的家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但走出家门,才是真正开始掌控自己命运的拐点。
命运给了我们一个穷家,我们就要另起炉灶,努力打造一个富家。正如高觉慧所做的那样,勇敢地冲破家族的束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最后,让我们记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我们从哪里来,而在于我们将去向何方。不要让原生家庭成为你的枷锁,而要让它成为你腾飞的跳板。因为真正的幸福,永远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