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墩石修建在柱子下面,承接柱子以上的重量,要选择坚硬的青石或者花岗岩才可以。
梁思成曾从建筑和结构形式上对中因木构古建筑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指出柱根。与础石之间能产生隔震效果。
柱础石、柱墩石最初的出现是基于防止柱子下沉,以及防止柱脚受到潮气的侵蚀。它只是木构建筑中的一个结构构件,起到承重和防潮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金属工具强度的增强,石刻艺术得到了发展。从商代开始,柱础上便有了云雷图纹,这是柱础具有装饰作用的起始点。在随后的历朝历代中,柱础的雕刻艺术不断地发展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极大的美化了室内和建筑空间。又因为官方对于柱础的雕刻没有等级限制,柱础在历代能工巧匠的手中,成为了施展技艺的空间,也成为了建筑主人体现自己尊荣与情趣爱好的施展地。
作为柱子的承载者,柱墩石的规格尺寸完全取决于柱子直径的大小,柱墩石厂家的工匠们首先对选做柱子的木材进行粗细归类,再根据其直径的大小来制作相应的柱础。据《营造法式》所记载:“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意思就是:柱础的边长是柱子直径的2倍。边长在一尺四寸以下的,边长每多一尺,柱础的厚度就加八寸:边长三尺以上的,厚度则为边长的--半:边长四尺以上的柱础厚度均为三尺。
清代《营造算例》对础石尺寸的规定比宋代要简单许多:“柱顶见方按柱径加倍,厚同柱直径。”意思就是:柱础边长是柱子直径的两倍,厚度则与柱径相同。尽管这些规定有其力学的道理和审美的标准,但由于柱础并不像其它的建筑构建那样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因此并没有起到绝对的约束作用,根据地区的不同,柱础的规格尺寸便有所变化,臀如贵州地区的超高柱墩石,岭南地区的岭南式柱础,就突破了法式的规定。民间柱础的规格尺寸也是显得自由不羁,不受规定的约束,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还有,地面的坚实程度不一样,柱础的尺寸也应不一样,这些规定都是假设在卵石夯土的地基之上。
柱础石、柱墩石上雕刻吉祥图案对这个地方风水有很好的作用,人们常常以寓意吉祥的动物作为柱础的雕饰主题。臂如一马当先、年年有鱼、三羊开泰,牛气冲天,以及传统的狮善。另外还有蝙蝠、鹿、仙鹤、喜鹊等。仙鹤代表长寿,鹿谐音“禄",蝙蝠谐音“福”,合起来正好是“福禄寿喜”人生四种美好的愿望。民间喜爱用佛教的符号来作为装饰的纹样,就是现在的万字,以万为元素的传统四方连续纹样,呈连绵不断状,名为“万字曲水”,象征着吉祥福瑞。此外,用作雕饰题材的吉祥图案还有:汉字“福、寿、喜”:象征节节高升的竹子:象征百年好合的百合:代表万年常青的柏树:佛教八宝:法轮、法螺、白盖、莲花、盘长、宝瓶、宝伞、金鱼;民间八宝:喜鹊登梅、水牛珠、古钱、玉磬、犀角、珊瑚、灵芝、银锭、方胜;道家八宝:鱼鼓、玉笛、宝剑、葫芦、花篮、紫板、芭蕉、荷花等。
石墩子、磉盘图片样式
古建筑柱础石有的还雕刻民间故事灿若群星的民间故事也是柱础常见的一种雕刻图案,有“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寒窗苦读”的励志故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以及许多百姓的日常生活故事等等,数不胜数。这些题材都有着积极的寓意,极大的丰富了柱脚石、柱墩石的雕饰题材。
1、几何式:四方形柱础石、六方形柱础石、八方形柱础石、圆形柱础石。
2、器物式:覆斗形柱顶石、覆盆形柱顶石、鼓形柱顶石、鼓镜形柱顶石、宝瓶形柱顶石、宫灯形柱顶石。
好看的柱墩石图片
4、植物式:瓜形柱脚石、葫芦形柱脚石、莲花瓣形柱脚石等等,植物浮雕的柱墩石价格是最便宜的。
5、复合式柱顶石:由多种形式通过复杂的组合而成柱顶石,这种柱顶石。柱脚石价格偏高,制作也更慢。
柱础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演化。朝代的更替、文化的交融、技术的进步,都使得柱础在不同时期会形成比较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发展史可总结为
柱础石起源:新石器时期;
柱础石初步发展:春秋战国;
柱础石突破发展:两汉;
柱础石繁荣:魏晋南北朝;
柱础石成熟:隋唐;
柱础石鼎盛:宋、辽、金;
柱础石补充:元、明、清;
柱础石进化:现代,这是柱墩石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营造法式》出现后,宋代可以称作柱础艺术发展的成熟定型时期,与宋并列存在的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柱础艺术也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建于金代皇统三年(1143年),殿身内外柱底皆设石料柱础。檐柱和毁内后槽、两山金柱之下以料石作柱础石,柱础表面素平无饰,并与地面齐平,无覆盆与柱质之设,此殿料石柱础平面尺度多数不足柱径的1倍,唯有不同的是前槽金柱之下设雕花覆盆础石,础盘方形,边长100cm,恰是柱径的1倍,础盘上覆盆高凸,雕剔地缠枝丹纹,是典型的金代作品"。
明代柱础石到雕刻风格端庄,明代的以简为美的审美标准而被指定为官方建筑的柱础。鼓镜式柱础最早出现在明朝初期南京的官式建筑上,明迁都北京后,鼓镜式柱础成为了明代官式建筑柱础的统风格。
王家大院的柱墩石、柱础石图片
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传统文化和建筑形式受到西方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术的全面冲击,柱础艺术亦不可避免的随着传统建筑没落,故而清代应算作传统柱础艺术的衰落时期。
清代的艺术呈现出繁复琐碎的风格,(这一时期欧洲流行的洛可可风格就是受到清代艺术矫饰风格的影响),但是其宫殿、府衙等官方建筑的柱础仍上承明朝的简朴传统,这是因为清代的官方建筑多为明代留存下来,柱础保存较好,同时承重着体量庞大的建筑,替换难度大且没有必要,故而有了不同于清代建筑风格的简朴形态。但民间的柱础修饰则大不相同,表现的繁琐精致。清代中后期所建的皇家园林柱础亦非常华美,由于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在柱础艺术上,则是出现了带有强烈西方艺术风格的柱础,圆明园的柱础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之作。
各种柱基石、柱顶石图片
小结:柱础石多以青石、花岗岩、大理石刻成。由于石的原料得诸自然,且能长期保存,我们长城石雕制作的柱墩石细腻与精良的雕工使得这些柱础石等石雕构件与建筑及其环境融为一体。材料质感和景物协调一致,给人以庄重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