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吉利汽车专为“新势代”年轻人打造的“萌系纯电新物种”熊猫mini以不到4万元的起售价正式上市。
在中国,微型电车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合法的“老头乐”。对于这一市场,外界有着诸多不同的认识。支持者对于微型电车赞不绝口,认为这一类的产品完美解决了当下部分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排斥者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在原材料价格疯涨的当下,过于廉价的微型电车很难获取充足的市场利润,并不能称之为合理的商业模式。
但无论外界声音如何喧嚣,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微型电车市场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重要的一头。站在更为公允的视角来看,这样一个规模庞大且需求旺盛的市场,吉利没有理由不有所作为。
|低价但不“廉价”品质上的“新超越”
不管是被支持或者被鄙夷,被称为“老头乐”的微型电动车仍然是很多人的心头最爱。换句话来讲,在下沉市场、短途代步等场景下,大众对于微型电动车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对于市场需求,当下的微型电动汽车产品似乎并没有充分的满足。
根据权威机构调查数据,当前微型电车用户对于车辆配置功能和产品电动化性能等方面表达了突出的不满。具体表现在,市场当中部分微型电车外观潮流、内部廉价,连基础的中控屏幕都没有;官方宣称的续航里程在实际使用中严重打折,甚至随着气温的下降,连对折都无法实现,完全不能满足基础的代步需求。
行业机构人士评价,大型电动汽车动辄几百公里的续航,打个折还能满足出行需求。但官方续航只有百八十公里的微型电车续航持续打折,基本就丧失了实际使用的场景。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一个家庭不太会拘泥于几千元的差价而选择没有保障的车型。
但没有一个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微型电车,可以低价,但品质不应低下。
在同等价格之下,熊猫mini还做到了“低价但不廉价”。举个例子,在不到5万元的熊猫mini车型上,吉利为其装上了8英寸大悬浮式中控屏,可以为用户提供导航、倒车影像、娱乐、智能语音等多重功能。
对于微型电车用户而言,快充功能的最大意义在于其拓展了出行半径。例如,出行途中电量告急,如果是传统的慢充,将电量充满至少需要6个小时,而搭载快充功能则只需要一顿饭的功夫就可以快速完成补能。
更重要的是,在安全性上,熊猫mini同样是同级别中的“佼佼者”。激光焊接车顶+前防撞钢梁+侧防撞钢梁+优化电池碰撞防护结构的安全结构设计使得熊猫mini“外萌内猛”,再搭配全系标配的ABS防抱死系统、EBD制动力分配系统、主驾安全气囊、儿童安全座椅接口等,熊猫mini以乘用车级别的品质标准满足了全方位的安全防护需求。
而全景天窗、手机APP远程控制、手机无感连接等智能化功能配置,也使得熊猫mini从根本上区别于大众传统认知中的微型电车形象,而在整车品质上实现了“质的提升”,在满足基本代步需求的同时,承载着更加丰富的日常用车场景。
|小小的熊猫,大大的市场
根据罗兰贝数据,2022年全球微型车市场规模为3569.65亿元(人民币)。同年,国内微型车市场容量为1385.74亿元。基于过去五年内市场变化规律与市场发展态势来看,预计在预测期内,全球微型车市场规模将以1.2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在2028年将达到3867.74亿元。事实上,微型汽车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较为成熟,其市场占比超过40%,而我国占比仅为15%左右,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量空间。
|熊猫mini的另外一种解读
当然,一家健康的企业不应该赔本赚吆喝。相比跪着赚钱,能站着把钱挣了的企业才是英雄。
因此当我们观察熊猫mini的时候,也许不能仅仅从产品出发,得出一个结论说吉利在这样一个旺盛需求市场有了站位。更深层次的解读是,透过熊猫mini车型,外界也需能够一窥吉利新能源产品的非凡成本品质竞争能力。
世界微型汽车的起源是日本。就像很多国人喜欢宏光mini,很多日本人心中,K-car才是心头好。无论是在路况复杂的东京,还是人烟稀少的北海道,诸多日本人都喜欢K-car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小车,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
玩归玩、闹归闹,在日本别拿小车开玩笑。
然而就是崇尚小车并且善于制造微型汽车的日本人拆解完一辆中国微型电车后,也惊呼这样的价格日本企业造不出来这样的车型。
过去一年,中国汽车产业遭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尤其是动力电池的成本波动。相较于大型电动汽车,微型电动汽车受补贴退坡,锂、镍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更大。
很显然,成本价格变动对于本身就利润微薄、主打性价比的微型电动车影响是巨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中国微型电动汽车只有大部分传统品牌涉足的原因。对于新企业而言,没有足够的成本管控能力,是没有办法在微型电车市场当中获得稳定发展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当如理想汽车。理想汽车在起步初期也瞄准了微型电车市场,但后来发现自己起步时期的销量,根本没有办法分摊巨额的成本压力;零跑做了两年的微型电车也发现,要想快速实现利润转正,只靠微型电车根本不行。
就像一句俗语,不是不想玩,是你根本玩不起。
微型汽车售价低、利润薄。如何在终端售价稳定的基础上保持车型利润稳定,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2022年一年,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2万辆,仅纯电动品牌几何就是实现了将近15万辆的销量突破。熊猫mini的推出,印证了随着吉利新能源车型销量的不断提升,其成本压力正在规模化分摊,为参与更深层面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实现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