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海马汽车的恩怨情仇。
海南马自达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合资车企,当时海南汽车厂从菲律宾购置了一套福特的生产设备。马自达方面又拿出一些过时的模具和生产资料作为出资。海南马自达就这么成立了。海南马自达虽然成立了车子也生产出来了,但车子过时落后却不是它们真正面对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国内的汽车市场当时处于完全没有发育的阶段,所以第六代323在当时还算得上是不错的车。海南马自达真正所面临的问题是没有生产资质,没有生产资质造出来的车就是不合法的,没有办法正常办理手续销售到全国各地。所以早期海南马自达生产的车都主要集中在海南岛内部消化了。但海南岛毕竟市场有限,于是无奈的海南马自达只得做出了一个无奈的选择-找有生产资质的厂家挂靠。
后来在政府的撮合下,海南马自达划拨了自己的一部分资产给一汽,双方成立了"一汽海南马自达有限公司"。由于是海南方面找到的一汽,所以双方的合并肯定是一汽说了算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汽甚至可以决定海南马自达的生死。在这场重组中一汽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甚至在当年签订的协议上用的还是"兼并"一词,是一汽"兼并了海南马自达。
虽然生产资质的问题解决了,但海南马自达的噩梦才刚开始。毕竟一汽对海南汽车厂完全不感兴趣。一汽真正惦记的是这家公司的后三个字"马自达"。重组之后海南马自达开始重新生产第六代323,并开始面向全国销售。
海南马自达当时还为新版的第六代323换上了一颗"丰田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8A发动机。但此时已经接近千禧年了汽车市场飞速发展,六代323已经错过了它占领市场的最佳时机,所以复产的323销量惨淡也并不意外。
有了生产资质的海南马自达肯定不会就此甘心,它必须要引进新车型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一年之后马自达又来新车了,经过一汽的不懈努力,这次一汽终于成功的争取到了新车的生产权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最新型轿车,这次将由一汽轿车马自达生产。这辆车就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马自达6。借着海马搭的桥,一汽终于成功的与马自达联姻。
故事发展到这里对于一汽来说,海南汽车厂已经失去了它的利用价值,所以在马自达后来的故事里就没有海南马自达什么事了。
2006年马自达和海南汽车厂的合约到期了,双方的合作自然也就终止了。此时一汽靠卖马六就已经卖到数钱数到手抽筋,并且长安方面的合资公司也已经在部署中了。就算未来马自达会依照法律在国内组建两家合资公司,无论如何也是轮不到海南的。虽然彼时的长安汽车还不是很强,但干掉海南汽车厂还是轻轻松松的。就这样海南汽车厂对马自达也失去了利用价值。
从2006年开始,海南马自达这个公司就不复存在了。但马自达允许海南。彼时被马自达抛弃之后的海南汽车厂更名为海马汽车。继续使用马自达的技术进行生产和研发,只是不能够继续使用马自达的商标,外观和马自达323是百分之一百完全一样的,但车标换成了和马自达商标颇为相似的海马商标。原车名"Famili"也改成了一字之差的"Family。不得不说海南这一手擦边球打的还真是六到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