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买房加群,省钱不踩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那么,我国首都究竟应该迁往何处?
中国迁都备选城市名单如下:
1、城市名称:成都市(四川省)
推荐理由:西南重镇,为发展中城市。
推荐指数:三星
猜您喜欢:
2、城市名称:重庆市(直辖市)
城市简介:直辖市,省级区第二十六名。重庆市,城市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全市面积为天津、上海、北京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我国面积的直辖市。2007年年底,重庆市户籍人口总量已达到3235。32万(中国省级区第二十名),人口密度379人/平方公里(省级区第十二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6‰(2007年)。2007年,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4160亿人民币,排在城市第七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和天津。人均GDP为14011元。人类发展指数为0。745(中,省级区第十八名)。
推荐理由:全市面积,新建直辖市。
推荐指数:三星半
3、西安市(陕西省)
城市简介:陕西省省会,我国16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西安,古称长安,中国古都之首,为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总面积14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215万。汉族占总人口的98.8%,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0个,少数民族以回族人口多。其中,辖区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0万,城镇人口570万,市区人口约510万。2008年西安市全市GDP达到2190.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在中国历,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西安的建都史已有3100多年,众多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
推荐理由:千年古都,数十朝成功立业。
推荐指数:四星
4、城市名称:武汉市(湖北省)
城市简介:湖北省省会,号称“百湖之市”,我国16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武汉全市总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557平方公里,为。武汉市,全市人口979万(2007年12月,城市第八),其中,非农业人口610万,农业人口306.21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万,人口密度1145.6人/平方公里。全市人口中99%为汉族,少数民族占1%。2008年武汉市全市GDP达到3960亿元,接近全省四成,位居第十三名,位于青岛、宁波、之后,成都、沈阳之前。2008年武汉市商品零售总额达1850亿人民币,居16个副省级城市第五,第七位。武汉市,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推荐理由:城市面积大、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推荐指数:四星半
5、城市名称:汉中市(陕西省)
推荐理由:汉家发祥地,水资源丰富,着名粮仓,生态环境。
推荐指数:五星
北京已不适宜人居住:中国首要迁都目的曝光
在人们讨论北京是否适合居住的时候,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迁都设想也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使命是否已经完结?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迁都的设想。但这些民间意见都没有下文。
在北京雾霾严重的时候,网传着迁都河南信阳的谣言。但是信阳人开始担忧:“请不要来,我的伟大信阳市不能接受那一切的污染,我们现在被誉为适合居住的城市,这好,我不要改变。”大家都对首都所代表的生活吓怕了。
第二大经济体的首都如今有了诸多城市病:水要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运来,“首堵”比“首善之都”更加深入人心,城市越来越大,四环、五环一直到了河北燕郊欢迎你。2013年2月28日,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走出驻地酒店时,抬头看了看首都的天空,皱起了眉头,这一瞬间被摄影记者抓拍下来。那,北京迎来了灰霾、沙尘、大风的三重袭击,天空从灰白变成了土黄。在此之前,PM2。5制造贡献了“北京咳”这一新型城市病。
作为政治,北京也在经受每年一次的“两会”考验。北京城区的拥堵指数曾经出现过9。9的高位,回家路上的北京市民其实都滞留在停车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迁都的设想。1980年,首都经贸大学的教授汪平提出将首都迁出北京。四年后,中国社科院的黎鸣向递交了迁都计划书。这些民间意见都没有下文。2000年,《经济参考报》发表了方可的《北京城会被迫迁都吗?》,这是迁都问题在官方媒体上少有的亮相。在那之后,梅育新、胡星斗等学者在网络上发表了关于迁都的研究成果。迁都不仅要拯救陷入各种城市病的北京城,而且希望通过迁都来解决一些根本性问题。胡星斗在《关于迁都的建议书》中认为,新建一个小型政治首都有助于政治与经济分开,铲除政经结盟、钱权结合的腐败现象。
在理想主义者的设想中,未来的中国首都应该是怎样的?也许不必是庞大的城市,甚至也不必声名显赫。
汤爱民说自己曾经重点考察过湖北、河南、山西、四川、甘肃、重庆,也去了宜昌、襄阳、南阳、信阳、随州、汉中这样的中小城市。在他看来,由襄阳、荆州、荆门、宜昌四座城市相围而成的一片三角地带可为,《管子》中讲“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用水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这一带处于鄂西高地上,有大山:大别山、巫山山脉;也有大河:长江、汉水,水源充足;人口并不密集,城市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可用的土地比较开阔,文化历史资源也比较丰富;处于东西、南北交汇之处,区位也比较好。
毛泽东曾想将首都定在哪?
哈尔滨是中国解放早的大城市,一直是中共东北局、东北委员会的所在地,为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党迁往哈尔滨
考虑到哈尔滨是当时安全的大城市,与苏联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毛泽东和中共特地批准哈尔滨为市,重视这块,并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毛泽东和中共当时的注意力虽然向东北倾斜,但是哈尔滨毕竟远离中国腹地,从当时中共所在地西柏坡转移过去很不容易,中间需要一个中转地,于是又选定了华北的避暑胜地承德,准备把承德作为党的临时所在地。
在辽沈战役前夕,东北野战军林彪和罗荣桓曾就党迁往东北之事去电请示,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毛泽东回电说:“必须留在关内,我亦暂不能离开。”
虽然毛泽东和党到东北哈尔滨之事暂时放下,但是党迁往哈尔滨的准备还在加紧进行。
就在这时,东北战局发生剧烈变化,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地向东北增兵,抢占交通要道。毛泽东果断地决定,党不再迁往承德,军委命令,把先行警备团就地改编,隶属于冀察热辽军区。
毛泽东改变了主意
1948年4月30日,毛泽东向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
再说当时国民党政府仍然占领着中国半壁河山,要把那些着名人士接到大连再转往哈尔滨,共商建国大事,绝非轻而易举之事。毛泽东、周恩来亲自设想过几种接送方案,经过几番周折,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沈钧儒、郭沫若、李济深等三批民主人士先后经香港安全到达哈尔滨。
黄炎培等第四批民主人士1949年3月14日从香港出发,这时北平、天津已经解放,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中共决定新政协会议改在北平召开,黄炎培等于3月25日到达北平。
随着三大战役频传捷报,毛泽东认为不必再远征哈尔滨宣布新中国诞生了,但把新中国的首都建在哪里,他还没有考虑好。
,稼祥和夫人朱仲丽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欣喜异常,他觉得有了可以很好商量这个重要问题的人了。
北平成为理想都城
“我们很快要取得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虽有考虑,但还没有后定案。”
稼祥对此也有所考虑。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是不是定在北平?”稼祥的想法正与毛泽东不谋而合,毛泽东笑笑问:“噢,谈谈你的理由。”
毛泽东又提到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曾经做过多朝都城的开封、洛阳应在考虑之列。稼祥从经济和交通角度发表意见说:“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变的,加之交通及黄河的水患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毛泽东听了这么痛快淋漓的意见,觉得解渴,朗声笑道:“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蒋介石政权基础是官僚资本,因此他定都南京。我们的政权基础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定都北平。”
朱镕基对迁都表态震撼中国人
然而近几年,终于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2000年,中国当时的总理朱镕基也加入了“异端”队伍。他指出,沙漠化问题若不能控制,迟早要迁都。
从那时起,对这些简直能使肺部堵塞的灾害的治理开始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其他的问题也在滋长。受够了交通大堵塞的北京人有时在说“首都”时,会故意换个调子说成“首堵”,讽刺北京是堵塞严重的城市。
一年里多数时候,北京城都为一层满是污染物的灰色烟雾所笼罩。过去十年里,北京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增加了一倍。环境问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报纸和网上已经有好几位学者提议,要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很多其他的问题,的办法就是迁都。
然而,除了朱镕基,大部分的官员在此问题上都保持缄默。的胡星斗教授说他在2006年给中国政府写了一封公开信,至今还未收到官方回复。在这封信里,他建议中国应该在中部地区择地另建新都。
胡教授说如果在华中建都,对防范外来袭击较为有利(他认为北京容易受到来自海上的侵略)。他还说,新建一个更小的首都,也会发出一个积极的政治讯息:共产党告别大北京“封建”的历史,转而拥抱小政府。胡教授主张把这个新首都叫做“中京”,意为“中部的首都”(北京意为北部的首都)。
教授袁刚认为北京是一个拥有“特权”的城市,为了自身的发展,毫不客气地吸干了周围地区的水资源。中国政府现在正花费几十亿美元从南部调水,以缓解首都周围干旱的北部地区的水荒。
去年北京的常驻人口,包括郊区和卫星城在内,达到了2000万。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即使加上增加的外部供水,北京的水资源多也只能支持1830万人。
尽管如此,北京的官僚们还是不太可能被说动。他们和拥有北京户口的居民(即非外省进京务工人员)一样,享有各种特权,包括比其他地区的居民优先享有中国的和医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