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徐留平先生领导中国一汽的第4个完整年,下属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全年纳税额高达418亿,相当于2020年长春市总税收收入的近1.2倍!继带领红旗品牌实现复兴后,徐留平又完成了另一壮举!
没有生来就优秀的企业,当人们对于一汽-大众如今的强大体系能力羡慕不已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家中德合资企业的股东双方在过去30年间为之付出的种种努力。
“在去年‘缺芯’最严重时,公司内部召开全体中外方经理人员大会,明确提出要有化危为机的企业家精神,要利用‘缺芯’窗口期,积极优化内部管理,苦练‘内功’。”1月17日,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在公司新闻年会上就谈到了一汽-大众不为人知的一面。
展望2022年,潘占福表示一汽-大众将其定为“众志”之年,要以矢志向新的态度,走出舒适区。用16个字概括就是:众心同行、迎难而上、乘势勇为、志在必得!
「开花结果·打赢攻坚战」
越是面对困难,越是能够激发中国人身上与生俱来的那股韧性。
作为国内乘用车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一汽-大众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据潘占福透露,一汽-大众在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双方股东的正确决策和指引下,聚焦用户需求,全体系抢资源、保生产,多方协调保障芯片供应,快速高效地实时调整生产计划,最终实现全年生产整车突破170万辆,全年向用户交付新车185.8万辆,产销量再次位列行业首位。其中,大众品牌销售98.9万辆,奥迪品牌销售超70万辆,捷达品牌销售达到16.9万辆。
自1991年成立至今,一汽-大众已走过了31个寒暑,从1个品牌1款产品,发展到坐拥奥迪、大众、捷达3大品牌共20余款产品。一汽-大众这个名字,早已与长春这座城市融为一体。
一汽-大众以长春为起点,辐射西南、华南、华东以及华北地区,形成了覆盖全国5大基地的战略布局,拥有中外方员工数量逾4万人,为上下游产业链创造了近50万个工作岗位,为中国的经济、社会、汽车产业输出了极为庞大的动能。
「成功背后·源自居安思危,勇于自我创变」
“在全力保生产、抓经营的同时,一汽-大众深刻洞察产业动态,全面深化转型升级。”潘占福说。
2021年,一汽-大众启动全体系的数智化转型,精简传统业务组织机构,成立DTO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与华为、阿里展开合作,培养数字化人才;以用户为中心,重构端到端的业务流程;OTD在线定制车扩展至大众、奥迪全系,并将交付周期缩短近30%。
在技术领域,先后落成并投入使用了总投资近12亿的新能源中心和新技术开发中心,大幅提升一汽-大众在新能源车辆、整车性能等方面的开发和测试能力。
「聚焦2022·一汽-大众要做更多」
潘占福强调:“一汽-大众将继续发挥行业领军者的引领作用,发挥数智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样板力量,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深化高效益转型增长,持续保持企业产销规模位于行业第一,为广大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出行服务。”
1)聚焦“用户体验”变革:将全球的先进技术与中国用户的特殊需求紧密结合,推动一汽-大众在用户体验领域迈上一个新台阶。
2)深化数智化转型:保证2021年开启的数智化转型项目在2022年开花结果,显著加速数智化管理转型,显著加强人力资源的转型,大幅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此外,一汽-大众还将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持续投放满足用户需求的新车型,2022年将有8款新车型投放市场。其中,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将迎来产品大年,全年推出包括1款全新B级SUV和5款改款车型共6款新车,全年销量目标定为122.5万辆,同比预增23.9%。
奇瑞姚飞:风云E05今年发布!量产版更帅、更惊艳
全新配色+综合续航1645km,星纪元ES增程版首批量产车正式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