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入驻并非播客界的新鲜事,对播客来说,这是商业化的一个选择和尝试,但以往很多都无疾而终。
在短视频、短剧、短篇故事等一切向“短”的时代,动辄以小时为单位的播客的增长成为互联网的一股“异军”,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稳步前进。但商业化如同悬挂在高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而未决。
此次的名人入驻上,一向小步慢走的小宇宙仍然选择“慢慢来”。“不一定出圈,但希望能够拓圈,影响更多人喜欢上播客。”舒玉龙说。
“百播大战”刚刚开始就偃旗息鼓,中文播客仍处在早期市场
中文播客最早可以追溯至2004年,至今已经20年,但真正增长却是在2020年。
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整个2020年中文播客新增7869档,是中文播客历史上新增播客最多的一年,日增达21档。
资本进入和退出的逻辑都很简单,从动辄按小时计算的播客时长到周更、月更甚至季更的更新周期,播客的“慢”似乎刻在了基因里,靠用户付费带来的收益十分有限。
增速放缓、资本退潮、短视频冲击,中文播客从小众走向大众的道路并不容易。但相比于短视频个位数的增长率,播客从市场上看仍具有潜力,专业播客搜索引擎ListenNotes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中文播客累计数量已经达到5.7万档,相较于2020年的同期,已有近6倍增长。尤其和英文播客上百万档的数量相比,中文播客仍然处于早期市场。
市场上不乏在赛道上坚持的选手,经过几年的沉淀,中文播客也有了相对固定的用户群,《2024播客营销白皮书:播客,不断成长的可能性》调研数据显示,播客用户的平均年龄30.8岁,年龄21-35岁的用户占比达72.8%。本科以上学历的人群占比达87.4%,一线城市占比49.3%年轻、高认知、重消费,这无疑是播客商业价值的最好例证。
高端奢牌的入场让中文播客的商业价值再次提升,2023年,10月11日,路易威登在小宇宙上线了其独家中文品牌播客。意大利高奢品牌GIADA也在喜马拉雅上开设了播客节目,并请到鲁豫作为主持人。这都是不菲的营销成本。
奢侈品入驻播客就是一件符合品牌调性的事情,奢侈品牌和播客的用户群体极为吻合;另一方面,播客的叙事方式正是播客所需要的,可以让品牌价值进一步延伸。
截至2023年9月,在小宇宙上的播客节目总数量超过7.5万档,越来越多的主播、机构和品牌登上了播客的舞台,显示出供给端的强劲动力。根据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报告,预计中文播客听众的规模在2023年或接近1.2亿人,到2025年或突破1.5亿人。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的入驻只是开始,在注意力稀缺的环境下,品牌要想吸引听众,还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此前,耐克的“耐听”,盒马的“盒马啵啵啵”等品牌也曾创造出了优质的内容,但从订阅上看,“盒马啵啵啵”上线近一年尚不过万。
“如果名人期待两个星期就出爆款,在需求上可能就不太匹配”
如何进一步提升商业化价值,具备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艺人或是一个突破口。
舒玉龙称,小宇宙在名人入驻方面是因人而异的。“在与名人播客建立合作之前,团队会和创作者充分讨论,告诉创作者播客是怎样的产品,如果名人期待进入之后,两个星期就出爆款,那可能在需求上就不太匹配,我们会建议其他渠道。”
不一定要出圈,但希望能拓圈
这或许也是很多名人选择进入播客的原因。“小宇宙的听众是愿意深度倾听、用心思考的,这在当下互联网非常稀缺。”舒玉龙表示,如今的名人也希望找一个能够和受众对话,建立深度连接的平台,来真诚地表达自己所想的东西。
播客的垂直性和细分化意味着更精准的受众,这也让播客成为了宣传推广的重要平台,很多电影上映前电影主创会去电影类的播客去作宣传,对很多名人来说上播客已经成为了一个“通告”,这种连接还在不断加深。
“品牌方可以基于名人在播客上找到营销的各种可能性。”但对于名人的商业化,舒玉龙的策略仍是“慢慢来”,他希望能通过名人先作出精彩的几个案例,用案例来“宣传”播客行业,把蛋糕做大,“不一定出圈,但希望能够拓圈,影响更多人喜欢上播客”。
过去几年,舒玉龙感受到播客圈的明显变化是,从影视圈、娱乐圈、媒体圈到科技圈,越来越多的垂直用户的受众群体正高密度地参与到播客生态建设中。“它不是一下去击中一个泛群体,而是在垂直群体里逐步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