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
汽车城集团拟定的《上海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8日
上海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是嘉定全力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关键时期,是上海国际汽车城加快再定位再出发的关键时期。技术变革趋势及国际经济社会新形势下,汽车产业全球布局重塑局面到来,对汽车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科学制定上海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规划,对支撑嘉定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打造汽车城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及智慧出行示范区,加快推进实现产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三五”发展总结与回顾
(一)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与环境
过去10年,中国汽车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12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增量的70%。但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车市出现拐点,近30年首次出现下滑,且截至目前下行趋势仍在持续,带来的行业淘汰赛已然启动,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到达变革调整的关键窗口期。
一是全球汽车消费市场呈现阶段性调整态势。全球贸易保护发酵、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等政治、经济因素影响下,近年来汽车消费市场整体表现低迷。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汽车市场逐步调整,增速逐步放缓,呈现微增或略有下降;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下行,且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预计2020年底会到达波谷;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汽车市场尽管汽车消费市场增长空间较大,但近年来也开始出现衰退。2020年1月下旬以来,新冠疫情进一步对汽车消费市场及生产供应链产生巨大冲击,且当前影响仍在持续,1-8月全球汽车销量大幅下降,德国、法国等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30%左右,印度同比下降超40%,中国市场自4月开始恢复,但累计降幅仍近10%。
三是汽车产业价值链开始向后端软业态延伸。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加快从汽车研发制造的“硬业态”向后市场服务的“软业态”延伸,制造环节价值链占比将进一步降低,出行及后市场服务占比将逐步提升,并将成为汽车产业新增长极与发展新蓝海。知名车企相继加快出行及服务市场布局,如大众与滴滴合资计划组建运营车队,并在安徽合肥试点启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丰田“编织之城”计划将建立未来出行示范城市,还先后投资Uber、滴滴等出行服务企业,加快布局智慧出行服务市场;戴姆勒集团持续提升金融业务占比至近20%,丰田、宝马等大型跨国车企汽车金融业务贡献也在不断提升,国内上汽、吉利等车企也在逐步优化提供汽车金融服务。
四是国内汽车产业合作与竞争格局逐步重塑。国内汽车产业正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商用车外资股比将于2020年取消限制,乘用车外资股比将在2022年取消限制,国内车企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步加大。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科技企业加快汽车行业布局,蔚来、威马、小鹏等超过100家造车新势力相继入局,对传统汽车行业产生竞争冲击的同时也带来跨界合作机遇,如上汽与华为合作布局汽车电动智能化、智能驾驶,江淮与蔚来合作代工生产。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企业间资源整合步伐也在加快,如雪铁龙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雷诺、日产、三菱结成联盟,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正在推进强强联合与资源共享战略合作。
(二)汽车城“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上海国际汽车城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及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要求,在市区两级政府的领导下,立足“汽车嘉定”和“一核四区”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布局,汽车产业国际创新中心及高品质国际化社区建设进一步取得成效,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得以推进。
1.汽车产业发展平台及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国际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卓有成效
作为国内汽车产业规模最大、研发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汽车产业基地,汽车城始终将发展产业作为第一要务,以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抓手,积极谋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核心区汽车产业创新能级持续提升,产业引领地位进一步显现。
2.城市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国际化社区建设成为国内汽车产业基地产城融合典范
汽车城自规划建设以来,便高度重视产城融合建设,打造了F1赛车场、汽车博物馆等一批标杆项目。“十三五”期间,汽车城进一步以建设高品质国际化社区为引领,持续完善综合配套,深入打造汽车文化品牌,不断完善宜业宜居环境,汽车高端人才加快实现汇聚,持续成为国内汽车产业基地产城融合示范区域。
二是高端人才加快汇聚,创新实力持续增长。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嘉定区人才“30条”、租房补贴及购房货币化补贴办法等政策相继出台并加快实施,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进一步做实做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引进中央“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07位、上海“千人计划”专家83位。目前嘉定已有汽车领域专业人才5万余名,人才综合实力持续增长。汽车行业知名组织进一步加快集聚。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等全国性汽车行业组织入驻汽车城联合办公,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和全国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落户汽车城,汽车人才高地影响力正逐步扩大。
20余年的精耕细作,汽车城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成功转型,汽车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集聚度不断提升,在国内汽车产业基地始终居于领跑地位。为加快打造“成为全国汽车产业的制高点、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嘉定积极探索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重要目标,已经在上海市及嘉定区层面形成共识,且嘉定区已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出台实施意见,合力推进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当前,汽车城正以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为重要使命和重大担当,加快探索前行,力争持续实现引领。
(三)存在的问题
对比公认的传统汽车产业中心德国沃尔夫斯堡、美国底特律及硅谷这一新兴的汽车产业创新中心,汽车城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仍存在以下方面不足:
一是产业创新要素还需进一步集聚。汽车城区域目前集聚了研发机构100余家,并有同济大学等高校,但与底特律(375个研发机构,并有密歇根大学、州立韦恩大学等15所高校)、硅谷(拥有全球顶尖的30多家汽车企业的研发中心,谷歌、苹果、英伟达、Uber等科技巨头,以及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13所知名大学)相比,科研、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仍然不足。且硅谷还聚集了近百家孵化器,并有硅谷风投、红杉等顶尖投资机构,资本带动效应明显。
二是产业集聚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汽车城区域现有上汽大众、上汽乘用车、蔚来等整车企业及近300家零部件企业,但与沃尔夫斯堡(集聚了大众及超过50家全球百强T1总部)、底特律(拥有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巨头以及超过1000家企业总部和零部件企业)、硅谷(诞生了电动汽车领先企业特斯拉,聚集了超过5000家科技创新企业)相比,汽车产业总部及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仍需进一步加强,整车企业的带动效应也需进一步发挥。
四是产城融合力度还需进一步深化。“十三五”时期,汽车城教育、医疗、商业等现有配套设施服务进一步完善,但增量推进缓慢,与产业不断发展、人才加速集聚带来的需求增长无法匹配,供求矛盾凸显。曹安公路沿线、西上海、贸易步行街企业效益低下,存量转型推进停滞,交通拥堵现象进一步突出,城市生活品质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汽车城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明显:一是汽车消费市场短期下行压力大。疫情对处于寒冬的中国汽车产业产生冲击,2020年1-8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43.2万辆和1455.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6%和9.7%,好于年初预期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外疫情的持续蔓延与反复也进一步增加了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二是区域竞争加剧。全国各地均认识到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公共服务平台投入、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重大投资及支持政策持续加码,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道路测试环境持续优化,本市各区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三是先发优势逐步缩小。周边苏州、昆山、太仓等地在土地资源、政策支持、人力成本等方面更具优势,吸引力、影响力上升,汽车城区域先发优势正逐步缩小,招企留企、招才留才的难度持续增加。四是新技术商业化应用推进缓慢。受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约束,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仍处于测试及示范应用阶段,高速、高架场景难以突破,商业化运营推进慢;同时,加氢站审批、建设、补贴政策尚不完善,规模化商业运营推进慢,产业发展拉动力明显不足。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
一是产业集聚显著提升。全球知名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总部进一步集聚,1-2个本土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1-2个特色鲜明、产业集聚明显的汽车产业特色园区;产业投资、检测认证、出行服务、二手车及汽车改装等汽车价值链附加值高的服务业高度发达。
三是示范应用全球领先。出租、公交、物流、环卫等自动驾驶汽车示范应用初具规模并形成千辆级规模商业化运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拓展至私人领域并形成千辆级规模;多种交通工具并存、多元出行方式组合的智慧出行体系初步建立,打造智慧、灵活、绿色、安全、高效出行服务。
四是高端人才持续汇聚。进一步集聚全球汽车领域高技术人才,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化高级管理人才以及紧缺岗位的高技能人才等比例持续提升,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是文化交流活动活跃。世界汽车工程师联合会等国际知名行业交流组织及机构入驻,行业交流活动频繁;形成1-2个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汽车展示、展览及会议论坛品牌。
六是产城融合显著深化。城市形态规划进一步完善,高端城市配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备,未来汽车休闲体验辐射范围进一步拓展,城市显示度进一步提升。
三、“十四五”重点任务
瞄准“搭建产业平台、布局出行生态、深化产城融合、抢抓招商引资”四大方向,实施10大类30个重点举措,推动汽车城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打造汽车产业创新高地及智慧出行示范区,深化放大产城融合示范效应。
(一)加快建设汽车产业重大平台
一是持续提升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品牌效应,建成国际有影响力的展示交流平台。
二是加快提高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站位,建成国际知名的创新发展高地。
三是加快建设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综合大数据中心,打造全球领先的公共数据平台。
加快拓展数据中心平台架构。由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监测拓展至覆盖燃料电池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加氢站监管平台、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管理平台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监测平台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智能接入、智能检测、智能分析、远程共享等功能进一步完善,逐步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数据服务大平台。加快提升数据中心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多维、多层次数据研究,推动数据平台在动力电池、氢燃料、智能网联、交通规划等重点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丰富大数据应用场景,持续提升数据中心数据挖掘及分析能力,完善公共数据服务水平。
四是加快完善汽车产业发展载体建设,打造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特色园区。
(二)加快打造共享出行服务生态
一是加快形成移动出行服务生态,率先打造智慧出行示范区。
二是加快汽车后市场服务布局,打造汽车高端价值链。
加快汽车后市场服务业态聚集。加快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投融资、汽车贸易、二手车、改装车等业务布局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检验检测、认证咨询等专业服务业规模,培育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点。加快打造汽车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整合会展中心、博物馆、博览公园、房车营地等资源,联合打造上赛场-汽车博物馆汽车休闲观光圈,继续举办高品质汽车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汽车文化影响力。继续举办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中国汽车论坛、中国汽车设计(国际)峰会等大型论坛活动,争取形成1-2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汽车展示、展览及会议品牌。
(三)加快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明确与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空间形态定位,打造一流城市形象。
规划研究安亭汽车城中央活力区。聚力响应“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与城市功能发展规划近期行动计划”,合并梳理研究汽车城大厦周边可出让、待收储、待更新用地,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核心”能级,塑造高显示度、高美誉度的汽车城新名片。规划布局智能汽车软件园。整合创新港及周边研发空间,引入智能汽车软件、车联网、智慧交通等领域的高能科创平台,打造“智能汽车软件创新核”;以曹安公路为“产业魅力联动轴”,串联两侧总部研发创新区、商务配套服务区、未来软件孵化区、生活服务配套区、学研协同发展区。梳理提升汽车博览公园。兼顾客源的产业交流与居家休闲需求,完善公园配套功能,丰富景观层色,预留多功能主题空间,打造自然休闲体验和汽车文化运动的互动式主题公园。
二是推动城市功能再提升,完善高端城市配套。
(四)加快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一是加快扶持壮大重点企业,持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服务企业稳定发展。跟踪上汽技术中心、舍弗勒、蔚来、东软睿驰等重点企业发展,及时了解企业供应链及资金链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做好安商稳商工作。完善企业孵化培育功能,优化提升企业技术、资源对接服务,加快项目落地及商业化进展。支持企业扩大发展布局。充分挖掘现有重点企业资源,争取在汽车城升级布局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关联核心部件研发职能(如推动舍弗勒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研发布局,东软睿驰进一步扩大核心计算、控制平台等研发职能布局等),带动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并提高存量用地产出。
二是加快创新招商引资途径,多措并举提升产业集聚。
四、政策保障措施
围绕建设嘉定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重要目标,着力强化组织保障、完善规划土地开发、优化区域投资、加快自身造血、提升人才服务,支持保障汽车城新时期再开发再发展,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产城融合新典范。
一是强化政策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市区两级联动的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工作推进机制,明确汽车城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统一共识。市级层面,明确定位汽车城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打造产业集群,深化市区联动招商,共同推进汽车产业重大项目落户汽车城,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生态。区级层面,进一步加大汽车城发展支持力度,在一定的财政归集模式下,支持“取之于城,用之于城”,从土地、税收收入层面提供财力支撑,支持汽车城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同时,适当加大决策裁量权下放力度,提高招商及投资决策效率。
三是优化区域投资管理模式。针对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地标建筑、高端配套及总部商务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形成多元化区域投资机制。依托土地流转及税收等收益,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区域形象再提升项目建设。合理采用市场投资机制,以招投标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开发重大城市配套项目,提高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效率。在市区两级政府支持国资国企改革许可下,探索汽车城集团整体或分拆上市的可能性,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及运营。
四是着力提升自身造血功能。汽车城集团在继续承担上海市及嘉定区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基础功能,持续推进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综合大数据中心,保持产业引领地位的同时,要积极寻求自身发展方向,总结环球车享、驿动及淞泓公司培育发展经验及教训,在新一轮产业集聚培育发展中寻找机遇,聚焦汽车“新四化”领域,深化与高成长、可持续的优质产业基金合作,积极参与投资发展潜力大、研发实力强的初创企业及团队,做大自身经营业务体系,做强综合发展实力。
五是提升人才综合服务水平。深化与汽车工业协会、工程学会、前瞻院等国内外汽车产业智库在人才培训领域合作,持续提升中汽产培、淞泓公司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水平,聚焦汽车产业前瞻技术、自动驾驶系统应用等,打造专业化汽车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支持研究制定汽车产业人才引进办法,建立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人才引进名录制,形成汽车产业领域特殊人才“绿色通道”机制,支撑优化区域汽车人才结构、质量。进一步完善各类汽车人才安居环境,构建人才精准服务体系,提供良好的居住保障,完善教育、医疗、休闲、生活等高品质设施配套,持续吸引汽车高端人才汇聚。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主办网站联系方式:021-6998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