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国际田联路跑经理AlessioPunzi对本文撰写的大力支持
提示
●国际田联标牌赛事应该“追”吗?
●跟着欧洲田联看看你跑了场几星赛事?
2。国际田联的路跑标牌赛事规定每年都会进行内容更新,通常都会影响到赛事组委会在筹备中的具体安排,2018年规定与2017年版本的对比解读请参见2018年国际田联路跑标牌赛事新政解读
3。2018年10月5日,国际田联发布了2019年的路跑标牌赛事标准,其中多处做出重大改动,本文旨在对2019年规定与2018年版本之间的变化进行解读,提示中国赛事同行其对赛事组织工作可能存在的影响。
正文
国际田联从2008年推出路跑标牌赛事标准以来,获得国际田联标牌的赛事总量已从2008年的49场增加到2018年的114场,分布的国家和地区从17个增长到40个,其国际影响力在逐步扩大。
其中,中国大陆无论从标牌赛事总量还是从金标赛事数量来说,都已经在各国列居首位。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日本、美国两大马拉松赛事市场,国际田联标牌赛事数量在十一年间都并无增长。
增设白金标级别
从2020年开始国际田联路跑标牌赛事将增设白金标级别,分为:
●白金标
●金标
●银标
●铜标
只有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金标资格的赛事可以申请在2020年升级为白金标赛事,且需要在2019年赛事日期的60天前联络国际田联安排评估。
所有赛事都需要至少举办两年才能申请国际田联标牌,第一次申请则只能从铜标开始。
2
国际田联路跑标牌赛事最核心的要求就是邀请精英运动员参赛,其标准包括:
1)人数标准
3)对应标牌级别的运动员资质标准
在人数标准上,2019年的规定与2018年相同,都是混合性别赛事为6男6女,单性别赛事为7人。
3
特邀精英运动员资质标准改由
国际田联世界排名决定
2018年前,运动员获得对应各级标牌赛事的资格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A
例如,2018年金标成绩标准为:(2016年1月1日之后成绩均有效)
在指定的赛事上获得排名
例如,2018年金标资格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6年和2018年国际田联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2017年伦敦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马拉松项目、2017年国际田联越野跑锦标赛前25名
●2017年伦敦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10000米、5000米的前十名
●2016年1月1日后国际田联金、银标赛事的冠军
●2016年1月1日后洲际锦标赛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项目的前三名
●2017/2018国际越野许可赛历中赛事的冠军(注:此越野为国际田联标准越野项目,成年男子组为9-12公里,成年女子组为5-8公里,与国内常见的越野赛事概念不同)
从2019年开始,国际田联就会采用首个国际田径领域的世界排名系统中的运动员排名,这套排名系统综合考虑了不同赛事的权重、成绩、排名等,实时计算运动员排名,2019年的运动员资格判定将根据其在2018年12月4日发布的排名确定。
4
根据赛事距离的不同
需要采用不同的对应项目排名
在2018年前,特邀精英运动员在5公里、万米、半程马拉松中的成绩也可以用于达到金标标准,而2019年开始,不同赛事距离需要对应不同项目排名,运动员在10公里中的成绩不能再用来获得马拉松赛事的金标资质。
运动员的排名是根据排名日期前18个月的比赛成绩滚动计算的,且需要保障一定数量的成绩,例如要列入马拉松项目排名,就必须在18个月内有三次完赛成绩,其中一个成绩必须来自全程马拉松赛事。
同一个运动员可能在不同项目中有不同的排名,这项规定意味着如果此前还没有在马拉松项目中获得排名或者排名较低的运动员,哪怕在其他项目中排名第一,也不能计入马拉松赛事中的特邀精英运动员数量。
也就是说,从万米等项目转战马拉松的贝克勒、迪巴巴等名将,如果是在2019年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组委会付再高的出场费,也不能把他们计入到6男6女的特邀精英运动员配额中。
5
排名规则很可能驱动越来越多精英选手选择参加金标赛事,中国金标赛事会极具吸引力
国际田联此次的改革可谓是祭出了促进标牌赛事普及的超级大杀器!
即使运动员在一场非标牌赛事上突破2小时02分,也比不上一场金标马拉松上2小时08分59秒的成绩加上第一名的分值高。
金标马拉松上第一名的140分名次分值,其排名差距目前已经是第16名和第151名的差距。在这种规则下,必然会促进精英选手逐步都向金标赛事汇聚,金标赛事上的竞技水平也的确会越来越高。
这个规则还意味着什么呢?
根据国际田联最新10月9日的排名(仍在内测,近期将公开上线),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厦门和北京的冠军DejeneDEBELA由于获得了金标赛事的最高名次分值,其排名远远高于在芝加哥和东京马拉松上跑的比他更快的MOHAMEDREDAELAARABY,后者排名仅153位,甚至无法获得金标选手资格。
从2018年中国已结束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男子马拉松冠军成绩可以看出,这些赛事虽然达到了金标资格,但冠军成绩与欧美、日本的金标赛事差距较大,在中国参赛显然相对更容易拿到较高的名次分值,更快提高运动员的排名。
特邀精英运动员可选择数量确定
在2019年的规定中,金、银、铜标赛事仅可以从以下排名的运动员中选拔
国际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表示:“2019年会减少金标资质的运动员总量,确保收入最高的一批运动员都经过反兴奋剂的检验。”
7
金标和白金标赛事必须邀请
本大洲排名前100的选手
由于马拉松在各大洲的竞技水平严重不均衡,国际田联提出了一条新规,即金标和白金标赛事必须邀请本大洲排名前100的选手,金标赛事至少邀请4名,白金标至少是8名。
对中国的赛事组织者来说,需要面临的现状就是中国符合条件的选手,特别是男子选手是远远不够的,相信2019年,中国优秀的马拉松选手会有更多参赛机会,也会有更多日本选手出现在中国赛场。
在10月9日的国际田联亚洲区前100位排名中,选手国籍分布是这样的:
男子:
5公里赛事列入可申请
标牌赛事的竞赛距离范围
原文对比:
9
医疗和反兴奋剂要求再度细化
2019年规定中首次提出赛事组织者必须遵守国际田联竞赛的医疗规范,在赛后,医疗总监需要提交处理的医疗数据。2020年开始,要求所有医疗总监接受持续的医疗培训,国际田联健康和科学部会公布指定的持续教育课程。
在反兴奋剂的标准中,各标牌赛事都要求至少一半样本进行EPO检测,白金标赛事需要进行所有精英运动员的生物护照血液检查。
赛前两周,要求组委会向运动员诚信委员会(AIU)提交最新运动员名单及酒店信息。
10
细化了运动员服务要求
包括:
●起点交通必须高效,充分考虑运动员总量和驻地与起点的距离
●要求安全区域必须有证件或类似方式控制进出
●起点指示牌应清晰、提供充足信息
●为精英运动员提供充足的、安全的、照明良好的空间作为热身区域
●提供男女分开的更衣设施
●如果有轮椅或手摇自行车赛事,必须提供残障人士洗手间
●提供高效的存取包服务
●沿途需提供明显、易见的公里或者英里牌
●白金标赛事的赛道上,除赛事官方车辆外不得有任何交通;其他赛事赛道上除赛事官方车辆外不得有任何车辆交通
11
调整了裁判赛事职责
2018年的规定中明确要求主裁判或指定人员在赛事应乘坐摩托车或自行车,跟随第一军团。如果男、女赛事分开,则均应有裁判跟随。在2019年的规定中调整为:裁判可以选择乘坐摩托车或自行车跟随第一军团。
12
白金标赛事的额外标准
申请国际田联白金标赛事必须达到以下额外标准:
●赛事必须对根据赛事规程有能力参加比赛的残障人士开放
●必须设置专职的赛事安全官
●前一年在申请的项目距离完赛人数超过15000人(短于半程则为10000人)
●至少5%的完赛者来自国外
●必须有赛事取消险,如果赛事取消,能够通过保险退还报名费
●起点的移动厕所比例至少为1:62,如果有轮椅或者手摇自行车赛事,必须提供至少1:40的移动厕所。
●赛道上不得有停放车辆
●现场必须能够向所有参赛者实时发送通知
●起点和终点的选手密度不得超过每平米0.25,即每个人对应4平方米
●至少在一个国家级电视台直播
相信这一系列标准对于推动中国大型马拉松赛事在残障人士服务、赛事安全、国际参赛者服务、赛事取消保险等方面的进步都会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13
加强英文官网要求
赛事官网至少要用英文提供出发名单和成绩。金标和白金标赛事则需要提供完整功能的英文网站。
14
增加赛后新闻发布会要求
金标和白金标赛事必须提供至少一场赛后精英运动员的新闻发布会,并提供英文翻译。
15
可能要求提交英文媒体报告
国际田联可能会要求金标和白金标赛事在赛后提交英文媒体报告。
从以上这些调整中,可以明显看出国际田联在全球路跑赛事中发挥领导性作用的决心。
的确,绝大部分路跑赛事都不需要以世界级精英运动员为核心,可以为业余跑者打造各种丰富的体验。但是,汇聚世界级精英运动员的顶级赛事仍然对整个行业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在对这些赛事的规范中倡导对残障人士的服务、重视医疗与安全、倡导反兴奋剂、重视媒体传播,都在塑造着整个行业的价值观。
2019年的国际田联路跑标牌赛事规范调整,总体来说,导向非常积极。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国际田联路跑经理AlessioPunzi也对我所有的问题都详细解答,响应非常快捷,能够感受到他们服务与合作的真诚态度。
行业若要良性发展,行业主管机构能否真正服务行业非常关键,希望无论是国际田联还是中国田协,都能够以服务之心,不断推动这个行业真正良性、健康的发展。
希望以上总结与分析对同行们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错误或遗漏也欢迎大家随时指出,我们会在本文的留言区予以更正。
●本文中2019年国际田联路跑标牌赛事规定的原文可查阅橙光线知识库
作者简介
橙光线合伙人,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高级专家,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委员会首批个人特邀委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2017年访问学者。曾在国际著名体育营销公司八方环球任职12年,先后担任咨询总监及赛事总监,并于2012年创办北京橙光线市场顾问有限公司。
自创立橙光线以来,她长期致力于体育产业的人才培养,开发设计了中国首个马拉松赛事管理18小时培训课程、一系列体育产业人才技能培训课程,并与纽约路跑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在中国开展赛事管理培训,均获业内广泛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