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极星加入了新能源超跑队伍,极星发布了豪华纯电超跑极星6概念车,零售价168万元,全球限量500台。中国市场已开启预定,仅限量10台。
事实上,在造超跑队伍中,中国车企实际上不少,而且不断有新加入者。只是真正量产交付的,没几家而已。
对于中国超跑,各位小伙伴,加入购物单吗?
“造超跑”俱乐部扩大中
撇开量产交付以及销量不谈,中国“造超跑”俱乐部还是有不少成员的,吉利、比亚迪、蔚来、极狐、红旗、埃安等,都有过或是打算加入造超跑队伍。
中国车企造超跑的鼻祖应该是吉利、比亚迪,是国产超跑1.0时代的代表,偏向平民超跑,且设计原创度不高。
2003年底,吉利美人豹上市,被戏称为“中国第一跑”。然而酷似丰田Supra的造型,1.3L的发动机,83KW的输出功率,12.5秒的百公里加速,让美人豹超跑称号名不副实。美人豹在坚持了3年后迎来停售结局。2009年,吉利又推出了第二款平民超跑中国龙,但没多久就停售了。
虽然打造平民超跑结局不好,但吉利、比亚迪的“超跑梦”未死,这次瞄准了百万级别市场。
吉利通过收购超级豪华品牌路特斯,还有极星汽车,算是间接实现了造超跑的梦想。比亚迪则已明确表示将发布超跑品牌,有消息显示,其超跑售价或在80-150万之间,且是一款电动超跑(已停售燃油车)。近期,比亚迪的超跑路测谍照曝光,离发布近了一步。
和吉利、比亚迪先期试水过平民超跑市场不同,前途、蔚来、红旗等一开始就是瞄准70万+的超跑市场。
前途应是首个实现超跑量产交付的品牌,首款纯电超跑前途K50瞄准的是70万以上市场。
蔚来发布的首款车型其实也是一辆电动超跑——EP9。蔚来EP9在国内超跑圈有一定的知名度,因为2017年曾去过纽北赛道“刷圈”,以6分45秒90成绩刷新了当时纽北最新量产车圈速纪录。
和蔚来一样,极狐成立之初也发布了一款电动超跑——极狐GT,号称“全球首款纯电动GT超跑”,连续几年亮相车展,但没有量产。
而红旗造的超跑直接瞄向了千万级别。去年上海车展,红旗亮相了一台电动超级跑车S9。从已公开的消息来看,红旗S9指导价在1500万元左右。据介绍,S9极速可超过400公里/小时,百公里加速仅1.9秒,可以和埃安HyperSSR去争夺“世界上最快的超跑”称号。
由此可见,在造超跑这事上,中国车企将“大胆干”运用到了极致,从十几万的平民超跑到千万级别的顶级超跑都有涉猎,就是没几款接受过实践的检验。
真超跑OR吉祥物?
乍一看,入局超跑市场的中国车企不少,但拨开云雾就会发现,真正落地量产且交付的寥寥无几。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品牌汽车打造超跑,“吉祥物”的意义更多些,目的是为“博热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曝光度”,为后续推出的大众化产品铺路。
明确表示要量产交付超跑的,目前主要有红旗和埃安等。
红旗曾表示,将在2023年初实现S9量产。不过,有消息称,因工厂建设延期,S9投产计划被推迟至2024年。埃安HyperSSR也计划明年10月量产交付。
对于自主品牌造超跑,有业内人士认为,主要目的还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上攻。
一直以来,自主品牌冲高成效不显。如埃安两款主力车型AIONY和AIONS主要面向的是13万-18万元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定位和售价接近30万元的AIONLX去年销量仅千辆。
正因如此,埃安发布Hyper(昊铂)品牌,推出超跑HyperSSR,应是为与现有产品区隔开,为冲击30万+市场增加成功概率。HyperSSR量产交付销量如何,或许是其次。毕竟,Hyper品牌似乎志不在超跑市场,按照规划,将面向高端市场推出轿跑、SUV、MPV以及新物种等一系列产品。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超跑对中国车企来说还不现实。
做超跑需谨慎
不否认,
就算实现量产,谁会为中国超跑买单呢?当听到埃安做超跑时,就有网友留言调侃“会不会biu一下就没电了”?
维持超跑格调更不容易。超跑市场实在过于小众,加上制造成本高、周期长、售价贵,所以销售增长缓慢。像法拉利、阿斯顿马丁这样的纯超跑品牌,年销不过万辆。资金链一旦断裂,或是订单锐减,超跑品牌极易陷入破产境地。公开资料显示,阿斯顿·马丁破产过7次,兰博基尼、法拉利等也曾多次破产。
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差,部分超跑品牌都选择背靠大企业品牌,比如保时捷、兰博基尼、布加迪等委身于大众集团,阿斯顿·马丁是福特旗下子公司,法拉利是菲亚特旗下品牌。
为改善经营状况,现在的超豪华品牌更是走向了家用豪华车路线,掀起SUV化、电动化潮流。因为SUV产品比超跑赚钱,电动化是车市发展大势。在SUV市场,保时捷有Cayenne和Mancan,兰博基尼有Urus,法拉利日前也发布了首款SUVPurosangue。吉利的路特斯品牌重新出发后转向电动化和SUV,首款纯电SUVELETRE将于10月公布售价。
再看自主品牌,此前涉足超跑市场的车企结局也不算好。吉利、比亚迪打造的平民超跑,由于销量惨淡,没坚持几年就停售了。前途K50虽然实现了量产交付,但由于产品竞争力不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低,所以销量极为惨淡,累计交付量不过两三百台。如今前途K50停售,公司破产过(今年3月“重生”了)。
可见,做超跑需谨慎。冲高之路道阻且长,借助超跑这种“吉祥物”博热度治标不治本。相比投资或博眼球,自主品牌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做好产品。这也是为以后进入超跑市场,积累资本。毕竟,做超跑的成本可不低。
作者:向秀芳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