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300km/h的竞赛由于外部规则的限制戛然而止,不过在此期间还是诞生了追求超高运动性能的SUPERSPORTS车型。此外,WSBK的规则也开始改变,参赛车辆需要以量产公路摩托作为基础改造。2004年是个转折点,车厂不再一味制造追求性能的摩托车,而是向不同领域开始发展,打造出各种类型的摩托。TMAX、WR250R/X等都是在当时诞生的新车型,开拓了摩托车更多的用途领域。2008年次贷危机到来,新型摩托车开发遇到了寒冬,此后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让日本的制造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也是由于这样的外部环境,使得车厂要在有限的资源中打造出有趣的、让人有购买欲望的车型。在制造成本、规格的限制下,又要满足人们的驾驶乐趣,可以说时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R1的登场让SUPERSPORTS车型的竞争进入了战国时代。铃木在2001年推出了GSX-R1000,其是以2000年的GSX-R750为基础打造的轻量化紧凑型车身,并且搭载了988cc排量引擎。更重要的是比起当时最强的第5代本田CBR900RR(929RR),GSX-R1000拥有比其高出8ps动力的160ps马力,车辆干重方面也和900RR持平为170kg。动力重量比达到了1.06kg/ps,成为了同类中的佼佼者。引擎部分来自R750,活塞直径扩大了1mm,行程延长了13mm。虽然标榜着“OwnTheRacetrack”的口号,不过除了赛道外,其长距离驾驶和易操控性方面也相当突出。GSX-R1000登场后,其影响力已经远超R1,成为了当时SUPERSPORTS的新标杆!
【SUZUKIGSX-R1000平成13(2001年】主要参数■水冷4冲程并列4气缸DOHC排量988cc160ps/10800rpm11.2kg-m/8500rpm■170kg(干)■轮胎尺寸F=120/70ZR17R=190/50ZR17
由于WSBK的规则变化,四缸车型的排量变为了1000cc,本田不得不对CBR900RR进行改造,并且注入了MOTOGP战车——RC211V的技术,于是CBR1000RR诞生了!引擎排量从954cc扩大到了998cc,并且首次引入了雅马哈R1使用的三轴三角布局设计。并且成为了首辆使用电子控制转向减震的量产车,虽然是公路车型,但是其目标是为了赢得赛事胜利而打造。排气管布局也变成了尾排式,和当年的RCV风格相似,对于车身侧面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和过弯倾角都很有利。随着同年新款R1的出炉,这两款车成为了SUPERSPORTS的代表。
【HONDACBR1000RR平成16(2004)年】主要参数■水冷4冲程并列4气缸DOHC排量998cc172ps/12500rpm11.7kg-m/8500rpm■179kg(干)■轮胎尺寸F=120/70ZR17R=190/50ZR17※参数为海外仕様/右边是RC211V
250cc踏板的热潮在2000年时向大型化踏板发展,随着踏板车巡航定位的加强,雅马哈推出了追求性能的TMAX。采用了钻石型车架和独立后摇臂。实现了轻量化和超高的运动性,作为元祖级别的踏板车,其十分具有代表性。
【YAMAHATMAX平成13(2001)年】主要参数■水冷4冲程并列2气缸DOHC排量499cc38ps4.5kg-m■198kg(干)
CBR600RR是CBR600F4i的后继车型,也是首辆600cc级别的RR车型。比CBR1000RR早一年登场,同样参考了RC211V的设计构造,比如尾部排气、以及专用连杆悬挂等。并且是世界上第一辆使用中空铝制框架结构的量产车,具有设计自由度高、轻量化、高刚性的特点。其在欧洲地区,不论是公路还是赛道都收到了极大的欢迎。
【HONDACBR600RR平成15(2003)年】主要参数■水冷4冲程并列4气缸DOHC排量599cc119ps6.7kg-m■169kg(干)
1998年CB1000SF已经进化到了1300级别,向着厚重大型化的道路发展。然而有很多车迷发出了需要运动型CB车型的心声,并且抢先在竞争对手XJR1300发售前升级完毕于2003年上市。CB1300系列通过全新设计,将引擎重量减轻了12kg。由于轻快的操控性和强大的引擎性能,以及帅气的外观,最终使其成为了日本NK车型的模板。2005年推出了带有整流罩的SUPERBOLD'OR车型。
HONDACB1300SUPERBOLD’OR平成17(2005)年】主要参数■水冷4冲程并列4气缸DOHC排量1284cc100ps11.9kg-m■261kg(干)
【HONDACB1300SUPERFOUR平成15(2003)年】
99年出道的YZF-R系列的第二款作品——YZF-R6,在03年时已经进化到了第三代。除了行程缩短外,通过排气钛阀和提高压缩比来提升转速。转速表刻度达到了20000rpm。并且是量产车中首批使用电子控制节气门的车型,加快了摩托车电子化的步伐。其整流罩造型也影响到了后续车型的设计。并且该车也是新款R6的原型,拥有极强的战斗力,在18年的WSBK赛事中,R6包揽了1-5的排名位置。
【YAMAHAYZF-R6平成18(2006)年】主要参数■水冷4冲程并列4气缸DOHC排量599cc127ps6.7kg-m■161kg(干)
WR250R(照片右边)是以“越野版R1”为概念开发的,使用了全新设计的250cc水冷单缸引擎,采用钛合金阀门和直吸装置压榨出31ps马力。并且这是首台使用铝合金车架的250越野车,干重仅为123kg。规格接近比赛用车型,前后悬挂均可调节。WR250X(照片左边)是前后配备17寸轮毂的型号。
【YAMAHAWR250R/X平成19(2007)年】主要参数■水冷4冲程单缸DOHC排量249cc31ps2.4kg-m■123kg(干)
进入2000年后,250运动车型相继停产,直到2008年川崎再次投入战略车型Ninja250R。其基于长寿车型ZZR250打造,是当时唯一一款全罩式250车型,设计风格参照了当时MOTOGP川崎车队的ZX-RR战车。使用了新规格的FI,产生31ps马力。雾化喷油器和双节气门使其在中低转速区间易于操控,前后17寸轮毂,脚踏周围也被整流罩包裹。虽然质量不错,不过由于是在海外工厂制造,因此价格还不到50万日元(08年),因此大受欢迎。并且其也是点燃现在250市场的导火索。
【KAWASAKINinja250R平成20(2008)年】主要参数■水冷4冲程并列2气缸DOHC排量248cc31ps2.1kg-m■151kg(干)※照片左上是Ninja250R的原型GPX250R(昭和62年=1987年)。
2011年Ninja1000登场,其拥有超高的运动性,不仅能够在城市骑行,还可以进行长途旅行。其是以2010年的Z1000为基础打造而来,使用铝制车架,1043cc直列4缸引擎响应线性。车头风挡3挡可调,满足了巡航模式下的骑行需求。加厚座椅、19L油箱以及座椅下的储物空间都非常实用。
【KAWASAKINinja1000平成23(2011)年】主要参数■水冷4冲程并列4气缸DOHC排量1043cc138ps/9600rpm11.2kg-m/7800rpm■228kg(装备)■轮胎尺寸F=120/70ZR17R=190/50ZR17
坐姿适合长途骑行,并且轻其易操控性和中段区域充沛的动力,在跑山路时也可变身为超级运动跑车。
【HONDANC700X平成24(2012)年】主要参数■水冷4冲程并列2气缸SOHC排量669cc50ps6.2kg-m■214kg(装备)
NC700X和NC700S、Integra使用了同平台制造,几乎共享了车架和发动机。
MT-09是第一辆标榜“MasterofTorque”的MT系列车型。其原型是1976年登场的GX750,当时GX750凭借2冲程3缸引擎的非凡加速性能引起热议。MT-09使用铝制车架,设计紧凑,拥有当时400cc级别车辆的车重,188kg。带有3级动力调节模式,车辆整体类似于街车和多功能车的跨界组合。
【YAMAHAMT-09平成26(2014)年】主要参数■水冷4冲程并列3气缸DOHC排量846cc110ps8.9kg-m■188kg(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