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围坐一圈,为准备一项关于出租车调查的报道进行头脑风暴时,有人忽然这样发问。
臧师傅是谁?
2006年,一篇博文《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被争相传阅,作者是时任微软中国公司全球技术支持部部门经理的刘润。那天,刘润搭上一辆大众出租汽车从徐家汇赶去机场,一路上,出租车司机饶有兴致地给刘润讲述了他开出租车每个月挣8000元的生意经,把刘润给彻底震撼住了。要知道,当时,出租车司机一般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
出租车上的这番对话,被刘润写成了博文。一时激起千层浪,人们没有想到,看似靠运气吃饭的出租车服务,竟然还有这么多学问。而那位精明、神奇的金牌出租车司机就是臧师傅,臧勤。
9年过去了,臧师傅还在不在开出租?
我们想寻找臧师傅,隐含了两层意图:
其一,面对出租车市场出现的矛盾纠葛,尤其是面对专车向出租车的挤压,我们想听听来自最基层的声音,臧师傅应该是对这一行当有过透彻观察的人,找到聊聊,或许能够找到解开乱麻的一点头绪;
其二,面对当下出租车行业服务下滑的状况,我们想知道在服务上有一套的臧师傅有无良策。在拼眼明手快抢单的时代,服务是不是不再重要了?
他能给我们答案吗?
找到时,发现他不开出租车已有三年
找到臧师傅,没有预想的那么难度大,因为他仍在大众工作,只是不开出租车已有三年了,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
穿过停满大巴的广场,不久前的一个上午,我们在大众旅游汽车公司的办公楼里见到了臧师傅。
他留着光头,穿着大众公司的西装制服,人高马大,喉咙响,气色不错,看不出他曾大病过一场。
那是三年前,臧师傅在家感到胸口不适,后来心脏动了手术装了支架。
“是因为开出租车累着了吧?”我们问。
“不是不是,是我自己荤食吃多了。”臧师傅否认。
从驾驶室转场到了格子间,现在的臧师傅从事的是后勤管理工作,比如组织安全学习,司机们的换证、日常统计等工作。
健康状况已经不容臧师傅再摸方向盘了,但他现在魂萦梦牵的还是开出租车。“刚生病那会儿天天梦见自己开着出租,现在好多了,一个月大概梦到一两回。”
他摇晃着光头大脑袋,甩出了这样一句话:“开出租真开心啊。”
有人学样印发名片,结果一个回头客也没
开出租,怎么个开心法?
许多人认为,能获得高收入,应该是臧师傅留恋过去开出租车生涯的原因之一。
掌握这一诀窍,臧师傅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积累,“我做了24年的差头司机,前5年熟悉上海道路,再5年才懂得‘成本核算’”。
转机是在他看了书本之后,一本蓝色的日本人编著的市场营销书给他的影响最大。“出租车就是一家企业,我要做这辆车的CEO,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效益最大化。”他总结出出租车经营的三大关键点:控制空车概率、速度产生效益、距离产生收益。
“就拿导航系统来说,上海路况复杂,到同一目的地实际上有多条线路,导航未必能给出租车司机指出一条最省时的最佳路线。有经验的出租车司机应该是活地图,有两三条备选路线,然后根据导航实时路况选出最佳。”
互联网时代出租车生意怎么做?
臧师傅以为:通过互联网叫车系统,出租车驾驶员可以在休息时筛选出几个满意的单子,再搭配老客户的生意、马路上随机生意组合着做。所以,互联网工具只能是附件,有助你抢单,而抢单之后,就和以前一样,比拼的还是服务。
刘润当年的博文中,把臧师傅善于发现“长差”的神奇,表现得十分充分,但臧师傅告诉我们,实际上,“十几元钱的短差我也做的。距离产生收益。长距离的价值客户、老客户哪里来?就是做短差,给予了顾客超出预想的服务,从而产生的回头客”。
臧师傅的一位同事也曾学着臧师傅的样子印发名片,却一个回头客也没揽到。“他没有懂得给予。”臧师傅说。
“臧式服务”的生意经
在刘润博文中没有呈现的“臧式给予”和“超出预想”是怎样的呢?
还有一次,臧师傅接了一个16元钱的短途生意,乘客是一家法国时尚公司的中方工作人员,一路上周到的服务让他接到了下一单长差:为法国公司老总接机。臧师傅多问了一句:你们公司的LOGO是怎样的?回家后,他自己掏了20元钱,做了一个印有对方公司LOGO的牌子。接机当天,当法国公司老总一下飞机就看到臧师傅手举的牌子上有自己公司的LOGO后,非常高兴。自然,臧师傅又一次赢得了后续订单。
如果说,以上这些故事展示了臧师傅“如何将潜在客户变成优质客户”的话,那么,臧师傅还有一套办法让服务增值。“邓小平为何会在1927年来广东路?”“城隍庙有哪三样东西必看?麻将牌、筷子、拐杖。”诸如此类的问题,臧师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被乘客拉去一路导游。结果,3小时车程,计价器显示120元,乘客却给了300元,报答臧师傅运输加导游的双重服务。
“现在很多行业都把自己定位于服务性行业,重视客户体验。”前不久,一个中学校长培训班请臧师傅去讲课,“校长们都说,学校也是服务性行业”。一家互联网公司也邀请臧师傅去做培训,明确说,“我们属于服务业”。在臧师傅看来,现在的出租车行业更不能丢了服务的好传统。“其实现在就是比以前多了个Wifi,其他都没有改变,出租车仍然是要靠面对面的贴心服务取胜。”
每一差生意,好比谈一次恋爱
现在,许多司机抱怨生意难做,认为即使提高了服务质量,也不一定做得过专车,为了稳定司机队伍,许多公司对于服务质量下降听之任之。
而曾经,在臧师傅的车上,有许多别的出租车上看不到的装备:万能充电器、医药箱、针线包、垃圾袋、矿泉水、MP3、罐装咖啡等,都是为客人准备的。
服务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臧师傅的信念,他认为即使眼疾手快抢单能力超强,互联网叫车也不可能成为全部的依赖。
臧师傅也听到不少人这样对他说:你开出租车那时,赚得多,当然快乐。我们赚不到钱,怎么开心得起来?这时,臧师傅都会用这样一句话回应:“恰恰说反了,因为我有快乐积极的心态,所以赚的钱多。”
臧师傅多年前购买了一种保险产品,总支出10万元,却能获得20万元保障,这个令他感到十分满意的买卖,也是自己开出租时结识的一位保险业年轻才俊提供的消息。在臧师傅看来,与每一位乘客相遇,都是一种缘分,可能这种缘分一辈子就只有10分钟、20分钟,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
在这场恋爱中,臧师傅最不吝啬的,就是送上“赞美”,他说:“让乘客有份好心情,又会再影响他人,这不是很美好的事吗?”
开了24年出租车,行程1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4圈,载过约40万位乘客,这是臧师傅出租车生涯的数字记录。我们问臧师傅,假若这辈子能再重新选择会去干什么,他回答:还是当个快乐的出租车司机,但不想出名了。
他羡慕现在的出租车司机,因为新车型上阵,车况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越变越好。不过,他也想提醒司机朋友:行车就像一个人,车是身体,驾驶员是心,乘客是灵魂,身体再好,心有偏差,乘客就永远到不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