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讲坛草原深处的浪漫——布里亚特蒙古婚礼婚礼哈达俄罗斯

大家有没有在抖音上刷到过牧民达西的婚礼?

什么样的婚礼以蓝天作穹顶,草原做地毯?

什么样的婚礼要吃掉上百斤的牛羊肉和糕点?

什么样的婚礼要宴请上千人?

今天就带大家领略草原深处的浪漫,

让我们一同走进传统的布里亚特婚礼。

布里亚特婚礼

布里亚特人,即布里亚特蒙古人,现今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蒙古国和中国境内也有少数的布里亚特人。《蒙古秘史》中首次提到布里亚特人,1207年在成吉思汗子术赤的降服下成为蒙古西征的属部之一,逐渐被蒙古化。1631年,在俄罗斯人不断的压迫和打击下,被俄国兼并。十月革命之后,为躲避俄罗斯境内的白匪,部分布里亚特人逃入中国境内,定居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的锡尼河两岸。

布里亚特婚礼一般选在夏季举行,此时正是水草丰美、羊肥马壮的季节,是忙碌的牧民在一年之中难得的节日和娱乐时段。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传统的布里亚特婚礼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定亲

布里亚特的青年男女缔结婚姻前必须求亲(定亲),也就是由男方氏族的长者挑选吉日,派求婚使者牵线搭桥。

求亲吉日当天早晨,使者带着哈达去女方家,先把哈达献在神龛上,向佛桌磕头问安,接受女方家敬茶之后,向女方家长讲明男方家希望聘他们的女儿做儿媳妇,讲明男女双方的家谱、双方子女的年龄、属相等。女方家长如果不看好,就不接受哈达,推辞婚事。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便假意推辞或一时静默来考验对方的诚意和智慧,场面诙谐、风趣。而后接过男方使者呈献的哈达,并表示应允婚事。因此,定亲仪式又称“下哈达”。

婚礼前两天,布里亚特新娘会举办一个告别单身的舞会,现在也会在城里的舞厅里办,有专门的司仪主持。这场舞会并不是只有新娘的闺蜜参加,亲戚、长辈都来,新郎也可以出席,唱歌跳舞,一直闹到凌晨,热闹程度不亚于婚礼本身。

二、送亲

婚礼前一天晚上,女方家会举行隆重的送亲仪式,布里亚特蒙古人称“巴斯干乃那达慕”。女方家以绵羊荐骨(羊背下部)肉招待亲朋好友,亲朋好友在蒙古包外铺上毛围圈坐定,男丁按辈分分长幼坐在西面,女眷坐在东面;两半圈衔接处,将出嫁的姑娘打扮一新,面北而坐,旁有女相陪。

姑娘家请来家乡最好的男歌手唱“荐骨歌”举杯祝福,用高亢动听的歌声叮嘱远嫁的姑娘,祝她幸福美满,亦劝勉新娘日后勤俭持家。歌声凄婉动人,听者无不为之激动流泪。歌声结束的时候,人们燃起篝火,跳起欢快的“哈塔日”舞,场面十分热闹。

送姑娘前,家家都置办嫁妆。姑娘的嫁妆也很丰厚:有牛、羊、家具、四季服饰等,送姑娘的娘家亲属每家都会送一份礼物给未来的新娘。

第二天早晨,迎亲队伍接亲时,新娘洗脸梳妆后准备出嫁。送亲伴娘均为已婚妇女,新娘未婚的伙伴是不允许送亲的。布里亚特婚礼伴娘的选择也有讲究,其角色分为两种,一种为“巴萨干努呼儿”,一种为“博日乎图鲁个其”。“巴萨干努呼儿”由与新娘年龄相仿的未婚少女组成,在图日仪式(turu,婚礼中的成婚大典,详见下文)前的各类仪式中都会陪伴新娘,唯独图日仪式不能参加。布里亚特婚俗中未婚少女有不可送亲的禁忌,男方来娶亲时,“巴萨干努呼儿”就会留在新娘娘家,不去送亲。“博日乎图鲁个其”则是图日仪式上的伴娘角色,她们由已婚少妇组成,在图日仪式上伴随新娘完成一切程序。

三、婚宴开始

1、婚宴准备

婚礼上肉食的准备,要在婚礼前一天下午就要开始进行,以确保婚礼当天吃到新鲜的手把肉。

各种馃子和糖果也装盘,摆好了等待着宾客的到来。

婚礼前两天会在牧场搭起巨大的圆形帐篷,沿袭传统宴席中男女不同桌,也遵循蒙古包内部的座位安排,正中间是尊位,左边是男性的位置,右边是女性。(草原婚礼只给婆家客人和长辈准备些木条桌和长条凳,围成半个圆圈,剩下的半个圆圈则是自家的亲朋和同村的邻里,可以席地而坐,娘家宾客在内圈,也是席地而坐的。)

老人们忙着准备新娘的嫁妆。布里亚特民族服装大都是手工缝制的,男装浑然大气,女装色彩缤纷,精美艳丽。所有鲜艳的色彩都可以出现在她们的衣服上。让人惊奇的是,这么多宾客,竟很少遇见两个袍子的花色和色彩出现雷同。她们就像是草原上盛开的鲜花,各有各的娇艳和芬芳!

2、送亲仪式

婚礼举行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举行隆重的送亲仪式,当地人称“巴萨干那达慕”。“巴萨干”意为少女,新娘在正式成婚前都是以“巴萨干”称呼的。“巴萨干那达慕”上,亲戚朋友相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唱歌祝福新娘。“兀萨哆”是这个场合规定演唱的歌曲,由年长的长辈唱给即将出嫁的姑娘。

3、成婚仪式

布里亚特人将婚礼中的成婚大典称为“图日”(turu)。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婚礼结婚盛典马上开始了。

(1)抢枕头

新郎家原有的旧蒙古包旁,搭起洁白的新包,上系七色彩条,成为草原上特有的洞房。女方送亲人摆放完嫁妆后,要举行“抢枕头”仪式。女方家四个壮汉,抱着枕头蹒跚而来。枕头形状奇特,两头粗细不同,长约一米。男方家四名壮汉迎上前去,将枕头围在中间,双方你拉我拽,互不相让,围观的人们叫好助威,十分热闹。难解难分之际,有长者出面劝解,方才罢手,双方对视一笑,共同将枕头放于新人的婚床上。

(2)新娘改装

送亲的队伍到达后,绕新郎家顺时针转3圈到拴马桩前,男方和女方分别在西南方和东北方下马,亲朋拴马下车,从车上取嫁妆送入洞房摆放好。随后,新娘一行才到新房,喝完茶后由陪伴而来的娘家人给新娘梳妆打扮,卸下闺妆,换上妇人装束:头戴圆筒帽头上的“推卜”等饰品熠熠闪光;足蹬高筒马靴乌黑发亮;婚前梳起的8根发辫合为两根,分别装入黑金丝绒缝制的辫套内;其下缀有镶珠银链的泡肩密褶耸起,裙摆四散犹如孔雀彩屏半开。盛装的新娘雍容华贵,艳丽而又圣洁。

此时的新郎在蒙古包外干活——根据布里亚特蒙古人的习惯,结婚典礼之前,他是没有“资格”会见新娘和出迎宾朋的。这时候,他多干活儿显示勤快,才能受到新娘青睐。

改装完成的布里亚特新娘

布里亚特蒙古妇女的服装是在蒙古族古代服装式样的基础上稍加简化后改制而成的,略带欧洲风味。女式袍有未婚和已婚妇女之别。未婚姑娘穿“巴斯根德格勒”,是一种柳肩式的姑娘袍,上身和袖子贴身,腰部有大褶,下摆似裙肥大,同上身相接处褶用彩带盖上。

结婚后都改穿妇人袍叫“哈莫根德格勒”,袍子外面加套坎肩,肩部高耸,纳有许多衣褶,衣褶下面的臂部和胸部都围饰着绣有金钱的宽衣边,图案美观,颇具民族风格。袖分两段,袖口部与姑娘袍相似,上半部分肥大,袖子两段衔接处同袖口部大小相同,并用彩带遮住。这两种袍子都不系腰带,与其他蒙古袍相比,独具艺术风格。女长袍以不同季节有得勒(大毛)、阿迪亚勒(夹的或没毛板皮)、单绸等区别。

未婚女子服饰与已婚女子服饰

环佩叮当的腰饰也很有意思:右侧银链系着双管针筒、蒙古刀、火镰;左侧挂着银五饰(钩、锥、耳勺、夹子、镊子)和银香盒。

婚礼开始,布里亚特新娘团入场。

(3)接受贺礼

新娘装扮后,随娘家人到婚礼现场,接受婆家代表赠送的金戒指、绸缎等贵重礼品。这时新郎才到婚礼现场,接受女方赠送的衣服腰带等礼品。

(4)道谢

正式等到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入座,新娘会在伴娘的陪伴下,手拉手绕场顺时针走一圈,逐个与亲朋好友见面。

(5)祝福

婚礼上的祝福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男女双方的长辈轮流上台,站成一排,传递着麦克风,用简短的话语给一对新人最美好的祝福,语重心长的嘱咐,幽默的表达,引起全场的阵阵掌声……

接下来,按牧民习俗,新郎来到新娘伙伴面前,单膝下跪,由新娘伙伴将衬衫和腰带放在新郎的右肩上。

在司仪引导下,绕场一周,并高声喊:“新郎帅吗?”众人齐声回答:“帅!非常帅!”

(6)敬茶

新娘新郎换服装走出蒙古包,向双方长辈和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敬茶,以表谢意。布里亚特婚礼是国内唯一不上酒的婚礼。布里亚特男人热情奔放,遇到朋友不喝个淋漓尽致不罢休,酒后滋事伤人时有发生。为了改变陋习,让古老的婚礼习俗跟上时代的脚步,20世纪八十年代始,由布里亚特部族协会发起倡议,婚宴不喝酒,得到了族人的全面响应。所以现在的布里亚特婚礼上,不喝酒成为了民族的习惯。

4、篝火晚会

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不不不,晚上的篝火晚会是婚礼的另一个高潮。

当太阳落下山,当烟花在草原的夜空绽放;当音响、灯光的律动在草原回响时时,随之而来的,是牧民们点燃了松木篝火,火光四射,参加婚礼的众人跟随音乐起舞。他们跳累了,索性就把音乐减缓,披上长至脚踝的防寒长袍,高大的身影在炽热的篝火下走向蒙古包前的长桌,继续吃肉。

\|/

一次婚宴,筹备将近一星期,动用上百人,宴请上千人,一直从早上吃到天黑凌晨,婚礼才在欢声笑语中渐渐接近尾声……这不仅是一对新人走入婚姻的盛大仪式,更是所有人参与其中的对传统、对民族、对家人、对自然的致敬。所有的程序都一丝不苟,所有的仪式都不可马虎。布里亚特蒙古人在婚礼中,从不厌倦准备的繁琐和仪式的繁多,或许,在这茫茫的呼伦贝尔草原上,遇到一个人就很难了,遇到一位真心相爱的人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布里亚特蒙古人对婚姻和幸福如此敬畏的缘由吧?

如果爱能穿过茫茫的草原,能跨过蜿蜒的河流,那么,在雪融草青的夏天,这场盛大婚礼就是对爱情最好的见证。

浩大的婚礼结束了,但布里亚特蒙古新人的幸福生活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萨娅娜.跨境民族布里亚特族婚姻习俗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21.

[2]尹思源.布里亚特蒙古族盛装服饰的传承与创新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20.

[3]周晓岩.内蒙古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田野考察与研究[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1,18(03).

[4]李墨田.布里亚特婚礼[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02).

[5]巴拉金.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族婚嫁习俗浅谈[J].黑龙江史志,2014(05).

THE END
1.是属于中国人的顶级浪漫,新人在宗祠办婚礼全家族一起穿上了汉服是属于中国人的顶级浪漫,新人在宗祠办婚礼 全家族一起穿上了汉服氛围感满满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趣闻小探 江西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1跟贴 打开APP 论背景音乐的重要性!! 新媒体 打开APP 旁边有个抢活的…怎么办?人都过去了? 新媒体 打开APP 多喝热水,热水https://m.163.com/v/video/VCLE4J94C.html
2.三书六礼凤冠霞帔十里红妆中式婚礼最高礼仪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也太00:00/00:00 三书六礼凤冠霞帔十里红妆中式婚礼最高礼仪 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也太漂亮了 愿每个女孩都能嫁给爱情 拳击那点事发布于:江西省2024.08.23 00:00 +1 首赞 三书六礼 凤冠霞帔 十里红妆中式婚礼最高礼仪 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也太漂亮了 愿每个女孩都能嫁给爱情…https://www.sohu.com/a/803056722_100114195
3.中国民俗学四川诗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饮食文化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 二、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一)从烹饪方式和艺术上来说: 1.大约在1万至4万年前,石烹法,这是最原始的烹调方法。 2.夏、商、周三代到秦统一中国,铜制炊具,油烹法。(炸、炒等) http://lm.cdjcc.edu.cn/zgms/contents/2579.html
4.中国禧文化主持人团队创始人汪洋传统花轿婚礼样片 明制婚礼片花 00:29 央视星光大道嘉宾评委 网红 相伴一生原唱牛歌小草生日晚会主持 00:12 浦江黄宅镇赤心村梨花节主持 00:46 学校诸位宝贝户外拓展活动主持 02:47 温州文成朱氏家族祭祖及传谱大典 00:30 西式婚礼仪式之敬茶篇 01:01 https://www.meipian.cn/37sza5fy
5.婚礼仪式流程中国传统婚礼流程简短接亲网婚礼仪式流程 中国传统婚礼流程简短 在当今时代,很多新人都会通过一场浪漫而又唯美的婚礼是来向所有亲人和好友官宣自己的感情关系,那么大家在即将准备结婚之前,也会进行很多方面的了解和考虑,想要让自己婚礼仪式当中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都设置的非常有意义且经典,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如今关于婚礼仪式的举办设置有着多种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118512.html
6.中国各地结婚习俗婚礼精选过程:过大礼—-回礼—-搬嫁妆—-上阁—-安床—-上头过大礼订亲最隆重之仪式,约在婚礼前十五天到二十天前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时到今天,由于这种传统婚嫁礼仪繁琐需时,甚少会采用全套“三书六礼”仪式,多化繁为简,最广为重要的便是过大礼这一环。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https://lovewith.me/baike/article/list/251
7.7成受访者称婚礼仪式必不可少留下美好记忆最重要——中国青年网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6%的受访者觉得婚礼仪式必不可少。对于传统的婚礼仪式,34.5%的受访者认为有文化内涵,各种流程不可缺少,31.5%的受访者认为流程过于繁复,花费较大。72.0%的受访者认为婚礼最重要的是给当事人留下美好的记忆,59.2%的受访者认为是家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edu.youth.cn/jyzx/jyxw/201806/t20180612_11642011.htm
8.礼制思想范文12篇(全文)在撰写《中国礼制史》时,陈戍国先生独具眼光,对佛教礼佛敬佛仪式、佛教丧葬、佛教戒律、丛林制度、僧官系统、传衣之制等佛教礼制文化加以重视和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两位先生的见解是不谋而合的。当然,《中国礼制史》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佛教礼仪制度作非常详尽深入的研究,但这已经足够引起佛教研究者的重视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dof7a0q.html
9.[屈永仙]叙事与仪式:傣族叙事诗的传承语境【摘要】民间叙事往往与民间仪式活动相关联,民俗事项背后往往有其阐释文本。这些民俗事项包括人生礼仪、节日活动,以及生产生活中的传统习俗。傣族婚俗的聘礼中含有腌酸鱼罐,这种婚俗可以在叙事诗《酸鱼阿銮》中找到解释。傣族婚礼上举行的“搭桥仪式”是在模拟阿銮故事事中英雄归来、娶妻的典型场景。人们常常为已故的母亲抄http://cel.cssn.cn/yjfz/nfmzwx/ssct/202304/t20230411_56193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