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表”被查,已有公司被罚84万!这7类企业要小心增值税纳税人跨区国家税务总局

近年来,多家公司因为工资个税被查了。老板和HR一定要注意了!不可存有侥幸心理。

多家工资表被查

一、工资表被查,罚款超84万

据深税一稽罚[2022]55号显示,税务局对深圳市某装卸有限公司2017年1月-2019年12月,总计3年的纳税情况进行了检查。

通过银行代发工资明细、社保缴费清单、代扣代缴个税明细等证据资料,税务局发现并认定该企业存在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涉税违法问题,最终开出超84万的罚单。

二、虚假发放工资“工资薪金”变“劳务费”

国家税务总局宜春市税务局稽查局根据举报线索,查处一起企业骗取退税违法案件。检查人员经过核查确认,涉案企业通过虚构残疾人员用工人数、虚假发放工资等手段,骗取增值税退税款267.9万元。

三、16年虚列工资依旧被罚

不久前,无锡市税务局公布了一份处理决定书。该案中,某公司几年前的虚列工资偷税,直至今年才被被查出,仍旧逃不过税务对其进行处罚!

对于上述虚列工资逃税的行为,一般处罚必定是追加税款和加收滞纳金,虽然上述金额不是巨大,但是也得不偿失,本可以不用缴纳滞纳金的。

而广东省的一起案例就没那么幸运,企业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40多万元。

广东省鹤山市税务局稽查局根据举报信息,对某制造企业实施税收检查,通过核查“账实”差异、细审工资费用数据,查实该企业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采取虚列人员、分解工资的方式逃避代扣代缴义务,偷逃个人所得税20多万元。

该局依法对企业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40多万元的处理决定。

八部门严打!各企业要小心!

2024年2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京召开全国八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推进会议,总结2023年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成效,研究部署2024年的重点任务。

联合打击机制将聚焦六个重点领域,重点打击利用骗取出口退税,以虚开手段骗取留抵退税、财政返还和政府补贴,利用空壳公司暴力虚开、异地虚开、变票虚开等严重涉税犯罪。开展“空壳公司”专项治理”。

(一)三个传统违法犯罪高发领域将持续受到高压监管

三是继续打击利用空壳公司暴力虚开、骗税行为。持续打虚、打骗的核心重心是打击专职虚开的犯罪团伙,其主要手段系掌握和控制大量空壳公司,暴力对外虚开后走逃,受票企业将承担涉税行政、刑事风险。因此,广大纳税人应当谨慎选择交易对手,坚决杜绝代开、虚开的发票。

(二)三个新增领域首次纳入重点打击范围

新增“以虚开手段骗取财政返还、政府补贴”。打击财政返还和税收洼地,是2024年以来审计、财政、税务持续推进的工作。2024年1月11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清理地方“税收洼地”;国家税务总局随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称“严肃查处违规招商引资中的涉税问题”。近期,山西、江西等多地开展清理招商引资中的涉税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八部门将财政返还与政府补贴放在同等地位,可能意味着将扩大清理地方违规奖补政策的范围。

依赖财政返还的如灵活用工平台、网络货运平台、废旧物资行业将受到重大打击,需要及时进行业务调整并防范税务风险。

新增“异地虚开”。异地虚开是首次见于八部门联合打击机制工作部署的范围。异地开票,即企业的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开展地不匹配,导致企业大量向外省开具增值税发票。质言之,此类行为的实质是企业设立在某个具有财政返还或者优惠政策的园区,但在该地并没有实质经营活动,而是将其他地区的业务“嫁接”到园区企业上来。此类行为极有可能涉嫌虚开,或业务模式被否认。

新增“变票虚开”。变票主要指的是企业的进项发票与销项发票产生了明显的品名变更。通常,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加工行为的,发票必然会发生变化,从原材料变为商品,因此“变票”本身是正常的经营行为。所谓变票虚开,依然是发票变更的环节与实际的企业生产、加工行为脱离,从而产生了开票与实际经营不符的虚开现象。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以骗抵增值税款为目的的变票虚开。例如,贸某易某业为了骗抵税款,不分青红皂白地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发票,而不看发票品名,造成了进项发票和销项发票品名异常变化的情况。

二是不以骗抵增值税款为目的的变票。例如,企业为了虚增业绩实施的对开、环开行为,由于交易是虚构的,其发票品名可能发生变化,变更发票品名开具发票的行为,虽然与实际经营不符,但未造成国家损失。

(三)2021年至2023年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成果

根据官方各年披露数据显示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列数据可见,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的效果显著,且存在如下特征:

第一,持续维持高压监管。2018-2021年期间总共查处44万户企业,平均每年查处11万户企业。2022年查处的企业户数翻倍,有20万户之多。2023年也查处约17万户,表明部门联动提高了检查效率。扩展为八部门之后,势必会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和检查效率。

第二,涉案金额巨大。根据挽回的各类税款损失粗略计算,2018-2021年期间,平均每户企业承担税款损失20.43万元;2022年平均每户企业承担97.75万元;

2023年平均每户企业承担104万元。约100万元的税款已经超出许多纳税人的承担能力,再加上税款滞纳金、行政处罚,被查企业的经济负担大幅增加。

第三,刑事风险巨大。就披露的数据来看,2018-2021年期间平均每查处10户企业,就有1人涉刑事责任;

在如此严厉的税收监管环境下,对民营企业而言更要警惕涉税违法风险,强化税务合规,明确税务监管将长期趋严的大趋势,摒弃侥幸心态。

2024年起,税务将重点严查这7个领域!

(一)虚开发票

虚开发票和虚抵发票是违法企业常常采取的违法方式。青海税务局稽查局通过精准分析线索,发现青海某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存在涉嫌虚开发票。

经查,该公司本来是一家税务代理公司,却将自己包装成平台型企业,在没有发生实际经营业务的情况下,以被代理企业的名义对外虚开增值税发票将近1200份,价税合计超1亿元。目前,该案已由公安机关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法院已开庭审理,拟择期宣判。

“以数治税”已经成为获取案源的一项重要手段,或者说,已经成为税务部门对企业日常监管的“常规手段”!

税务部门明确:2024年,会继续发挥税务、公安、检察、法院、海关、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八部门联合打击机制作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对虚开发票、偷逃税款等违法犯罪行为,重拳出击,严惩不贷。智慧税务系统、税控系统、申报比对让虚开发票无处遁形。

(二)虚列人员

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公司将面临涉税风险评估,特别是虚列人员问题。

劳务派遣是常见的用工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和风险,然而这方面的涉税风险也多,在利益的诱惑下,只收税点卖劳务发票的违法行为,需要财税小伙伴们一起警惕。

(三)自然人代开发票

许多劳务合作,需要自然人代开发票,这里面就会出现发票内容与实际经营不符的情况。以下两点内容需注意:

1、不要变名代开,否则属于虚开

2、自然人代开发票是否由支付方履行扣缴个税的义务

(四)公转私

个人账户隐匿收入行为、大额公转私的涉税评估。

有些人不太懂法想当然将收款放入自己口袋,这个属于隐匿财产属于偷税。税法规定伪造、变造、隐匿账簿的,会被列为偷税。

《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表示:严惩虚构支付结算,公转私、套取现金,支票套现。

(五)个税“筹划”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某速某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多点职业医生、营销推广人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简称“灵活用工”)数量大幅增加。

为了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2021年7月1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

借助政策的支持,灵活用工平台公司在过去三年取得了长足发展。

由于个人从灵活用工平台公司取得的收入属于“经营所得”,不是“综合所得”,不需要和自己的工资收入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且平台公司向个人支付该所得时,均按一个非常低的核定率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这就给一些希望做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公司带来了可乘之机。

将高收入员工的工资进行拆分,就是常见的“筹划”方法。殊不知,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玩火”!一旦东窗事发,绝不是简单的补税、缴纳滞纳金及罚款的事情,情节严重的,还会涉及刑事处罚。

(六)骗取税费优惠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税收优惠,让很多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但另一方面,却也让个别企业看到了钻空子的可能,通过各种手段骗取税收优惠。

陕西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残次商品低值高报等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最终,该公司被追缴骗取出口退税款1700余万元,主犯郑某某、黄某某因犯骗取出口退税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和13年,团伙成员徐某某被判刑5年,三人共处罚金合计3461万。

2024年,税务等七部门依旧是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犯罪行为。

(七)社保缴纳问题

多地相继实施“社保入税”,在各部门的大数据联网的情况下,企业的一举一动都被纳入了监管系统。很多企业员工的工资显示都保持在5000元以下并且长期不变,随着金税四期的上线,不论是税务还是工商、社保等非税业务都在联网系统中,数据统一,试用期不入社保、社保挂靠或代缴社保等行为都是行不通的。

THE END
1.公司抵税买车什么意思?公司购买车辆怎么抵税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开公司的老板一般都非常有钱,因为他们的座驾随随便便都是大品牌豪华汽车;但其实在豪华座驾的背后,许多公司还背负着一屁股的债款,老板们买豪车只不过是用于抵税罢了,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公司抵税买车是什么意思。 抵税买车,顾名思义就是公司通过买车的方式为公司抵扣相关税款,大家都知道对于公司而言https://www.yoojia.com/ask/3-9427995308982173845.html
2.公司买车抵所得税规定「公司买车能抵多少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加总起来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的税务更多,所以对于一般纳税人更适合通过公司买车来抵扣税务。 2021公司买车抵税政策 旧的政策只持续到2020年12月31日,目前还没有新的政策出台,再加上这个月汽车公牌投放数量大幅增大,有对应需求的朋友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喔。http://agoodv.cn/news/24206.html
3.2024最新美国抵税/减免税项目汇总(税率+标准抵税额+低收入加入省如果在调整后总收入(MAGI)不超过$80,000(夫妻合报不超过$160,000),并且家里有人(你、配偶或被扶养人)在读大学,学费抵税可以减免最多$4,000。可以通过填写Schedule 1 和Form 8917申报。 2、Student Loan Interest Deduction 如果你在2021年偿还了学生贷款,其中支付学贷利息的部分可以减税,最高减$2,500,要求MA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6703446
4.公司买新车和二手车哪个划算?请具体的分析解答下我公司想要买车,想问一下买新车和二手车的区别,是否都可以抵税,二手车需要什么手续才能抵税,新车和https://www.chinaacc.com/wenda/detail/xt/5273195
5.2021年建筑行业税收优惠政策2021年建筑行业税收优惠政策ppt2021年建筑行业税收优惠政策 本文作者:财税小喇叭 前言:建筑行业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涉及建筑工程,建筑劳务,建筑材料等方面;建筑公司的账务处理跟税务问题也是较冗杂。各企业面对不同税负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法也是各式各样。这其中就不乏一些不合规的方式,比如买卖发票,靠工资抵税;殊不知以上操作隐藏的税务https://blog.csdn.net/Taxyuan/article/details/116018179
6.20202021年梁红星,《税收译丛》,税收译丛税收人物【全网最全】北京税海之星税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一带一路”资深税务实务专家——梁红星文章2021年https://www.tax100.com/thread-486037-1-1.html
7.2021款2.0T锋芒版玛莎拉蒂Ghibli价格及图片中国永达汽车服务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03669),是上海首批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之一,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车授权经销商。 平行进口,价格更低 永达豪车中心严格遵守国家汽车进口相关法规政策,运用平行进口车的直接采购模式,省去多道中间环节,价格更具优势。 车型配置,选择更多 http://www.ydhaoche.com/cardetail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