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少扣的个税41元,应补到员工工资账上,增加其工资金额。然后,制作会计分录,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同时调整“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账户。个人退回的41元工资则不做特殊处理,直接计入个人账户即可。
其实就相当于收回现金41,然后补到个税里去了。
分录怎么写
借:库存现金41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41
对的!您的理解准确。补缴个税的会计分录就是这样:借:库存现金41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41这个分录表示从公司现金中支出41元,用于补缴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借应付工资-41.贷现金-41,借应付工资41.贷应交税金-个税41,等于应付工资一减一增没变化,现金增加41,应交税金增加了41
您的理解有误。正确的做法是先借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41元,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41元,以反映补缴个税的支出。之后再借记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41元,贷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41元,以反映收到的补缴税款。这样,总的变化是补缴了个税41元,并没有影响应付工资总额。所以,正确的分录应该是:第一次(补缴个税):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41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41第二次(收到补缴税款):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41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41这样,整个流程完成了补缴个税的过程,同时也保证了会计记录的准确性。
你写的好简化,直接借现金贷应交税费,分录内容写收到某人交回个税吗?
确实,简化后的分录更加直观。当员工主动退回多扣的个税时,分录可以表述为: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41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41这里不需要特意写成“收到某人交回个税”,因为直接使用描述实际经济业务的动词和名词,如“借”、“贷”、“库存现金”、“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就能清晰表达业务过程。
我是做8月的帐,先提8月个税,9月交,8月多给发工资了忘扣个税所以收回现金时借:应付工资减少41贷现金41。予提个税时借应付工资41贷应交税金41
您的操作流程正确,以下是对应的会计分录:1.收回现金(补扣多发的个税):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费用41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412.预提个税(按8月实际工资计算应扣个税):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费用41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41这样处理既体现了补扣多发工资的现金流变动,又确保了按照实际工资额预提并准备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绕晕了,不知道该如何做了
别担心,我们来简化一下步骤和分录:1.收回多发的工资:-分录: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减少41,贷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41。2.预提本月应扣个税:-分录:借记「应付职工薪酬」41,贷记「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41。这样,首先把多发的工资收回,然后根据本月工资预提相应的个税。记得在下个月实际缴纳个税时,再进行相应的支付操作。
第一步借应付工资是不是得写负的呀,借应付工资-41贷现金-41
您是对的,当收回多发的工资时,会计分录应该体现为减少应付工资的金额,因此正确的分录是: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费用-41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41这样的分录表示减少了应付给员工的工资金额,并将这笔金额作为现金收入记录。同时,预提个税的分录保持不变: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费用41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41这样,整个流程就完整且准确地反映了会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