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周菊3月4日,2023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开幕。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公布6份建议,涉及燃油车消费税改革、新能源汽车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以及“托幼”和“养老”社会问题等方面。
在《关于我国主流燃油车消费税改革的建议》中,朱华荣指出,当前我国在对汽车产品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征收一道消费税,分别在2006年、2008年、2016年进行了三次调整,对促进我国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合理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汽车已从原来的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变,汽车消费税的弊端也逐渐凸显。
首先,我国主流燃油车消费税政策多年未变,与现实需求存在偏差。目前,我国2.0L及以下排量主流燃油车消费税政策仍延用2008年出台的暂行条例。但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主流燃油车从原来的奢侈品,转变为人民出行的基本工具,这与消费税“调节小众奢侈品消费”的初衷存在偏差。
其次,我国汽车税费较多,用户购车成本较高。在我国,设立税种较多,既有流转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又有购置过程中的车购税,还有财产持有期间的财产税、所得产生的所得税。如一辆售价10万元的汽车,在其生命周期内,在我国产生的税费约为6.22万元,占购买价格的62.2%。
第三,消费税在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方面具有一定挑战。汽车消费税与售出后的车购税都作为中央税,100%上缴中央,地方不留存,这无法充分激发地方政府拉动经济的积极性,导致地方政府重汽车产值,轻汽车销量,不利于充分带动汽车消费。
基于上述情况,朱华荣建议将2.0L及以下排量的汽车消费税税率减半;将车辆购置税、汽车消费税合并,保留一个税种,并增加地方财政留成比例。
另外,朱华荣在两条建议中都提到新能源汽车发展。其中,在《关于保障新能源汽车健康协同发展的建议》中,朱华荣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但面向未来进一步由大做强仍然面临较多挑战,需要国家层面顶层规划和系统解决。
针对国内市场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尚不均衡、企业层面的电芯标准不统一导致重复投资、新能源车企持续亏损,行业尚未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关键原材料高度依靠进口,车规级芯片等产品国产化亟待破局等问题,朱华荣建议,要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用户补能焦虑;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加强下一代动力电池、芯片等技术攻关;政策聚焦中端市场持续发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内外同步,加快推动锂资源等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同时在《关于鼓励公务用车采购新能源车的建议》中,朱华荣表示,目前公务车采购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带头作用不足,2022年新能源公务车采购占比约为18%,比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占有率低8个百分点。公务车保有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仅约10%。新能源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亟待更新出台。与此同时,大部分区域限定选择纯电动汽车,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领域更大程度的推广,且SUV为多用途乘用车,但实际上被划入越野车范畴,与市场需求相悖,导致公务车市场轿车与SUV占比错位。
对此,朱华荣建议各部委牵头,在公务出行中,鼓励使用、采购中国品牌汽车,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形象塑造。更新新能源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允许公务车采购混合动力汽车。公务用车放开对新能源SUV车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