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研究院最近发布了一个中国和欧洲豪华车车主的对比报告。
去年它在中国内陆10个城市(北上广深等)、欧洲6个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分别抽取了1350个和1110个定量样本进行调查,还选取了在中国市场覆盖较广的九个汽车牌子:奥迪、宝马、保时捷、奔驰、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路虎、沃尔沃和英菲尼迪进行研究。
在性别上,爱豪车是男人的天性,中、欧占比分别为74%和62%,不过欧洲女性的占比更大一些,占到了38%。在年龄上,欧洲豪华车车主更年轻一些,平均年龄31.9岁,而中国平均年龄33岁。
从收入来看,国内豪华车车主平均月收入达到3.1万,家庭月收入9万元。在欧洲,这两个数字分别为7万元和12.8万元。
不过在学历上,中欧两地就差别很大了。中国车主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高达97.6%,而欧洲车主当中,这一比例仅为67.7%。
在职业上也大不相同,中国豪车车主从事职业以中层职业经理人、私营业主和公务员为主。不过欧洲的车主们职业分布就比较平均,自由职业者、全职太太、退休等车主的比例显著高于国内车主。
对于价格,欧洲的车主似乎更为敏感,其占比为44%,远高于国内的17%。国内的土豪们在买豪车上似乎显得不差钱。另外,欧洲车主更加关心油耗,他们对汽车能否节能感兴趣。
从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消费者买车时很注意面子问题,而欧洲车主更加实在。这可能跟欧洲人的消费观念以及环保意识比较成熟有关,另外就是欧洲近年来的经济危机导致的,砸钱买车时也得省着点花。
报告显示,有将近七成国内豪车车主用过打车应用,在欧洲这个比例仅为35%。一个有趣的是,中欧都有超过一半的高端车车主做过专车司机,中国的比例是50%,而欧洲更多一些,占比为65%。
在专车司机这一块,大家还是比较相似的,都认为“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是首要原因,似乎Uber、滴滴也是社交的一种方式了。其次表示这是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同时也是在践行“节能环保”。
在车主恶性事故的新闻中,宝马所占比例仍然最高,但已经下降到55%,接下来的是保时捷、奔驰,这些恶性事故包括飙车肇事、醉驾肇事、无理蛮横打人、行贿受贿等。去年北京两个飙车党把豪车撞烂的事儿你一定没忘记。而沃尔沃的负面消息仍然最少,它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一个乖宝宝。
但不少品牌还是和“暴发户”、“二奶”以及“富二代”这些标签联系在一起。
比如宝马在中国,它的女性车主占了很大的比例:53%,是九大品牌中最高的。报告指出,宝马车主二奶的社会身份突出。同时,企业家开宝马车的比例上升36%。他们在生活上比较复杂、爱炫富,又希望得到社会认可。
另外,路虎也没有甩掉“暴发户”以及“富二代”的标签,但是比例有所下降。奥迪以前一直给人一种“官车”的形象,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会选择它。
凯迪拉克在中国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外企高层,但是奇怪的是,在欧洲,凯迪拉克被认为是暴发户开的车。原因在于,凯迪拉克走的是粗犷的美式豪华车风格,这很难配合欧洲当地低调节俭的消费理念和狭窄的街道,所以开凯迪拉克一般都是爱炫富的暴发户干的事儿。
保时捷的车主标签,如你所想,和“富二代”紧密相连,在欧洲,它则是影视明星所喜欢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