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全称“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是国际A级车展,每年北京上海轮换着举办。上一次北京车展因为疫情取消,所以这是四年来北京规模最大的一次车展。
看车展也有很多个年头了,以往的感受就是,年年无聊年年过,过完一年又一年。
虽然顶着一个国际A级车展的名头,但是北京车展并不是世界上最顶级的车展,车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发展趋势,而是卖车。原因就是,中国没有立得起来的自主品牌。
所以难怪大家觉得无聊。普通观众过来就是看个热闹,要么看看车模养养眼,要么隔着栏杆远远瞻仰一下豪车,车展的新闻无非就是某某土豪抱着一麻袋现金定下一辆跑车,再收获车模的爱情。对于主办方来说,要的就是个面子,重要的是哪家跨国公司CEO为了体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跑来看车展了,再有就是这次车展有多少全球首发车型。
为什么有一年北京车展被戏称为硅胶展,就是实在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大家只能内卷。
现在再看看这次车展,真是不由得感叹:萧瑟西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二、车展中的车企面貌
小小的展台,不过是走马观花,但窥豹一斑,还是可以看出各个车企的精神面貌。
那个时候,绝大部分人都是抱着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看着展台上侃侃而谈的船夫哥。
今天,他的梦想实现了。
云辇Z的技术并不是首创,20多年前,那个造音响的美国BOSE公司,就研发出了这么一套主动液压悬架,效果跟今天云辇Z几乎是一样的,后来,雷克萨斯也曾经尝试过这套系统,出品非常惊艳。问题就是,光维持这一套系统百公里油耗10L,而且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高压电流系统。所以后续就不了了之。
此外,方程豹出的跑车,双舱式、半分体,确实很有特点,也很好看。
2、奇瑞汽车
奇瑞邀请了3000家海外经销商来北京看车展,这让本次车展多了很多外国面孔。
奇瑞是一家比较低调的车企,2023年卖了188万辆汽车,其中有94万辆,也就是50%都是出口。
奇瑞在车展上,除了奇瑞品牌自己,还有捷途和iCAR两个展台。
在油车这条赛道上,奇瑞算得上是技术水平最高的自主品牌,可以说,油车的那一套算是彻底玩明白了。奇瑞在海外的布局,也很符合农村包围城市的原则,跟传音的玩法有点像。
比较让人惊艳的是奇瑞的iCAR品牌,iCAR03的长相非常符合大众的审美,全铝电四驱,10.98-16.98万的价格区间,个性品牌这个配置这个价格,相当有诚意了。
iCAR的网红概念车X25看图似乎很有特色,实车略让人失望。
对标方程豹和坦克,捷途是奇瑞的越野品牌。
我大受震撼,只能说,自主品牌在突破了玻璃天花板之后,是玩得越来越花了。
奇瑞在海外的影响要远大于国内。虽然奇瑞的电动车在国内排不上号,但是自研的电动平台预计将会用到捷豹路虎上,奇瑞的欧洲工厂初步决定建在匈牙利。
沃尔沃在这次车展上就有些边缘化,工作人员都得自己拉人看车。
保定车神这一届车展上推出了水平对置8缸发动机,用在摩托车身上。这个发动机算是油车时代最顶级的配置了,现在也被长城攻克。
互联网出身的老板,天生就会营销,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原因就是互联网出身,天生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更加敏感。
我一直认为,乔布斯的嫡系接班人,就应该是雷军。雷布斯不是调侃,而是实实在在的结果。
6、蔚小理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新势力最大的问题是护城河不高,或者说很难杜绝跟随者的模仿。比亚迪的三电自产、DMi系统抄起来难度很大,但是冰箱彩电大沙发门槛并不高。问界对理想的致敬,就非常有代表性。
7、上汽集团
油车时代的上汽集团,是国内合资的老大,现在颇有些落寞。
2024年国资委给上汽、一汽和东风下的KPI,不是收入或者盈利,而是新能源。
传统的油车时代,主机厂是很强势的,无论是面对乙方的供应商,还是下游的消费者。
雷军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上这么说,“当前汽车行业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小米在调研过程中经常听到‘多生孩子好打架’、‘苍蝇腿也是肉’等说法。”,简单说,油车企业在推新产品上比较随意,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余承东在体验过一些客户生产的智能座舱产品后,感受是,其用户体验设计简直是反人类的、坑爹的设计,体验差到“心中有一万头羊驼在奔涌,我想骂人”。
油车三大件,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技术更新缓慢,推个新车型无非就是拉个皮重新做个造型,整车厂对于智能驾驶产品矩阵这些不上心也正常。
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油车,技术迭代速度一日千里,那就不能重复以前的玩法了。
这次,上汽真的是拼了。
要说智己的车审美还是很在线的。
最近智己因为汽车发布会上“歌颂苦难”,被舆论一顿输出,又被小米汽车“怒怼”。
转型从来都是痛苦的,至少上汽迈出了第一步,虽然磕磕绊绊。
如果一个人兜里只有一个饼,分你一半;另一个人有一麻袋饼,送你一个;你怎么评价这两个人?
上汽集团现在市值1700亿左右,连带着零配件公司华域汽车只有500亿。这个市值,上下都很难。
8、通用
通用这次是倾巢而出,别克、别克新能源、雪佛兰、凯迪拉克足足分了四个展台,只不过连个浪花都没翻出来。
但是,通用是懂公关的。
在通用的操盘下,赛欧成为中国第一款10万级家轿,算是为中国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立下了汗马功劳。收购的韩国大宇,改头换面之后成为中国特供,销量也很乐观。
到今天,通用的车更是主打性价比,别克君威终端起步价到了12万多。
车造的怎么样先不管,通用这重视程度是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
说到通用,就得看这次车展谁没来。
首先是特斯拉,马斯克向来都是特立独行,略过。
比较显眼的是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这个由法国PSA、意大利菲亚特和美国克莱斯勒三家成立的跨国合资企业。这个公司2023年净利润居然能有将近1500亿,说明世界汽车市场还是蛮挣钱的。
豪华品牌的代表,法拉利这次也没有来。
主流的自主品牌,海外布局现在都避开了美国。鉴于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各国成立合资企业,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让就业留在当地,不让本国技术跟世界先进水平脱节,如果能跟着培养一下产业链就更好了。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定位跟上汽东风一汽,都是一致的。
新能源技术进步越快,美国的产业政策就会越尴尬。也许两三年以后,我们就会在美国见到通用比亚迪,福特长城,甚至是小米跟苹果的合资企业。
9、五菱
五菱的理念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五菱的定位有点像日系车中的铃木,专门做小型车。
柳州的大街小巷,都是被称为“剁椒鱼头”的五菱MINI,很多空地也被改造成小型车专用停车位。
五菱算是把小型车玩明白了,这次车展的五菱缤果,长得确实在审美点上。
纯电时代,电动车的设计是完全打开了燃油车设计的桎梏。
五菱有一款概念车菱蛋,相当的科幻。油车时代,为了安放发动机和变速箱,整车设计是受限的。对于纯电车型来说,电池和电机的安放,理论上的限制不多,所以车的造型也会更加的丰富。中大型车由于需要考虑电耗,外型要走风洞试验,所以现在的电动车越来越千篇一律。但小型车不用考虑这么多,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汽车往纯电化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性价比。
港股有个五菱汽车,是给五菱做零配件的。
10、长安
长安身上从来不缺梗,最著名的就是百年福特,毁于长安。
长安是一家非常有韧性的车企。油车时代,长安逸动,能够跟俗称马路三大妈的“轩逸雷凌卡罗拉”并列,SUV长安CS75销量力压一代神车哈弗H6。
长安这一次车展同样没掀起什么浪花。
阿维塔11车还是不错的。
长安的总部在重庆而不是西安。因为在重庆这个西南的中心城市,所以长安其实能够留住不少的理工科人才,可以说底蕴深厚。
长安汽车2月份以来有一波50%左右的反弹,炒作的推动力是与华为的合作。
赛力斯也在重庆,跟长安汽车其实是有竞争的,包括人才和区域资源,实际上长安汽车现在压力很大。
父母生二胎了,肯定会冷落老大,或多或少的。如果二胎表现的极其优秀,那老大就尴尬了。连心都是靠左长的,一碗水端平哪有那么容易。
长安汽车现在市值1500亿,合资外方不给力,自主短期看不到盈利反转,现在的市值可能向上的弹性并不大。
11、其他的
广汽拿出来昊铂参展,埃安进入2024年之后增长有些乏力,4月份同比下滑32%。
广汽集团的转债最后也没有完成转股,而且上市公司广汽集团还要拆分埃安IPO,考虑到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市占率,广汽集团可能短期没有什么看点。
东风做商用车,做重卡是很有水平的。至于乘用车,只能说路还很长,岚图梦想家确实挺好看的。
上市公司东风汽车,主业是轻卡,跟乘用车没关系。
一汽红旗这氛围感,跟宾利和劳斯莱斯有一拼。一汽的商用车做得也很好,乘用车就剩下红旗这一根独苗了。
极狐的车外表从来都很经打,只不过北汽已经躺平了。
不得不说,宝马外型设计确实有底蕴,电动车时代也丝毫不落后。
问界M9大卖,还是很符合逻辑的,这么大的车,看上去很舒服。
劳斯莱斯还是围着栏杆只能远远看。如果还是一根腰线10万起,那我觉得情怀可能讲不下去了。周鸿祎都已经卖了他的迈巴赫了。
三、车展之外的话
车展本身是一种文化,只不过这种文化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曾经参加过一次慕尼黑车展。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朋友,也就七八岁的样子,跟着父母在车里爬上爬下,啪嗒,按一个键,后备箱打开了,再按一个键,车窗下来了。在德国,汽车就类似于家电,是一种日用品。
很多人质疑为什么这次车展没有油车,因为A级车展是用来展示新技术,秀肌肉,不是用来卖车的,想买车可以直接去4S店。
新能源汽车,重点是产业链。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全世界最大最全的,市场也是最大的。这就决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定会成长出全球性的龙头。
油车时代的汽车,就是一个纯纯的代步工具。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汽车,是一台四个轮子的计算机,完全是两码事。
终极的格局可能跟手机或者计算机一样,只会剩下3-5家大型集团,比燃油车时代要少,盈利的天花板也要高得多。
谷歌2023年的净利润是5227亿人民币,苹果7000亿左右,新能源汽车的天花板,也不会比这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