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深圳唯一的综合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他带领的深大附中,更多体现出大学的特点,师生可以自由评议学校,校园氛围民主、包容、和谐。他对学生的培养具有大学气度,强调“有教无类”,追求“各成乃器”。什么样的学生都要教好,这才是“有教无类”。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个性发展才是根本。
刘重善校长秉持“感发意志,开拓智慧”的教学理念,他说:“我们的教学应该怎样才有效应该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启迪学生智慧,提供多样化课程选择,鼓励学生在优势学科和特长领域实现最优发展。”
他开拓创新,谋求学校可持续发展。在他的努力下,4.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高中部今年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实现一校两部,规模扩大一倍。他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成为深圳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和素质教育德育、课改“双特色”学校。他关心教师发展,建立校级教师和班主任工作室,打造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他在初中开展“4+1”实验;高中开展拿云实验,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高考成绩连创新高,2015年本科上线率96.62%,重点率46.86%,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艺术类高考成绩成全市标杆。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初级中学闫斌
闫斌
他,心怀梦想,志存高远,有凝聚人心的力量,他以先进的理念统领学校,致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素养中国新生代。他常说:“一所好学校一定是有内涵的学校,一定是为学生明天负责的学校,是培养现代公民的学校。”在校园中,师生们总能看到他巡视校园的身影,在学生和老师眼里,闫校总是很宽容,总能听到他赞扬身边的老师和同学。
25个春秋,20余项荣誉,闫斌付出的心血有目共睹。全国初中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全国非职业优秀管乐团队金奖、深圳市首批中小学素质教育德育体育特色学校,一个个奖杯叙述着他激情燃烧的流金岁月。他热爱教育,扎根一线,始终保持着朴素的草根情怀,用“真心”和“真行”探索教育的丰富内涵,追求着教育的永恒价值。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龙岗区首批高端人才培养对象、龙岗区优秀校长等荣誉被他尽收囊中。
深圳市福田区云顶学校杨坚
杨坚
6年前,他正式接手云顶学校,取校名时,不少人认为云顶这名字太飘忽了,但杨坚却认为云顶,意味着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为此,他提出阳光教育理念,即唤醒学生灵魂,为孩子们创建一个风和日丽的阳光校园,把教育的阳光洒向校园每一个角落,让每个学生每天都神采飞扬地学习和生活,培养出学业上有成就感、人生上有幸福感的“阳光学子”。6年过去了,学校已从3年前求人上学,到现在的一位难求。从事教育近20年,杨坚一直在“用心”做教育。人生只有一次,教育不可重来;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学校是千分之一,对于一个家庭是百分之百。
#SZHK_PAGE#
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实验学校王君健
王君健
他是一个充满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的校长。因为他朴实平和,很亲民,所有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王,他听到总是开心一笑。他认为,让老师得到最好的成长,也就是为了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有一名区里招聘的大学生老师,母亲长年卧床就医,父亲身体也不好,家境清贫,生活压力很大。王校长听说后马上安排学校后勤帮助安排住所、为他父亲联系一份工作来缓解新老师的压力,让在异乡立业的年轻人心里满满的是感动。从学校创办伊始,他切实践行“理念决定品牌、课堂铸就品牌、管理维护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团队打造品牌、科研助推品牌”的办学思路,努力将学校打造成深圳市乃至全国的品牌学校。他提倡“天性教育”为主体,以“生命课堂,生态德育”一体两翼的办学理论,关心师生的成长。
深圳市罗湖区布心小学孔文东
孔文东
1987年就走上工作岗位,多年过去,孔文东依然深爱着这一职业,没有任何职业能像教师一样,能收获看着孩子长大成才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他所在的滨河小学,主抓和美教育,运用景点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来开发育人资源,使校园里的每一个景点、每一块地方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他始终认为,教育需要爱的坚守。作为校长,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不论是学校的物质文化、教师的行为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还是教师团队的价值观念,都应当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发展去设计。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学生成为有可能成为的人。
深圳市南山区海滨实验小学李红霞
李红霞
也许因为原来是大学老师的缘故,李红霞很注重学术和课改。她是学儿童心理学的,她认为数学是需要抽象思维的,而小朋友到小学三四年级才适合接受抽象思维的学习,因此学校把数学推迟至小学二年级开始,小朋友学习效率反而更高。
她注重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数学,在其他学科学校也推出了一个个项目。她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越学越聪明。如双语科学,将英语和科学结合,生动的科学知识用英语来讲,孩子们有兴趣,同时英语词汇量大增,一举两得。“推迟小一数学至二年级开设”在海滨实验小学已实施五年,成效显著,甚至吸引了顺德德胜小学效仿。
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李唯
李唯
想方设法寻找学生身边的故事作为她的讲话素材,让国旗下课程走向学生生活,这比讲遥不可及的英雄人物更有震撼力。虽然如此辛苦,但李唯不愿把这一课“让”给别人,好几次感冒发烧,声音嘶哑,她都坚持了下来。李唯说,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种下一颗童年的种子,在他们日后的人生中成长、发芽。”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楼村小学王敬强
王敬强
当年,他来到楼村小学,看到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教学质量十分落后,他决心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去成就孩子们的未来。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他开始在小学探索“教师引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之前他与原校长一道,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研究“脱贫”崛起之策。王校长根据新区和楼村的情况,提出“生态教育”和“主体德育”理念,打造“激励教育”的校园文化和体育艺术特色,构建“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科学管理,引领学校内涵式发展。
在他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动机,发展的潜能,都有成才的愿望,所以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办学理念,选择了“激励教育”管理模式。他同时鼓励家长对取得成绩的学生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从而使得激励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深圳市龙华新区行知小学满晓螺
满晓螺
近年来,不少学校提出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口号时,但她觉得,对基础教育的孩子们来说,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公平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她在学校提出了公平教育“每日三问”的办学理念。
即一问“学生在学校是不是第一位的”二问“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平等地享受到学校教育资源”;三问“当下教育是否让孩子终身受益”她认为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下学生功课成绩的提高,而应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她说,学校办学,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才是学校的使命。
深圳市第三幼儿园邱雪华
邱雪华
小班孩子闹,中班孩子懵,大班孩子顽皮……没有六项全能,没有“72技”,怎么制服熊孩子虽然当幼儿教师又要六项全能,又要脑力加体力,但她却乐在其中。从18岁开始,她就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干就是31年,这期间有很多转行的机会,但她却放弃了,因为看着孩子成长是件幸福的事。
也许很多人说,孩子很难记住幼儿园的老师,可是去年,有一位她曾经的学生,邀请邱园长去参加她的婚礼,并将邱园长隆重地介绍给她的先生让邱园长异常感动。她喜欢每天看着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进幼儿园,喜欢看他们纯真的眼神,她愿意一辈子做孩子们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