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动力是国产全地形车和大排量摩托车龙头,过去4年收入CAGR为28%,净利润CAGR为31%。2019年ROE为17.4%,海外收入占比62%。
1.掌握大排量水冷动力技术,聚焦全地形车和大排量摩托车
公司成立于1989年,2017年上市。以大排量摩托车水冷动力为核心技术,产品聚焦全地形车+大排量摩托车,拥有大排量水冷发动机自主研发与生产的能力。公司在水冷发动机、大排量产品和车架平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全地形车:公司品牌“CFMOTO”已在国外市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布局ATV、UTV和SSV的3个全地形车产品领域,覆盖400~1000cc排量段。目前公司产品的主要外销地区为欧洲、北美、南美以及大洋洲等。2019年在国内出口市场份额中高达74.4%,在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均位居行业第一位。公司在西班牙、瑞典、波兰、俄罗斯、德国、奥地利、瑞士、英国等欧洲国家市占率较高;在美国地区市场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2)摩托车:摩托车产品整体以中高端、运动、竞技、休闲为定位,从150CC到1000CC全线覆盖,代表性车型有150NK、250NK、250SR、400NK、650TR-G、650G等产品,主打250cc以上大排量摩托车,覆盖街车、巡航、摩旅、仿赛等细分市场。2019年公司>250ml跨骑式摩托车产量、销量位居行业前茅,分别占行业总量10.63%、10.68%,大排量行业龙头地位明显。
2.全球化网络布局已具规模,海外收入占比超过60%
业绩表现:2019年公司营收32亿元,过去5年营收CAGR为28%;2019年归母净利润1.81亿元,过去5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31%。从2017年上市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呈现加速增长趋势,2019年同比上升50%。分产品来看,摩托车以内销为主,全地形车以外销为主,2019年分别在营收占比达56.4%和35.5%,其中摩托车营收占比持续提升。
盈利能力:毛利率、净利率保持稳中有升态势,2019年分别为32.2%和5.4%。受益于公司规模效应和品牌价值的提升、以及大排量摩托车产品收入占比提高,毛利率持续优化。净利率较低主要因销售费投入较大导致。
全球化网络初具规模。公司拥有独立自主商标“CFMOTO”,自主品牌收入占比96%以上,海外业务占比超60%。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拥有118家经销商及其3000余家经销网点,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9年公司在国内累计拥有412家经销商,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截至2020年12月核心省会城市3.0旗舰店已经布局完成,累计建店超过90余家,展现高端品牌形象,大大增强了车友的客户体验。公司已拥有境内商标117项、境外商标300项。
2020年公司开启新产品周期,仿赛型250SR、复古型700CL-X、警用型CF1250J相继上市。2020年11月和12月公司分别发布首款警用电动摩托300GT-E和民用电动摩托新品牌ZEEHO(极核),产品线不断完善。疫情期间国内摩托车业务将形成支撑对冲外需压力。
1.全球全地形车年销量超过90万辆,市场规模有望达1000亿
全球千亿级市场,未来五年市场规模CAGR为8%左右。据AlliedMarket预测,全球全地形车市场将以7.8%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5年达到141亿美元(超过1000亿元)的规模;根据PolarisMarketResearch的预测,2017年全地形车的市场空间约92亿美金,未来将以每年8.3%的速度增长,到2022年全地形车全球的市场空间有望达1000亿元。
个人用户占比超80%,包括了娱乐玩家,如赛车手、竞技爱好者、探险爱好者、猎户、庄园主、别墅业主等;ATV需求稳定,UTV为增量市场。ATV需求自2010年以来年销量稳定在40万台左右。但在供给端驱动下,UTV需求提升强劲,全球销量从2010年的24万台,提升到2019年的55万台。
国内以出口导向为主,90%以上全地形车出口国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9年全地形车销量11.54万辆,共出口11.35万辆,同比增长10.77%,出口金额2.88亿美元,同比增长11.93%。据中国全地形车联盟信息,目前全国约有1万~2万台全地形车市场保有量,其所代表的竞技运动、时尚潮流、生活方式和运动文化正在向百姓生活渗透,随着国内全地形车俱乐部的快速发展,使得全地形车逐渐被消费者认识和接纳。
2.欧美消费量占比89%,美日产能占比81%
目前全球全地形车主要产能仍集中在北美,2015年北美制造商如北极星、北极猫、庞巴迪、约翰迪尔等制造商生产的全地形车约占全球产能的52%;日本厂商本田、雅马哈、川崎等厂商产量则占全球的29%左右,其次是中国厂商。全球消费市场则主要集中北美和欧洲,2015年北美和欧洲全地形车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89%左右。其中美国消费占比73%,欧洲消费占比16%,其他地区11%。
国内全地形车集中度高,CR5超过85%。目前国内全地形车行业已经走出低价恶性竞争时代,开始以质量、品牌占领市场,春风动力、重庆环松、林海股份等出口企业已经拥有自主品牌,其品牌CFMOTO、HISUN、LH已在国外市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北极星工业(Polaris):北极星工业成立于1994年,主营业务包括全地形车和雪地车、摩托车、其他车辆以及售后市场、游艇业务。2019年营收68亿美元,其中全地形车38亿美元,雪地车3.8亿美元、摩托车5.8亿美元,分别占比56%、5.7%和8.6%,82%收入来自美国本土。2019年公司的全地形车在北美市场份额第一,雪地车排名第二。
本田(HONDA):本田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其生产的摩托车“幼兽”创造摩托车历史最高销量。1948年本田以生产自行车助力发动机起步,目前已在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2019年实现营收9569.3亿人民币,其中,分别销售四轮车和摩托车各331.8万辆和1242.6万辆,分别获得营收6382.8亿人民币和1319.8亿人民币。
雅马哈(YAMAHA):雅马哈摩托自二战后成立,其摩托车造型年轻时尚,注重性能与驾驶乐趣,受年轻消费者青睐。2019财年雅马哈摩托实现收入约1055.5亿人民币,其中陆地移动业务实现营收697.7亿人民币,占比66%。
川崎(Kawasaki):川崎为日本四大摩托车生产商之一,主要生产运动型大排量摩托车、赛车、越野赛车等。川崎产品的排量大多在250CC以上,此产品特色决定了川崎的产销规模稍小一些。2019财年川崎收入1051.9亿人民币。其中摩托车与引擎获得约216.5亿人民币的收入。
3.公司出口占比70%以上,欧洲市占率领先,北美增长潜力巨大
公司连续六年全地形车出口金额排名第一,平均占比超过70%。公司全地形车主要外销地区为欧洲、北美、南美以及大洋洲等,2014年至2019年公司全地形车出口额分别占国内同类产品出口额的73.33%、67.76%、65.70%、68.96%、72.68%、74.38%,2020年上半年公司全地形车出口额占行业出口额的74.94%,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2019年欧洲市场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31%,过去3年CAGR为27%。欧洲市场约占全地形车消费量的16%。欧洲市场全面执行欧IV排放要求之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抬升了市场的进入门槛。日系品牌退出欧洲道路/农机类全地形车市场,北美品牌仅征战农机类市场。公司在在捷克、土耳其、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波兰、俄罗斯、德国、奥地利、瑞士、英国、智利、斯洛文尼亚、葡萄牙等国家的全地形车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总经理在CFMOTO电动车品牌ZEEHO发布会透露,公司的ATV在欧洲销量达到第一。
2019年北美市场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14%,过去3年CAGR为38%。北美市场约占全球全地形车销量的73%。2019年公司在北美市占率1%,2020年预计可以达到3.3%(全美第七位),未来在北美有望进入前五位。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北美竞争对手的评测对标对象,与北极星、庞巴迪和本田一起进行评测对标。根据北极星工业年报数据,2019年北美销售77万台全地形车,公司在北美市场成长潜力巨大。
公司在北美市场性价比占优,品牌和渠道提升空间大。1)相同排量的产品,公司价格不到北极星的1/3,性价比优势明显。以1000cc为例,公司产品零售价格约为8.98万元,与北极猫、庞巴迪基本处在同一水平,远低于北极星29.9万元的零售价;2)2015-2016年同期相比,公司在北美的经销商数量远低于北极星。2015-2016年公司在北美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125家、175家,同期北极星在北美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1800家、1800家。
1.欧美发达国家以大排量摩托车为主,250cc以上占比超过50%
摩托车按排量分为三类:0~125cc(小排量摩托车)、125cc-250cc(消费型摩托车)与250cc(大排量摩托车),小排量摩托车以代步为主,消费型和大排量摩托车以休闲娱乐需求为主;按用途来分,分为街车(标准型摩托车)、跑车(运动型摩托车,Sportbikes)、巡航型摩托车(Cruiser)、旅行摩托车(Touring)、越野型摩托车(Off-Road)。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摩托车车型从代步型到消费型、大排量摩托车转变,其中欧洲市场250cc以上的占有率超过50%;北美市场250cc以上的占有率超过90%。
2014年欧洲600cc以上大排量摩托车注册数超过美国,并且差距逐年拉大。美国600cc以上摩托车注册数约为30万辆,占比超过80%,其中巡航型和旅游型注册数约为20万辆,占比超过2/3;欧洲600cc以上摩托车注册数约为40万辆,其中巡航型和旅游型注册数约为20万辆,占比约为50%,运动型摩托车占比35%。
2.日本国内以小排量为主,出口以消费型(125cc-250cc)为主
日本国内消费以小排量(125cc以下)摩托车为主,占比约为90%,。这一比例与我国相似,我国小排量摩托车占比为92%;但是其摩托车出口以消费型摩托车(125cc-250cc)为主,占比超过80%,而国内摩托车出口仍以小排量为主,占比超过99%。
3.我国250cc以上两轮摩托车呈爆发式增长,过去五年CAGR为56%
我国两轮摩托车整体呈下滑趋势。行业销量在2011年达到高峰2462万辆,自此一路下滑至2019年1371万辆(剔除190约万辆电动两轮摩托),行业2019年的销量仅为高峰期的56%。
4.欧美日系占据高端市场,少数国产品牌有能力参与高端竞争
全球高端摩托车品牌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系企业。日系四大品牌(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的摩托车凭借外形美观、驾驶舒适等特点称霸全球。据统计,2016年日系四大品牌在日本本土市场份额接近98%,在东南亚主要国家(印尼、越南、泰国和菲律宾)的市占率超过95%,在南美的巴西市场份额87.5%,在欧洲市场份额43%,在美国市场份额42%,在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市场印度的市场份额为33%;欧洲摩托车品牌数量众多,定位中高端。主要由意大利的比亚乔、杜卡迪、奥古斯塔、阿普利亚、摩托古兹、贝纳利,德国的宝马、奥地利的KTM和英国的凯旋;美国则是以哈雷戴维森为代表的机车文化盛行。
我国摩托车集中度较高,CR10超过60%。其中以生产小排量风冷发动机的厂商居多,前10大摩托车生产企业主要有大长江、隆鑫、力帆、银翔、五羊本田、宗申、北方企业、新大洲本田、广州大运、钱江摩托。目前仅有春风动力、钱江摩托和隆鑫通用具备生产水冷发动机的中大排量摩托车能力。
5.爆款车型+性价比优势,公司在国内大排量摩托车赛道占得先机
春风250NK已连续两年夺得250cc级别销量冠军。2018-19年春风250NK分别以12000台和15500台,斩获250级别销量冠军,领先于第二名铃木DL250和GSX250。2020年3月,公司推出仿赛车型250SR,11098位车友预定,1秒光速售罄,上市便成为爆款。
被选为全国唯一国宾护卫专用车,打造国际形象。公司产品作为国宾护卫专用车,在多个国家级重要活动中均有精彩亮相,并在2018年首次作为军援装备,走出国门护卫各国政要,展现了优秀的中国品牌形象。
公司两轮车在国内外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过去五年两轮车销量CAGR为40%,出口量CAGR为42%。春风在国内大排摩托龙头地位明显,销量仅次于钱江摩托。2016年,春风动力250cc以上跨骑式摩托车国内销量6785台,仅次于钱江摩托的2.14万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产销快讯》数据显示,公司>250ml跨骑式摩托车2019年销量占行业总量10.68%,2020年上半年占行业总量14.81%,大排量行业龙头地位明显。
6.率先发布电动品牌ZEEHO,主动拥抱电动摩托车新趋势
行业标准出台,电动摩托车进入高速增长期。2018年5月15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发布,很多生产超标电动自行车的企业加快转型,通过工信部目录准入,进入到摩托车行业。2019年4月1日,《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电动摩托车进入高速增长期。2019年,电动摩托车(含电动三轮摩托车)销量约为230万辆,同比呈数倍增长,占摩托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13%。其中电动两轮摩托车为销量约为190万辆,占所有电动摩托车的82%。
2020年12月率先发布电动摩托品牌——ZEEHO(极核),电摩量产概念车CyberConcept首次亮相,预计量产车将于2021年上半年正式上市。早在11月公司已经发布了首款新能源电动警车。CyberConcept拥有众多智能技术加持,有望引领未来年轻用户出行潮流。
1.2020-2022年收入CAGR为36%,净利润CAGR为65%
全地形车假设:
2)均价假设:过去五年公司全地形车年平均涨价5%,受益于大排量产品和UTV/SSV占比持续提升,保守预计2020~2023年公司全地形车均价分别上涨1.5%/1.8%/2%/3%。
3)毛利率假设:随着大排量产品和UTV/SSV占比持续提升、高毛利的北美地区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公司毛利率继续维持在在上升通道,保守预计2020~2023年公司全地形车毛利率分别为36.59%/37.21%/38.13%/38.43%。
摩托车假设:
1)销量假设:(1)国内市场:2019年我国摩托车销量同比下滑2%(剔除电动摩托车),过去五年我国摩托车销量整体处于下滑趋势,但是下滑幅度有所收敛。保守预计2020~2023年国内摩托车销量以2%速度下滑。250cc及以上摩托车渗透率在逐年提升,2019年达到9.6%,过去五年平均每年提升1pct,2019年提升2.1pct。受益于进口品牌在国内加大力度布局大排量摩托车,我们预计国内250cc及以上摩托车渗透率仍将维持快速提升,预计2020~2026年国内250cc及以上摩托车渗透率分别为12.1%/14.1%/16.1%/17.9%/19.4%/20.7%/21.7%。春风动力受益于产品线覆盖面和销售网络提升以及与KTM合作的加深,预计在国内250cc及以上摩托车市占率将持续提升,分别为4.6%/6.1%/7.6%/8.9%/9.9%/10.7%/11.2%。(2)海外市场:过去五年公司二轮摩托车在海外销量CAGR为36%,随着新车型的推出和欧洲、北美销售网络的逐步健全,我们预计公司在海外销售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2020~2023年公司海外两轮摩托车销量增速分别为40%/40%/29%/39%.
2)均价假设:过去五年公司摩托车年平均涨价8%,受益于大排量产品和欧美高端市场占比持续提升,保守预计2020~2023年公司全地形车均价分别上涨5%/5%/5%/5%。
3)毛利率假设:随着国内大排量产品和欧美高端市场占比持续提升,公司毛利率继续维持在在上升通道,保守预计2020~2023年公司摩托车毛利率分别为29.40%/30.07%/30.74%/31.40%。
根据以上关键假设,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6.5/62.4/81.8亿元,同比增长43%/34%/31%;净利润为4.0/6.1/8.1亿元,同比增长121%/52%/33%,PE为56/37/28倍。
2.给予2021年48倍目标PE
全地形车和大排量摩托车未来均是千亿市场规模的赛道,2019公司市占率分别仅为6.0%和3.2%,未来5年市占率可分别提升至10%和11.2%。2021~2023年净利润CAGR为40%。采用PEG估值法,基于公司对消费者深度理解并且擅长打造爆款车型的基因,给予春风动力2021年1.2倍PEG,对应6-12个月PE为4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