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大利名车,坊间有个著名的概括,叫「三皇一后」,其中「三皇」分别指代在外观造型设计上粗犷、奔放,不拘一格的法拉利、兰博基尼及帕加尼-风之子,而「一后」自然就是近些年来因为推出了几款价格在百万以内而让其在国内知名度很高,以优雅、流线及精致为特点的玛莎拉蒂。
这款车近来在深圳也非常多见,其三角造型的栅栏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唯一不好的是让车牌感觉很难堪。这个我们理解为三角形的栅栏其实原意是指一个盾牌,是1947年时候由一款叫6C2500的车型所开创的图形,因为辨识度很高,所以此后虽然一直有所微调,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已经变为其品牌资产当中的一部分。
虽然阿尔法罗密欧不在「三皇一后」的行列,但绝对是他们的老大哥,无论是行走江湖的资历还是成绩。
我们来看看意大利这些豪门跑车开创的年份:
而且这些豪车的品牌名基本都是创始人的名字或者名字的一部分,这在欧洲品牌当中极为常见。
所以单看开创年份阿尔法罗密欧已经是老前辈,但这并非倚老卖老,因为阿尔法在开创后不久就屡屡砍获欧洲各种赛车比赛的冠军,1925年更是拿下世界级年度冠军,奠定了其纯正的跑车血统。如今被视为豪华跑车代名词的法拉利创始人恩佐·法拉利,其实当时就是阿尔法罗密欧的一位赛车手。
后来法拉利那么喜欢用红色做车,也是跟阿尔法罗密欧这位老大哥学习的。图中看到的四叶草标志也是阿尔法罗密欧视为幸运图案的标识,典故大致是以前有一位赛车手技术非常不错,但是每次比赛总是拿第二或者第三名。做了很久千年老二后,在一次临近退伍的比赛上,他在车侧喷上了四叶草图案就拿下了当时的冠军,所以四叶草从此被阿尔法罗密欧视为了幸运图案。
而且在50年代F1赛车造型的创立者──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诸多品牌都借鉴了阿尔法罗密欧成功的造型和设计,比方我们看看玛莎拉蒂一款叫GranTurismo(格兰)的跑车,其造型就=「致敬」了阿尔法罗密欧。
聊到意大利汽车大家自然是希望了解一下比较熟悉的法拉利跟玛莎拉蒂,其实这两个品牌非常有渊源,都属于菲亚特集团的旗下品牌。菲亚特这个意大利汽车制造集团在国内知名度其实很低,因为它在国内只有一个合资品牌叫广汽菲亚特,制造的车款极少,而且销量很惨淡,但它的体量完全可以跟日本的丰田集团及德国的大众集团旗鼓相当。它2016年前旗下的品牌分布图:
是否看到很多熟悉的大牌,包括我们刚才聊到的老大哥阿尔法,目前都被其揽入怀中。
当然法拉利并非一诞生就属于菲亚特,1929时候法拉利的创始人恩佐法拉利还属于阿尔法罗密欧赛车手,但是他开始对商业及造车感兴趣,所以在阿尔法内部成立了斯库德里亚·法拉利车队(ScuderiaFerrari),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属于一个事业部、恩佐负责该事业部的赛车研发与制造,一干就是7年,在1933年时候阿尔法罗密欧决定退出赛车界,将赛车业务分包给了恩佐,恩佐获得独立自主权后就像突然神功护体,带领法拉利车队在方程式赛车、24小时跑车耐力赛、米勒·米格特等大奖赛中出尽风头,参加39场比赛获得11场冠军。
这个汽车厂以生产专业赛车为定位,随后生产出各种不同型号的法拉利赛车。1956年,经过法拉利改造的蓝旗车一举夺得世界汽车竞赛最高荣誉──一级方程式赛车年度总冠军,一连串的胜利奠定了法拉利赛车在世界车坛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赛车是一项极为费钱的运动与爱好,所以恩佐也开始积极策划做跑车,希望通过卖跑车赚取的利润来维持赛车运动。可惜恩佐在商业方面似乎不是强项,这个计划获利不佳,所以法拉利造车厂经常陷入经济困境。在1969年,法拉利就无奈地将50%股份卖给了菲亚特集团来维持这个品牌,到了1988年菲亚特持股比例甚至达到了90%。而随后的几十年里法拉利经过不断努力,从年产3000量车到年产10000台(法拉利跑车都使用纯手工方式制造)。终于在2016年摆脱了菲亚特集团重新独立出来,所以如今说到法拉利属于菲亚特,其实已经是过去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看法拉利如今最新的车型之一,是一款叫SP1的单座跑车,意思是这款车只能坐一个人。我觉得这种事情真的只有法拉利敢这样干,完全是为了驾驶而生,用具体行为打破「购买法拉利都是为了泡妞」的江湖传言。
可幸这事情法拉利没有做绝,还是出了一款叫SP2的两座跑车以便照顾这些群体。
关于意大利的豪车故事自然是讲不完的,但大致的发展脉络我们基本梳理清楚,对以上品牌的汽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后续自行搜集资料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