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丰盛的语言文化大餐最自由的外语学习基地」
故事幽默|心灵美文|旅游胜地|音乐赏析|有声阅读
法国奢侈品LOGO的故事
LOGO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视觉化的信息表达方式。正确使用LOGO,将为品牌提供一个更有效、更清晰和更亲切的品牌形象及文化映射。纵观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品牌和LOGO不计其数,而奢侈品牌无疑是其中相当注重LOGO设计的一支。法国作为世界上奢侈品制造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被奉为“奢侈品圣地”,其奢侈品牌在LOGO设计和应用方面颇有心得,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那么,在这些法国奢侈品LOGO的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呢
在法国的奢侈品牌中,爱马仕别具一格的马车LOGO令人过目不忘。但很少有人知道,爱马仕LOGO上的马车图案,其实是它曾经以经营马具起家的力证。同时,在爱马仕的皮具和金属配饰上,人们通常能看到一行小字PARIS,颇具沉稳优雅的美感。但近几年来,随着各大品牌的LOGO开始流行,爱马仕也一改往日的低调,把字母“H”作为设计因子之一,广泛使用起来。
卡地亚则是法国乃至世界珠宝、腕表及配饰领域的翘楚。在一次巴黎的晚会上,法国文人JeanCocteau向他的挚友,也即卡地亚的创始人Louis-FrancoisCartier,透露了自己对于首饰的美好向往。因此,Louis-FrancoisCartier特地为他设计了一款由三种颜色的金组成的戒指,卡地亚品牌三环交织的经典形象就这样诞生了。后来,这种标志也被应用在手表、钢笔等卡地亚的其他产品上。此外,“C”字形和“豹”也是卡地亚的代表性图案。
DSLOGO金属标识的灵感来自卢浮宫金字塔,如钻石般切割的组合式菱形代表了源自法国奢侈品制造业的非凡水准和工艺:DS产品缝隙大小远远优于行业标准;座椅表面均采用NAPPA真皮,细腻整齐的法式手工双缝线完美呈现了精湛工艺和匠人精神;而在旗舰车型新DS5内,还有媲美高档腕表的内嵌式石英钟表、自动点亮的LED迎宾踏板,进一步展现制造工艺和水准。DSLOGO的设计,不仅展示了DS奢华的品牌定位,更让品牌“敢想敢为,追求卓越,开拓进取”的核心价值直接、深入地传递给消费者。
Peugeot标志
平心而论,Peugeot翻译成标志,水平还是不错的,音译和意译想结合,朗朗上口,又营造出高端大气的感觉。至于为什么把它归在这一档,是因为他们没考虑到方言对读音的影响。这个原因,相信江浙的同学会懂……
在江南地区,“标志”的读音和一个骂人的词语类似,许多吴语区的人不买Peugeot的汽车就是,为了避免跟人介绍“标志“时候的尴尬。
在奢侈品牌LOGO价值日益飙升的今天,在产品显眼处烙上LOGO或是其pattern的印记,以塑造亲切的品牌形象、彰显品牌文化,已经成为奢侈品牌的一种新流行。不仅卡地亚、香奈儿、路易·威登等品牌都衍生出了自己的LOGO和pattern,豪车品牌DS也借鉴了这种模式,从LOGO中衍生出DSPattern,并将这种组合式菱形分布在LED尾灯、NAPPA真皮座椅、真皮方向盘、迎宾踏板以及中控台按钮等处,大大强化了DS的品牌标签,也让DS的前卫精神深入人心。
从爱马仕、卡地亚到DS,尽管它们的LOGO来历各异,却都已是品牌的最典型和直观的标识。只需匆匆人流中的惊鸿一瞥,就已深入脑海。而了解这些LOGO背后的故事,也是你进一步了解这个品牌的又一个途径。
法国知名品牌的中文译名
本意不差,可是这位CEO你真的不是来砸自家招牌的吗……
首先,这译名很拗口。可以连读的两个拼音,放在一起是很难区分开的,读着读着就会变成“爱饼”,还有闽南的网友把它读成“爱拼才会赢”。
其次,这个译名让这个品牌灵气全无。爱彼迎,小编的第一反应是某个地方电视台的自制家庭伦理剧,而据说还有人觉得这译名有点污……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品牌的中文译名是个学问。否则,再高大上的品牌,也耐不住一个土掉渣的名字啊……
翻译讲究信、达、雅,一个好的译名,不仅朗朗上口,还能在无形中提升品牌形象,给潜在的客户莫名的好感。
这一点,airbnb家的竞争对手Booking就做的不错。“缤客”二字,响亮又好记,还贴近品牌英文发音,而最妙的一点是不仅体现了该网站预订住宿的功能,还营造了一种“笑迎天下客“的意境。
而最高境界当属家具品牌IKEA(宜家),和化妆品牌REVLON(露华浓)。发音和原版接近自然是不必说了,前者取自《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而后者出自李白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两个名字译出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堪称神来之笔。
而法国作为工业服务业大国,也有不少品牌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给自己的品牌取了一个中文名字。今天法语君就带大家扒一扒,那些法国品牌的中文译名。看看哪些高大上,哪些辣眼睛吧!
就像上文提到的,一个巧妙的译名,就像在两国文化间建了一座桥,无形中重塑了企业形象。法国品牌里,有不少品牌的中文译名都十分巧妙,读音相近、朗朗上口自然是不必说了,还把音译和意译有机结合了起来,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立下了汗马功劳。
爱马仕Hermes:
法国品牌里,译名最为传神的当属Hermes(爱马仕)。众所周知,爱马仕是靠着马具起家的,品牌商标也是马车。这个译名精妙在,不仅反映出其品牌“马”的精髓,还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良骏的喜爱之情
雪铁龙Citron
法国三大汽车品牌,小编最喜欢Citron的中文名“雪铁龙”。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联想到汽车品牌。中国人奉龙为神,带“龙“的名字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而“铁龙”二字传递出些许“速度与激情”的意味。通道是不是感觉一辆银白的汽车迎面向你开来呢?
家乐福Carrefour:
法国最大的零售商Carrefour,其中文译名“家乐福”三个字,不仅亲民接地气,还包含着“一家人逛超市快乐幸福“的意味,让消费者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依泉Uriage/雅漾Avène
这两个相爱相杀的药妆中文名起得都不错,就放在一起说了。
Uriage主打温泉水护肤,Uriage的中文译名一听就是与水有关,不仅呼应了他们家招牌成分“天然等渗温泉水”,还给人一种温和干净的感觉,很符合他们的产品定位。
同样主打温泉水的Avène,中文译名“雅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与“温泉水“的成分呼应,还给人一种小心呵护的感觉,皮肤敏感的时候用它,总有一种莫名的安心感。
Vetements维特萌:
Vêtements这个词,咱们学法语的同学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它有一个别出心裁的中文名-——维特萌!这个名字兼具正经和戏谑,有点反差又略带一些二次元属性,又符合品牌潮流新奇的定位。小编表示,我现在已经把自己的衣服叫做“维特萌”了!
大多数的法国牌子中文译名,被小编分到了这个组。这些品牌大多是音译和意译二者取其一,读起来也还朗朗上口,也符合品牌形象。只是,没有做到音译和意译结合,但是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它们的译名对品牌推广来说不加分不减分吧。
蒙雪丽Monchéri:
其实,意大利集团费列罗旗下的moncheri,这个名字本身是起得非常精妙的。法语里的意思“我亲爱的”大家都知道,而英语念cheri类似于樱桃的发音“cherry”,这款巧克力最好吃的就是里面用酒浸过的一整颗樱桃啊!中文译名“蒙雪丽”倒是挺好听,只是没了一语双关的精妙了。
这两个品牌名字都是音译,雅、兰这样的字给人美丽优雅的感觉,让人容易和美妆护肤联系在一起。类似的还有伊夫圣罗兰(YvesSaintLaurant)和欧缇丽(Caudalie)等等。
理肤泉LaRoche-Posay
这个就属于意译了,把品牌调养肌肤的功能说的很清楚,也很有一种权威的感觉。只是让人很难把中文名和法语名联系在一起,辨识度不够,所以也归在这一档。
当然,还有一些法国品牌的中文译名,把品牌的形象带出十万八千里。虽然没达到“爱彼迎”这种辣眼睛的程度,也让人忍不住吐槽的冲动。
高田贤三Kenzo
Kenzo这个品牌是日本人在法国创立的,取个日本风格的中文译名也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用这位创始人的中文译名,来命名这个高端奢侈品牌吗?这个名字拗口不说,还让这个品牌的高端感荡然无存……我买了一瓶高田贤三的香水,这句话是不是有一种莫名的违和感?
LU露怡
Nutella能多益
这个不是法国品牌,但是法国留学党一定认识它。法国人超爱用这个来涂华夫和可丽饼,以致成为了过度肥胖的一大元凶,法国政府为了减少肥胖还专门给nutella征税!
可是,“能多益”是什么,是节能电池吗?是儿童成长钙片吗?还是跟益力多一样的乳酸菌饮料呢?
Bonnemaman巧婆婆
不得不说,论中文译名,法国食品真的是重灾区。名字翻译的倒是不差,但是咱们的大天朝,烤蛋糕做果酱的“婆婆”似乎不多,所以小编总觉得“巧婆婆”是某个卤味、调料品牌,就像“老干妈”辣椒酱、“母亲”牛肉干这样的,完全联系不到西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