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万的阿斯顿马丁,200多万的玛莎拉蒂,保时捷911,100多万的悍马……在宁波大学北区学生二村的门口,五六辆豪车排成一列,比较特别的是,每辆车的前盖上都放着一个个包装精美的红苹果。
豪车卖苹果的点子
缘于圣诞节的一份礼物
昨天钱报记者赶到的时候,宁大宿舍区门口风很大,瑟瑟发抖的一个女孩子背着包,站在豪车前面。看到有人靠近,就会热情地走上前:“同学,你要买苹果吗?
而在车上,记者注意到了一张公告:世界一号苹果,秒杀所有追求者,国产的30元一个,进口的分两档,50元和80元。
“我们是在卖苹果,这不过几天就圣诞嘛。”听到记者来采访,女孩子有些羞涩。
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苹果,特别感动,这份心意,也一直留在心底。
想想圣诞快到了,而自己又临近毕业,就想在学校里试试做生意——卖圣诞苹果。
有噱头却没招来生意
三天才卖了五箱
豪车卖苹果,究竟生意好不好?
记者到现场大约呆了1个小时。寒风中,豪车效应不减,学生下课、市民下班,都会特意跑过来,不过大多都是用手机咔嚓两下,真正买苹果的人很少。
记者也咨询了一些路过的市民。
“豪车卖苹果,油费都不够吧。”一个同学调侃说,就是个噱头呗。
还有一位同学看了许久,跑过来问了价:“这个价格有点高,自己吃吃不舍得,送人还会考虑下。”
说起三天来的生意,女孩子摇摇头,并不太理想。“上周五才卖了3个,周日卖了2个,昨天摆摊到下午四点,就卖出了1个。”
她给记者算了笔账:水果市场进了20箱苹果,花了近7000元,去宁波的二号桥市场买了一些包装盒,花了四五百块。不过三天生意下来,仅卖了5箱,更不用说倒贴的油费了。
不过,小张对于自己的圣诞苹果,还是很有信心。“和义大道同样的苹果,不带包装就要118元,我们的带包装,700克的只要80元。”寒风中,女孩子还在卖力地吆喝着。
“我们会坚持摆摊到平安夜。如果买一箱苹果,我们会用豪车快递到家哦。”女孩告诉记者。
三天的感悟:
连油费都不够,但很锻炼人
三天的卖圣诞苹果经历,让90后小张,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赚钱真不容易。如果不去计算成本,收获还是不少的。”
小张说,自己平时比较内向,不太愿意抛头露面,遇到陌生人也不怎么说话。但这次为了卖苹果,她也放下腼腆,学着与人沟通,遇到人都会上前吆喝。
对于豪车卖苹果的事,记者也咨询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杨建华。
杨建华说,女大学生的初衷是好的,想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验,来感受生活,通过这一行为,提升如何和别人交往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锻炼自己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大学生还是不太懂得生活的艰辛。豪车推销苹果,暂且不论苹果好不好吃,光就这一件事,对普通大众来说,就会觉得有些夸张,是一种炒作、噱头。毕竟中国人有句话,做人不要太高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使苹果卖的不贵,大家也不太会接受。”记者邹洪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