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件加工(autospareparts)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
随着汽车配件加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国际汽车配件加工零部件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如下发展特征: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若干鼓励政策。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受累于汽车产业的整体宏观环境低迷,汽车零部件利润水平也出现下降的趋势。201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板块利润达21.31%,至2019年上半年则下降至19.63%。目前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一方面是受整车企业“拖累”;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自主品牌产品升级,运用更多高质量进口零部件。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稳步发展之下,我国汽车零配件的进出口得到良好发展。2015年受到全球经济低迷与传统出口市场萎缩的影响,我国汽车零配件进出口金额有所下滑;2018年虽然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但是中国汽车零配件保持了稳步增长,进口金额为2309.5亿元,出口金额为3307.42亿元,贸易顺差为1318.2亿元。2016-2018年,我国汽车零配件保持良好发展趋势,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
二、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情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且多与整车制造产业形成完整配套体系。产业发展的特征包括两大方面:行业空间大,持续增长;竞争格局分散,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国内发展较好、实力较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涌现,在核心技术创新、配套市场突破、产业战略格局提升、企业内部改革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
三、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尽管去年汽车消费市场转冷,但长期向好势头不变,汽车零部件行业仍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来自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技术创新,我国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降保持梁海鸥发展趋势。预测,至202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5.7万亿元。
1、汽车零部件行业仍有巨大空间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而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中的上游产业,是整个汽车工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业布局集群化、产品生产集成化的趋势更为明显
整车厂业务区域布局具有较强的集群化特点,从而决定了以产业链为核心,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配套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出于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供货周期、提高协同能力的目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般选择在整车厂附近区域设立生产基地,因而产业布局集群化的趋势越发明显。此外,整车厂为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在产品开发时普遍采用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的模式,从而对零部件供应商集成化生产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最终促使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的生产模式逐步向系统化、模块化方向转变。
3、产业整合重组进程加快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对汽车的价格敏感性变得更为强烈,从而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汽车零部件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规模和品牌经济效应,通过大规模的组织生产、运输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供货能力及品牌知名度。因此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整体规模并降低生产成本将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未来着力提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4、模块化与轻量化推动产业变革
由于汽车行业竞争格局的不断加剧,汽车制造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模块化”、“轻量化”等新技术逐步完善并应用到生产环节中。随着模块化技术的逐步推广,汽车制造商将大幅减少汽车零部件采购数量,同时推动采购模式由“单品采购”变为“模块采购”。因此,零部件产品单一的厂商未来或将被整合,甚至被市场淘汰。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的创新为优秀零部件厂商带来发展机遇,并最终帮助其实现弯道超车。
电池续航问题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因素。在相同电量下,整车质量越大,能源消耗越快,续航里程也就越短,具体而言,整车质量每减少100Kg,续航里程可以提升10-11%。车身轻量化也因此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预计未来新能源电池、电机壳体、底盘副车架、转向系统等都将采用更轻更高强度的材料以减轻重量。
《2025-2031年中国汽车底盘零部件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汽车底盘零部件投资建议,中国汽车底盘零部件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中国汽车底盘零部件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