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

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1]SL/01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规定了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类机械加工件。

二、作业要求1、凡机械加工件必需符合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作业要求。

2、经加工的零件外表不允许有锈蚀和磕碰、划伤、裂纹等缺陷。

3、除有特别要求外,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留有尖棱、尖角和毛刺。

4、滚压精加工的外表,滚压后不得有剥离及脱皮现象。

5、精加工后的外表、摩擦面和定位面等工作外表不允许在其上打印标记。

6、经加工后的零件在搬运、存放时,必需防止受到损伤、腐蚀及变形。

7、成组配对加工的零件,如:齿轮箱上下盖等需有标记。

三、未注尺寸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5936-91四、未注外形和位置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5936-91五、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5936-91六、螺纹、键和键槽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5936-91七、中心孔1、图样中未注明、加工中又需要中心孔的零件,在不影响使用和外观的状况下,加工后中心孔可以保存。

2、中心孔需符合GB145的规定。

八、检验规章1、凡经机械加工件,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图样、有关技术文件和本要求进展检查和验收。

2、机械加工件的外观按规定要求进展检查。

3、主要机械加工件需每件检查几何外形与尺寸。

九、标志1、入库的机械加工件应有的标志2、标志的位置应不使机械加工件的质量受到损伤。

3、机械加工件入库应附有吊牌。

其中应注明:名称、零件名称、图号;制造日期。

编制/日期:审批:下面是赠送的团队治理名言学习,编辑删除感谢1、沟通是治理的浓缩。

2、治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由于治理涉及根本原理、自我认知、才智和领导力;“艺术”是由于治理是实践和应用。

3、治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仸何激劢人心的大事发生。

4、治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人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

5、治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一、概述机械加工是指通过加工设备将工件加工成所需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过程。

本指导书旨在为机械加工作业提供详细的步骤及操作要点,以保证加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请在进行机械加工作业前,仔细阅读本指导书。

二、加工准备1.确定加工工序和工艺路线。

2.配置所需的加工设备和工具,并检查其状态是否正常。

3.准备所需的加工材料和辅助工装。

三、加工操作1.根据加工准备中确定的工艺路线,进行相应的操作。

2.注意安全事项:a.在操作过程中,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b.遵循设备操作规范,严禁戴有松散衣物和长发,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整齐。

c.遵循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加工注意事项1.在进行机械加工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精确测量工件的尺寸和位置,确保加工结果准确无误。

b.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

c.控制加工温度,避免过热引起工件变形或烧损。

d.注意刀具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并进行必要的润滑和冷却处理。

五、质量控制1.加工后应对工件进行质量检测。

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尺寸检测、外观检查和材料检验等。

2.对于不合格的工件,应立即停止加工,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更换。

六、加工结束1.完成加工后,及时清理加工设备和工作区域,确保设备和场地的整洁。

2.将机械加工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和工具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2.如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请立即停止操作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八、总结本指导书提供了机械加工作业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进行机械加工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牢记安全第一,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1.简介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学生提供机加工作业的详细指导。

该指导书将涵盖机加工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机加工作业。

2.机加工基础知识在开始进行机加工作业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机加工的基础知识。

2.1什么是机加工?机加工是一种通过使用各种机床和切削刀具对原材料进行修整、切割和形状改变的制造过程。

它是现代制造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2.2常见的机床类型常见的机床类型包括: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

每种类型的机床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操作方式,学生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机床进行操作。

2.3切削刀具切削刀具是进行机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常见的切削刀具包括:车刀、铣刀、钻头等。

在选择切削刀具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硬度、形状和加工要求等因素。

3.机加工作业步骤了解了机加工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来看一下进行机加工作业的基本步骤。

3.1确定加工要求在进行机加工作业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加工要求,包括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等。

这些要求将指导你选择适当的机床和切削刀具。

3.2设计零件图纸根据加工要求,设计零件图纸。

图纸应包含详细的尺寸、标注和加工顺序等信息,以确保准确无误地完成机加工作业。

3.3准备原材料根据零件图纸,准备适当类型和尺寸的原材料。

原材料应符合机加工要求,并经过清洁处理以去除表面污染物。

3.4安装夹具根据零件图纸和加工要求,在机床上安装适当的夹具。

夹具应能够稳定固定原材料,并保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5调整机床参数根据加工要求,调整机床的各项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

这些参数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到加工质量和效率。

3.6进行机加工根据零件图纸和加工要求,进行机加工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事项,并及时调整机床参数以确保加工质量。

3.7检验零件质量完成机加工后,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检验零件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等指标。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的生产、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应按JB/T7261-94《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技术条件》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执行。

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生产按计划执行。

换热器产品(零部件)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磕碰划伤。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工程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的规定:机械加工件按m级(中等级)、非机械加工件按c(粗糙级)执行。

确认工件来料尺寸与图纸,下料单尺寸相符后再按图要求进行加工。

1划线1.1划线前的准备工作(1)工件准备包括工件的清理、检查和表面涂色;(2)工具准备按工件图样的要求,选择所需工具,并检查和校验工具。

1.2操作时的注意事项(1)按图及下料单,确认工具来料尺寸与图纸及下料单尺寸相符;(2)看懂图样,了解零件的作用,分析零件的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3)工件夹持或支承要稳妥,以防滑到或移动;(4)在一次支承中应将要划出的平行线全部划全,以免再次支承补划,造成误差;(5)正确使用划线工具,划出的线条要准确、清晰;(6)划线完成后,要反复核对尺寸,去人划线尺寸符合图纸尺寸要求后,才能进行机械加工;(7)批量生产时,划线可只划1~2件,其余加工时用靠模板来定位后进行加工(视具体情况而定)。

2金加工2.1车加工(1)接头;①按图要求,取工件将其夹上车床三(四)爪卡盘,调整同轴度,车出或用沙皮纸打光外圆;②按图要求,钻孔并镗孔,保证孔位、孔径、孔深及孔的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③按图要求,车出端面,保证平面与孔的垂直度及平面的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④按图要求,孔口倒角,保证各倒角的尺寸,跳动度、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⑤顶上尾架攻丝3-5牙,其余牙纹手工攻丝;⑥按图要求,定尺车肩,倒除全部锐角后定尺车割下;⑦取工件夹上三(四)爪卡盘,手工攻丝至有效深度,用塞规检验。

(2)法兰:①按图要求,取工件将其夹上车床三(四)爪卡盘,调整同轴度;②按图要求,钻孔,保证孔位、孔深符合图纸要求,镗孔,保证孔径及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③按图要求,车出端面,保证平面与孔的垂直度及平面的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④按图要求,将工件调头,车出另一端面,保证厚度尺寸、保证平面与孔的垂直度、与另一平面的平行度及平面的粗糙度符合图纸要求。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1.引言机械加工是现代制造业中重要的工艺之一,它涉及到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技能。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帮助操作人员正确、高效地进行机械加工作业。

2.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机械加工作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请务必遵守以下注意事项:2.1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耳塞、防护眼镜和手套等。

2.2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防止滑倒或绊倒事故发生。

2.3严禁戴长发或松散的衣物,防止纠缠在机械设备上。

2.4使用机械设备前,务必熟悉其操作规程和安全功能。

2.5遵循工艺要求和操作指南,切勿擅自调整机械设备的参数或使用不合适的工具。

2.6在进行机械加工作业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与其他操作人员产生碰撞。

3.设备操作步骤以下为一般机械加工作业的操作步骤:3.1准备工作3.1.1验证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检查润滑油和冷却液的充足程度。

3.1.2将工件固定在机械加工设备上,并根据需要进行夹持或夹紧。

3.1.3对工件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标记,以确保加工结果的准确性。

3.2加工准备3.2.1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切削工具,并安装在机械加工设备上。

3.2.2根据工件材料和加工要求,调整机械设备的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

3.2.3确认刀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通过调整机械设备的坐标轴位置来实现。

3.3加工操作3.3.1启动机械加工设备,并在观察工件和机械设备运行状态正常后,逐渐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

3.3.2注意监控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温度和振动等指标,避免超过设备或工件的承载能力。

3.3.3定期检查切削工具的磨损情况,并根据需要更换或修复。

3.4检验和调整3.4.1加工完成后,停止机械加工设备并保持其处于停机状态。

3.4.2检查工件的尺寸和形状,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判断加工结果是否合格。

3.4.3如有必要,对加工结果进行微调和修正,以满足工艺要求。

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小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信息的摄取、储存、提取和加工的过程。

学生摄取、储存的信息愈多,输出信息也就愈易、愈畅。

输出信息的易与畅,又能激发学生更大量地去摄取信息。

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习作中信息流程的指导,逐步提高他们输人、输出信息的能力。

本文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如下几方面的做法:一、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摄取信息摄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但如果教师对小学生不认真指导,他们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何信息也摄取不到,更谈不上储存和提取了。

因此,指导学生广泛摄取信息便是作文教学中第一需要做的事。

1.观察摄取。

观察是摄取信息最有效的一条渠道。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

从班级到学校,从家庭到社会,从街头小景到大自然景观,都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细心分析、判断,以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

2.访问摄取。

访问是摄取信息的另一条重要渠道。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许多的人、事、景、物尚不熟悉,特别是与之有关的历史材料,他们所知甚少,而这些往往是习作的重要信息,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通过访问、调查摄取信息。

譬如,练写《我与爷爷比童年》《家乡的变化》《学校今昔》之类的作文,都需要指导学生通过访问调查获得翔实的信息,这样才能达到小语新大纲提出的要求,“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3.视听摄取。

现代社会各种媒体迅猛发展,并迅速普及千家万户。

我们要因势利导,认真组织、指导小学生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看电影电视等多种视听渠道,让学生摄取信息。

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学校或老师禁止学生看电视,理由是“影响学习”。

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

诚然,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学习绝不能只限学习课本知识。

应该说,电视上有许多栏目对小学生的学习是有益的。

如“新闻联播”、“东方小故事”、“动物世界”、“体育天地”、“道德与法制”等等,小学生如若经常收看,注意摄取一些信息,就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习作能力。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1.穿戴好安全防护装置,作业前应消化产品图纸及其技术要求和工艺规程;2.准备好工艺装备(量尺、石笔、工装、夹具、行车等),加工前对设备(车床、钻床、刨床、铣床、切割机等)按规定进行作业前的检查和调试;3.运用合理的运输工具将下料部件转运到相应的工位上;4.对下料件、毛坯件或附件尺寸进行校对,出现疑问及时反映;5.按要求在下料件、毛坯件或附件进行划线找正,擦净定位面,在加工设备上调整好定位机构的相对位置;6.选择定位基准应遵循以下原则:(1)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尺寸基准重合。

(2)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紧方便。

7.先对下料件、毛坯件或附件进行表面划定,确定位置,并对照图纸及工艺文件进行检查、修正,直至被加工件符合图纸及工艺文件的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深加工。

8.加工过程中,若设备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

9.工件在加工后表面应清理干净,加工表面不得有飞边、毛刺等缺陷。

10.在规定的工位上摆放整齐。

转移中应避免磕、碰、划伤等变形。

保证外形的完整性。

11.各工序加工完的工件经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一道工序,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标识。

每种规格工序产品每次检验测量尺寸不得少于三次,同批次、图号的产品要求公差范围控制的一致性。

2、外观检验:1)图纸要求进行倒角,按图纸要求进行检验倒角,未按照要求进行倒角的判定不合格。

2)工件的毛刺飞边,去毛刺要求用手轻摸不划手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3)孔的检验,检验时按照图纸要求对位置、尺寸等进行检验。

符合图纸要求的判定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3、检验频度:1)首检;2)巡检;3)工序产品流转过程检验。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1.简介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机加工作业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机加工作业。

2.准备工作在开始机加工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确保机床和工具的正常运行状态;-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安全和整洁;-检查所需材料和工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手套等。

3.机加工作业步骤步骤一:确定加工工艺和参数1.根据加工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和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2.选择适当的切削工具,确保其质量和耐用性;3.确认机床的操作方式和程序设置,按照要求进行设置。

步骤二:固定工件1.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在机床工作台上,并用夹具或螺丝将其固定住;2.确保工件的固定牢固,并注意避免对其造成损坏。

步骤三:调整机床1.根据工艺要求,调整机床的刀具位置、刀具角度等参数;2.确保机床的各项参数调整正确,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步骤四:开始机加工作业1.打开机床的供电开关,并逐步启动各个部件;2.按照操作要点进行机床的操作,确保操作流程正确、稳定和安全;3.定期检查机床和工件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

4.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机加工作业过程中,务必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项: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手套等;2.注意机床和切削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3.定期检查机床的运行状态,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4.遵守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安全要求,避免杂物堆积和滑倒等意外事故;5.注意切削工具的锋利度和使用寿命,及时更换和维护,避免使用磨损或损坏的工具。

以上就是机加工作业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请操作人员按照指导书进行操作,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安全性。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机加工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为了保证机加工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个详尽的指南,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地进行机加工作业。

二、作业环境和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机加工作业之前,首先需要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并熟悉以下注意事项:1.保持作业区域整洁,防止工具和材料的混乱,确保通道畅通;2.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3.确定机器操作前的紧急停止装置,并熟悉使用方法;4.确保所有机械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5.禁止擅自改动机械设备的参数和设置,如有需要请与专业人员协商。

三、机加工作业步骤1.准备工作:a.检查所需工具和材料是否齐全;b.清理工作台面,并确保工件固定装置的稳定性;c.检查机械设备的刀具和刀套是否合适,并进行调整。

2.设定机械参数:a.根据工艺要求,合理设定机械设备的加工速度、进给量以及冷却液的供应;b.确定合适的切削深度和切削角度,以确保加工质量。

3.加工操作:a.根据图纸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进行切削;b.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并根据需要进行精确定位;c.按照设定的机械参数,使用合适的切削方式进行加工;d.定期检查加工质量,如有需要及时调整参数和刀具;e.加工完成后,及时清理工作台和机械设备,保持整洁。

2.加工质量不理想:a.原因:机械参数设定不准确,切削力过大;b.解决方法:重新设定机械参数,调整刀具和工件的加工方式。

3.工件定位不稳定:a.原因:工件固定装置松动;b.解决方法:重新固定工件,确保稳定性。

五、维护保养为了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加工质量,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1.清洁工作台和机械设备的表面,并检查是否有杂物和损坏的部件;2.检查刀具和刀套的磨损情况,如有需要请及时更换;3.定期润滑机械设备的滑动部件和传动装置;4.检查电气设备的接线是否稳固,如有问题请及时修复;5.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故障,请及时报修或请专业人员解决。

3.检验人员资格要求,规定执行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资质和技能要求,包括培训、证书和经验等方面的要求。

4.检验程序,详细描述机械产品检验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检验前的准备工作、检验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检验后的处理等。

6.检验工具和设备,说明执行检验所需的各种工具、仪器和设备,以及其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7.检验记录和报告,规定了检验结果的记录方式、报告格式和存档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8.不合格品处理,描述了发现不合格品时的处理程序,包括停止生产、隔离、返工、报废等措施。

9.审核和修订,确定了指导书的审核和修订程序,以确保指导书始终符合最新的技术要求和法规标准。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一、目的――规范机加工作业工序,满足客户对产品的要求。

二、范围――适用于加工作业工序。

2、工作时,各机床的工作台应保持清洁,以防铝屑划伤铝材表面,对于须铣的材料端面必须包装。

3、冲铣完成第一支材料前,应认真核对图纸,测量各种尺寸是否符合公差尺寸要求,表面是否完整,无毛刺等。

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加工,中间的抽检数量不少于5支,并做好检记录。

四、冲铣最后一支材料,也应该按工艺标准检查,从而确保机械设备的误差在正常范围内。

五、使用冲铣床时,不得将手放入上下模及各夹之下。

六、工作结束后,关闭电源,作好各机床台面的清洁工作。

钻床、铣床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1、钻、铣材料之前,应先检查各部件的紧固情况,严格按润滑规定,对铣、钻进行润滑,并检查运转是否正常。

2、空车试运行,系统是否正常,并检查各自的锁紧螺杆是否松开。

3、钻、铣工作时,工件必须拿稳或夹紧,用铣刀铣削材料时,一定要用夹具夹紧,严禁超负荷加工,且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进刀量。

4、钻铣工作时严禁戴手套操作,严禁用手直接清扫碎屑。

5、工作中,如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检查,以免事故的发生。

6、加工材料时,应对进给系统、钻刀具加注冷却液和润滑油,保证足够的润滑以减少机械磨损,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7、工作完毕后,清洁机床,特别要彻底清洁导轨面等滑动部分,并加注润滑油,检查各紧固件等。

8、未熟悉操作规程及非本公司人员,未经同意不得开动机床。

七、冲孔、铣口、钻孔:控制方式:由开料组岗位操作人员自行控制,主管人员监督执行。

检验项目:a、冲孔模具、铣口机及模具、钻床、铣床等加工器具;定期检查和维护加工器具的精确度,清楚自己使用的每一台机,每一个模具的公差数据;b、按开料单要求冲孔、铣口;公司冲孔、铣口、钻孔的操作步骤和基本要求及标准数据请参阅《开料作业指导书》;c、操作过程中的铝材保护措施。

五金机加工件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在对五金机加工件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五金机加工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4.1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4.2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4.3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4.22缺口:压铸或者浇铸的工件边缘由于模具或工艺的原因引起的残缺不平4.23积聚:喷油或喷粉过多时产生的堆积6.抽样计划6.1外观抽样依据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进行随机抽样6.2AQL:MAJOR:1.0MINOR:1.57.外观检查的环境条件在进行外观判定的时候,要遵守下列观察条件因素。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编码;WD7。

5—02-01版本:A状态:0页码:1/81总则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各类机加工过程。

1。

1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1.2要看懂、看清产品图样及其技术要求,有疑问之处应找有关人员问清后再进行加工。

1.3按产品图样或工艺规程复核工件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待问题解决后才能加工.1。

4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新设备、新夹具、磨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1.5加工所用的工艺装备及量具应放在规定的位置,不得乱放,更不能放在机床导轨处。

6工艺装备不得随意拆卸和更改。

7检查加工所用的机床设备,准备好所需的各种附件,加工前机床要按规定进行润滑和空运转.1。

8在装夹各种工具前,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拭干净。

1.9刀具装夹后,应用对刀装置或试切削检查其正确性。

10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夹具时,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11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夹紧面、垫铁和夹具的定位、夹紧面擦干净并不得有毛刺。

1.12按工艺规程中的规定定位基准装夹工件。

1.13对无专用夹具的工件,装夹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找正:1)对划线工件应按划线进行找正.2)对不划线工件,在本工序后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找正精度应保证下道工序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3)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表面,找正精度应小于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三分之一。

4)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保证对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要求。

14夹紧工件时,夹紧力的作用点应通过支撑点或支撑面。

1.15夹持精加工面和软材质工件时,应垫以软垫,如紫铜皮等。

1.16用压板压紧工件时,压板支撑板应略高于被压工件表面,并且压紧螺栓应尽量靠近工件,以保证压紧力。

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机械加工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机械加工是制造业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艺,对于制造工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机械加工中需要运用各种加工工艺和设备,因此,机械加工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机械加工作业,指导工人正确操作,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本文将重点介绍机械加工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机械加工作业步骤1.准备工作(1)检查机床的安全保护装置及加工零件的图纸和技术要求。

(2)检查机床各部位的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是否正常运转,并适当添加润滑和冷却剂。

(3)检查刀具和夹具是否安装稳定,刀具和工件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4)清除工作台面、工件和机床内的杂物和油污。

2.运转机床(1)根据加工零件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和加工参数。

(2)启动机床,检查各部位的行程是否正常,确保所有部分都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之下。

(3)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夹具和刀具,并将夹具安装到机床上。

3.切削加工(1)根据加工零件的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刀具的选择和位置设置。

(2)选择合适的切削加工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

(3)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加工参数,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

4.检查(1)对于需要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应在加工完成后进行测量。

(2)根据测量结果对加工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加工参数,确保加工零件的精度符合要求。

5.清理工作(1)将加工完毕的零件从夹具中取出,并将夹具清洁干净。

(2)清理加工区域内的杂物和油污。

(3)关闭机床,并按正常程序关机。

三、注意事项1.操作前必须检查机床和刀具是否安装正确,夹具是否紧固。

2.严格遵守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保证加工质量和效率。

3.在加工过程中,注意机床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正常运转。

4.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5.加工结束后,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关闭机床。

机加工作业指导书Document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机加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规范机加工作业管理和员工的操作,确保其过程管理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要求,产品质量符合图纸,满足用户。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产品备件及其它产品的机加工过程。

3.职责操作人员负责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对设备进行日常的保养和维护。

操作人员负责按产品图样和工艺规程,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和切削用量,加工出符合图纸,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

操作人员负责认真贯彻首件“三检”原则。

操作人员负责按有关文件规定对在加工的产品进行标识、隔离、码垛,并对本工序产品的表面质量(包括损伤和锈蚀)防护负责。

生产科负责编制本作业指导书,由机加工车间组织本车间员工进行培训和学习。

机加车间领导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机加车间操作人员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4作业程序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本厂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机加工工序作业程序:4.2.1班前准备:(1)设备检查:检查机床各部位联接良好,电源正常,手柄位置正确,一切正常,方可空车试车,试车正常,做车削准备工作。

(2)图、卡、物(毛坯)检查:检查随件流动卡、锻件毛坯、产品图样、材料标识,确认相符和正确。

(3)阅读图纸:认真阅读图纸,搞清以下数据:各部位尺寸线指到的位置,表面粗糙度要求,倒角大小,密封面要求和其它特殊要求。

(4)刀、夹具及工艺参数等的准备:根据产品图纸和《机加工工艺规程》规定的工艺参数,选取合适的刀具,刃磨并装夹好,同时准备必要的夹具、工装和机床附件等。

表面粗糙度要求为时,切深-0.5mm,走刀量-0.35mm,刀尖圆弧-0.8mm,切削速度100m/s以上。

表面粗糙度要求为时,切深-0.3mm,走刀量-0.22mm,刀尖圆弧-0.8mm,切削速度100m/s以上。

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CompanyDocument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机加工检验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生产部各部门自制件及外协件二、作业要求1、凡机械加工件必须符合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作业要求。

2、经加工的零件表面不允许有锈蚀和磕碰、划伤、裂纹等缺陷。

3、除有特殊要求外,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留有尖棱、尖角和毛刺。

4、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剥离及脱皮现象。

5、精加工后的表面、摩擦面和定位面等工作表面不允许在其上打印标记。

6、经加工后的零件在搬运、存放时,必须防止受到损伤、腐蚀及变形。

7、成组配对加工的零件需有标记。

三、未注尺寸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5936-91四、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5936-91五、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5936-91六、螺纹、键和键槽参阅附件:技术标准JB/T5936-91七、中心孔1、图样中未注明、加工中又需要中心孔的零件,在不影响使用和外观的情况下,加工后中心孔可以保留。

八、检验规则1、凡经机械加工件,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图样、有关技术文件和本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

THE END
1.如何制定作业指导书,内容完整,通俗易懂作业指导书打开网易新闻体验更佳 分享 热搜 大爷顺走腊肉店主骑车追回 74岁姥爷和外孙抢着玩金箍棒玩具 上4休3的好处已经显现出来了 地震瞬间教练抱起孩子撒腿就跑 买手机平板要有补贴了 张雪峰公司实行上4休3 目前还没有跟贴,欢迎您发表观点 打开APP发贴 0条跟贴 https://m.163.com/dy/article/JKC94V3C0516900F.html
2.汽车行驶系主要零部件检验的内容有哪些功能测试也很关键,通过实际或模拟操作,检验零部件功能是否正常,像开关、传感器、执行器等部件的性能指标得达到设计要求。 强度与耐久性测试要对零部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比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弯曲强度等,看能不能承受实际使用中的各种载荷。 密封性测试能知道零部件密封效果好不好。 https://www.pcauto.com.cn/jxwd/4636/46367354.html
3.零部件入库检验作业指导书20210414181330.doc零部件入库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13页内容提供方:smdh 大小:220.5 KB 字数:约9.48千字 发布时间:2021-04-16发布于安徽 浏览人气:7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零部件入库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414/5203323031003221.shtm
4.范本进货检验规范10篇(全文)成批进货检验,可按不同情况进行A,B,C分类,A类是关键的,必检;B类是重要的,可以全检或抽检;C类是一般的,可以实行抽检或免检。这样,既要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检验工作量。成批进货检验既可在供货单位进行,也可在购货单位进行,但为保证检验的工作质量,防止漏检和错检,一般应制定“入库检验指导书”或“入库检验细则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nnqezmx.html
5.成品出货检验程序,成品包装入库和出货前质量检验规定1.1.批量成品包装前,由包装组依据《制造命令单》、《包装作业指导书》、有效的产品图纸,《产品检验https://bbs.kuguanyi.com/thread-41291-1-1.html
6.进货检验员作业指导书(通用8篇)进货检验员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来料品质进行过程管控,并要求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此文件执行。2.范围 公司所有的原材料、零部件、辅助材料、五金杂件及产品的外协件进料检验。3.职责 3.1 IQC:负责所有外协/外购件/原材料的标识,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记录、统计。 3.2 IQC组长负责对《进料检验报告》进行审核 3.3 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861qx9a.html
7.瓶钳检验作业指导书模修处历史项目免费模板模修处对瓶钳检验及转产入库要求:1、 对转产或入库的瓶钳,必须进行核对产品编号、模号、直径及厚度尺寸。2、 转产瓶钳由模具维修技师根据 《模具出仓质量信息记录表》 的瓶钳尺寸进行检验。机台使用更换下的瓶钳要进行回收。3、 在机台生产的瓶钳由生产部进行保管,防止丢失。4、生产部对使用瓶钳质量异常https://www.wenjuan.com/m/slp/J7FJVjU/
8.质量检验的步骤是什么成批进货检验,可按不同情况进行A、B、C 分类,A 类是关键的必检,B 类是重要的,可以全检或抽检,C 类是一般的,可以实行抽检或免检。这样,既要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检验工作量。成批进货检验既可在供货单位进行,也可在购货单位进行,但为保证检验的工作质量,防止漏检和错检,一般应制定“入库检验指导书”或“入库https://m.51sole.com/b2b/sides133792798.html
9.宁国中鼎精工技术有限公司:出厂检验员工厂工业中鼎股份1、严格按公司产品工艺标准要求执行零部件入库前的检验工作 2、按检验规范和检验作业指导书等文件规定的抽样标准执行检验抽样工作 3、按照检验流程执行检验工作,对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做好标识和隔离工作 4、对每次的检验结果做好真实详细的记录 5、对每月的品质记录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https://rc.nglt.cn/job/29559
10.研发物料检验操作指导书.docx*文件名称Template Name:【研发物料检验操作指导 书】所属主流程编码 Upper-level Process Reference No.: 【】*业务类别 Business Category:【ISC】*模板/操*文件名称Template Name:【研发物料检验操作指导 书】所属主流程编码 Upper-level Process Rehttps://www.taodocs.com/p-718714474.html
11.来料检验报告表格Word模板下载来料检验报告表格Word模板 您是不是想找: 来料检验报告单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管理制度 pcba板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来料检验记录 来料检验控制程序 来料检验指导书 来料检验 钣金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报告模板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来料检验报告模板 46 3 (完整版)来料检验报告表格 https://www.tukuppt.com/wordmuban/lailiaojianyanbaogaobiao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