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配件市场竞争的背后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本周汽车圈最大的新闻,当属本田与日产汽车,官宣合并的消息了。这两家车企,原本都是汽车行业的巨头,为何现在要合并呢?

简单来说,就是这两家车企,都遭遇了生存危机。就在上个月,日产汽车发布了4-9月的财报,显示其净利润暴跌了94%,而后在11月7日,日产汽车宣布将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产能,以应对主要市场销售下滑的局面。

本田汽车的销量也不容乐观,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据统计,在今年1-11月,本田在华累计销量,同比下滑30.7%。

这两家车企,业绩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呢?

个人觉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强势崛起,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燃油车,中国汽车的销售数量都在高速增长。

遥想10年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只有700多万辆,而在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达到了3000多万辆,中国自主品牌多出的2300万辆汽车,就是德国美国韩国日本车企减少的数量。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虽然德国美国韩国日本的汽车,在华销售数量是在大幅减少,但是在全球的销量,可是稳稳的排在前面啊?就拿日系车为例,丰田去年全球销量排名第一、本田销量排名第八,虽然比亚迪也上榜了,但也只是排第九而已。

确实,日系车在全球的销量的确很高,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跟政治风险有很大的关系。

以丰田汽车为例,它在2023年全球总销量为1123.3万辆,其中:

北美市场销售261.7万辆,占比23.3%;

日本本土销量为167.29万辆,占比15%;

中国市场销量为190.76万辆,占比17%;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丰田汽车,光是在北美和日本本土市场,销量加起来就有421万辆,占比38.3%,但是这两个市场,中国的汽车根本进不去。

如果北美,特别是美国,放开对中国汽车的限制,我相信,中国品牌的汽车,一定能够全面超越日本。

当然,即便美国不放开对中国汽车的限制,我觉得也没事,中国品牌的汽车,销量照样能够节节攀升,以过去三年为例:

2021年,中国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

2022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202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如果要问,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为何能发展这么快?个人觉得,这是因为中国汽车蛰伏了三十多年,起初,我们想以市场换技术,与全世界各个品牌的汽车进行合资,但奈何只换到了市场,却没换到技术。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换到技术,但却培育出了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这让中国形成了一条非常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这也算失之得之,因“祸”得福。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这在全球来看,独此一家。

所以,在中国,自主品牌有产业优势,也有规模优势,更有价格优势,那么,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只是早晚的事,也是属于该有的地位回归。

另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现在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除了上述的优势以外,还得益于中国有那么多的人才储备。

抛开硬件工程师不谈,以软件工程师为例:中国有940万人,美国有440万人,而日本只有140多万人。

汽车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插电、增程、电动等带智能车机、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它不仅是能源方面的改变,更是人才结构的变化,它需要越来越多的软件工程师,开发智能的车机交互系统、语音识别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等,它需要车企有一定的云数据处理能力、算法能力、安全能力等等。

如果没有这样的软件人才配备,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是没办法跟别人展开竞争的。

一个国家可以斥巨资,购买先进的设备、稀有的能源矿藏,但是很难一下子培养那么多的人才,因为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靠有那么多的学校及培训机构,也更在于市场有那么多人才岗位需要。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这么多年,才有如今这么大规模的软件人才数量。其他国家想要与之竞争,根本是不可能的,除非其他的国家,也像中国这样,有这么多的互联网企业,有这么多的岗位供给。

汽车竞争,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竞争,不仅是产业结构的竞争,也是人才储备的竞争,更是国家体量的竞争。一个国家没有相应的规模体量,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从业人员,更不会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不仅是硬件的竞争,更是软件的竞争。

同样的道理,汽车配件市场的竞争,未来也是软件能力的竞争。如工厂的MES制造执行系统,是不是比其他工厂更智能、更高效?就像特斯拉的汽车制造工厂,他们的生产效率,之所以是其他车企业的5倍以上,也是源于他们的MES系统,比别人好用,效率高。当然,他们的系统很多都是自己开发完成的结果。

除MES系统以外,也需要其它的系统,如WMS仓储系统、ERP系统、产品开发设计系统、产品适配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内部系统。

另外,想要做好汽车配件行业,除了内部系统用好以外,还要用好外部的系统。如中国供应商、亚马逊、EBAY等各种跨境电商平台。

企业与企业之间差距,未来主要在于系统工具的使用,你用的工具是枪,而我用的工具是刀,那你就比我强。

THE END
1.2024图表90:江苏松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91:辽宁北方曲轴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92:浙江太阳股份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93:内蒙古一机集团富成锻造有限责任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94: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95: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96: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97:重庆https://www.cir.cn/R_JiaoTongYunShu/33/QuZhou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uShi.html
2.认知市场(精选十篇)主机厂在后市场采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提高产品的销售以及产品在用户中的信誉度。从美国汽车行业的前车之鉴来看,每销售1美元的汽车产品,会产生8美元的后市场服务,这其中包括汽车美容、汽车维修、汽车电子信息平台、汽车零部件供应以及汽车租赁等。从工程机械来讲,中国市场保有量已经超过600万台,但是我们和汽车相比规模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isq65am.html
3.朗迪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股票频道公司预先生产的空调风 叶规格型号与主机厂经过充分沟通,以保证公司在旺季时的及时供货,满足空调 厂商在旺季的需求,若因为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空调销售疲软的情况发生,公司 储备的空调风叶产成品销售周期将变长,公司存在空调风叶需求季节性变动导致 存货余额较高的风险。 3、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40100006367_77.shtml
4.电车2.0快充时代:补能提效,从电池材料零部件看投资机会天风电4、电池厂——重点推荐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目前最高可实现4C倍率充电,且配套快充性能优异的理想L9、小鹏G9(充电功率高达480、330KW),欣旺达也配套这两款车,亿纬锂能大圆柱系快充良好载体。 高电压-零部件层面: 1、熔断器——重点推荐中熔电气。400-500V电力熔断器单车100-130元,升级至800V后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634786378058629483&ivk_sa=32692
5.汽车零部件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制定与实施手册零部件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制定与实施手册 (8 )CAMS.p.A19 2.5 企业案例分析:东利机械19 2.5.1 公司的市场地位19 2.5.2 东利机械的技术水平及特点20 2.5.3 公司竞争优势20 2.5.3 公司竞争劣势22 2.5.5 公司科技创新和新旧产业融合情况22 2.6 2023-2028 年行业上下游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27 2.6.1 汽车零部件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629/7135041051005126.shtm
6.2024主机保险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研讨会圆满落幕近日,由AC汽车、AC同学会和玉成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主机、保险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研讨会在上海圆满举办。 本次研讨会有包括来自多个主机厂、保险公司、平台及数十家后市场汽服、供应链等相关企业参与,围绕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展开研讨。 http://www.yuchengchina.com/mobile/show-602.html
7.汽车零部件开发12篇(全文)其次, 随着我国近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产业链的日趋成熟, 我国这个世界工厂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地区, 这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另一方面, 随着国内企业的飞速崛起以及众多国外汽车零部件巨头来华投资建厂, 汽车零部件在我国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汽车主机厂对零部件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87gf0uc.html
8.无人机行业深度报告:市痴间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分析民用无人机领域,上游多为零部件制造商和分系统制造商,无人机主机厂承担系统 集成及服务提供的职能。上游环节,一般可分为零部件、任务载荷件、分系统研制 商。零部件制造环节,一般包括芯片、电池、电机、发动机、结构件等;任务载荷件 环节,一般包含航摄相机、激光雷达、航摄仪、高光谱成像仪等专业任务载荷;分系 统http://www.szuavia.org/mobile/category2.html?id=6671
9.中国汽车物流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锐观网(二)、汽车零部件物流现状分析 二、汽车零部件物流模式分析 (一)、国外汽车零部件物流模式分析 (二)、“主机厂中心型”物流模式分析 (三)、第三方物流模式分析 (四)、汽车零部件第三方物流实施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物流成功运作案例分析 (一)、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物流业务概况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007224.html
10.汽车照明研究:氛围灯渗透率已达31%,智能照明重塑第三生活空间全球汽车照明行业集中度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处于较高的水平,以欧美和日本厂商为主的头部企业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2021年全球主要汽车照明厂商中出现了华域视觉和星宇股份两家中国企业,2016-2021年间,华域视觉从无到有(由上海车灯厂与日本小糸合资成立的“上海小糸” 在2018年收购日本小糸的合资股份,并更名为华域视https://www.dongchedi.com/ugc/article/7133116961596228131
11.MRI医疗设备企业供应链建设和优化解决策略研究报告超导磁体和梯度线圈作为 MRI系统的零部件,在形成整机之前也不需要医疗器械的备案和注 册。 在海外医疗器械监管体制中,医疗器械类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要适用进口国相关医疗器械管 MRI 医疗设备企业供应链建设和优化策略研究报告 9 理的法律法规,需通过相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机构的认证,如美国 FDA注册、欧盟 CE认证、ULhttps://doc.mbalib.com/view/d67443a409a846e2850e62430686d51b.html
12.历史规划汽车零部件分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汽车上装等五个系别,“汉随襄十”均有所涉及。四地比较,襄阳零部件生产实力突出,该市从事整车和零部件研发、试验和制造的企业逾200家,已成为东风汽车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等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总成的主要生产基地。就五类汽车零部件而言,四地传动系与行驶系零http://jxj.suizhou.gov.cn/fbjd_14/zwgk/xxgkml/ghjh/lsgh/202112/t20211201_943792.shtml
13.VAVE在汽车企业降本增效中的应用[2]黄江涛,刘广浩,李凯,王国冰,王登科,焦东坡.汽车线束设计阶段降成本的研究与应用[J].汽车零部件,2020(11):54-57. [3]孙备,王翠芳.VAVE降本法在发动机生产中的应用[J].焦作大学学报,2019,33(03):90-92. [4]田永.汽车主机厂零部件VAVE现状与改善探讨[J].汽车工业研究,2019(03):62-64. 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910/9625087.shtml
14.国金证券国内多数主机厂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路线,尤其面向高阶NOA功能的车型普遍有搭载激光雷达。仅个别车企在效仿特斯拉探索去掉激光雷达的视觉方案,依靠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实现感知:随着激光雷达的成本不断降低、技术成熟度提升以及自动驾驶功能的提升,未来几年车辆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有望增加,进一步推升激光雷达放量http://m.hibor.net/wap_detail.aspx?id=328260bce65a3051b29719405b331c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