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OLED又迎争夺战,中国厂商能否突围?

正如昔日韩国主导的LCD市场因低价策略而迅速被抢占,如今OLED领域亦出现中国企业竞相突破的态势。

当前,韩国厂商在高世代OLED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韩国厂商所采取的OLED工艺路线仅为折中方案,并未有效推动OLED在电视及IT市场的广泛普及。

随着搭载OLED屏幕的MacBook上市,有望推动三星、戴尔、惠普、联想等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加大OLED技术的应用范围。

而笔记本供应链大部分依托大陆各厂商,尤其代工厂布局约70%左右集中在中国大陆。

国产手机厂商新增订单主要集中在折叠屏等中高端手机领域。

折叠手机市场的崛起,有望进一步拓展国产柔性OLED市场空间。

Omdia报告显示,2023年是折叠屏手机爆发的一年,共有18款新品发布,其中16款为中国品牌生产,13款采用了中国制造的柔性OLED面板。

高端市场意味着高技术、高品质,同时具备更大的溢价空间。

因此,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将在面板制造商进入[创新收获期]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京东方、维信诺等国内厂商的高端产品,如LTPO、折叠等类型,已获得众多品牌认可,OLEDLTPO等面板需求持续增长。

OLED面板产业正朝着更为健康的经营状态转型,逐渐从注重出货量转向追求创新,进入以创新为驱动的增长阶段,以实现更高溢价。

从2018年开始在LCD领域几乎主导市场的中国,最近开始迅速渗透到手机OLED面板市场。

对此,DSCC预计,2020年中国OLED市场份额仅为30%,到2027年将扩大到49%。

相反,DSCC预测,2020年韩国OLED占有率达到70%,但将持续下降,到2027年将降至50%。

这意味着在AMOLED面板领域,国内厂商与韩国厂商已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已领先于韩国厂商。

诸多国内面板厂商正积极开展新一轮竞争,力求在OLED领域占据制高点,借助新技术的突破实现[弯道超车]。

例如,维信诺已成功实现全尺寸OLED新技术量产项目首片模组的点亮;

京东方启动了主攻中尺寸OLEDIT类产品的8.6代线AMOLED生产线项目;

TCL科技则透露,聚焦中尺寸业务的印刷OLED产线预计于今年下半年量产。

OLED技术正逐步向IT、车载、平板显示等中尺寸应用市场渗透。

Omida预测,到2028年,OLED全球出货量将突破10亿片,产值达到550亿美元,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7%。

此外,近年来中国OLED厂商已成功进入苹果供应链,打破了三星作为苹果手机OLED屏幕独家供应商的局面。我国企业在OLED领域再次迎头赶上。

根据Omdia数据显示,智能手机中OLED技术的渗透率自2020年初的33%迅速增长至2022年末的60%,成为近年来智能手机领域最为显著的技术创新之一。

市场对折叠屏等多元化屏幕需求的增长有望进一步推动OLED在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的提升。

在中尺寸领域,OLED技术在IT、车载市场等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当前,OLED显示技术发展势头强劲。据Omdia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规模达到433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577亿美元。

2024年,随着OLED产品尺寸和规格的更加丰富,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预计将进一步推动OLED显示器出货量超过百万台。

在大尺寸市场,韩国厂商积极推动OLED技术在TV等大尺寸领域的应用,使其渗透率稳步提升。

OLED产业链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上游包括设备制造、有机材料及组装零件;中游为OLED面板制作;下游则为终端应用。

制造业是[需求驱动]的,强大的制造能力也意味着对订单的迫切需求。

中金研究指出,现阶段OLED产业链上游的关键设备与材料领域,海外厂商仍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OLED产能的逐步释放,上游的国产原材料和设备厂商有望在[行业成长]与[国产替代]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发展。

具体而言,OLED有机发光材料领域是产业链中技术壁垒较高的环节之一,长期受到海外企业专利垄断。

然而,随着海外专利的到期以及国内技术的突破,国产厂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此外,掩膜版作为平板显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材料,在美日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下,国产厂商正努力实现突破。

同时,驱动IC领域长期被韩台厂商主导,国产替代的空间巨大。

此外,国产OLED设备厂商亦在逐步实现突破,从早期以后段检测设备为主导,逐步向阵列、蒸镀等前段设备发展,以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

技术专利的获取需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并历经长期积累,否则难以突破这一壁垒。

此外,通过优化生产线、提高产品良率以及成本优势,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

THE END
1.2024年3D打印行业深度研究:3D打印赋能工业制造,航空航天+消费电子上游为原材料及零件,包括 3D 打印原材料、核心硬件和软件等;中游以3D打印设备生产厂商为主,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 年打印设备和服务在全球市场合计占比 80%,在中国市场合计占比76%;下游应用覆盖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电子工业、模具制造、医疗健康、文化创意和建筑等多个领域,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03105521bc0db6e8a2428a2e4cf.html
2.《招商决策参考》第03期丰城市人民政府54、【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破千亿 55、【陕西西安】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千亿级新引擎 【重点产业招商项目落地跟踪】 56、新能源产业落地项目 57、新能源汽车与零部件产业落地项目 58、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落地项目 59、装备制造产业落地项目 60、食品饮料产业落地项目 https://www.jxfc.gov.cn/fcsrmzf/tzhj/202311/1666073e7c124e3f99633c842fe8920a.shtml
3.2023年中国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上)1、上游:硬件(基础层)及技术支持(技术层) ? 智能巡检机器人上游为核心零部件厂商,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传感器、控制器、减速器及伺服电机等。上游厂商属于技术类公司,注重核心技术研发,硬件及核心零部件厂商以提升技术和降低成本为主要任务,A技术公司则以算法和数据为核心竞争力。 https://blog.51cto.com/bftrobot/6098313
4.元年!上下游产业链国内外企业梳理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显示,预计2021-2025年,中国将新增乙烯产能超过2,500万吨/年,乙烯产能过剩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也将愈加激烈,而对于POE厂商来说,上游乙烯原材料厂商的议价能力将有望下降。 α-烯烃 α-烯烃是POE产业链最重要的核心原材料,占整个产业链利润约60%,却也是制约中国POE产业发展的重要壁垒之一。https://zshq.zuiyouliao.com/zixun/detail-1e3d4ec555144b6697fd0efec146043f.html
5.富临精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随着外部环境好转,上游原材料供应产能将逐步恢复,各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将会开始稳步回暖,2022-202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将会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而持续增长,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回暖,将对国内零部件厂商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3042400024628.shtml
6.原材料价格疯涨背后,车企与电池厂商正在全球“扫矿”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急剧增长,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无论是动力电池厂商,还是整车企业,都在加速介入对上游资源的争夺战中。 (图片来自:彭博社) 近日,加拿大锂矿公司Millennial Lithium发布声明称,已与中国电池厂商宁德时代达成最终协议,后者将以3.768亿加元(约http://auto.youth.cn/xw/202110/t20211008_13251763.htm
7.华安鑫创(300928)F10资料指南针行情网股票行情为紧抓行业变革契机,公司深度布局产业上游,于2021年10月29日和2022年8月13日公告,分别与京东方精电和深天马成立子公司,二者均为国内车载屏头部企业,深度捆绑上游原材料资源,有利于构筑公司Tier1位置核心竞争力,有望加速公司车载屏幕市场市占率持续上行。公司由Tier2向Tier1转型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公司自2023年4月26日http://apphqweb.compass.cn/stock/F10.php?code=sz300928&type=4
8.中国照明灯具行业产业链全景图谱领先企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一方面,照明应用厂商销售规模的扩大,将刺激其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从而带动上游厂商的销售增长。另一方面,照明应用厂商的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因此能够感知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从而融入其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之中,新产品的应用开发必然对原材料性能提出新的要求,该等信息反馈至上游厂商,促进上游厂商技术水平的提高。通用照明行业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085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