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汽车产业是人类第一大工业品,主要是因为包括了整车和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产业,比汽车整车产业还要大,因为汽车在销售出去之后,在生命周期里面还需要更换启动电池,保险杠,轮胎,玻璃,汽车电子等等。
日本最多,有26家入榜;
美国第二,有21家入榜;
德国第三,有18家入榜;
中国第四,有8家入榜;
韩国第五,有7家入榜;
加拿大第六,有4家入榜。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非常大,全国竟然有超过10万家企业,其中有统计数据的有5.5万家,而规模以上(也就是年销售在2000万元以上)的竟然有1.3万家。这个1.3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数字对单个行业来说就很惊人了,2018年的今天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是37万多家。
下图是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以2017年营业收入为唯一依据。
点击查阅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百强榜
潍柴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2017年集团收入超过2200亿元,其中来自汽车部分的是1000多亿。就集团营收来说,排在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的第二位,中国第二大机械公司。而排名第一的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国机集团,由于我们制造业长期缺乏宣传,因此这家公司在公众面前没有太多印象。
中国第二的华域汽车
虽然写的是什么都做,但是总有个主营业务吧?根据该公司的财报,2017年营收1329.6亿元,增长13.03%。内外饰为904.33亿元,占比68.01%,功能件为290.588亿元,占比为21.86%。然后是金属成型和模具,82.15亿元,占比6.18%。电子电器件42.42亿元,占比3.19%。
中国第三的海纳川汽车零部件
海纳川是北汽集团下属的汽车零部件企业,2017年营收达到512亿人民币,位居中国第三位,海纳川这个名字是2008年北汽集团设立零部件板块时,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起的。
我们可以看出来,从第一名潍柴的超过2000亿营收,到第二名华域汽车的超过1300亿营收,到第三名的时候,营收就只有500亿多点了,断崖式下降。
收购英纳法可以说是海纳川第二骄傲和成功的亮点,也让海纳川建立起了全球研发体系。
前面说海纳川成立十年来,收购英纳法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盈利和技术提升,是海纳川的第二大可以骄傲的事情,那么第一大骄傲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实现对北汽合资公司的供应商替代。
中国第四是中国航空汽车系统控股有限公司
可以说这一年是考验中航工业在汽车产业走向和生存的一年,由于当时欧美各国刚刚经过金融危机,很多优质的企业估值很低,业绩也不好,经过审慎的考虑,中航工业决定通过收购和兼并海外知名企业来反哺自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
可以说到今天为止,中航工业公司在汽车领域最大的功绩,就是一举收购了耐世特公司。中航工业在收购耐世特后,由中国航空汽车系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桂彬兼任耐世特CEO,并且带领耐世特实现了营收的利润的高速增长,2011年耐世特营收为22亿美元,到2017年今天已经上涨了76%,同时收购之初耐世特是家纯正的美国公司,为了实现融合和管控,除了由赵桂斌担任CEO之外,中航工业指派柳涛担任耐世特公司全球运营官。2017年,耐世特公司营收38.78亿美元,同比增长0.9%,股东净利润3.5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4%。耐世特公司的营收占了中航工业汽车系统控股公司的三分之二左右。
中航工业并没有止步,该公司在2015年9月,成功收购了美国瀚德汽车,一举拓展了自己的车身密封件业务,此次收购金额5.72亿美元。这也是当时(2015年)中国有史以来对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并购案。
中航工业公司是我国的国家队,我国的国家队有一个特点,就是千万不要被它的名字所迷惑,谁能想到,中石油,中远公司不只是卖石油的,搞运输的,其实也是制造业公司。中航工业也是一样,他不只是搞航空的,也是中国前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中国第五位是均胜电子
该公司是上市公司,2017年均胜电子实现总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43.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亿元,同比下降12.75%。
均胜电子非常年轻,2004年才成立,当然我们也能看出它和前五名的不同,那就是它是一家民营企业。均胜电子本来是国内汽车电子的龙头,但是目前已经成了一家以汽车安全业务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公司。
2016年2月,均胜电子宣布斥资9.2亿美元收购美国公司KSSHoldings,Inc.(简称KSS)并以1亿美元对其增资。还记得上文2015年中航工业5.72亿美元收购美国瀚德汽车,创造了有史以来对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收购案吗?到2016年这个记录就变成了9.2亿美元,记录的打破简直不要太容易。
全球汽车安全领域四强,分别是美国天合汽车(TRW,后来被德国采埃孚收购),日本高田气囊,美国KSS,瑞典Autoliv。均胜电子通过收购一举成为该领域全球四强。
KSS在被均胜收购后,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016年营收增长了22.2%,2017年营收更是进一步达到了138亿元,并且手持订单量更是超过100亿美元。
除了被动安全外,KSS主动安全产品也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获得新增订单超过1亿美元,在手订单总量超过2.4亿美元。目前拥有环视系统、前视系统和内视系统三大摄像头类ADAS产品。
收购KSS,也让均胜电子的体量上了一个台阶,2015年,均胜电子实现营业总收入80.83亿元,同比增长约14.21%;到2017年营收就变成了266亿元。
均胜电子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产品生产厂商,目前均胜电子正在将高田公司和KSS公司进行整合,整合为均胜安全公司,在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领域,均胜安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瑞典Autoliv公司,均胜安全年销售收入近70亿美元,市场份额接近30%,彻底改变产业链格局。
除了汽车安全的主业务外,均胜电子还有其他三大领域。
智能车联业务方面,2017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保持强劲增长。这个车联业务是什么呢,我们最常见的汽车导航系统,汽车娱乐系统,以及汽车自身的信息处理上报到手机APP等等。
均胜智能车联主要是以下功能:1)能实现诸如实时交通、天气、导航、实时定位等基础服务及其在线更新,和车内信息加密和身份认证;2)通过手机用户端,驾乘者能移动操作无匙进入、个人问候、无匙启动、停车及通行费支付、共享汽车、所有权转让、私人数据收集等。3)实现与有关车辆或单位的后台联通、数据交换,比如实现系列实时预警,包括信号设备识别、突发事件预警、堵车预告、危险位置报备、违章提醒、道路施工预告、弯道预警、变道预警、碰撞预警、绿灯通行时速提示和排队提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