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引领汽车零部件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2025》引领下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集中度

到2020年,前30家主要零部件集团企业产值占比由目前的20%提升至30%。

到2025年,国内主要集群区零部件产值突破2.5万亿,其中前30家主要零部件集团企业产值占比超过40%。

品牌竞争力

到2020年,通过创新驱动,支持部分中国品牌企业,发展10~1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集团,其中单项零部件产品处国际知名品牌之列。

到2025年,支持部分中国品牌企业,发展3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集团,其中单项零部件产品处国际知名品牌前五。

市场发展

到2020年,国内自主品牌核心零部件配套份额提升至30%,零部件出口占零部件总产值提升至10%。

到2025年,国内自主品牌核心零部件配套份额提升至40%,力争2025年零部件出口占零部件总产值的20%。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结合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发展要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全面推动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发展,尤其是其中核心零部件的发展。

①节能汽车关键零部件

推动高效内燃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电子控制系统、混合动力电机/电池/专用发动机、中低压助力与能量回收技术、高效自动变速器及其关键零部件、轻量化零部件的发展,提升中国品牌市场份额。

到2020年,节能汽车实现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优于5L/100km,中国品牌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超过50%;商用车平均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品牌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超过70%。

到2025年,在节能汽车领域,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优于4L/100km,中国品牌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超过60%;商用车平均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品牌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超过80%。

②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推进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电机耦合装置、增程式发动机、高压总成、整车控制器、轻量化车身等关键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

到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80%。

到2025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③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

着力推动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车载高精定位系统、车载互联终端、集成控制系统的发展,提升中国品牌市场份额。

到2020年,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掌握传感器、控制器关键技术、供应能力能满足规模发展需求,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5年,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传感器、控制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执行器关键技术。

产业平台发展

到2020年,充分利用现有行业服务资源,搭建零部件发展综合平台,促进行业健康与快速发展;初步构建零部件行业第三方服务平台,搭建零部件产品质量信用平台。

到2025年,建设完成整零合作配套体系、零部件行业第三方服务平台、零部件产品质量信用运营体系。

产业聚集发展

到2020年,建设2~3个具有零部件总部、研发、销售等综合功能的国家级特色零部件示范基地和集聚区域。

到2025年,建设5个具有零部件总部、研发、销售和中高等综合功能一体化的国家级零部件基地;国家级零部件集聚区域建成5家以上国家级零部件技术创新发展联盟,5~6家大型共性技术及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摄像头、雷达、导航定位、射频芯片、无线通讯终端及控制器等,打造2~3个零部件产业聚集区。

零部件关键技术发展

零部件研发的强化

到2020年,积极引导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开发,实现骨干零部件企业年度最低研发投入占比主营业务收入的4%~5%。

到2025年,骨干零部件企业年度最低研发经费占比销售收入的5%~6%。协同整车企业或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构建5家以上大型关键零部件产品前沿技术“平台研发”和“应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

零部件产品质量提升

到2020年,中国品牌零部件产品质量实现大幅提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制造水平和能力,构建满足整车发展的高水平低成本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

到2025年,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中高档整车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位列汽车发达国家中位水平。

强化政府引导和统筹协调

积极推动构建国家汽车零部件专项推进协调机构,加强产业引导与规范。建立完善多形式汽车零部件创新合作发展机制,探索搭建内资、合资、外资等各类资本的零部件企业发展平台。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扩大零部件企业开放与合作

借助合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培育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扶持企业联合开发,逐步实现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推进零部件企业的并购重组,重塑中国知名零部件品牌。

营造零部件发展的良好环境

积极推动建立国家技术发展联盟,加快研发资源及技术共享。推进全国汽车零部件基地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跨产业协调,逐层分解技术关键难点,全技术、全产业链协同突破。

积极发挥国际化作用

加强零部件人才保障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汽车零部件人才的引进。统筹兼顾研发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培养。

行业专家各方解读《中国制造2025》

傅伟:零部件企业应尽快推进智能制造

倪威:提升零部件质量是打造品牌的基础

亚新科工业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倪威表示,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工业和机械工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国家制定《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倪威认为,建设汽车工业强国就是要具备为全球市场供货的能力。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产品如何走向世界,靠的是品牌,靠的是质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要打造品牌必须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提升质量。《中国制造2025》方案中提出要“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中国的零部件产品一直被诟病为“质量差”,不是我们做不出质量好的产品,而是我们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不好。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业的问题在于对制造工艺的坚持度不够。

因此,倪威认为《中国制造2025》方案的意义不在于目标的宏伟,而在于通过目标的实现,打造一场提升中国产品质量的运动,形成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坚持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增强研发能力,提升质量,把这两点踏踏实实做好是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最有利的支持。

陈昆:紧固件行业要提升装备水平

结语

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同理,汽车零部件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就无法真正建立汽车强国。因此,做大做强中国汽车零部件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基本支撑。实现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零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推进零部件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需要立足于自主研发与技术革新,需要整车企业引领和带动,以及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持续协同努力。未来,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引领下,适应新常态,直面新挑战,把握新机遇,为共同促进汽车零部件做大做强,为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强国目标而努力前行。

THE END
1.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1. 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汽车零部件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增长期。行业总市值不断攀升,反映出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2. 企业实力的提升: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同行竞争的实力https://www.yoojia.com/ask/17-14197870741966412467.html
2.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规划.pdf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规划.pdf 6页VIP内容提供方:?龙上霞 大小:174.31 KB 字数:约3.59千字 发布时间:2023-09-22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36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规划.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921/8122034017005134.shtm
3.专论零部件企业需聚焦“四化”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商用车驱动系统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提速,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应牢牢把握技术升级趋势,聚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引导整零协同配套关系,实现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 紧紧把握零部件技术升级趋势 伴随汽车产业技术和产品迭代频率加快以及跨领域交叉融合,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正在向多功能集成化、“专特新”个性化、机电http://www.shtopgear.com/industrytrends/375.html
4.2024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前景分析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保持行业的竞争力。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为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市场研究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指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汽车零部件的产业,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车身、电子系统、https://www.chinabgao.com/k/qclbj
5.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在汽车向电动智能网联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产业链全而不优,产业升级转型相对缓慢。缺少新能源整车企业牵引,汽车零部件特别是动力系统转型难度大。集成电路产业缺乏中高端车规级芯片,没有形成车规级半导体开发验证体系,上车应用难。车联网产业缺乏https://www.wuxi.gov.cn/doc/2023/10/27/4094511.shtml
6.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年版)一、上海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 二、上海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三、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情况 第四节 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 一、广东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 二、广东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三、广东汽车零部件企业情况 第八章 汽车轴承市场 第一节 全球轴承市场 一、全球轴承市场分析 二、亚洲轴承市场发展分析 三、日本轴承工业发展https://www.cir.cn/9/38/QiCheLingPeiJianWeiLaiFaZhanQuSh.html
7.数字化成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数商云SRM系统库存管理模块助力企业转型升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边界不断拓展,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零部件是汽车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汽车零部件制造作为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引领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可加快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汽车强国建设。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 https://blog.csdn.net/steven_zhangxue/article/details/128232836
8.汽车零部件行业基本介绍及发展趋势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整体高于我国整车行业。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国内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覆盖了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领域。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87596269484163644
9.长春一汽富维东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到我校汽车工程学院进行合作汽车工程学院王忠恕副院长根据学院科研方向,十四五学科规划布局,未来汽车发展方向,以及乘用车领域发展前景与企业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阐述。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韩永强教授提出高校前沿技术研究去推动零部件企业发展,进而进一步推进整车发展的具体建议。 与会双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希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成果http://auto.jlu.edu.cn/info/1113/7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