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复苏疲软、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大国博弈升级、环境污染风险扩大、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国内出生率持续下滑……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中国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仍然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旧动能转换加速,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品牌价值逐渐成为了衡量城市软实力的核心指标。
在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最新中国城市100强排名出现了一些变化。4月8日,品牌价值评估机构GYBrand独家编制的“2024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正式发布。这是一份全面展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的榜单,并不是简单按照城市的GDP或者人口规模排序,而是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质量建设、居住生活、国际声誉、发展潜力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发布2024中国城市排名100强榜单。
以下是GYBrand最新中国百强城市排名解读,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城市入选吧。
2024中国城市排名前十名单中,广东和江苏各有2个城市入选。本年度中国十大城市排名前十名依次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重庆。
GYBrand不久前发布的《世界城市500强》榜单中,上海排名第8,北京排名第9,稳居全球城市排名前十名。回顾这几年的国内四大一线城市排名,可谓此起彼伏,但是自疫情全面放开后,上海已恢复了往日风采,金融业呈现繁荣、稳健和可持续发展态势,重新回到中国百强城市排名第一的位置,即将出炉的GYBrand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也有望再创新高。
广州和深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最新《世界城市500强》排名分列第26和第29。在生活居住、教育医疗、文化体验等方面,广州更胜一筹,在营商环境、质量建设、国际声誉、发展潜力等方面,深圳整体更优。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极大支撑了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则推动着深圳迈向全球十大顶级国际金融中心行列。
“上北广深”之后,谁将成为中国第五城?目前来看,这6座城市最有希望!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重庆等城市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巩固了排名领先的位置,不过其它5座城市和杭州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甚至位列第11名的天津和第12名的青岛,也在全面发力争取进入前十。
从各省入选数量来看,2024全国百强城市名单分布于29个省份地区,入选城市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占了48%。
江苏下辖13个城市再次全部入选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100强,显现出强大的实力,且发展非常均衡。江苏通过构建5个都市圈中心城市、8个功能带中心城市,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有12个城市入选,较去年增加1个。作为连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汕高铁和汕汕高铁的相继开通,极大拉近了粤东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制约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揭阳重回榜单是最直接的体现。
浙江有8个城市入选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这一数字与去年持平。尽管入选数量相对较少,但这些城市在经济质量、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表现不俗,发展潜力较大。
此外,山东有8个城市入选,较去年减少1个;福建有7个城市入选,与去年持平;紧随其后的河北(6)、湖南(4)、河南(4)、安徽(4)、江西(4)、四川(3)、湖北(3)由于区域发展不协调,虽然省会城市的排名靠前,但整体实力相对较弱,难以撼动五大强省的地位。
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按入选数量(≥4)排序依次为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有21个城市上榜,包括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合肥、常州、南通、温州、嘉兴、绍兴、金华、台州、扬州、湖州、镇江、芜湖、泰州、盐城、滁州,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珠三角城市群9个城市全部入选2024全国百强城市名单,覆盖了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江门、肇庆,加上未纳入评估范围的香港和澳门,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京津冀城市群有8个城市上榜,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沧州、邯郸。区域交通网络日益完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政策推动力度加大,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成为中国第三个跨入10万亿级GDP的城市群。
名称:山西华恒远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学府产业园创业街与技术路交叉口航天科研综合楼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