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机械基础基础课程轮系定轴轮系

一、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学采用了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把很多抽象、复杂、不易理解的机械原理及运动直观地表达出来。这在传统教学中是很大的突破,教师讲得清楚,学生也听得明白。对于轮系的讲解,我们可以将汽车变速箱内部齿轮组的啮合用动态动画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明白,汽车之所以能由慢到快地变换速度满足不同的需要,原来是跟内部的齿轮啮合有关,不同的齿轮组之间配合就能达到不一样的速度。这样我们在讲轮系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地通过实际的例子切入到了教学中。

二、复习的重要性

三、了解轮系的用途

初步认识了轮系,那我们接下来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学习轮系有什么用处。这个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引入。比如还是拿汽车举例子,即如果知道汽车变速箱输入轴上的齿轮的速度,如何求最后一根轴上也就是输出轴上的速度。这样通过一个实例题让学生思考,也就明白了我们学习轮系的用处所在。

关键词:项目教学;中职;数控加工机械基础;应用

从2007年起,浙江省教育厅启动了中职数控新课程改革,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编写了数控专业新教材,形成了“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新课程结构模式。在新课程中,数控加工机械基础作为数控加工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基础》的组成部分,主要讲授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基础知识、常用机构结构与传动基础知识、常用机构及机械零件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性能及用途,具有选择机械加工材料和分析、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工作原理等能力。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实用性,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每位专业课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项目教学法应用举例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机械基础》课程实施后带来的变化

第一,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将课改教材中一些分散的知识点通过一个个教学项目链接在一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让教材中的知识点变得鲜活起来,加强了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的联系,从而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分组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互相交流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参与了观察、思考、分析、动手操作等认识活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在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及集体观念。

第三,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传统教学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学关系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学生只是被动地服从教师,对学习基础差的职高学生来说,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而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引导者、帮助者及合作者,师生彼此的思考和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多了,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开展项目教学时必须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参考文献:

[1]钱振华.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吴登军.项目教学法在《中餐烹调》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3]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作者简介: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体系创新

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因此,应当加大机械设计教学体系的创新力度,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设计、创造新的机械装备的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机械设计创新性人才。

一、目前机械设计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二、创新机械设计教学体系措施

(一)调整教学内容

(二)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

结束语

目前,我国机械设计教学体系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过于庞杂、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以及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和落后等问题,因此,在机械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更多机械设计创新性人才。

[1]韦林,陈勇棠,刘驰等.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10):13-14,28.

[2]徐广红,刘静,付群峰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30(2):61-63.

[3]付晓莉,张伟杰,车江宁等.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4):20-22.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机械设计基础;轮机工程;工程案例;项目化教学

0前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工科专业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浙江海洋大学轮机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注重多学科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1][2]。近年来,国家对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而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存在机械式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活跃性低,教学效果差等问题[4]。导致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国家和社会对轮机工程毕业生的需求。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时代需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学制与质量必须进行多方互认,即开展工程教育认证[5]。工程教育认证作为国际上公认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实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与国际互认的关键基础[6]。本文则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增配教学资源,改进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建立闭环教学反馈系统等措施,完成了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可为相近的工程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提供一定的经验,促进我国高级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

1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要求和目标

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2.1大纲制定不合理

2.2理论教学枯燥无味

目前教室理论知识教学仍然采用黑板板书加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12]。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优点,但缺点更甚。首先,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极高,大多数老师都无法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只是按部就班地机械式灌输,导致学生大都提不起学习兴趣。其次,多媒体课件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且重要的机构和零件的内容没有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2.3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脱节

实验教学一向都是教学效果较不理想的环节。一方面,通常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分别是由两个老师负责,实验课老师往往应付了事,对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要求不高,且二者之间没有做到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实验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单一性验证实验,还未形成系统规范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与实际工程需求不符[13]。这就导致实验环节和理论教学脱节,无法有效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不能在实践中主动学习理论,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多数学生随大流做完实验,却并不知道做的实验是在证明什么或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2.4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紧缺不光是浙江海洋大学面临的问题,也是众多高校面临的共同窘境。《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章节中,包含众多的典型机构和重要零件。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而能够轻松理解这些机构和零件的立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学生少之又少。课堂教学缺少可用的立体教学素材,比如典型的机构和零件三维模型。学生无法形成一个直观的感受,理解不了书本的内容,也自然丧失了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中仪器设备资源的短缺问题更加明显。实验仪器和设备一方面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仪器和设备老旧,部分零件丢失。导致实验课时,一部分学生在做,一部分学生在旁边看,另一部分学生则完全脱离了实验课堂。

2.5师资力量不足

学校缺少可以同时担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向老师,理论课老师缺乏实践经验,而实验课老师理论知识又储备不足。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没有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理论无法指导实践,实践也不能反作用于理论。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改探索

3.1教学大纲的修订

第一,针对学时占比不合理的问题,对大纲中的课堂理论教学时长和实验教学时长进行了调整。实验教学学时由原来的10%增加到25%,其中包括5%的校外企业参观实践时长。第二,根据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要求,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五大部分内容以及各章节的教学时长进行适当的增加和删减。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得更牢靠,缩减不必要的课程内容,以减小学生不必要的学习压力,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最后,考虑到原有的考核方式无法准确地体现学生的实际成绩,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其中,期末闭卷笔试占40%,课堂成绩(课堂出勤与问答情况15%,工程案例报告15%)占30%,实验、实践成绩(实验成绩占25%,校外参观实践占5%)占30%。

3.2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大家好,我本次说教材的科目是《机械基础》。我将从七大方面来完成: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特色、展望。

【关键词】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内容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资源;考核与评价

一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本门课是我院港航工程系轮机管理专业和船机修造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理论课。本专业学生的适任岗位是机修工、符合内河一类及以下船舶轮机适任资格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还要具备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包含掌握船舶柴油机、辅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等知识能力,还包括船舶柴油机的维护、管理拆装、修理等操作技能。专业能力解决了学生生活和生存的问题,是职业核心能力。人是社会的人,还要与人共处,因此,我们的人才还要具备社会能力,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校的教育不是终身教育,还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在离开校园后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2课程定位:

机械基础既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学习机械工程知识,培养维修技能,学习主干专业课(《船舶柴油机》与《辅机》)提供了课程支撑;又有较强的实践性,为学生胜任工作岗位提供了技术支撑。本课程在学生的学习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也是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的一座桥梁。成为连接先修的《机械识图》与后续的《轮机基础》、《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与电器》《机舱管理》等课程的桥梁,并共同构建船舶轮机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与其他公共课程,如数学德育计算机,一起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维能力体系。

综合考虑本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本课程的目标要兼顾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将目标分解为以下三个:

①知识目标:是职业核心能力,解决了学生的基本生存问题。包含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②能力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工作,是基本发展能力。重在培养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③素质目标:职业人都是社会的人,还要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培养学生团队学习的学习习惯。是基本发展能力。

二、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教学理念:由于掌握技能与掌握知识是基本生存能力,是三维能力体系中的关键能力,学生的工作岗位是一线实操型人才,因此教学理念是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学习概念原理性知识,并将概念原理等知识融入到具体操作项目及任务中深化,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也满足了专业和岗位需求。

2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

选择以下教学内容:

带传动、螺旋传动平面连杆机构轴、键、销及其联接

链传动、齿轮传动凸轮机构轴承、联轴器、

蜗杆传动、轮系其他常用机构离合器、制动器

上述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也为适应岗位、胜任岗位打下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传动的类型包含机械传动和液压气压传动,机械传动是传统技术,液压气压传动是新技术。机械传动的组成包含常用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将整个课程内容分成四大模块,常用传动(20课时),常用机构(10课时),轴系零件(10课时),液压气压传动(18课时),6节机动,总课时64节。

3重点难点

(1)划分:

根据学习专业课所需的理论知识储备,及胜任工作岗位的技术储备,确定课程重点如下:螺旋传动、齿轮传动、轮系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液压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由于本课程不是单纯的理论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工程特点突出,对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学生,很难理解工作原理及机器的组成及零件的结构;

因此,教学难点为:工作原理图的识读、传动比的理解及计算、齿轮的参数及计算

(2)解决办法:

重点:是教学中的基本知识体系,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PPT、FLASH)增强直观性,借助实物模型及两缸柴油机的拆卸,引导学生思考,归纳组成,总结工作原理,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

难点:放慢速度,减小坡度,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动画、生活中的机械化解难点。适当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三、课程教学实施

1教法

教法为学法服务,教学为目标服务,教法为内容服务,是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因此我在选择教学方法时,综合考虑教学目标与任务,课程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各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课程。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前后章节的知识逻辑性不强。教法选择,要时刻把握将理论内容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将前后章节的各知识点串起来。(两缸柴油机的拆卸)

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强的特点,因此选择教法,重在引导学生以形象思维手段来理解把握概念理论等知识点。用演示法。演示图片,动画、实物

每种教法都有局限性,我在选择教法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综合考虑上述几个因素,本课程我采用了演示法、讲授法、现场拆装教学法、身边机械认知法、分组教学法、讨论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2典型案例分析

四、课程教学资源

1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的机械基础

编排优势:与其他版本教材相比,本教材有如下优势:

以学生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紧跟时代的脉搏,及时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贯彻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接的政策精神,教材内容兼顾知识与技能两方面的要求。

2教学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将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组合教具模型、实物、黑板板书、PPT课件、图片、FLASH等教学手段。经过研究表明,采用PPT课件及FLASH动画等先进教学媒体,声像合一,视觉与听觉合一,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3小时后的记忆率高达90%,3天后的记忆率高达75%。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有70%和40%。因此在选用教学手段时,我以现代教学手段为主,以传统教学手段为辅。尤其在使用FLASH时,我坚持“教为学”的思想,防止课件的声像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学习。在每个动画演示一遍后,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巧妙设问,再重复演示,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有的放失。看完动画,再回答问题。

五、课程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对学生能力高低的认定。结合我系学生的智力结构和智力类型,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结果性评价就是学习考试成绩,分为阶段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可以量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即平时成绩,包括习题、课堂提问、课堂参与、相互协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及学习能力及社会能力,但是课堂参与、相互协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很难量化。还需继续摸索。

六、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力求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紧密地衔接起来,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学习理论概念原理等知识点。

增加了柴油机的拆卸分析,液压泵的拆卸分析。

七、展望

期望随着学校二期工程培训楼的落成,能根据需要,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借助实训室的工具,能看到学生的平面连杆机构创意作品。

[1]加涅,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一、高中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动关系

2.实验教学促进了理论教学的发展.首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活跃,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来激发学习乐趣.利用实验教学,延展了理论知识的含义,达到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发掘,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与充实感,完成知识学习与专业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响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实验环节中潜在的难题和误差,进行深度探究和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深化高中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互动的

措施

2.实现实验与理论的结合.物理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设施开展实验教学,巩固理论知识.教材中每个实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自己实践操作的,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施模拟教学.同时,有些实验即便学生实际操作过,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重现实验场所,引导学生思索归纳.例如,在讲“重力与重心”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重力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实验: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羽毛飘落.然后提出问题:所有物体在设有支撑的情况下必将向地面落下,而不是向别的方向运动,这是什么原因?有的学生认为,物体掉到地面,才有支撑作用.有的学生认为,是物体受到地心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该立下结论,而是需要采取一个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准备一张纸片、钢球等大小不一样的东西抛到空中,使它们没有支撑作用,便会一起向地面落去,再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观点:地球对其周围的所有物体有引力而令物体受到重力影响.

[关键词]知识点优化;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CDIO能力评估与提升

0引言

CDIO工程教学改革是当今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已经在世界上50多所学校进行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工程界培养了大量符合需求的技术人员。我国在吸收国际CDIO先进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CDIO工程教育改革,广州大学作为我国CDIO第一批试点单位,也积极开展CDIO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广州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CDIO教学改革历程

在CDIO改革初期,广州大学就承担了“地方高校机电类专业CDIO教育模式再创新”学校重点教学项目的研究,主要进行传统工程教育模式与CDIO教育模式的融合研究,并结合地方性高校特点。CDIO教育模式在教学组织、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与我国传统工程教育模式有较大区别,如何将CDIO教育模式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融合,便于CDIO教育模式在我国地方高校实施,广州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在成功获得以CDIO为特色的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后,广州大学曾经想全套直接照搬国际CDIO模式,但此举不适合广州大学的实际情况,也无法与常规的教学管理系统融合。通过“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学校教育研究项目的研究,广州大学在CDIO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之间找到切入点——进行专业知识点优化,消除课程间知识冗余,按工业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组织教学,强化基础知识与实践,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目前正在进行教学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广州大学机电工程系围绕CDIO模式与研究性教学、创新教育的融合,还承担了广州市教学改革项目“机械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广州市教育科研项目“研究性学习与汽车服务类课程教学整合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TRIZ理论的地方性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在课程整合、研究性教学、TRIZ创新思维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广州大学还积极参与全国CDIO试点工作,是第一批CDIO试点高校,参加了第一、二次试点工作会议和骨干教师培训,主持了CDIO机械类专业华南区的调研工作、CDIO机械类专业大纲的编写工作等,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试点工作组和兄弟院校的肯定。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知识点优化

2.1专业知识点优化

专业知识点要建立更新机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于有时效性的知识点进行淘汰或更新,及时补充当前新技术知识点,这样可以保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的现实价值,保证学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

知识点重新组合形成课程,在参考传统机械专业课程内容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类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点快速学习、实践强化、课后探究一体化的综合知识与能力的CDIO课程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

2.2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比较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目前,蓬勃兴起的工程教育改革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极端现象:重视实践,而大幅减少理论。因此,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精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培养“能文能武”的机械创新工程师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主要考虑课程前后顺序、理论和实践的协调、动态化三大方面,具体思路如图3所示。

对课程前后顺序问题,根据工业产品寿命周期顺序安排课程顺序,在课程间处理好内容交叉关系。例如,在机械设计课程前需要学生知道制造方面的知识,以便设计出能够制造的工业产品,而在制造课程前需要学生了解一下设计知识,如果按照产品流程,应该是先设计、再制造,但按知识使用顺序,先学习制造知识,再介绍设计知识比较合理。经过综合平衡,通过“工业产品CDIO分析”课程进行过渡,基础的制造知识在“构思与设计”课程前进行实践,“机械制造”主要课程内容在“构思与设计”的后面开设。通过课程先后顺序的优化,知识点衔接的比较好,知识体系也较完整,也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减少了知识的重复。

对于理论与实践协调的问题,采用边理论边实践的方式组织课程体系,理论课中有实践内容,实践课程中有理论传授,即构成一体化课程。整个课程体系能够做到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主鉴别需要学习的知识,自主学习、应用、总结一个研究性学习流程。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CDIO教学改革实践

在知识点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同时,积极进行CDIO教学改革实践,首先在工程制图中进行CDIO元素的实践教学,而后在广州大学机电工程系2008级、2009级、2010级同时开展了CDIO教学,在实践中,通过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的改革,保持CDIO教学的可持续实施。

3.1教学模式改革

在专业知识优化形成适合CDIO教学的课程体系后,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以促进CDIO能力目标实现。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一体化教学、研究性教学,并针对这些教学方式进行了教学管理改革,主要是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估。

3.2教学管理改革

正是由于CDIO教学基于一体化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了,为此改革了教学管理模式,采取学生自主管理、一体化教室开放管理、师生CDIO能力的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简称CMM)评估与提升[4,5]等方式保证CDIO教学顺利进行。

3)师生CDIO能力的CMM评估与提升。CMM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推出的评估软件能力与成熟度的一套体系,提供了一个过程能力阶梯式进化的框架,阶梯分为五个不断进化的级别。中南大学的胡志刚、陈启元等人将CMM模型引入到CDIO教学的学生与教师的能力评估与提升中。参考他们的成果,结合广州大学机电工程系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广州大学机电工程系师生的CDIO能力评估与提升体系,见参考文献[6]。在师生CDIO能力评估与提升体系中将学生CDIO能力成熟度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等级:新手级、基础级、专业级和创新应用级。各能力成熟度等级反映了学生在CDIO工程教育中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和学习内容需求。将教师的CDIO能力成熟度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和成熟级。各能力成熟度等级反映了不同教师的CDIO能力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每个成熟度级别都包含实现该级别目标的若干关键过程。

通过师生CDIO-CMM模型对学生和教师CDIO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PDCA循环进行改进,达到CDIO能力提升的目标,既保证了CDIO培养人才的需要,又保证了师资水平与CDIO教学的匹配与提高。

4结束语

作为我国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第一批高校,广州大学机电工程系引入CDIO教育理念,并有效地结合传统工程教育的优势,在知识点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广州大学机电工程系CDIO工程教育改革正处于实践过程中,难免有些设计不是很成熟,今后将继续深入研究CDIO模式及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江帆,张春良,王一军,等.机械专业CDIO培养模式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0,(6):192-194.

[2]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71-89.

[3]江帆,孙骅,梁忠伟,等.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机械原理实践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62-64.

[4]胡志刚,江林,任胜兵.基于CMM的教师CDIO能力评估与提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26-31.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机械原理;双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解芳(1981-),女,江苏滨海人,南阳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庞兴华(1955-),男,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河南南阳473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阳理工学院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在经济全球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随着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市场要求高校培养拥有“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具有“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给高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更提出了挑战。[1,2]

一、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早在2001年9月,教育部就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双语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各高校要积极推动使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力争三年内开发5%~10%的双语课,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的竞争力。”2010年,教育部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对大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参与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参与高校,培养熟悉某一国家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

目前,我国“211”和“985”重点院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双语教学工作进展顺利,这些高校已在双语教学的教材编写与选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在艰难推进中鲜有进展,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底子差、欠缺自学能力,同时双语教学资源及师资也相对匮乏。上述差异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难以模仿照搬重点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因此如何基于自身特点探索一条适合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关键。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制专业),是南阳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创办较早的专业之一,同时也是我校率先启动“卓越计划”的专业之一。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机械工程师为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综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机械原理作为机制专业的核心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设计方法,具有严密的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与工程应用性。因此针对机械原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机械工程师的重要途径。

二、机械原理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阳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从2008年开始就对机制专业机械原理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尝试,是我院率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之一。经过近5年的探索实践,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双语教学经验,但是目前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故目前机械原理双语教学中使用的全英文教材不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缺乏与全英文教材相匹配的中文讲义和中文电子课件,给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带来了不便,导致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对机械原理双语课产生了畏惧甚至是厌烦情绪。

第二,在授课语言上,没有达到教育部要求的“教师须使用50%~70%甚至是100%英语讲授课程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差以及双语教学师资资源薄弱等,仅仅达到了10%左右。

第三,双语教学的考核体系不健全,仍然以中文考核为主,如平时作业、练习、考试试卷均采用中文等等,导致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第四,双语师资资源严重匮乏。由于我校为应用型本科,因此近年来大量引进双师型教师,目前,我院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超过60%,虽然其中不乏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但是能够承担双语教学的寥寥无几。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机械原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三、机械原理双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院机械原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辅助教学资源构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体系完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改革工作。

1.构建与机械原理全英文教材相匹配的辅助教学资源

在机械原理全英文教材相匹配的辅助教学资源构建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1)创建与选用的原版英文教材相匹配的中文讲义及电子课件。按原版教材的章节编制中文讲义,以保持英文的“原汁原味”;为专业词汇、术语等名称增加英文注释,书后增加中英文词汇对照表,以兼容中英文教材的优点;每章开头增加“本章学习指导”,对主要知识点及学习的重难点进行说明,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对每一章的重难点心中有数;每章结尾增加“本章小结”,将本章重要知识点及专业词汇进行罗列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教学要点的理解和掌握,便于学生的自学。在电子课件中,遵循原版英文课件,将其转换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的中文电子课件,对专业词汇、术语等名称增加英文注释,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点的同时熟悉机械类的专业术语及词汇。

(2)建立与考核大纲相匹配的中英文习题库及模拟试卷库。为了增加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及时检查自己的双语学习效果,建立了题型丰富的机械原理中英文习题库及模拟试卷库,该试题库囊括了机械原理考核大纲中所有的考点;此外,习题库及试卷库都配有相应的标准答案,可供学生参考。

2.分步走、可持续地开展机械原理双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用“分阶段递进式”及“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根据我校自身条件和学生外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水平良莠不齐等因素,采用“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逐步推进双语教学。目前,机械原理双语课程教材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教材《MechanismsandMachineTheory》,该教材浅显易懂,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只要学生掌握相应专业名词术语,就能读懂内容,非常适合我院学生。基于此,在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由于学生刚接触专业外语,专业词汇量有限,难免存在畏惧心理,因此在该阶段宜采用“半外型”教学模式,即使用全英文教材,教师基本用汉语讲授,只涉及少量零星的专业英文词汇,并将这些词汇进行整理汇总,便于学生记忆;随着双语教学的推进以及学生专业词汇量的增加,逐步由“半外型”过渡到“混合型”教学模式,即使用全英文教材,教师用外语和汉语交叉讲授,较浅显的内容用英语讲授,重点、难点以及较复杂的难以用英文解释清楚的原理用汉语解释。该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可以兼顾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性,使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跟得上,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喂得饱。

(2)采用“正式合作式小组”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基于优势互补及自愿结合原则,组建“正式合作式小组”,采用分工合作制,明确各组员的任务,如组长负责组织、策划;主持人负责主持讨论等。每一轮研讨可以轮流执政,让每位学生能承担不同的任务,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并明确自己的差距,有利于形成互相竞争、相互学习的良好局面。在授课前,给每一小组指定外文教材的某一章节或教师选编的英文阅读材料,并要求经过小组讨论后在课堂用英语向其他小组讲授或形成讨论报告,由教师及其他小组给其打分,并记入平时成绩,通过考核方式引导和督促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培养他们使用英语工具的习惯,提高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形象直观性。在教学中坚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互补,即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特有的随机性、灵活性、及时性,同时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等融为一体,以增大双语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凸轮轮廓曲线设计方法的时候,可以利用事先编制好的绘图程序,一步步演示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步骤,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效率大大提高;在讲授齿轮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方法时,可以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视频,这种清晰直观的图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3.完善机械原理双语教学考核体系

为了检验双语教学的效果,加强了对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过程考核,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实验成绩和试卷成绩的基础上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70%。

平时表现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课堂发言及小组讨论是否积极,英文表达是否流利,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英语记课堂笔记,用英文回答教师提问;二是平时布置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英作业)是否能够认真完成,课后布置的专业英语扩展阅读是否能够认真完成;三是平时上课出勤率。

实验成绩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机械原理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以往机械原理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忽视设计性实验不同,除了开设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和渐开线齿廓范成原理实验以外,还增加了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学生在机构创新实验平台上,通过拼接、调试、运行等最终设计出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这种“搭积木”的实验方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其动手能力。

以往该课程的试卷均采用传统的全中文命题形式,试题中体现双语的仅仅是10分的名词术语翻译题,不仅覆盖面小,难以囊括该课程的重点专业词汇,而且还占用了一定的分值,使考核专业知识考点题目的分值缩减到90分,这样在考点覆盖面和分值分配之间难以两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11级机制专业考核时使用了全英文试卷,这样所有的题型都是以考核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基础,并以考核学生是否掌握机械原理知识为目的,有效协调了专业知识与双语之间的矛盾。此外,在开课初期就告知学生本课程的考试为全英文试卷,以此提升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表1所示为采用全英文试卷考核后2011级机制专业三个班的卷面成绩统计表,可见三个班的卷面平均分都达到了命题期望值。其中11级机制卓越班的卷面平均分远高于其他两个班的,这是由于班级差异性造成的,卓越班是经过层层选拔重新组建的班级,该班学生英语及公共课基础普遍较好,而且在课程进行当中,该班完成了将英文课文翻译成中文的大作业,也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该班的双语教学效果。

表1机械原理双语课程全英文试卷考核卷面成绩统计表

(命题期望值70分)

班级优秀(率)(90~100分)良好(率)(80~89分)中等(率)(70~79分)及格(率)(60~69分)不及格(率)(

平均分

11级机制

1班8人

(14.5%)6人

(10.9%)15人(27.3%)19人

(34.5%)7人(12.7%)71.4

2班9人

(16.4%)16人(29.1%)12人(21.8%)11人

(20.0%)7人(12.7%)74.6

卓越班5人

(17.9%)14人(50.0%)6人

(21.4%)3人

(10.7%)——82.6

表2近三年机械原理双语课程考试卷面成绩统计表

年级优秀(率)(90~100分)良好(率)(80~89分)中等(率)(70~79分)及格(率)(60~69分)不及格(率)(

2009级

机制专业20人(16.7%)40人(33.3%)25人(21.0%)21人(14.3%)14人(12.6%)75.6

2010级

机制专业19人(16.0%)43人(36.1%)25人(21.0%)17人(14.3%)15人(12.6%)76.9

2011级

机制专业22人(16.0%)36人(26.1%)33人(24.0%)33人(24.0%)14人(10.1%)75.0

表2所示为近三年机械原理双语课程考试卷面成绩统计表,其中2009级和2010级考核采用的是中文试卷,而11级采用的是全英文试卷,由此可知:全英文试卷的采用并没有对卷面平均分产生较大的影响,说明学生对全英文的考核形式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考核形式可在今后的双语教学中继续推广。

4.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四、结论

机械原理双语教学在我院机制专业开展了近5年,从教学效果来看,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开阔了专业视野,具有了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下一步将继续根据我校学生英语基础,制订合适的双语教学计划,并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进度计划与教学方式,争取在达到专业培养要求所具备的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创新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科研启动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5KJB470007)。

作者简介:李娟(1987-),女,湖北洪湖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基础方面的教学工作。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输送人才,以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课程教学模式应当与国家的发展方向相契合。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转型中的重要课题[1]。机械设计基础是各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包括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两部分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并在整个专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

现有的关于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模式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然而这种教学理念只能从表面上让学生不排斥理论知识的汲取,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了学生“不逃课但也不思考”、“眼睛盯着讲台,脑子一片空白”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上加难。笔者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在传统教学模式呈现的不足与问题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实践、实验教学创新与课程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课程体系结构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整合,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机构与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等,教学内容繁杂、零散、抽象、枯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课程连贯性不强,学生容易产生被动、厌烦的情绪,学习效率非常低。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后,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以小组形式讨论他们对平面机构类型的判断,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平面机构的结构进行演变、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待创新能力有限的学生,可以通过讲解为主,启发为辅,使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想法,参与到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最后,在平面机构的知识框架上进行扩展,导入凸轮机构、轮系和间歇运动机构,同时分析比较各机构结构特点、运动特性,进行归纳总结。

与常用机构相比而言,课程后半部分的的通用零件是为后续课程提供必需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内容更为零散。如何将螺栓等常用连接零件,齿轮、带、链等传动机械,轴、轴承、联轴器等轴系零件这些内容连贯起来,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学生往往对未知、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做一些视频动画,对大型机械设备内部进行分段、分层剖析,从而展示零件结构与运动特性,比如汽车中的齿轮变速箱,行李输送机上的带传动,自行车上的链传动等等。

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探索机械零部件的作用与工作原理、失效形式,同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并与学生互动,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扩展学生思维。其中,合理选择并设计零件尺寸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之一。通过结合实际课题,采取小组共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标准、手册进行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械装置设计,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激发成就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程设计实践

课程设计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可以巩固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基础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有机配合,在工科院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由于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少,学生刚接触到课程设计时往往会觉得困难。这需要通过选修课程辅助与外部教学实践两方面的配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机械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已经完成了辅助设计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制图与CAD等)的学习,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一些学生掌握的并不好,因此在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中,表现非常吃力。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选修一些辅助设计的课程,如CAD程序设计,Pro/E等,帮助学生对先修课程进行必要的回顾和复习,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设计对象,鼓励学生进行程序编写,完成设计课题,提高学生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外部教学实践是指通过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设计竞赛活动,借助本课程的知识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对于有科研条件的教师,可以进一步结合教师自身的科研项目与课题实践,比如利用仿真软件对机械零件结构进行强度分析和优化设计等,使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3实验教学创新

机械设计基础的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中没有完全吃透、完全想明白的知识点,通过学生亲身动手实践,能够化虚为实,提高教学效率。然而,由于设备资源、实验课时的限制,实验项目的开展还停留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重复教师示范的形式上,无法完成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5]。

实际上,实验教学如果能够走出实验室,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参观机械零件实际的加工过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另一方面让学生实际了解到企业生产加工机械零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局限与实际需求,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与企业技术工人的交流中,能够让学生们开扩视野,触摸世界的前沿工程技术,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在此基础上,学生带着问题和想法,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课程考核方式

5结语

新时代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摸索,笔者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较合理的教学模式,学生反应良好。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仍然是无止境的,继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任道重远。

[1]佟林杰,孟卫东.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四维一体”模式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3(10):44-47.

[2]张利萍.高等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3):16-17.

[3]张鄂.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20-122.

[4]张晓峰.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科技教育创新,2010(11):249-250.

1现阶段机械加工专业存在的问题

2机械加工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善于引导细心点拨,结合实践激发兴趣

2.2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强调素质教育原则

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改善与优化。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们打好理论基础知识,还应该增加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机械加工专业教学应该坚持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提高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们的就业优势。

2.2.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2.2.2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2.2.3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实践相结合。机械加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械制图技术。在课程的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等课程模块中,应该适当的增加自设性教学内容,针对实际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设计总体方案,来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2.3重视实训课堂教学,把握关键环节技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用良好的师德与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外,教师还应该要注意把握好实践课程中的关键环节与授课技巧,这样才能够使理论知识真正的为实践服务。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教师们需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与掌握知识点,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因此,机械加工实践的环节应该要与课本的理论相结合,才能够使其实际效果更佳。

2.3.1实训课题的选择

机械实训课题的选择需要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对学生机械加工过程的工序安排、尺寸精度要求、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要求,都应该满足课本的相应规范与内容。在进行实验时,方法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2.3.2实践练习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知识性、技能性与趣味性,在设计练习课题时应该根据课本的内容设计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实践练习题,并且课题设计不能难度过大。虽然学生在做课题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能保证他们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任务,这样才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3实训课程的考核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对学生进行实训课程考核,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时更加的认真,学习知识时速度更快、效益更高,能积极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各个高校需要培养综合型、技术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我国教育部门的工作会议也明确地提出了加强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在实践性很强的机械加工实习课程上,老师指导学生将理论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运用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中。

作者:李坤全邵凤翔文睿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冰.浅析我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8).

THE END
1.机械零件,Mechanicalparts英语短句,例句大全18.Harvester & plant machine parts种植、收获机械零部件 相关短句/例句 mechanical part机械零件 1.Expression about manufacturing knowledge of mechanical part;机械零件制造知识的表示 2.The algorithm research on sub-pixel edge detection of mechanical part;机械零件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的研究 3.3D modeling and https://www.xjishu.com/en/034/y241479.html
2.机械部件英文怎么写机械部件英语怎么说沪江词库精选机械部件英文怎么写、英语单词怎么写、例句等信息 【化】 mechanical part 相似短语 mechanical appliances 机械用量 mechanical asphyxia 机械性窒息 mechanical atomization 机械雾化 mechanical bearing 轴承 mechanical bias 机械偏置 mechanical blocking 机动区截制 mechanical bolt 螺钉 mechanicalhttps://www.hujiang.com/ciku/866877_-1719308344/
3.机械零部件的翻译是:Mechanicalparts中文翻译英文意思,翻译英语alove is giving someone the ability to destroy you and trusting them not to 爱给某人能力毁坏您并且信任他们不[translate] asmash! 抽杀![translate] a包块被医学检验 Bao Kuai by medicine examination[translate] a童年的摇篮 Childhood cradle[translate] a机械零部件 Mechanical spare part[translate]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142856
4.纺织机械零部件的英文翻译纺织机械零部件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纺织机械零部件的英文,纺织机械零部件翻译,纺织机械零部件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m.dict.cn/msearch.php?q=%E7%BA%BA%E7%BB%87%E6%9C%BA%E6%A2%B0%E9%9B%B6%E9%83%A8%E4%BB%B6
5.《机械零部件名词术语图解词典(中英文)(第二版)》(郭建华主编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机械零部件名词术语图解词典(中英文)(第二版)》,作者:郭建华 主编,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最新《机械零部件名词术语图解词典(中英文)(第二版)》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机械零部件名词http://product.dangdang.com/23496620.html
6.文库资料分享机械零部件名词术语图解词典(中英文第2版).doc【文库资料分享】机械零部件名词术语图解词典(中英文 第2版) 书收录了现代常用机械零部件名词术语,包括通用零部件、动力装置零部件、机械传动装置零部件、液压传动系统零部件、起重机械零部件、机械设备结构件和履带行驶系零部件等方面的词目。每条词目后均附有相应的英语译名和图解插图,并对词目的定义、结构和用途等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04/8130050112004051.shtm
7.机械密封环零部件术语中英文词汇对照(二)机械密封环零部件术语中英文词汇对照(二) Rotating ring|动环/旋转密封环 Stationary ring|静环/静止密封环 Un-compensated ring|补偿密封环 Compensated ring adaptor|非补偿密封环 Un-compensated ring adaptor|非补偿密封环座https://www.dshmf.com/jishuzhichi/jixiemifenghuanlingbujians74-4611-s.html
8.螺栓,螺母,螺钉,轴承通用零部件常用英语英文机械知识玩机械螺栓,螺母,螺钉,轴承通用零部件常用英语英文 1 GB/T 2-1985 紧固件 外螺纹零件的末端 ?Fasteners--Ends of parts with external thread 2 GB/T 8-1988 方头螺栓 C级 Square head bolts--Product grade C 3 GB/T 10-1988 沉头方颈螺栓 Flat countersunk square neck boltshttp://m.51w7.com/news/20220330/11789.html
9.最强大脑常用泵零部件中英文对照表常用泵零部件中英文对照表 1. 泵 Pump 2. 泵体 Casing 3. 泵体密封环 Casing ring 4. 泵盖 Casing cover 5. 叶轮 Impeller 6. 叶轮螺母 Impeller cap 7. 叶轮密封环 Impeller ring 8. 键 Key 9. 轴 Shaft 10. 轴承 Bearing 11. 轴承箱体 Bearing support https://huanbao.bjx.com.cn/news/20160118/702128.shtml
10.水泵常用部件中英文对照水泵是日常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机械,生活用水,消防,田林灌溉,化工排污,原料输送等等,水泵是有各零部件组装而成,各部件中文名称都知道,英文怎么称呼您知道吗,下面中英文对照一览表; 泵零部件中英文对照表 1. 泵 Pump 2. 泵体 Casing 3. 泵体密封环 Casing ring http://www.wjbengfa.com/news/bfnews/609.html
11.泵技术:常见零部件中英文术语速查常用泵零部件中英文对照表 1. 泵 Pump 2. 泵体 Casing 3. 泵体密封环 Casing ring 4. 泵盖 Casing cover 5. 叶轮 Impeller 6. 叶轮螺母 Impeller cap 7. 叶轮密封环 Impeller ring 8. 键 Key 9. 轴 Shaft 10. 轴承 Bearing 11. 轴承箱体 Bearing support https://blog.csdn.net/wei13812883419/article/details/129649555
12.常用泵零部件中英文对照表公司新闻新闻中心常用泵零部件中英文对照表 1. 泵Pump 2. 泵体Casing 3. 泵体密封环 Casing ring 4. 泵盖Casing cover 5. 叶轮Impeller 6. 叶轮螺母 Impeller cap 7. 叶轮密封环 Impeller ring 8. 键Key 9. 轴Shaft 10. 轴承Bearing 11. 轴承箱体 Bearing support 12. 轴承架 Bearing frame 13. 轴承压盖 Bearing http://www.daoreyoubeng.net/news/22_131
13.唐山就业服务七、机械拆装工、上部检修工:20名 薪资待遇6000-8000元/月 1、45周岁以下,初中以上学历。 2、认同企业文化,遵守企业规章管理制度。 3、检修工要求会气保焊,机械拆装工主要负责电解槽拆卸、安装无经验要求,但必须持有特种操作证。 4、检修工必须持有焊工特种作业证、机械拆装工持有焊工、高、低压特种操作证即可。 https://rsj.tangshan.gov.cn/jyw/ww/z/a/mobile_news_detail.html?categoryID=8a93dcac672ae42501672af9703f0001&articleId=8aa4168581938cee018431e6bcb40951
14.9月28日苏州园区人才市场长三角汽车行业现场招聘会1.中专以上学历,机械类相关专业; 2.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3.具有铣床、磨床操作工作经验,有较好的钳工基础; 5、有一定的发动机基础知识优先考虑; 岗位职责: 3、 机体、缸盖修复线设备操作,例如铣磨、磨等设备操作; 4、 修复零部件的简单测量; 3、操作设备区域5S管理。 http://www.xszrcw.com/news/news-show-4713.htm
15.绝缘子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及释义三零部件 3.1 瓷件 ceramic insulator part 玻璃件 glass insulator part 3.2 金属附件 metal fitting 帽(对悬式绝缘子)cap 悬式绝缘子顶部的金属附件。悬式绝缘子帽按联接结构型式不同可分为:球型帽,具有球窝连接结构的帽; 槽型帽,具有槽型连接结构的帽。 http://www.jingger.com/news/184.html
16.重磅!速看:美恢复352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豁免,附中英文清单全文下载~37)动物饲养机械 38)饲料机械零部件 39) 自动数据处理存储单元(磁盘驱动单元除外) 40) 拒绝门、销保护器、衬垫、前壁、格栅、锤子、转子和端盘盖、铁砧和破碎棒,铁或钢,金属粉碎机的上述部件 41) 用于油压或气动传动的铸铁球型角旋塞阀体 42) 用于油压或气动传动装置的铝制阀体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20668418&efid=HS5yVAhS-kmIzmt_-hHT4Q
17.关于表彰第五届淮海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决定15.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用超细晶铝合金的制备及连接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何 敏 张 宁 王晓溪 杨峰 刘玉涛 16.物流大数据混合存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完成单位:临沂大学 主要完成人:张 明 王海峰 曹云鹏 李信利 高希龙 http://www.xzkx.com/news/show-36.html
18.汽车零部件有哪些英文汽车爱好者有必要了解汽车零部件的英文名称,因为这些部件构成了汽车的主体架构。以下是一些汽车零部件及其对应的英文表达: 1. 发动机,英文称作Engine。 2. 变速器,英文名为Transmission。 3. 排气系统,在英文中称作Exhaust System。 4. 燃油系统,其英文表述为Fuel System。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359559007360991378.html
19.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简介掌握零部件的测绘程序和方法,各种测量工具使用,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级的正确使用,确定零件技术要求。 2、机械设计基础大作业 完成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和计算工作,绘制装配图,零部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3、金工实习 了解常用机械的材料、热处理、锻造、铸造、焊接、机加工的加工方法、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 https://m.showxue.com/daxue/6781/art.jsp?art=599d078354d9641ddef93b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