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零、部件测绘第10章零、部件测绘10.1零件测绘10.1.1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1.了解、分析零件2.确定零件表达方案(1)主视图选择
(2)其他视图的确定3.绘画零件草图
10.1零件测绘10.1.1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1.了解、图10-1泵体图10-1泵体4.尺寸标注(1)基准的选择(2)功能尺寸
5.确定加工精度(1)尺寸公差(2)表面粗糙度(3)形位公差
6.确定材料有编写技术要求
7.画零件工作图
4.尺寸标注图10-2泵体零件图图10-2泵体零件图
测量直线尺寸
一般用直尺直接测量,也可用直角尺配合测量测量直径测量外径用外卡钳,测量内孔用内卡钳,若尺寸精度要求高,用游标卡尺10.1.2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测量直径10.测量壁厚及深度
用直尺测量箱底厚度Y=C-D,用卡尺和直尺配合测量箱体壁厚X=A-B
用深度游标尺测量孔深X测量壁厚及深度用直尺测量箱底厚度Y=C-D,用卡尺和直尺测量孔间距
用外卡尺或内卡尺测得D=K+a或D
用直尺测得相邻孔边尺寸A及直径D1、D2,L=A+D1/2+D2/2测量孔中心高用直尺测得孔边到底部距离A或B,用外卡尺测得凸缘直径D或内卡尺测得d.H=A+D/2=B+d/2用高深游标尺测得H,测量轴径d,H=H1-d*d/2测量孔间距用外卡尺或内卡尺测得D=K+a或D用直测量圆弧半径
选用圆角量规卡片圆弧与零件轮廓圆弧相吻合,卡片标值即圆弧半径如R20、R22测量螺纹螺距
选用螺纹的卡片,使卡片牙型大小与被测零件上的螺纹牙型大小相吻合,卡片标值即螺纹距测量曲面尺寸测量圆弧半径选用圆角量规卡片圆弧与零件轮廓圆弧相吻合,卡10.1.3零件测绘的注意事项
1.铸件、锻件等非功能性尺寸、非配合尺寸及不重要尺寸,允许将测量适当调整,取整数值。
2.有配合关系的尺寸(如配合孔和轴的直径)一般只要测出它的基本尺寸,通过分析确定配合性质,确定配合种类。
4.对一些功能性及规格尺寸,测得尺寸仅作为参考,它必须通过计算或查标准而获得尺寸。
10.1.3零件测绘的注意事项10.2部件测绘
部件测绘是根据现有部件(或机器),先画出零件草图,再画出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过程。
10.2.1了解测绘对象对测绘对象全面了解和分析是测绘工作第一步。10.2部件测绘部件测绘是根据现有部件(或机1.分析测绘对象(平口钳)的功用、性能和特点2.分析测绘对象(平口钳)的工作原理(1)加紧或放松(2)钳身回转滑板用圆柱头内六角螺钉固定在活动钳身上。1.分析测绘对象(平口钳)的功用、性能和特点图10-3136机用平口钳轴测图
图10-3136机用平口钳轴测图10.2.2装配示意图装配示意图是在拆卸过程中所画的记录图样。零件之间的真实装配关系只有在拆卸后才能显示出来,因此,必须边画装配示意图,边记录各零件间的装配关系,作为绘制装配图和重新装配的依据。
10.2.2装配示意图图10-4平口钳装配示意图图10-4平口钳装配示意图10.2.3拆卸零部件在拆卸部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拆卸前应先测量一些必要的尺寸数据,如某些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尺寸、运动件极限位置尺寸等,以作为测绘中校核图样的参考。
2.要周密制订拆卸顺序,划分部件的各组成部分,合理地选用工具和正确的拆卸方法,按一定顺序拆卸,严防乱敲打。
3.对精密较高的配合部位或过盈配合,应尽量少拆或不拆,以免降低精度或损坏零件。
4.拆下的零件要分类、分组,并对所有的零件进行编号登记,零件实物对应地拴上标签,有秩序地放置,防止碰伤、变形、生锈或丢失,以便再装配时仍能保证部件性能和要求。
5.拆卸时,要认真研究每个零件的作用、结构特点及零件的装配关系,正确判别配合性质和加工要求。10.2.3拆卸零部件10.2.4画零件草图
1.除标准件之外的其余所有零件都必须画出零件草图。如136机用平口钳共有19种零件,除9种标准件只需标记(列出明细表)之外,其余10种非标准件都必须画出零件草图。
1.拟定表达方案根据装配示意图和所有零件草图、标准件明细表,拟定部件的视图的表达方案。
136机用平口钳的表达方案如图11-5e所示,共采用主、俯、左三个基本视图及“A”、“B”、“C”三个局部视图,每一视图各有表达侧重,可以满足平口钳的表达要求。(1)主视图按平口钳工作位置放置,通过丝杠轴线取局部剖视,较多地反映了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和装配关系。(2)其他视图不充分表达主视图尚未表达而又必须表达的内容。a.俯视图用来表达钳身、底座和活动钳身等零件的外部形状和相对位置。b.左视图采用了半剖视,一半表达外形,一半表达固定钳身与底座的连接情况以及与活动钳身的配合关系。10.2.5根据全套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画出装配图
c.局部视图“A”表达底座零件的底面局部外形和装螺栓用的圆柱孔及T型槽的形状。
d.局部视图“B”表达活动钳身侧面外形及螺钉与有关零件的连接关系。
e.局部视图“C”表达固定钳身上有一拱形凸台,上边有刻线,钳身正常位置时固定钳身上的零线对齐。上述表达方案,较好地反映了机用平口钳的工作原理、零件的装配关系及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读者还可试列另外的表达方案。部件的表达方案确定后,即可根据装配示意图、零件草图先画装配示意图、零件草图先画装配草图,再画装配图。2.画装配图的具体步骤
136机用平口钳装配图的画图步骤,见图11-5a~f。(1)布置图形,画基准线,见图11-5a。在布置图形前,应先选比例、定图幅;画图框,留出标题栏、明细栏的位置和填写技术要求文字说明的部位。然后,再根据表达方案布置图形,画主要基准线。c.局部视图“A”表达底座零件的底面局部外形和装螺栓用
通常用主要轴线、对称中心线、对称线以及主要零件的主要轮廓线作为画各视图的主要基准线,将各视图定位。如图11-5a,主视图上要画出丝杠的轴线,心轴的轴线和底座的底面位置线;俯视图上要画出平口钳的对称线和立轴的对称中心线;左视图上要画出平口钳的对称线和底座的底面位置线。(2)画底座和心轴,见图11-5b。画底稿,一般先画主要装配干线,逐步向外扩展。其步骤先后因部件结构特点而异。每一步骤所涉及的零件应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画,以对准投影关系保证作图的准确性和提高作图速度。对于平口钳,也可先画固定钳身、丝杠,再画底座、活动钳身等。(3)画固定钳身、固定钳口和丝杠,见图11-5c。(4)画活动钳身、活动钳口和其他零件,见图11-5d。(5)画基本视图之外的其他视图和结构细节,见图11-5e。
在画出部件的基本视图反映其主要结构和主要装配关系的基础上,继续画出其他视图和各视图上尚未表达完整的结构细节。对于平口钳,要注意三个局部视图与三个基本视图间的投影关系及其标注的正确性。完成底稿,再画标题栏、明细栏。通常用主要轴线、对称中心线、对称线以及主要零件的主要(6)检查、加深、画剖面线、注尺寸;编写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如图10-5f。完成部件装配图后,应仔细校核,防止有误。(a)布置图形,画基准线(6)检查、加深、画剖面线、注尺寸;编写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b)画底座和心轴(b)画底座和心轴(c)画固定钳身、固定钳口和丝杠(c)画固定钳身、固定钳口和丝杠(d)画活动钳身、活动钳口和其他零件(d)画活动钳身、活动钳口和其他零件(e)画基本视图之外的其他视图和结构细节(e)画基本视图之外的其他视图和结构细节(f)检查加深、画剖面线、注尺寸;编写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图10-5机用平口钳装配图的画图步骤(f)检查加深、画剖面线、注尺寸;编写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10.2.6根据修改后的零件草图画零件工作图
通常用主要轴线、对称中心线、对称线以及主要零件的主要轮廓线作为画各视图的主要基准线,将各视图定位。如图11-5a,主视图上要画出丝杠的轴线,心轴的轴线和底座的底面位置线;俯视图上要画出平口钳的对称线和立轴的对称中心线;左视图上要画出平口钳的对称线和底座的底面位置线。(2)画底座和心轴,见图11-5b。画底稿,一般先画主要装配干线,逐步向外扩展。其步骤先后因部件结构特点而异。每一步骤所涉及的零件应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画,以对准投影关系保证作图的准确性和提高作图速度。对于平口钳,也可先画固定钳身、丝杠,再画底座、活